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404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04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别人会在意这个举人功名,但是曹并没放在心上。只是因这两个弟弟向来苦读,功名心切。才送他们来应试。

    听了这小哥俩的话,曹就算不晓得详情,但是也知道得差不离,便道:“还是先回家,已经从考场出来,就别再想这个。真想要考的话,三年后再来就是。”

    曹颂见曹扶了曹硕,自己扶了另外一边。看看曹硕,又看看曹项,道:“平日哥哥叫你们多锻炼身子,你们却只肯捧着书本不撒手。以后可是不行了,这身子骨够干啥的,往后早晨我提溜你们两个去。”

    因考生同接考地亲朋陆续散去,这边的路也比方才宽敞许多。曹打发小满去胡同口将停在那边的马车叫来。让曹硕兄弟坐了。他同曹颂两个则骑马,一行人往曹府去。

    曹颂骑在马上。看了看车厢,转过头对曹低声道:“哥哥,都是我的过错。我是哥哥,当我争口气才是。我这般没出息,才使得老三同小四儿两个都寻思出人头地。”

    曹见他怅怅的,瞥了他一眼,道:“不过是意外罢了,你往里掺和什么?就算你成了巴图鲁、大英雄,就不许老三同小四两个也上进?”

    曹颂听了,这方不言语了。

    进了二门,兆佳氏已经使人在这边守着了。

    曹硕地面上露出几分不安之色,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别说那么多,先同二婶打声招呼。^^^^等会儿太医到了,开两个方子好生调息。”

    曹硕点点头,大家伙儿这才往芍院去。

    兆佳氏得了信,已经是迎到院门口了。见他们兄弟回来,她脸上满是欢喜。

    不过待他们走到近前,看到曹硕的病态,兆佳氏却是唬了一跳,心疼得眼泪都出来了,带着哭腔道:“这是怎么话儿说地?怎么好好地孩子,进了一回考场,出来就变成这样了?”说着,已经上前去拉了曹硕的胳膊;还不到十天,儿子原本白皙的小脸就蜡黄蜡黄地,胳膊也尽是骨头,摸不到肉。兆佳氏这当娘的,心里如何能不急,一口气上不来,憋得满脸青白。

    曹颂忙上前扶住,摩挲了兆佳氏的后背,道:“母亲,没事,您没瞧见,那贡院里出来的,没几个有人模样的。”

    兆佳氏听了,转过头看看曹项,见他脸色也不算好,眼睛熬得都洼陷进去,心中对曹颂所说,也就信了,道:“啧啧,这哪儿是考试去了,简直是活受罪!”

    初瑜站在兆佳氏身后,见两个小叔子模样狼狈,道:“二婶,先容三弟、四弟回去好好洗洗吧。****这在考场里熬了这些日子,也不容易,热水已经吩咐厨房那边预备了。”

    兆佳氏这才放开曹硕的胳膊,对初瑜道:“还是你这当嫂子的细心,我都没想到考试这么熬人。”说完,打发曹硕同曹项回各自院子梳洗。

    曹项生母宝蝶原是跟着兆佳氏出来的,见了儿子下巴尖尖地模样,用帕子捂着嘴巴,脸上满是担忧。

    曹项见了,冲母亲笑了笑,示意自己没事,又悄悄看了绿菊一眼,才跟着丫鬟回柳院去。

    直到见过绿菊之后,曹项心里才生出几分惆怅来。^^^^他这样勤勉读书,想要早点考上功名,半数是为了以后能有出息,使得他同生母的处境好过些;还有一半原因,却是想在嫡母面前有说话的余地,将他同绿菊的事告之。

    三年以后,还是大比之年,他今年才十四,到时候也不过才十七罢了。可是,绿菊今年已经十七,三年后就二十了。

    等进了木桶,泡在水里,曹项不禁有些发愁。

    他身边的大丫鬟丁香站在他身后。将他的辫子解了,抹了皂角同鸡子儿,道:“四爷下场这些日子,姨娘每日要来上两遭,就坐在这屋子里愣神。可是惦记了!”

    “嗯!”曹项听了,有几分动容。这科没有中试,别人还好说。到底是让姨娘失望了。想到这些。他叹了口气,隐隐地有些愧疚。^^^^

    不过事已至此,再寻思这些也没什么意思。因此。他转过身,对丁香道:“快点洗,三爷不舒坦,我要往松院去瞧瞧!”

    他身边打小侍候的另一个大丫鬟茯苓已经捧了一套干净地衣服进来,搁在炕边上,道:“虽还没进九月,天儿却是凉了,四爷要不要再兑着热水?”

    曹项抹了一把脸。道:“不用了,这还着急要往松院去!”

    说话间,丁香已经帮他洗好头发,茯苓递上毛巾来。因年岁大了,曹项也不像小时那般随意,等到她们转过身去,才从木桶里出来。

    过了一会儿。他穿好了里头小衣。才唤丁香同茯苓帮他弄头发,拾掇外头地衣裳。

    茯苓低头笑道:“四爷真是大了。面皮薄了,小时都不晓得避这些个!”

    曹项心中不以为然,想说一句“你也不过大我两岁”,但是想到绿菊,在丫鬟面前便少了调笑。^^^^

    等他穿戴整齐,擦干头发,辨好辫子,正想出门时,就听廊下小丫鬟道:“四爷,大爷、二爷来了!”

    曹项心里有些纳罕,忙挑了帘子,迎出去。

    门外,除了曹同曹颂外,还有常来曹府出诊的陈太医。

    “大哥,二哥,三哥他如何?”曹项带着几分关切问道。

    曹见他刚沐浴完,气色还算不错,道:“你三哥没事,你这边如何?听你三哥说着几日你受累了,快进屋子,让太医给你也瞧瞧!”

    曹项有些个不好意思,但是兄长吩咐,不好多嘴,便侧过身子,请众人先进了屋子,随后跟在后头。

    陈太医给曹项诊了脉,道:“四公子伸出舌苔来给老夫看看!”

    曹项开口伸了,陈太医仔细看过,又问了几句,点了点头,对曹道:“曹大人,四公子并无大碍,只是有些个上火加少眠,用几服静心去火地药就好了!”

    丁香已经取了纸笔,曹请陈太医写了方子,打发曹颂送太医出去。

    曹项带着几分担心,道:“三哥那边如何?瞧着贡院里的大夫提过,三哥有些伤寒,还……还夹着癫症。”

    曹道:“放心吧,二婶在那边看着,也使人抓药去了。你自己也好生养两天,到底还小,不好太累了!”

    “是!”曹项恭声应了。

    曹见他面上有疲惫之色,道:“你先歇着,一会儿让厨房直接将饭菜送过来,好生睡一觉,有什么话,明儿再说。”说完,起身出去了。

    曹项送哥哥到外头,而后回来歪着。他这几日衣不解带地照看曹硕,实是乏了,不一会儿就沉沉睡去……

    迷迷糊糊的,仿佛听到有人低声叹了口气……

    兆佳氏坐在炕上,烟袋放在手边,却是也没心思抽了。曹同曹颂坐在椅子上,都劝了半晌,让她不必太过担心。

    毕竟太医已经瞧过了,道是曹硕那边调息些时日就好,并无性命之忧。但是兆佳氏哪里放心得下?

    就听外头脚步声起,兆佳氏忙往门口望去。

    从门口挑帘子进来的,正是方才兆佳氏打发去柳院传曹项的绿菊。

    待绿菊进来,兆佳氏往她身后瞅瞅,没看到有人,脸上有些失望,道:“咦?项哥儿怎么没过来?”

    绿菊回道:“太太,四爷想来是乏得狠了,奴婢过去时,已经歇了!”

    兆佳氏皱眉,对曹同曹颂抱怨道:“是他哥哥病了,又不是他病了,怎么就娇贵起来?这不过来问问明白,怎么晓得硕哥儿地病如何?”

    曹听了这话有些别扭,想想素日兆佳氏对曹项也不亲近,对那个懂事的堂弟生出几分怜惜。

    曹颂在旁,已是忍不住,道:“母亲,老三都说了,这些日子多亏小四在边上侍候汤药。看小四那气色,也比老三强不到哪里去,正当好生歇两天才是。”

    兆佳氏神色讪讪的,道:“我这不是担心硕哥儿么……”

    四阿哥今日到京,从内宅更衣后,便来书房这边看近日地朝廷邸报同粘干处报上来地各种消息。

    对于四阿哥突然回京,戴锦有几分意外。戴锦四月间也随四阿哥往热河的,六月底回的京城这边。

    前几日热河传来地消息,还是圣驾只留下了八阿哥,带着其他的随扈皇子行围去了。

    “四爷,万岁爷可是有异常之处?”戴锦问道。

    四阿哥道:“看不出来。不止是我,老八也回京了!总不好圣驾已经往蒙古,还留着我们在热河!”

    戴锦一时之间揣测不到康熙的用意,不禁皱眉沉思。

    要说万岁爷防备八阿哥,还算说得过去。四爷这边,万岁爷这是防备,还是要重用……

    四阿哥却没有想那么多,前些年圣驾避暑塞外,多是留他同三阿哥两个这京城管事。

    如今阿哥们轮休,让自己先回来也不算什么。老八那边么,却是不好过,看来是使得皇父起了厌弃之心……

    想着八阿哥在朝野的势力,四阿哥不禁生出几分羡慕。说起来,自己个儿这边可谓是人才凋零,能拿得出手的人没几个……

第十卷 游龙舞 第四百四十七章 流言

    次日,八月二十七,九阿哥的寿辰。曹用了早饭,穿戴整齐,拿着请帖发愣。

    这帖子是早早就下的,要是不去的话,也说不过去;要是去了的话,却是后遗症多多。看来还要想个什么法子,到那边露一面就出来。

    初瑜见他拿着帖子,道:“我是直接坐车过去,还是等额驸从衙门回来一道去?”

    曹道:“你直接过去吧,跟着福晋夫人们听听戏、喝喝茶,权当散散心。我衙门的差事,还不晓得何时完,家里还有两个小的,今儿未必过去。要是九阿哥那边问起,只说家中有事脱不开身就是。”

    初瑜听了,有些迟疑,道:“若是如此,那我也别去了!”

    虽说出月子已经将近两月,但是初瑜鲜少出去应酬,就前儿往觉罗府去过一次。曹怕她闷,道:“去溜达一圈,见见额娘们说说话也好,省得在家里怪闷的。”

    初瑜笑道:“也不晓得九叔攒这些家底做什么?这一年到头,他们府的酒席每个月都要用的,管人情这块儿,就顶九叔几年的俸禄了!”

    曹点点头,道:“是啊,这可真是有进不出,也就那些个王公府邸,九阿哥还预备回礼,剩下文武官员,却是能收不少。”

    夫妻两个说了几句闲话,曹掏出表来,瞧瞧时辰差不多了,就到摇篮边亲亲女儿,往衙门去了。

    到了衙门里,时辰尚早,曹看了看近日的邸报。上面有一条,是同江南有关的,那就是“两淮盐科,先欠一百八十余万两,自李陈常补授运使后。俱已还清”。后面还有康熙的明喻,将李陈常收为御史,巡视两淮盐课一年。

    两淮盐课,近几年多有李鼎担任。

    这个李陈常是捐官出身,原名不见经传,如今看来确实简在圣心。只是。如此一来,李家那边却不晓得情形如何。

    根据曹所知,如今江南三大织造,往康熙处递晴雨折子的是孙文起。孙文起前些日子曾上过折子,自请兼任河口税官,被康熙给驳了。

    因这个,前一阵子还有传言出来。道是江南三大织造已经失了圣心。曹并没有放在心上,这圣宠岂是好得的?他是巴不得曹家在江南的势力赶紧消弭,父亲能进京养老就更好了。

    老爷子也是将六十的人,又因早年的劳累身子毁了大半。实不宜继续操劳。

    曹放下邸报。敲了敲桌子。儿子如今要两生日了。小家伙儿该满地跑了。要是能一家团圆,那实是比什么都强。

    就听到外边传来一阵笑声,伊都立大步流星地走进来。见了曹,他挑了挑眉毛,现出几分好奇之色,道:“大人,在外头穿得沸沸扬扬地,说是有太仆寺卿曹大人家的公子友爱手足。临场弃考。这话儿的是不是就是你家今年下场的那两个兄弟?只是外头传来传去,传成是你的公子了。要不是我刚好晓得你的两个兄弟今年都应试。还当是外头编派瞎话!”

    曹有些奇怪,道:“这话儿时怎么传地?贡院不是还封着么?”

    伊都立道:“考官们所说没出来,但是考生有同你的两个兄弟一个排房的,出场后便说了开来。听说有不少士子要投书你府上,同你那小兄弟结交!”

    这昨儿上午出场,到现在还不到一天功夫,这话就能传到伊都立耳中。

    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推崇礼教到极致。“孝悌”,也成为士林称赞的君子德行。曹项虽然耽搁了一场考试,却在士林中赢得“孝悌”贤明,这对他往后的仕途都大有裨益。

    只是,他毕竟才十四,树大招风,也不晓得其中利弊。

    曹不想多提家事,见伊都立满脸欢喜的模样,岔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