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233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233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她说道:“媳fù娶了,外甥女也嫁了,大姐还能有什么难处?不过是穷日子过怕了,手上没银子,心里不踏实……可这样拉下脸四处打秋风,看着也实在不像……要是真闹了生分,不知道的,倒说咱们势利,不顾手足情分……”

    曹颐却神sè淡淡的,没有接四姐儿的话。

    东府兄弟姊妹如今是风光不假,可她也没有沾光的心思,自然不会与之关门来一场手足情深的大戏。

    除了与曹颂打小一起长大,感情颇深外,其他人哪有什么感情。

    早年多次看顾曹颖,是因都是曹家出嫁的女儿。曹佳氏身份贵重,不好插手;曹颙、曹颂又是男子。她能尽力帮的,就尽力帮。

    可哪里落了好?

    因晓得双生子是李家子孙,曹颖就埋怨曹颐,怪她不该怂恿自己当年卖了两个姨娘,伤了亲戚颜面。

    待到四姐儿成了亲王福晋,曹颖更是添了底气,不敢在旁人面前摆谱,在曹颐跟前也嫡嫡庶庶起来。

    曹颐哪里耐烦这个,自然是敬而远之。

    今日主动亲近曹颖,不过是受四姐儿托付,加上不愿意让她继续耷拉着脸扫兴,影响了侄女的及笄礼。

    见曹颐不搭茬,四姐儿神sè讪讪,道:“要不稍后咱们去二姐那里坐坐,听听二姐的意思?”

    曹颐这回没有拒绝,点了点头应下……

    曹府与平亲王府不过几百丈的距离,听说两位妹妹想要去自家坐坐,曹佳氏没有多想,待从娘家出来,便乐呵呵地招呼两位妹妹同行而归。

    想着侄女及笄,明年就要出嫁,曹佳氏虽有些感伤,可更多的还是欢喜。

    吾家有女初长成,那么一点点大,成了大姑娘。

    又想到夭折的女儿福敏,难免心里又添了酸涩。

    正百感交加间,听四姐儿提及曹颖,曹佳氏的心情一下子yīn郁下来。

    她自问不是小气人,自曹颖夫fù上京后,能照拂的也照拂;可得到的是什么?

    皇上不待见平亲王府,曹颖就同这边断了往来。

    她同丈夫出京时,曹颖更是装不知道似的,面也没lù一个。

    想来是她自己也心虚,这两年四下里打秋风,也没打到平亲王府来。

    曹佳氏看在二房其他几个堂弟堂妹面子,不愿与之撕破脸,面子情也做了,可无心与之在做纠缠。

    听了四姐儿的话,她肃容道:“四妹妹莫非不晓得弄潮、弄玉两个侄女为何回京?”

    见堂姐岔开话,四姐儿有些不解,道:“知道啊,明年是大挑之年。”

    曹佳氏正sè道:“四妹妹是不是日子过得太闲,不管自己个儿,竟管起亲戚家的闲事?明年是大挑之年,裕亲王府进不进人?若是指个格格还好,要是指个侧福晋,生下儿子来,你待如何?这眼见就剩下一年零几个月的功夫,你不想着自己的事,倒为旁人操心?大姐儿女双全,外甥出息,外甥女婿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哪里还有什么糟心事儿……若是再不好,就只是不知足罢了……yù壑难填,我们就算搬出个金山银山出来,又能如何?”

    四姐儿听得脸sè发白,半响说不出话,再也没有心思去操心长姐那边的事儿……

    曹府这边,宾客走得差不多,妞妞却留了下来。

    待初瑜送客回来,妞妞已经拉着天慧在九如院等了。

    待了一天客,初瑜也乏了,这姑侄两个又不是外人,便歪子,打趣道:“瞧你们姑侄两个,凑到一起便分不开,倒真是孟不离焦了……”

    天慧拿了美人拳,凑上前去,一边给初瑜捶tuǐ,一边道:“小姑姑同女儿商量大事呢……”

    初瑜好奇道:“什么大事?”

    自从当年“内联升”牛刀小试有所成后,这姑侄两个就一直想要再做点旁的。

    可衣食住行一圈思量下来,总没有太合适的,便搁置下来。

    现下怎么又想起这一出?

    天慧抿嘴不语,笑着望向妞妞。

    妞妞道:“我早先也没想起这个……是今儿想起大哥去了关外,才想到这一茬……圣祖爷时,年年都要出关巡狩,京里王公百官随扈的随扈,不随扈的也多有赏赐下来,并不缺直毛料子。皇上登基以来,可是一直没出关。六、七年下来,早先京中存的那些料子也都差不多。若是这个时候开个铺子,专营皮毛料子,说不定能卖的好些……”

    初瑜坐起身来,摇了摇头,道:“想的太简单了,关外直毛料子虽多,可鲜少有上品……上品料子,还是内务府从广东与俄罗斯那边运来的……”

    听了这话,妞妞与天慧两个面面相觑,面上添了犹豫。

    初瑜看着她们姑侄两个,想到曹颖身上。

    不管在娘家多么jiāo惯,出门子后就要做当家主fù,嫁妆与sī房还是多些更便宜。

    因此,初瑜便笑道:“这就被打击了?京城富户虽多,可能用的起番邦料子的有多少,这生意我看能做的?”

    妞妞与天慧闻言大喜。

    初瑜轻哼一声,道:“不过具体如何行事,你们姑侄两个可要商量妥当,不要指望老爷与我……我要预备简王府的过礼,老爷身上也担着正事,不能随你们胡闹……”

    姑侄两个忙起身应了……

    盛京,工部衙门。

    看着盛京工部衙门的上下同仁,曹颙笑得有些勉强。

    目测一下,从堂官到司官,平均年纪过了五十岁。

    盛京六部,本就是冷清衙门,这里的官员,多是被“发配”而来。

    过来以后,除了运气特好的,或者家中有背景,否则基本就没机会挪地方,要熬到致仕年纪。

    如此一来,衙门里就攒下一堆老头子。

    到盛京之前,曹颙在路上就有了腹案,想着责任到人。将盛京周边设置数十个防洪点,安排人手分片监测。

    可眼前这老弱病废官员,能在河边熬几天?

    就算其中有几个年轻力壮的,估计能坚tǐng些,可缺口也太大。

    看来,还是要往京里请旨,看是否京城调派人手过来。

    衙署门口,伊都立大踏步进来,脸sè很是难看……RO。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旧事

    伊都立在盛京兵部遇到的难处,不比曹颐工部这边的少。

    盛京周遭驻防八旗的情况,更是混乱,不单单是吃空饷的问题。还有许多在册的兵丁,压根就不在兵营。

    如此一来,能实到的人数的更是有限。

    可曹颐与伊都立商量好的防洪法子,都是需要人手的。周遭民人有限,只能有驻防八旗。

    驻防八旗人手不足,他们有了再好的成算,也不能大变活人出来。

    两人说了彼此困局,有点相对无言的意思。

    曹颐还好,是从盛京其他衙署抽调人手,还是京城另选人过来,只需请旨就行了。他已经决定,完完全全地写在折子中,快马递回京城,请雍正定夺此事。

    伊都立却陷入抉择。

    驻防八旗,尤其是关外的驻防八旗,多是八旗老牌佐领,上面都有旗主王爷。

    要是没有他们这些王爷罩着,下边的人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

    伊都立要是揭破此事,就要得罪那些旗主王爷:不揭破此事,真要到了洪水来时,无人可用,就要出大纰漏。

    他虽是协助,也是奉了圣明的,真要是做不好差事,皇上那边能有好?

    这个艰难的抉择。

    是要良心与政绩,还是要和稀泥与太平日子?

    他咬牙切齿,心里问候那些喝兵血的大爷的祖宗,却又拿不定主意,便期望地看着曹颐:“孚若,你向来比我聪明,快帮我想想看,到底如何行事?”

    曹颐摇头道:“大人以为真有选择的余地?”

    伊都立闻言一愣,随即lù出苦笑。

    皇上既关注盛京这边,怕是他与曹颇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京中。

    皇上最是厌恶贪墨恶xìng驻防八旗这些大爷已经犯了忌讳。只因皇上早年没想起过问此事,才一直没有整顿。

    要是伊都立真瞒下此事,怕是连他这个兵部尚书都要被牵连。

    只剩下一个法子,就是老实回禀。

    那番建功立业的心思,一下子被熄灭了大半。

    看着伊都立愁眉苦脸,曹颐只好劝慰道:“大人也不必太过担忧有十三爷在,即便得罪了个把人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伊都立听了,神sè稍缓。

    曹颐此话倒是不假,他同十三阿哥连襟本就投契,前些年亲上加亲两家往来越发亲近。

    即便现下二格格病故,也没有损了两家的情分。

    十三阿哥与十三福晋待福僧格这个外甥女婿,同自己的几个阿哥差不多。

    两人各自写了折子,当日便使人送回京城。

    盛京六部堂官,有匹个是京城过来的,与曹颐两人曾同朝为官,彼此也认识,便牵头为曹颐与伊都立接风,少不得又应酬一场。

    席间,推杯换盏之间,就有人打探二人此行的目的。

    要说长江发大水那不稀奇:可关外这边洪水不能说百年一遇,寻常也不得见。

    因此,除了工部的几位堂官,其他衙署的堂老爷们都搞不清楚曹颐与伊都立的来意。

    即便曹颐兼着工部尚书可在众人看来,他还是户部掌堂。

    一个户部掌堂一个兵部掌堂同来盛京,更多的人联想到西北战事,不免跃跃yù试。

    像他们这些官员,虽品级不低,可多是在仕途中有过失,前程止步于此。

    八旗最重视军功,若是能有机会军前效命,说不定就有了翻身资本。

    康熙末年时,就由上百的犯官发往军前效命,咸鱼翻生的不乏其人。

    曹颐领的并非密旨,防洪之事也不是机密的,自然如实告知。

    这使得众多原本殷勤的官员,立时失了兴致,一顿饭吃的意兴阑珊。

    他们在盛京得过且过,哪里有心情理会天旱还是雨涝。

    对于他们的变脸,曹颐并不放在心上,伊都立本就有些不痛快,哪里受得了这个,拉着曹颐早早离席。

    待到了盛京六部衙署附近的驿馆,就见有个人在大门外绯徊。

    那人穿着白鹏补服,佝偻着身子,看到曹颐、伊都立一行迎面走来,呆滞在那里。

    伊都立见他不按照规矩退避,不由皱眉,刚想吩咐人驱逐,就见那人直直地盯着曹颐,哆嗦着嘴chún道:“曹大人”

    曹颐早察觉出此人神sè有异,可看了几眼,不像是旧识,便移开眼。

    现下听他开口,曹颐不由停下脚步,疑huò道:“这位大人…”

    “卑职,卑职是彭铸”那人强压着jī动道。

    “彭铸”曹颐念着这个名字,不由瞪大眼睛:“彭铸,彭大人?”

    彭铸哽咽道:“只是卑职,多年不在大人,卑职给大人请安了……”说着,便打了个千礼。

    驿馆附近人来人往,实不是说鼻的地界。

    来人一报姓名,伊都立也认出来,便对曹颐道:“孚若,既是相识,就请到驿馆里说话吧。”

    曹颐点点头,伸出胳膊,虚扶一把,招呼彭铸进了驿馆。

    彭铸是曹颐昔日同僚,康熙五十年曹颐在户部任员外郎时,彭铸正是其手下主事。

    曹颐外放山东之前,曾举荐彭铸与另外一个主事傅显功为自己的接任人选。结果当时的尚书很给曹颐面子,使得两人都升了员外郎,其中傅显功是福建司员外郎,彭铸则去了山东司。

    因这个缘故,两人对曹颇多有感jī,即便随后曹颐外放,彼此也没有断了往来。

    尤其是彭铸,在山东司,打着公事的幌子,与外方山东沂州的曹颐保持信件往来。

    直到曹寅病故,曹颐居家守制,而傅、彭二人相继外放,彼此才断了往来。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没想到又见故人。

    曹颐在心里算了下彭铸的年纪比自己年长十来岁,此时四十出头,本正当壮年。现下,却像是huā甲老者,看来是过得不如意。

    到了驿馆居所,伊都立便回了自己屋留下小厅给他们说话。

    彭铸带了几分拘谨,说话之间亦带了小心。

    曹颐不晓得他犯了什么过错只听说他当年是外放,是升了官的,怎么十来年过去,又降到五品且被发配到盛京?

    “说起来,倒是多年未见不知彭大人现下在哪里任职”曹颐思量了一下,问道。

    彭铸道:“卑职现下在刑部当值……”

    曹颐点点头,是了,若是在卢部或者工部,他早就该留意到。户部与盛京户部一脉相承,有公文往来。盛京工部的话,他上午刚查询过官员名单,并没有彭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