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113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113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慧也在这边,同妞妞姑侄两个正在榕院小厨房里忙活,听说初瑜过来,忙将做好的吃食端上来。

    “这是奶饽饽?”看着这白色带了红色点点乳块,初瑜笑着捏起一块,看了两眼,道:“这是掺了枸杞碎末?”

    妞妞笑道:“不是枸杞子,是麻黄粒儿。恒生说了,喀尔喀那边的奶食,多掺这个。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这是冬日里当进补的东西。有了这个,每次里吃两块,只当调理了。”

    麻黄是常见的中药,府里每年也制一些麻黄蜜丸,冬日里预备着。

    初瑜将饽饽送就嘴里,满口的奶香,药味被遮住,倒是半点不显:“很软很甜,想来会合老太太与老太君的胃口。”

    天慧道:“母亲,这是加了奶皮子与蜂蜜的,要是想吃有嚼头的,可以不加那两样。”

    初瑜笑着点点头,看着那满满一碟子奶饽饽,道:“东西再好,也是添了药材的,还是要少吃为佳。若是想多吃些奶食,可往里多加干果与蜜饯。”

    妞妞与天慧应了,见她们姑侄两个意犹未尽,初瑜便打发她们忙去,自己同怜秋、惜秋两个说话。

    闲话几句,便引到惜秋的婚事上。

    惜秋虽满脸通红,可毕竟不是黄花大姑娘,倒也没什么可回避的,听初瑜说了三个人选。

    怜秋看中了成掌柜,道:“这个年岁相当,又是太太用了多年的老人,知根知底。即便有个闺女,也要出门子,并不使人费心多少。”

    惜秋听了,却是有些犹豫。

    怜秋见状,不由皱眉,道:“莫非妹妹还不改初衷,一心觉得读书人好?你没听太太说,那位举人老爷明年会下场,要是不中还罢;要是中了进士,怎么还会心甘情愿与咱们结亲?就算是成了此事,八成也是为了攀附府里,人品哪里能靠得住?”

    虽说初瑜还在,可大家相处了十几年,倒没什么可避讳的。

    惜秋忙摇头,红着脸道:“姐姐误会了,妹妹没觉得那举人老爷好……”

    怜秋松了口气,道:“你心里明白就好。大家伙巴巴地为你找人家,还是希望你下半辈子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你还年轻,找个年岁相当的男人,生两个孩子,也省的冷清度日。”

    惜秋抿了抿嘴唇,却是不点头也不摇头。

    怜秋不由疑惑,初瑜却是瞧出点什么,直言道:“莫非二姨娘也没看中成掌柜?”

    惜秋的脸红的更厉害,低着头,下巴要顶到衣襟上。

    怜秋却是变了脸色:“没看中钟举人,也没看上成掌柜……莫非你竟挑二供奉不成?”

    惜秋低着头,小声道:“我十五岁就跟着姐姐进府,至今已经在府里待了十七年……外头,有些怕……实不愿离了这府里头……”

    怜秋摇摇头,道:“即便那样,也不必选二供奉。你若有这个心,早些同太太与我说,就在府里找人就是,何苦劳烦太太费心给你在外头找?”

    惜秋没有说什么,只是红了眼圈。

    初瑜向来善解人意,自是晓得惜秋顾虑。

    惜秋身份,算是曹顒半个长辈,怎么可能与曹家下人婚配,那样则失了尊卑,往后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曹乙虽是曹府中人,却是供奉,良民身份,并不是奴仆下人。

    他威望又高,府里护院多是他教导出来的,曹家上下对他都算礼敬。

    婚姻大事,干系惜秋下半辈子的喜乐。

    姊妹两个意见相左,初瑜也不好说什么,借口还有家务,先行一步,让她们姊妹自己商量,左右也不急于这一两日。

    她不着急,却是有人心急。

    跟随恒生远赴喀尔喀这些人,曹顒感念大家辛苦,除了每人赏了银钱外,还给了半个月的假。

    曹乙却是不知辛苦一般,只歇了一日,便又出现在曹顒面前,带人护卫曹顒出入。

    曹顒劝他好生歇歇,他也拍着胸脯,只说已经缓过来了,半点不累。

    而后,他便用一种期待又热切的眼神,看着曹顒。

    曹顒被他盯得不自在,只能让初瑜再去催催,不管成与否,还是给个准信,要不然曹乙要化身怨夫了。

    这一回,终于有了准信。

    “大姨娘点头了……二供奉名声在外,她本心有顾忌,还是妞妞出面相劝……妞妞说了,二供奉行事虽不羁了些,可心地不坏,又喜欢同孩子们玩耍,说不定与二姨娘正合得来……”初瑜笑着对曹顒道。

    自从听妻子说了那三个人选中惜秋看中的二供奉,曹顒便晓得,这门亲事八成有戏。

    即便怜秋有所挑剔,最终还是要看惜秋的心思。

    “二供奉也好,真要是嫁到外边去,过的顺心还罢,要是过的不顺当,还是让人糟心。”对于这个结果,曹顒很是满意。

    虽说三人中,二供奉未必是最好的丈夫人选,可惜秋这个选择,却是使得她的婚事简单化,省了许多不可预知的麻烦。

    “虽说有了准信,怕也要使二供奉等上些日子了。二姨娘说了,无论如何,也要等妞妞出阁后再到她。”初瑜道。

    不过是等半年,既是心想事成,想必曹乙也是乐意等的。

    果不其然,听说惜秋要等到妞妞出阁后才改嫁,曹乙并无半点不满,反而带了几分欢喜,道:“不着急,不着急,只要先将亲事定了就好。”

    惜秋虽是改嫁,曹乙却是初次议婚。

    他虽不知这些,却请教了张义、曹满两个,掏出三百两银子,齐齐当当地预备出一份体面的聘礼出来,请人送到了榕院。

    惜秋亲自缝了一身衣服,一双鞋袜,用以回礼,两人的亲事就定了下来。

    曹乙虽在曹家没攒下什么银钱,可入曹府前也存下几件好东西。

    如今既是要娶亲,自然不能等着每个月二十两俸银来预备亲事。

    除了两件珠宝首饰,添了聘礼外,还有一对前朝传下来的宝剑,还有一条玉带。

    他便将宝剑与玉带交给张义,请他代为脱手。

    张义并没有直接将东西带出府,而是送到曹顒面前。

    曹顒见那宝剑簇新,手柄处却光滑油润;玉带用绒布包了,藏于锦盒,晓得这两样是曹乙的心爱之物,便吩咐张义将东西留下,让他去账房支两千两银子给曹乙……

    完成任务,撒花。明天开始争取时间提前些。

    还有最后两天,还在历史第七,奖金就要失之交臂,小九恳求月票支援。。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立诺,毁诺,承诺

    曹顒海贸条陈尚且未补完毕,朝廷里就又有了大事,新出炉的直隶总督李绂与河南巡抚田文镜在御前打起了口水官司。
    李绂是康熙四十七年的江西解元,康熙四十八年进士,而后庶吉士,散馆后入翰林,数次被点为乡试主考官,官至礼部侍郎。

    康熙六十年,他被点为会试副主考,受举子聚宅闹事牵连,被罢官外放,于河工处效力,直到雍正元才被召回,雍正二年外放南边任巡抚。

    曹颙被罢了直隶总督后,唐执玉署直隶巡抚,谁都以为他会是下一任总督,没想到临了临了,雍正召回了政绩卓越的李绂。

    李绂奉旨回京,途径河南开封,河南巡抚田文镜出迎,两位封疆大吏就有了口角。

    开始只是善待读书人与否的问题,有所异议;等闹到御前,就成了“结党”与“贪虐”之争。

    田文镜弹劾李绂“结党营私”,李绂弹劾田文镜“贪虐”不仁。

    李绂科举正途出身,当然为读书人说话;田文镜却是捐官出身,视科班出身的属下为眼中钉、肉中刺,极尽打压、苛责。

    河南官场,闹得沸沸扬扬,争议不休。

    对于这个李绂,曹颙也打过两回交道,说起来他是马俊的同年,与马俊颇有私交。

    江西本是出才子的地方,江西籍官员遍及朝野,加上李绂任十多年翰林官,还做过云南、浙江乡试主考,康熙六十年会试副主考,弟子众多,说他“结党”也不算冤枉他。

    田文镜御下甚是苛严,早有“酷吏”之称。说他贪,并非是贪财,而是贪名。

    官至巡抚,他家子弟却多是白身,除了俸禄,也一文不取,连官场惯行的“三节两寿”的礼,他都拒之不受。

    上行下效,他要做清官,旁人就不好再伸手。

    河南官场,怨声载道,也有这个缘故。

    他对自己狠,对属下官员狠,对百姓也不算仁慈。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两下新政,其他地方都是缓慢推行,只有河南疾风骤雨,使得不少百姓丰年出逃。

    李绂与田文镜都是雍正亲自简拔,都是御前红人。

    对于这场争执,不少人看热闹,也有些人,试探着掺合一把。

    帮衬李绂的,自是看田文镜不顺眼,毕竟官场上枝枝蔓蔓,保不齐谁家的子弟就在河南苦熬。

    帮衬着田文镜的,人数不多,却也份量不轻,多是满臣。他们虽不待见田文镜,却也见不惯汉官“结党”。

    这两位督抚大员的碰撞,或许历史上会有记载,可曹颙并不晓得此事首尾。

    不过,从田文镜善终,并且被冠以“天下模范总督”之称,曹颙就晓得这场官司,田文镜稳胜。

    更不要说,田文镜这次进京陛见,提出了想要在河南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之事。

    有他充着新政急先锋,雍正定是巴不得,如何会拆台。

    随着万寿节日益临近,奉召回京陛进的外地督抚,也陆续到京,唐执玉也在其中。

    身为捏着钱脉的户部尚书,曹颙收到的炭敬都是头一份。

    当唐执玉递了帖子,使人送来炭敬时,曹颙觉得很是怪异。去年这个时候,他正孝敬旁人炭敬。

    旁的总督巡抚还好,为了避嫌,不过是互递名帖,唐执玉可是故人,如此就慢待了。

    曹颙便抽了半日功夫,在家里设宴,请唐执玉过来吃酒。

    见到唐执玉的那刻,他大吃一惊。

    这自清苑一别,还不到两个月,唐执玉瘦了一圈,脸色儿很是难看。

    “益功,这是大病初愈?”曹颙带了几分疑惑问道。

    “月初犯了痰症,已经差不多要好了。”唐执玉咳了两声,道。

    见他这样子,曹颙不由劝道:“益功不要太拼了,若是真顾念直隶百姓,还当多爱惜身体,方是长久之道。”

    唐执玉苦笑着摆摆手,道:“大人切莫这般说,如今李大人督直隶,正是直隶百姓之福。下官只想着,能妥妥当当地将直隶政务交到李大人手中,不失职就好。”

    他独身其身,背负“恶名”,留在直隶,本以为是皇上器重,要将直隶交到他手中,谁想到又有变故。

    想来也是受了打击。

    别的官员,对于曹颙来说,只是一个名字、一张履历表;唐执玉这十几年的仕途之路,却是曹颙亲眼见证。

    不管是从资历看,还是从政绩看,唐执玉没有不再升一步的道理。

    “益功不必心灰,你还有一年才满一任,待那时再看。”曹颙道。

    再说这些也没意思,唐执玉点点头,同曹颙说起直隶近况。

    唐执玉不善饮,曹颙平素重视养生之道,两人不过是意思几口,便撂下酒盅。

    吃席间隙,曹颙低声吩咐了小厮几句。

    等到吃晚饭,唐执玉告辞前,初瑜便使人送出一个参盒。里面是两只上等人参。

    “不管是为酬皇恩,还是为更好百姓造福,益功都要多珍重。”曹颙将唐执玉送出门,亲自将参盒递到他手中。

    唐执玉接过,郑重谢过,才上了马,带人离去……

    归化到京城一千三百里,恒生前些日子着急赶路,用了五天功夫,就到了京城。

    被他留在归化缓行的队伍,在他到京十日后才抵达京中。

    直到队伍到了,曹颙与初瑜才晓得为何他们为何行进的这么慢。

    除了恒生给家人买的礼物外,还有世子对恒生的馈赠。

    这些馈赠,从吃、穿、住、行都涉及到了,足有十来车,剩下的就是人与马。

    二十户奴隶,四十个蒙古武士,八个年轻的女奴,一百多人。

    除了武士们的乘骑外,还有二十匹成年马,二十匹马驹,再加上拉车的,这就是近百匹蒙古马。

    这些东西浩浩荡荡,若非随行有扎萨克图汗王府的属官,也不会这么顺利就入了关。

    格埒克延丕勒使人送来的报丧折子,已经递到理藩院。

    理藩院尚书原是隆科多与诚亲王,现下一个圈着,一个告病,由十七阿哥与原来的理藩院侍郎特古忒为尚书。

    前者不过是挂名,主要掌兵部事;后者是武将出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