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148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148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姑奶奶一般,也不曾有半点轻视慢待......”
    虽说外人说起伯爵府的和瑞郡主,有拿曹颗无侍妾之事,说她善妒的;可在府里,在婆婆与丈夫跟前,初瑜却是柔顺可人的性子。
    现下李氏话中,有疑初瑜嫉妒之意,初瑜自然不敢应承。
    李氏这般说,并非是空口白牙。
    初瑜虽保养得宜,看着比实际年龄少兴许多,可毕竟是生养了三个孩子,加上生天宝后,脸上添了浅浅的斑,容貌已经不如当年。
    曹颗这边,却是只添盛武,前两年在清苑时经常外出,晒得黑些;回京这大半年,又养了回来,看着依旧同二十几岁的青年一般。
    “人老珠黄”,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初瑜为了防范于未然,梧桐苑里容貌出色的几个丫鬟.都借口年纪渐大,指出去配人了,留下的几个,新补的几个,都是容貌寻常的。
    对韩家氏来说”岁月却很是厚待她。
    她比初瑜还要年长,可因是处子之身,近些年在曹家庇护下”除了教养女儿,又无其他糟心事儿,所以看着同双十女郎一般。若是不说,谁也不会相信她已是人到中年。
    初瑜心中,不无羡慕。可说起嫉妒,却是谈不上。
    因为她晓得,丈夫看似待女子温文有礼,实际喜欢柔顺的女子。
    韩江氏虽不娇蛮,却也同柔顺扯不上干系。
    另外,她相信丈夫会给她留下颜面,即便有一日真要添个侍妾,也不会是韩江氏。
    韩江氏虽说是商贾出身,又是寡妇.可既拜在李氏门下,同初瑜有了“姑嫂”名分,若是转了妻妾,就是一场大笑话。
    李氏见媳妇神情不似作伪,点了点头,道:“没有这个心思就好,否则我也不好再使人接她们娘俩上门......”说到这里,神情越发和缓,道:“我虽见不得孤弱,多怜惜她们母女几分.却也不会越过你去......
    得你为媳妇,也是曹家的福气”只是近来媳妇却有些焦操了。天佑他父亲的人品,旁人信不着.你还信不着么?即便真要想要收个人,也不会瞒着你,不要想那么没用的,防这个防那个,要是落了痕迹,叫天佑他父亲看破,反而使得夫妻生嫌隙。”
    即便之前带了难堪,可听了婆婆这番体恤话,初瑜心中,只剩感激。
    她哽咽着说道:“媳妇也不知,到底是怎么了。只是对着镜子.
    看到眼角添了皱纹,心里实在是惶恐的很,总是忍不住胡思乱想。是媳妇错了,不该因自己心烦,就开始疑老爷会喜欢旁...”
    李氏闻言”眼色暗了暗。
    在世人眼中,豆麓开始是女子的好时候,到了三十即不是““老姐””,也能称一声“大娘”,。
    王公贵族家正妻,除了同丈夫恩爱的,剩下的三十岁开始就不怎么侍寝,开始吃在念佛,等着老去。
    就连李氏,当年也曾守过数年空房,看着丈夫宠爱年轻的妾室。
    虽晓得媳妇的担忧,可李氏并未将话说死。
    就如她方才对曹媳妇所说的”曹家长房这一支子嗣还是太单薄了些,要是儿子有朝一日要纳妾,李氏虽心疼媳妇,可也不会反对......
    前门”大街外。
    天佑应谷贤之邀,陪他到这边看铺子,焦文也作陪再一旁。一上午的功夹,看了两处,满意的价格太高,价格低的位置又不算好。
    谷贤虽出身乡伸人家,父母也是清苑城外的大户,可那些家底,跟京城权贵人家比不了。
    他又是次子,上面有要继承家业的长兄,下面由父亲的老来子,使得他委实在家里没什么分量。
    要不然父母也不会任由他暂住在亲戚家同曹家,拖到**三说要留在京中.才给凑了三千两银子送来。并且话外话外的意思,虽说不给他们兄弟分家,可除了这三千两银子,家里的良田大屋,就同他不相干了。他娶亲费用,也包括在这里。
    焦文这边,几十年不相往来的族人来给送房送宅;自己亲生父母那边,却是恨不得立时将自己扫地出门,生怕他占了什么便宜。原因无他,不过是焦文中了进士,他落第而已。
    而且,他还明确地在家书中提过,自己不是书的材料,考中举人已经是万幸,不敢再奢求其他。留在京城,并不是为了书预备下一科,只是想要寻个事儿做,不再依靠家里。
    他既不打算走仕途,成不了家族助力,家里任由他自生自灭也不算稀奇。
    谷贤虽有些心灰,却不是怨天尤人的性子,依旧是每日乐呵呵。
    花六百两银子在前门外买了个二进小院,花了一百多两银子,给曹家几位长辈买了礼物,算是谢过曹家半年来的照顾;花了五十多两银子,给自己同焦文置办了几身体面行头。
    剩下的银子,原本想要买地,可京城地价贵,上等良田已经长大十多两银子一亩;打算买铺子,却也不敢一下子将银钱都砸下去,毕竟他也是尝试着学习经营之道,能不能成功还是两说。
    天佑同谷贤相交半年,很喜欢他豁达良善的性子。
    不说旁的,就说他曾私下里资助焦文书,却从不以恩义自诩;在自己落第、焦文中了进士后,也只为朋友高兴,并无任何介怀妒忌之处,这样的心胸值得人尊敬。
    见谷贤为难,天估抬头看了看天色,道:“天已近牛,日头足了,先找给地方吃
    ...”
    虽说还不到端午,可中午天气炎热,大家走了这一会儿,身上也湿腻。
    天佑的提议,立时得到谷贤同焦文的赞同。
    就近找了安静的茶馆,三人要了一个包厢,点了一壶龙井。
    等小二送来茶,包厢里不多时就充满茶香。
    谷贤端起茶盏,送到鼻子下”使劲地闻了闻,眯着眼睛道:“茶香井雅,是今年的雨前茶,若不是承益带路,还真不知道他们家的茶好。”说到这里,又摩挲这手中茶盏道:“瓷器也是上等的,就是搁在家中待客也使得。””
    “承益”是天佑的字,去年中举后,多了在外的应酬,为了交际便宜,曹颗给取的。
    天佑闻言笑笑,这里是庄亲王府的私产,自然有好茶。
    焦文神色却有些恍然,像是有无限挣扎、无限懊恼。
    谷贤放下,顾不得吃茶,撂下茶盏,望向焦文道:“胡思乱想什么?今儿我拉你出来,是见你备考辛苦,想着大家一起溜达溜达散心,耳不是让你添心事的!”
    焦文抬起头来,难掩懊恼:“你留下京城创业,我本当帮一把,却是囊中羞涩。早知如此,我就该承了他们的财物,也不会让你这般为难。”
    谷贤听了,连忙摆手道:“是书到现在的,对商贾之事也是看着旁人热闹。要是真支起大摊子”要是经营不下去,不是更惨?小铺子买卖,成本定也低,就是有个闪失,也伤不了根本,正好。若是因这个缘故,让你那些出了五服的族人还有拐了好几个歪的表亲粘上你,才是得不偿失。”
    焦文的神色渐安定,目光清明,看着谷贤道:“即便考不进翰林院,我也会谋京缺......或许依旧清苦,可只要有我一日,你便多了一条退路,即便你将家里送来的银子都抛费了,我这里也有你一口饭吃。
    若是你那时还没有娶妻,聘礼也包在我身上。”
    他的声音并不高,可里面的诚意却丝毫不减。
    谷贤先是一愣”随即使劲点点头,笑道:“我记住了,半饱可不行,我可是一顿三碗饭的分量,你可不能嫌我吃得多......”
    天佑在旁,见他们如此,端得是羡慕。
    虽说在同年中”有籍贯是直隶的,听说焦文不认家乡亲戚族人,背后都有些嘀嘀咕咕。
    天佑却是佩服他的随意与潇洒。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若是焦文接受族人馈赠,往后虽不能说是任人宰割,可再也甩不开这些人是真的。
    到了那时,以一人之力,庇护一族族人,就要使劲地往上爬。即便自己不动手贪银子,可也要小心族人打着他的名头为恶......

第十卷 游龙舞—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三人行
    。 更新时间:2011…5…22 1:31:05 本章字数:5635

    “你们说的热闹,怎么就忘了我?”天佑端着茶盏,淡笑说道。
    焦文同谷贤闻言,都熄了声,齐齐望向天佑,面上带了疑惑,不知他为何主动提及这个。
    大家在清苑时就有交情,这大半年功夫,又是常在一处厮混,彼此的脾气秉性都晓得些。
    天佑看似可亲,可实际上最是挑人。
    “承益好意,我心领了,可初涉商事,万没有借银子的道理。”谷贤正色道。
    他自然晓得曹家是权贵,天佑身为曹家继承人,想要资助他不过是一句话儿的事。
    这个人情,谷贤却不能领。
    他既已经决定在京城定居,往后遇到难处,少不得会借着同窗好友的情分去求助天佑;可现下生意还没支起来,手中有银钱,该自立的时候还需自立,否则也令人生厌。
    天佑撂下茶盏,笑眯眯地说道:“谁说要借银子给你?我每个月的月例银子都是有数的,拢共才那么一丢丢,平素想要花销都局促得很。寻思你做生意,入上一股,等着借着你的光,吃些红利。你可不能厚着面皮,打着借的旗号,将我的红利给抹去。”
    谷贤听了,看着天佑,张着嘴巴,半晌方道:“承益是伯爵府大少爷,手上还缺银子使?莫不是哄我们?”
    天佑瞥了他一眼,道:“不管什么身份,都要吃穿住行、人情往来。早年还好,全赖家里;现下渐大了,也有自己的交际应酬。就比如,我想要请两位好友去听戏下馆子,要是想去体面些的地方见识见识,几个月的月钱也打不住。难道,我还要去父母面前伸手要银子不成?”
    他说得言辞振振,谷贤同焦文依旧是面带疑惑。
    天佑见状,不禁好笑,道:“不过是参股小买卖,就那么值当二位惊讶?若是京城人家,都靠皇粮俸禄银子,那大家多半要喝西北风去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上下打量了谷贤一眼,道:“不说旁的,就说你脚上穿的这鞋,是不是前门‘内联升’的,头上带的帽子,是不是‘庆锡福’的?”
    从买卖说道穿戴上,谷贤有些转不过弯来,低头看了自己一眼,道:“确实‘内联升’同‘庆锡福’的鞋帽,都是实打实的正品,可是有什么不妥当?”
    天佑摇摇头,道:“没什么不妥当,只是告诉你们一声,这‘内联升’是我家小姑姑入股的产业,‘庆锡福’是我家三姑姑的产业。她们并非要做商人,也不过是赚个胭脂钱而已。”
    这两家铺子,一个经营官靴布鞋的,一个是经营帽子,都在京城做出了口碑。
    “真真没想到。”谷贤的眼睛发亮,已经去了心中疑惑。
    他在曹家客院住了半年,当然晓得天佑口中的“小姑姑”同“三姑姑”是何人。
    前者是闺阁少女,后者是国公夫人。
    连她们都居于幕后,经营几个铺子,曹颙耳濡目染之下,说出那些话也就没什么了……
    有长辈在前,天佑这个伯府嫡长子想要入股买卖,赚几个零花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谷贤只以为天佑心血来潮,想要拿出百十两银子出来,随意参合一下,没想到天佑已是成竹在胸。
    就听天佑道:“京城的生意,不是那么好涉足的。不管什么行业,都很难介入,谁晓得哪家同行后边是王爷贝勒府。除非是铺小利薄,旁人看不上眼;否则即便赚钱了,也难保不被旁人夺了去。我这里有个想法,若是大家觉得可行,都是可以会商一下。”
    原来,天佑在父亲影响下,对农事始终很关注。
    他的建议,是开菜铺。
    京城汇聚百万人口,哪里会缺菜市?
    他所说的“菜铺”主要是卖暖棚培育的青菜,在前门、鼓楼、东四牌楼这些酒楼云集的地方,挑两个小铺面,另外再从通州或房山河道附近置个小庄。
    庄子不需要大,百十来亩地就成,而后用木材、玻璃建暖房,用来种菜。
    京城权贵人家,虽不少在城外有庄子,重视口腹之欲的,也使人修暖房;可许多新晋官员,滞留京城的商贾,备考的士子,他们兜里虽有银子,却是没有地。
    这菜铺,就是给这些人与饭庄预备的。
    冬春两季,卖暖房里的菜;到了夏秋,也可用水路从南边运菜北上。虽然那样菜价会不便宜,可在京城也不怕没有买主。
    京城安逸,不管是内城的八旗子弟,还是城南的汉人,家境富裕些的,多重视口腹之欲。
    一席话,听得谷贤入了迷,待醒过神后,他很是坚决地摇了摇头,道:“无可否认,承益的奇思妙想,确实令人心动;可我怎么能占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