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052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52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只觉得头皮发麻,拿着这文书,既带了几分忐忑,又带了几分雀跃。他们已是瞧出来,总督大人要大刀阔斧。可杜绝吃空饷,这又断了他们的财路。别说还有皇命,即便没有皇命,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也没有引火上身之意。 
  曹颙见他们面带挣扎,知道他们舍不得吃空饷那些银子。可若是不能杜绝吃空饷,想要强兵,那就是扯淡。 
  “俗话做的好,千里做官之为财,尤其诸位在武职上,本就比文官日子过得要艰难。外头孝敬少,各项官场往来还得撒银子。可现下不是本督盯着直隶,是皇上在看着直隶。皇上目下无尘,最不待见的就是什么,不用本督哆嗦。诸位大人心中也有数。既是皇上恩典,使得地方上设了养廉银子,诸位大人也当安心承受皇恩才是。”曹颙有条不紊地说道。 
  几位武官,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由一个提督牵头,起身道:“既是督师帅令,卑职自是领命!”其他人跟着站起,也都是恭恭敬敬地应了。熬到这个地步,即便是武官,也都是人精子,并不是看上去那么敦厚。 
  这边应下,那边就述起苦来。”简兵”、“强兵”还好说“募兵”这一条却是艰难。 
  即便家中真有闲散的青壮劳力,也没有几乎人家真愿意送子当兵。出去扛活,或者在城里打零工,一年也能赚几两银钱。这般诉苦,不过是为了多向总督府这边要些银子罢了。 
  曹颙心中有数,吃了一口茶,道:“慕的新兵,年纪不能过三十五,必须得到二等兵标准,每慕一人,将补贴兵属五或十两银子,这一条,将会在今秋的总督令上,向全省百姓公示。”听着前面,众人还带了欢喜,听到后头,神情都古怪起来。 
  不仅断了财路,还要做白工,全部指望都放真的所谓的“奖赏”上,大家心里都有些腻歪。 
  练兵是皇上给总督的旨意,又不是给他们的旨意,差事办的再好,功劳的大头也是总督,能不能吃到汤汤水水,还要看总督大人厚道不厚道。 
  就听曹颙接着说道:“这募兵之事,毕竟辛苦熬神,每招募一名合格新兵,总督府会给予一两银子的‘车马费 〃。这笔银子具体如何分配,就由诸位做主,本督并不干涉。”众人听了,原本躲躲闪闪的眼神一下子又亮了起来。 
  直隶绿营满额将近三万人,除去缺员与“简兵”退民的,最少还要慕一万多人才能满额。这“车马费”固然不是多么庞大的数日,也能够以慰众人心怀。除了暗暗窃喜,众人心 里多少还生出几分古怪。 
  曹颙哪里去管他们心里如何想,他毕竟分身无术,不可能驻扎在绿营,也没工夫每日里盯着这些,只能将差事都派下去。见众人再无异议,曹颙便使人送了笔墨上来,请诸位大人签字。 
  众人不禁骇然,都晓得这落笔无悔,这文书就成了不是军令状的军令状。 
  可总督大人之前耐着心一条条给他们解说,他们都点头了,也没有再质疑的借口。何况,只有总督府这边支持到位,这文书上的三条并不难完成。于是,众人就都签了名字。 
  直到出了 总督府,才有一个副将低声抱怨:“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将我们当小鬼使啊!” 
  另一人道:“看出督帅大人是从户部下耒的,这开口闭口不离银子,只盼着他老人家不要出尔反尔,能真心体恤大家伙儿……”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春色 

  阳春三月。水面上,时有华丽的花船绂纹地划过,船里传来悠扬的琴声,为无限的春光增添了一棒绮丽。 
  在花船中,有一艘大船格外显眼。 
  那船比寻常的船要大的多,有三层,每一层都精巧的花灯,花灯下挂着彩绸。虽说现下是白天,看不到花灯绚丽,可轻柔彩绸在风中飘送,随船乐姬若隐若现,浅吟低唱,别有一番味道。 
  常在秦淮河上讨生活的这些人,多是炼就了火眼金睛。就算是偶有秦淮的游客,也为这骆的气派咋舌。看到这艘船时,便有不少人留意。 
  “这是谁家船,新开张的买卖?”不远处,一花船船头,一个肥胖的中年男子,怀里搂着个穿着容貌俏丽的女子,瞪着小眼睛,使劲地看着大舴,道。 
  那女子顺着他的眼神望去,却是一愣,随即笑道:“好气派的大船,奴家倒是头一回看到,还得问妈妈……” 
  那胖子心里媚奇,便回头喊了一声,便见船舱里出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只插了一支牡丹金钗,未语先笑,看着令人心生亲近。 
  这样的装扮,看着旧像是良家妇人,可在秦淮河上讨生活,又有几个离了风月的,只听她笑着说道:“秦爷……” 
  听这秦爷,问那大船,这妈妈定睛看了一眼,就认清来历:“那是扬州卢家的船……” 
  “扬州卢家?”那胖子日光闪烁:“就是盐商卢家?怪不得人人都说盐商豪富,到底是不一般。” 
  这妈妈按话道:“大爷说的正是,卢家虽比不得程家年代久远,却也富了好几辈子。近几年来,竟是隐隐有超过程家的意思。外头都说,卢家在京里有靠山。他们家三老爷,现下在巡抚衙门做官,官职虽不高,可在江宁城里也无人敢小瞧……估摸是在宴请官客,卢家每年三、四月都要来江宁打点,想来今年也不例外……” 
  那胖子嘟囔 一声,道:“官客有什么了不起,我大哥也做了官,管一省之地。等老爷投奔到大哥那边,也跟着气派气派。” 
  那妈妈见他言行粗鄙,身上穿戴带了村气,只当他随口吹牛,倒是没有放在心上,只有依偎在胖子身边的年轻女子眼神闪了闪……不远处的花船上,已经摆上了酒席。 
  正位上坐着两人,却不是卢家家主卢老太爷,而是两个高壮汉子,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三十来岁。 
  年长的那个,满脸铜钱大的麻子坑,带了几分彪悍之气;年少的那个,眉眼俊朗,留着短须,腰身笔挺。 
  下首陪客的,一个六十来岁的老者,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两人眉眼有些相似,他们就是方才那妈妈提及的卢家老太爷与巡抚衙门做官的那位卢家三老爷。有老太爷在,这卢家三老爷,只是执壶把盏的份。 
  “曹镇台、李抚台能赏脸,老朽不胜荣幸。说起来,曹家与我们卢家也是几辈子的交情,抚台大人又是一地父母,老朽早当来给二位请安,只是年老体衰,冬日难熬,这开春了,身体才好些。还请两位大人不要怪罪,要不老朽就要惶惶不安了。”卢老太爷开口说道。 
  他的话很谦卑,可口气却不弱。他虽没有出仕,却花钱买的道台顶戴,常在官场应酬。别说是巡抚,就是总督也曾为他的座上宾。那被称为曹镇台的,就是现下任江宁总兵的曹颂;李抚台便是李卫。今天这桌酒,请的是李卫,曹颂是陪客。 
  卢家三老爷叫卢安河,年纪与曹颂差不多。曹家在江宁时,卢安河曾随父亲到过织造府,与曹颂认识。两人算是故交,年纪相仿,又在一地为官,自然就熟些。当卢家宴请“贵客”李卫时,想的有分量的陪客,就是曹颂。 
  曹颂虽是陪客,可是他官职却比李卫还高一级,两人互相让着,最后都坐了上位。 
  卢老太爷这番话,曹颂只是笑着听着,两家祖上是否有交情还不一定,当年曹家的身份,江南有头面的人家,谁没来织造府请过安? 
  再说,就算是两家有关系,他也不想让对方端起“世叔”、“世伯”的架子。 
  他与李卫一起来的江南,自是知道李卫关注江南盐商。 
  这卢家是盐商中的大户,谁知道后头干净不干净,与卢安河平素吃吃喝喝还罢,通家之好还是算 了。 
  李卫看了曹颂一眼,见他没有说话的意思,便笑着说道:“卢老太爷客气,要不是本抚初到江南,公务繁忙,说不定本抚早就去江南拜访老太爷。” 
  卢老太爷“哈哈”笑了两声,嘴里说着不敢当,面上却带了几分得色…… 
  推杯换盏,这顿饭从下午吃到黄昏时分。 
  当船靠在岸边时,李卫满脸醉意,走路都有些不稳,有两个美貌女子扶着,才下了岸。李卫是爽快的性子。卢老太爷又是会奉承人的,这顿饭吃的宾主尽欢。当卢老太爷说送两个婢子给李卫时,李卫也就半推半就地收下。 
  待送走李卫,卢老太爷与卢安河又郑重谢过曹颂。毕竟,以曹颂的身份,甘做陪客,实在是太给他们面子了,这是好大的人情。曹颂却是摆摆手,只说与卢安河有交情,不算什么。 
  卢老太爷却是生怕怠慢了曹颂似的,又唤出一对美貌少女来,丝毫不比送给李卫的那时姊妹花逊色,说是听说曹颂夫人不在身边,添两个丫鬟侍候。曹颂来赴宴前,曾使人给李卫送过信。 
  李卫的回复时,要是卢 家送礼就收下。加上这两个少女,就是席间在曹颂身边把盏的,温顺俏丽,曹颂也很喜欢。于是,曹颂回总兵府时,后头就跟了两辆小轿子。 
  看着这两个娇嫩嫩地小美人下车,轻挪金莲的模样,曹颂心中一荡。来江南两月,在酒席应酬时,男人们说起荤话,常提起三寸金莲的妙处,曹颂听的稀里糊涂,也不好直言相问。 
  因曹家是旗人,除了当年二房纳的汉家妾室是小脚外,其他女子都是天足。酒之色媒人,加上酒席上两个小美人暗波轻送,使得曹颂也有些心痒痒。 
  不过,他已经不是毛头小子,不会被美色迷昏了头,没有叫这两个女子侍寝,而是去了紫兰房里,狠是折腾了一番,才昏昏沉沉睡去。 
  直到几天后,他寻了个机会去巡抚衙门见了李卫,探听这两个丫头底细。 
  “谁家丫鬟裹小脚?瞧着她们穿着打扮,跟大家小姐似的,也不像能侍候人的,莫不是青楼的清倌?”曹颂问道:“我大伯生前定的家规“妓子不能进曹家,就算名义是婢子,也不好放在内宅,与名声有碍。” 
  李卫闻言,不禁失笑,道:“你就放心收用吧,权当解闷儿。卢家是常在官场走动的,知道什么该忌讳。他们家虽不涉足风月场,却有自己的瘦马行。这些婢子,都是他们家养的,不能太当回事儿是真的。若是喜欢,就留着,要是瞧不上,送人也好,养在一边也好,不必太费心。” 
  曹颂虽也有妻有妾,可曹家家风,并不像外头这样重男轻女,所以李卫这几句话,他心里很是不赞同,却也没有哆嗦。他正值壮年,正是火力壮的时候,当天晚上,便收用了两女中的一个。 
  床笫之间,他倒是成了个毛头小子,欲火焚身下,急得满脑门子是汗。不为旁的,只为这女子是处子,委实不好入巷。不过,当云收雨散,曹颂才终于明白为何那么多男人爱小脚。 
  倒不是大家都有那怪癖,爱摆弄女子玉足,而是这小脚女子,固不利于行的缘故,走路姿态娇弱摇曳不说,还容易形成“内媚”之身。各中滋味儿,真是飘飘欲仙。若不是怜惜这美婢破身之痛,曹颂也不会才来了两次…… 
  … …………………………………………………… 
  同李卫与曹颂的惬意相比,曹颙这边就有些忙碌。 
  三月初,曹颙去了绿营。 
  当各营出列,一眼望上去,倒是没有站着晃悠悠地白发老兵了。 
  曹颙并没有多说废话,只按照“简兵”上所列的几条,抽查了一些兵丁。 
  …虽说拉弓与举石时,看着不是拖拉,就是费劲,可毕竟体力还行。只要达到这一点,曹颙心里很满意,毕竟才一个月的功夫,没有练兵的时间。 
  他先是赞了几位绿营头头儿一句,随即严厉起来,对这些人弓箭水平质疑了一下,而后提及六月再来时,持会请皇上派个人过来「希望大家未来几个月,好好操练,云云。几位提督、总兵,听了又惊又喜,倒是一下子生出不少劲头。 
  这边绿营才看完,那边冯任带了几位老翰林过来,请曹颙题匾。 
  人多力量大,在清苑城官员与乡 绅的齐心努力下,才花了一个半月的功夫,莲花书院就建得差不多。等到月底,就能竣工。 
  曹颙不爱出风头,这种留名之事并不爱参合,可这清苑城中,最适合给莲花书院提匾的,也就只有他了。 
  曹颙不好拒绝,便提笔,就先在一张纸上写了书院名,又取了另外一张纸写了“春华秋实”四字。 
  冯任是见过曹颙字的,笑眯眯地摸着胡子,没有说什么;倒是几位跟来的老翰林,却是看了又看,忍不住交口称赞,望向曹颙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敬重……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幕争 

  若遇到看不到章节图片的情况,请按F5刷新一次即可 
  到了四月,总督府马路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