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189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189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预料发展,这个时候,多半皇上软言安慰几句,随后又赞两句,赐些东西。

  可雍正迟迟不开口。

  张廷玉老实站在一旁,只觉得屋子里气氛越来越压抑,撩起眼皮,飞快地往上面扫了一眼。

  只见皇上的脸上无怒无喜,张廷玉时常御前伴驾,自是瞧出他着恼。

  张廷玉心里叹了口气,这个田老大人,在官场混了一辈子,现在却糊涂起来。

  天威难刻,即便他是致仕老臣也是臣。

  今日,他错了两处,一是递牌子的时间,二是在御前感念先皇恩德。

  虽说没有明确规定,可按照常例除非外地州进京的官员递牌子时间不定,京官递牌子多是在皇上早朦前后,也就是寅初到卯初(凌晨三点到五点)这个时间。

  皇上若是想要见哪个,就会在朝议开始前召见哪个。

  田从典今日递牌子,却是卯正(早上六点),时间上就迟了。

  感念先皇这样的话,平素说还没什么,毕竟他是先帝一手提拔起来的臣子,君臣情深也说得过去。

  可陛辞之时,说这样的话倒好像有弦外之音指责今上不够……”恩德”。

  田从典唠叨了一会儿,听不到皇上动静,讪讪地住口。

  他躬身伏在地下,顶戴后露出花白稀少的发辫颤颤悠悠,想想他的岁数,雍正心中的恼意消减几分,终于开口叫起。

  除了照例赐下的官服与朝珠外,雍正还赐下御笔榜联。

  对于这个清廉耿介的老臣,雍正只是不喜他占着吏部尚书之位,却精力不济,无法为自己分忧并非真厌了这个人。

  即便今日田从典连连失礼可想着他七十又七的年纪,雍正再恼,也按耐没有发作。

  看到御赐榜联,田从典使劲眨眨眼几乎疑在梦中。

  待内侍真的将榜联递到他面前,看着上面那朱色大字他虽一时瞅不真切上面到底书的是什么,可还是激动万分地接下。

  这是御笔,这就是他为宦一生最好的收获,足以留作传家宝。

  原本心中存了着的那点怨气,也就剩下了感激涕零。

  田从典又跪下,谢了恩典。

  老人家无声哽咽,老泪纵横,身子抖得像筛筛子,几乎要瘫倒在地。

  雍正见了,也不落忍,开口说了跪安。

  田从典想要站起来,很是费劲,雍正又吩咐陈福搀他退了出去。

  等到田从典出去,雍正才叹了口气,道:“是个良臣,只是年岁太大。耳聋眼花、行走都不便宜,哪里还能有精力处理政务?”

  十三阿哥笑着说道:“古人传下的妩矩,七十致仕,果然是有道理的。只是身在官场!一步步地熬到院堂重臣,谁又舍得早早地离了仕途?田从典操守可嘉,虽有些恋权,也不过是想着多报效朝廷两年,到底是一片忠心。”

  雍正冷哼一声道:“身在其位不能行其实,若非念在他操守尚可,只因年老体衰耽搁差事,联也不会使得他风光离京。”

  十三阿哥道:“皇上待下最是宽和,才使得田从典得此殊荣。”

  好话谁都爱听,况且雍正忍了半肚子的气却没发火,也觉得自己待田从典太宽和。

  只有张廷玉,站在一边,眼观鼻丶鼻观口、口观心,装泥塑人。

  县上待下宽和?这简直是世上最大的笑话。

  从登基至今,被皇上发作的臣子不知有多少?

  别人不清楚,张廷玉是晓得的,皇上想要换兵部尚书是早有打算,可换下吏部的老尚书,却是临时起意。

  像田从典这样无过之臣,即便真的祈骸骨,鞍倒也要驳几次,昭显君臣之谊。

  可皇上这里,只意思一下就准了。

  况且在这之前,为了让田从典主动上折子,皇上接连两次朝议挑吏部毛病,当众呵斥田从典。

  张廷玉在腹诽中,也告诫自己,即便离皇上近些,能常伴御前,别忘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

  就在这时,雍正望向张廷玉,道:”衡臣,联就将吏部交给你,这次州官员大校,你正好整理份名单,将年颙六十尚未致仕的官员都列出来。非凡言似无因何缘故未致仕,政务是否勤勉,都要注明。若是有尸位素餐之人,就早早清退。”

  张廷玉躬身应了,心里也暗暗松了口气。

  虽说他早已升了大学士,品级犹在六部尚书之上,本不当稀罕这个尚书位。

  可众所周知,所谓阁臣学士,不同前朝,有在宰相之名,却无宰相之权,不过是皇上处理政务的助手。

  他父亲张英亦官至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六十五致仕,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做过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

  十三阿哥犹豫了一下,道:“皇上,那户部……”

  雍正道:“户部还交给衡臣,曹颙要去兵部。现下西北只是小动静,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大兵出动,兵部没有个仔细人料理,联也不放心。”

  十三阿哥听了,没有再说什么,心中却甚颙意。

  不管曹颙如何勤勉卖力,上面有张廷玉压着,在户部实在做不出政绩。

  到了兵部,却是能做掌印官。他又是行事稳当的人,等到战事起时,不用建什么奇功,只要保证后勤军需就是功劳……

  户部官署,曹颙大大地打了个喷嚏。

  虽说早晨赶路时坐着马车,又穿着厚衣服,可一冷一热,到底有些着凉。

  他只觉得身上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眼睛也有些干涩起来,看着公文只觉得一阵阵模糊。

  他揉揉眼睛,将需要今日料理的公文批好,便放下毛笔。

  虽说脑子发沉,可他心里还想着,不能让妻子晓得自己不舒坦,否则她决计不肯在昌平庄子那边调养。

  他只觉得脑袋越来越沉,身上也变得酸软无力,心里明白自己感冒了。

  他扬声唤了蒋坚进来,说了自己要早退之事,让蒋坚留意官署这边事务,若是有要紧事,就安排人回去找他。

  看着曹颙双颊潮红,说话也带了鼻音,蒋坚吓了一跳:“大人这是怎么?方才还好好的,怎么过了没两个时辰就这般?”

  曹颙浑身发冷,紧了紧身上衣裳,脑子里莫名想起《封神榜》中的一个情景。妲己与纣王打赌,年轻人与老者骨猛谁多谁少之事。

  老者骨糙少,所以怕寒;年轻人骨糙多,耐力就足。

  曹颙有些恍然,自己还不放心妻子,难道自己也老了?

  “大人?”见曹颙神情怔忪,蒋坚担心,又唤了一声。

  “早上起得早,许是有些着凉。公文紧要的我都处理得差不多,非磷稍后再过一遍,若是没有纰漏,就安排人分发出去。”曹颙道。非,凡言。似无

  蒋坚应了,却不肯让曹颙就这般回府。

  “马车已经先回府,大人这个样子,怎么能直接回去?还是我出去叫张管事使人回府取了马车,大人再走不迟。”蒋坚劝道。

  曹颙想着自己无力,这样情况下骑马确实不妥当,便谢了蒋坚,由他去传话。

  衙署里自是没有药,曹颙只有不停喝水。

  这个时候,可不是生病的时候。

  曹家与六部衙署毕竟有段距离,估摸过了半个多时辰,曹家的马车才到。

  张义与曹颙都在,听说曹颙不适,这两人面上都带了几分沉重。

  女主子不在府中,少主在宫中当置,要是家主病倒,那可怎么好?

  见曹颙从户部衙署出来,曹颙忙迎上前,拖住曹颙的胳膊,搀他而东

  曹颙见状,不由笑道:”只是有些微恙,哪里就需要人扶?”

  曹颙却不肯撤手,直到将曹颙扶上马车,才放下胳膊。

  马丰里放等狐皮大鳖,曹颙裹在身上,觉得暖和多了。

  见他坐好,张义才近前禀道:“已经使人请了太医,请老爷回府,太医也就差不多到。”

  曹颙实在没精神,点了点头,就合上眼睛。

  因怕曹颙不适,马车行进的并不快,可也少了疾行时的颠簸。

  尊颙迷迷糊糊的,几乎要睡着,不知不觉就回了曹府。

  这边张义与曹颙扶着曹颙下马车,那边大管家曹方已经迎上来:”老爷,富察家老太爷来了……”

  今天是除夕,月丶九给大家拜年,祝福大家快了如意,和和美美,健健康康地过大年。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风邪

    虽说富察家是大姓,可出入曹家,又被曹方称为,老太爷的 ……只有傅鼐一个。

  傅鼐从关外回来了?

  曹颙心里算了算日子,看来十三阿哥差不多早就决定调傅鼐回京,否则傅鼐也不会回来的这么快。

  对傅鼐来说,出兵西北,这倒是个机会。

  他毕竟在皇上身边做了几十年侍卫,要说没情分那是假的。

  只是傅鼐的性子,有些过于固执,不知圆通,有时候执拗得令人发指。

  否则也不会在皇上要发作隆科多时,还不开眼地亲近隆科多,直触逆鳞。

  即便他受过隆科多恩惠,想要庇护其后人一二,只要避过风头,总能找到机会,可却顶着风口浪尖,不仅自己遭了厌弃,还显得隆科多心怀叵刻,拉拢皇上身边近臣。

  可偏生他执拗的出发点,带着人情义理,叫人皱眉时,也不由得人不心生佩服。

  傅鼐是长辈,又已经在客厅候着,曹颙没有去换衣裳,直接去客厅见客。

  看到傅鼐的时候,曹颙面色平静,心中里震动颇深。

  若非早知道傅舜是客厅,他几乎要认不出人来。

  不过两年功大,傅舜像是老了十几岁。傅舜本来相貌堂堂,英武中不失儒雅,不失为个中年俊大叔。

  现在看着,面色骤黑,身形消瘦,额头上是深深的皱纹。虽说身上穿戴整洁,可难掩脸上疲惫之色。

  “姑火……”曹颙拱手唤人。

  傅鼐站起身,上下仔细打量了曹颙几眼,犹带关切道:“这是怎么?我方才同十三爷回户部,想要见你一见,却听了你因病早退的消息。实在放心不下,就过来脆瞧,倒是赶在你前头到。

  曹颙苦笑道:”能有什么大事儿,只是小症状。天气变幻,不小心有些伤风,才回的早些。”

  他因发烧,面色潮红,说话之间,嗓音带了暗哑。

  傅鼐皱眉道:“看着你烧的满脸通红,哪里是什么小症状?你别因自己年轻,就不当回事,这眼看就要进腊月,闹病岂是玩的?伤风看似小病,可一不小心就转风寒。”

  曹颙闻言,心颇为感动。

  傅鼐难得有这般唠叨的时候,虽带了教训的口气,也不使人生厌。

  “嗯,张义已经使人请陈太医,姑父放心。”曹颙回道。

  傅鼐盯着曹颙,确定他不是随口应付,才点了点头,道:“你既不舒坦,我就不扰你。驰驿回来,今儿才到京,除了在宫外门递牌子,还没有回家里。你好生歇些,过两天得闲咱们爷俩再说话。”

  此刻确实也不是留客的时候,曹颙也不同傅舜客套,吩咐曾方代自己送客。

  这会儿功夫,陈太医已到。

  曹颙就直接叫人将陈太医请到客厅,直接在这里看诊。

  他还以为,自己不过是感冒伤风,明显可以自愈的小病状,请陈太医过来也是图个心安。

  没想到,陈太医把了脉,又看了曹颙的舌苔,神色并不轻松,皱眉道:“除了发热畏寒,曹大人是否觉得头项痛,还觉得口干欲饮?”

  曹颙点了点头,确实有些觉得头项难受,口干舌燥的想要喝水。

  “曹大人是哪里日有的症状?”陈太医追问道。

  曹颙闻言,不由一愣。

  自己州才明明已经说过,自己是今儿早晨受凉,怎么陈太医这般发问。

  心中虽疑惑不解,可他依是老实回答:”就是今早,早起就有些头沉,还以为是睡眠不足起早的缘故;到了中午,开始发热畏寒;挨到下午,浑身乏力,就从衙门出来。”

  陈太医听着,眉头锁得更紧,道:”不该啊,曹大人现下的症状看起来不像伤风,更像是风寒。风邪入体的日子绝非一日两日,曹大人好好想想,是否有方便不利,饮水欲呕之征兆?”

  曹颙闻言,脸上也添了郑重。

  他仔细想了想,饮水欲呕的征兆还真没有,近几日小便却是有些不利。

  十一月十八去昌平庄子前一切无异,十八那边也没井么,十九日那天安置得有些晚,第二天又早起,确实有些不太舒服。

  他还当自己睡得少,落衙回府后洗了个热水澡,就早早安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