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160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160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理密亲王的缘故,还有距离京城远,大家对于理密亲王府是陌生的。
这回,大家却是在八卦中,对理密亲王府熟悉起来。
什么仿六部设六司,自设小朝,什么谋臣如星,武将如云,什么王府私兵数千,皆是八旗青壮……
人皆有趋从之心,当理郡王府的“私密”大白天下,连带着同弘晢早年相关的旧事也被人翻出来。
在上书房端着身份,欺负生母不显的叔叔们,对待薨了的嫡母也不算恭敬,曾杖毙嫡母所赐侍婢,云云。
有了这样鲜明的对比,往日里觉得弘晢谦和有礼的,也认定他虚伪狡诈,故意作态。
流言越演越烈,说法也越来越直白,就差直接说弘晢有不臣之心了。
弘晢心中惊疑不定,却是焦头烂额之下,又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怀疑,是龙椅上那位容不下他,才安排了这一出。
他不敢节外生枝,也怕适得其反,所以只有硬着头皮忍耐。
他却是不知,自己遭受的这些,完全是自作自受。
流言的最初,只是一个郡王府侍卫在外头吃酒时多了一句嘴,自然,这次醉酒的饭局,说巧不巧地有京中其他几个王府的侍卫。
于是,没几日弘晢就从温厚谦和的郡王,成了包藏狼子野心的“逆王”。
最觉得爽快之人,当然是曹家父子。
“言语如刀,有这个先例在,你们也长点记性,省的以后落下把柄,被人用语刀凌迟。”这个时候,曹颙亦不忘教子,对天佑与恒生这样说道。
天佑与恒生皆垂手受教。
父子三人,虽在追讨弘晢的细节上有所差异,可却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上岸”,完全没有落井下石的意思。
事到如今,不管是弘晢安分,还是不安分,在雍正心中都有了芥蒂。有哪个帝王能允许自己身边,有个比自己更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尤其是雍正这种,养在嫡母名下的庶出阿哥,对于自己的身份,是骄傲中带着几分自卑,更是容不下弘晢这样的“嫡孙”。
养心殿内,内侍已经被挥出门外。
雍正黑沉着脸,将手中的折子往御案上一摔,十三阿哥同十六阿哥站在御案前,都带了几分小心……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纵横(上)

虽说十三阿哥同十六阿哥位至和硕亲王,可依旧被盛怒的雍正喷了一脸口水。
他当然不能说自己被“嫡长孙”三个字刺激了,反而将过错都推到十三阿哥同十六阿哥身上。
“弘昌同弘普到底在做什么?弘普还罢了,尚未开府封爵;弘昌却是有爵位的,不想着好好当差,反而巴结这个,讨好那个,他到底想要做什么?”雍正越说越恼,说到最后,声音已经变得尖利。
若是弘昌在此,怕是也要大声喊冤的,圣祖孙辈阿哥中,封爵的并不多,弘晢是郡王,弘昌是贝勒,两人又都开府,有所往来本是寻常。
在雍正眼里却成了“结党”,满心愤愤子不教,父之过。
十三爷同十六爷虽晓得皇上是在迁怒,也只能乖乖跪下请罪。
十六爷还罢,正值壮年,跪下也是很大一坨;十三爷一跪下,露出脑后斑白的头发,微驼的后背。

雍正见了,脸色一暗,长吁了口气,起身将十三爷扶了起来。
十三爷站起身来,满脸羞愧道:“原是奴才的不是,没有管教好儿子,闹得皇上跟着烦心。”
十六爷乖觉,亦跟着请罪。
雍正摇摇头,道:“朕还没糊涂,方才实在是心里烦了,发作到你们头上。你们是朕的臂膀,政务繁重,家务上有所懈怠也难免。”说到这里,带了几分不甘,咬牙道:“还以为弘晢是个安分的,却是串联宗室,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十六爷闻言,嘴角抽了抽。
都是圣祖子孙,堂兄弟之间往来,再正常不过,有弘历同弘晢亲近在前,旁的王府子弟同弘晢有人情往来也没什么隐晦之处,现下就成了“串联宗室”。
若是事不关己,十六爷也就跟着看笑话;可关系到自己的长子,这罪名就令人觉得沉重。
事关弘晢,皇上忌讳,不是辩白的好时候,十六爷只好老实地站在十三爷身后待着。
雍正也不过是发泄一番,若是按照他的本心,恨不得立时将弘晢的差事免了,命他幽闭在家,不要四处乱窜。
说起庞各庄王府也好,王府周遭的八旗驻军也罢,知晓的最清晰的就是雍正。
从弘晢出宫就府前,粘杆处的眼线就先一步入了王府,王府周遭的八旗驻军,也都由两位雍正器重的潜邸旧臣掌握。
要说弘晢有谋逆之心,雍正是不信的。
可他也晓得,弘晢确实曾得圣祖厚爱,圣祖欲效仿明太祖事,在康熙末年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朝臣中,曾赞成这点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嫡嫡庶庶,这才是雍正最忌讳之事。
十三爷同十六爷都瞧出这个,可身为臣子,却又不好说什么,也是他们两个厚道,不是那落井下石的,否则顺着雍正的话,说上几句,弘晢即便不死,也会难逃劫难脱层皮。
从御前下来,十三爷同十六爷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他们身为皇上臂膀,晓得雍正不是个大度的,看似待弘晢优容,实际上不能说眼中钉肉中刺也差不多。
可关于弘晢的流言,却是将他们两家的长子都牵扯进去,这就有点不同寻常了。
虽说他们现下身居高位,可越是如此,惦记将他们拉下来取而代之的人越多。
“十三哥,您瞧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是有人成心针对你我兄弟,还是有人借着弘晢之事推波助澜?”十六爷带了几分疑惑道。
他将可疑的人选载脑中过了一圈,还是无法断定哪个有这样的魄力,同时向当朝权势最盛的两位亲王开炮。
十三爷闻言,眉头皱得紧紧的:“要说故意针对你我兄弟设局,总要图点什么,现下宗室中,能取代你我兄弟的并不多。”
皇上并不是谁都信得,除了他们两个,就对十七爷还看重些,十七爷对政务并不热衷,对两个哥哥也亲近,自然不会多生事端。
越说这些,兄弟两个越糊涂,最后也没猜出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管怎样,要教导弘普同弘昌两个同弘晢远着些,保不齐什么时候就受了连累。”在宫门外分道时,十三爷郑重告诫道。
十六爷点头应了,骑了马往曹府去了。
今天,曹颙休沐。
十六爷到时,曹颙正在客厅待客。
今天造访曹府的,是十二爷夫妇。
十六爷听说时,还愣了一会儿。说实在话,从养心殿刚出来时,十六爷心中怀疑过的对象,就是十二爷。
宗室诸王中,除了不受皇上待见的那些,沉沉浮浮最多的,就是被降为镇国公的十二爷。
而十二爷从郡王降为国公,就是在理密亲王薨后,同弘晢多少有些干系。
十三爷同十六爷还曾为十二爷在御前求过情,可没有顶用。他们自觉已经尽心,十二爷却是不信,似乎有所埋怨,因这个缘故,兄弟之间这几年疏远许多。
犹豫了片刻,十六爷还是决定露面。
客厅里,曹颙陪坐在旁,心里疑惑不已。
宾主入座半个时辰,吃了好几盏茶,十二爷已经是打着哈哈,并没有说明来意。
换做是其他人,曹颙早就不耐烦,让对方痛快地说明来意,可十二爷辈分比曹颙高,身份又尊贵,要是真说出什么叫曹颙为难的话,亦不好直言回绝,曹颙只好跟着他闲话。
夫妻两个联袂而来,既是十二爷不好说的,定是由国公夫人说了。
国公夫人虽是长辈,可论起身份来,还比不上初瑜这个和硕格格,就算想要同初瑜说些什么,也要商量着来。
曹颙想到这里,心里反而踏实下来,同十二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待听说十六爷来了,十二爷随着曹颙起身,神色有些尴尬。
同为圣祖庶皇子,两人一个是位高权重的和硕亲王,一个却是闲赋的镇国公,身份已经是天壤之别。
十六爷倒是面色如常,露出几分意外,几分欣喜拱手道:“遇到十二哥,倒是真巧,有阵子没见到十二哥,弟弟这里给哥哥请安。”
十二爷强挤出几分笑,道:“不敢不敢,十六弟是大忙人,没工夫搭理我们这些闲人也是有的。”
他的话中带了酸意,十六爷也不接他的话茬,反而带了几分好奇道:“只听说十二哥这两年在府里养病,今日看来,十二哥气色还好,想来已经大安了。”
所谓“养病”,不过是闲赋在家后的“遮羞布”,十二爷被噎得不行,涨红了脸,闷声道:“还好,总算没死了。”
见他如此,十六爷反而觉得没意思起来,随着曹颙入座,静静地吃起茶来。
今日曹府待客的茶,味道却是不同往日,不是常见的铁观音与龙井,茶汤清澈异常,茶香绵长。
“好茶!”十六爷忍不住赞了一声。
他是真心称赞茶好,十二爷看着,却只觉得他端着亲王架子,不再搭理自己,实在可恶至极。
十二爷满心羞怒,已是坐不住,站起身来,对曹颙道:“府中尚有俗事需要爷打理,就不再叨扰了。”、
竟连同行而来的夫人也没等,十二爷辞了一句,便起身往外走。
曹颙留不住,只得随之送出大门外。
十六爷却是没有起身,只悠哉地坐在原位吃茶。
以他亲王之尊,却是不必对十二爷假以颜色,可尚有兄弟名分在,如此一来到底显得狂妄了些。
这并不是十六爷平素待人的态度。
“遇到什么事了?同十二爷有干系?”曹颙看出十六阿哥的异样,问道。
十六爷冷哼了一声,道:“日子才消停几天,又有人不安分了,胆子简直大的没边了,竟然想要构陷我同十三哥!”
曹颙闻言,大吃一惊。
一下子构陷两个亲王,还是皇上最器重信赖的两个亲王,这得是多么大的能量。
宗室诸王中,谁有能力做到这点?
看出曹颙的惊诧之色,十六爷皱眉道:“是不是茫然无绪?我同十三哥也琢磨了半天,依旧没确定到底哪个这么有本事,要说损人利己的话,能接替我同十三哥的只有十七弟同十二哥,十七弟没那个心思,十二哥则没那个本事;若说损人不利己,只为瞎搅合,那这人也太闲了些。”
待听十六爷说了详情,曹颙暗暗咽下一口唾沫。
真没想到,只是想要捧杀弘晢,却牵扯到庄王府同怡王府两处,真叫人哭笑不得。
曹颙这个始作俑者,当然没有构陷两位王爷之意,那推波助澜的,就另有其人。
想到这里,曹颙的脸上添了郑重,这两个王府,可是曹家的靠山。
十六爷也不再啰嗦,表明来意:“如今我虽是亲王,可处在大家的眼皮底下,行事反而不如你便宜。实在信不着旁人,只好来求你,你也不必推辞,我晓得老大人曾留下些人手给你,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虽不是争权夺势的,却也不能让旁人蹬鼻子上脸。”
十六爷直言相求,曹颙也就痛快应了。
两人相交多年,曹寅曾留下人手之事,十六爷并没有问过,可通过蛛丝马迹也知晓此事。

内宅,梧桐苑。
听了国公夫人的话,初瑜的脸色有些僵硬。
国公夫人登门,竟然是为了做媒而来……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 纵横(下) 

〃十二婶;您也晓得;您这侄孙女年纪尚幼;婚姻之事;现下言之还太早。。。。。。〃初瑜淡淡地说道。

虽说眼前这人是长辈;可是关系到女儿的终生大事;她绝对不会允许旁人插手。

富察氏没想到向来好脾气的初瑜;如此落下脸;神色讪讪的;道:〃侄孙女已经是豆蔻之年;哪里还小?我知道你舍不得;可谁家的女孩儿能留一辈子。我不是夸口;虽说府上富贵;可我们富察家日子也过得去;我这堂弟又是御前当差;人品相貌都没得说。〃说到最后;话中露出几分得色。

她确实有底气这么说;富察家先下有着大学士;还有即将嫁入宫廷的皇子嫡妃。

四皇子身份不同;若无意外;四皇子嫡妃就是未来的皇后。

富察家本来就是八旗勋贵大族;往后成了皇亲贵族;风光更是势不可挡。

初瑜闻言;只觉得心下更加恼怒;面色淡淡的;道:〃十二婶厚爱;侄女感激不尽;只是额驸早就有话;儿女都要多教养几年;晚些嫁娶;所以侄女说提这个还太早。〃

富察氏说了一气;见初瑜丝毫不松口心中不快;却也没有发作。

曹颙已经使人往内宅传话,富察氏听说丈夫先行一步,心中诧异不已,也就坐不住,起身告辞了了。

本是〃恶客〃;初瑜当然也就没有留客的心情;不过礼仪所限;依旧是送到二门外;看着富察氏的轿子离去;她才转身。

回到梧桐苑;她失去平素的淡定;脸上带了寒霜。

张义家的见状;带了几分小心问道:〃夫人;莫非国公夫人提及的那个侄儿有什么不堪之处?〃

一家女;百家求。

按理来说;亲戚长辈上来提亲;即使心中不愿意;也不过是婉拒而已;何至于如此气愤?

除非;男方有什么不足之处;那才是对女方的轻慢与得罪。

张义家的想起自己的小格格;心里顿时柔软几分。

明明是样样出色;可因小时候眼疾的缘故;在外人看来;就是身有不足。这两年虽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