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031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31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文志所说,文杰不仅疼兄弟,待两个妹妹亦是如此。为了不让大妹妹为难,当初他姑母悔婚时,他没有露半点不满在脸上。 
  他与姑母家的表妹,亦是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可为了不让祖母为难,为了让大妹妹终身有靠,他不争不闹,选择放弃与隐忍。 
  还有他对饮食比较挑剔,只捡清淡、甜香的菜,不沾面食,只吃米饭。要是菜不合口味,他就选最近的夹两筷子,并不在餐桌上失礼。 
  前者虽有长兄之风,对手足不失仁爱,这应该是优点。可要是处理不当,就容易委屈了未来的妻子。毕竟他们兄妹年岁相差不大,他可以毫无保留地疼爱手足,可娶来的新妇,却是不好自处。要是在小叔子小姑子那边有什么处理不周的地方,怕是会受丈夫责难,容易受委屈。 
  后者虽是小事,这显示南北方生活习惯差异问题。 
  妞妞打小在北方长大,曹府的厨子虽做南边菜与北方菜的都有,可她跟曹颙夫妇一样”惯吃北方菜,口味较重。 
  一家人可以分灶吃饭,这夫妻之间,若是也吃不到一个灶里去,那旁的生活习惯怕是更难融合。 
  文杰的隐忍,加上他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偏执,使得天估与恒生不看好他。 
  听了这其中缘故,曹颙膛目结舌,半晌方道:“这两个小子,是不是看人太挑剔?身为兄长,友爱手足,并不是错。饮食这块儿,初到北边,改不过来也是有的 
  别说天佑、恒生两个,就是他方才在前院客厅,想着或许要将妞妞说给文杰时,看着文杰也有些不舒服,生了挑别之心。 
  总觉得他书生气太浓,行事有些刻板。性子带了阴郁,多有不足。 
  可听儿子们彻底否定文杰时,曹颙还是忍不住替文杰说两句好话。 
  初瑜道:“正是如此,才需再看看。左右妞妞尚未及竿,等个一年半载再定亲也不算晚 
  曹颙点点头,道:“也好,文杰下个月要去满城县历练,且看看再议此事 
  虽说有这番变故,截断曹颙的初衷,可是他心中不恼,反而很高兴。 
  天佑与恒生,都是他言传身教教导出来的。 
  如今他们小小年纪,看人就能入木三分,举一反三,这很让人欣慰。毕竟,他们两个,一个是伯府嫡子,一个是皇子伴读,又是半大小子,渐渐长大之时,多几分识人之明,也是多了几分自保之力。 
  用罢晚饭,夫妻两个去了兰院。 
  李氏歪在炕上,听着一个穿紫衣的丫鬟说话。 
  天宝坐在一边,摆弄着一只万花筒,见父母见来,就慌着小胳膊站起来,欢喜地喊人。 
  曹颙捞过儿子,哄了两句。夫妻两个,陪着李氏说了几句话,才回梧桐苑安置。 
  次日一早,曹颙梳洗完毕。想着要去西郊接年羹尧,便叫初瑜寻了盘蜜蜡朝珠戴上。 
  用罢早饭,他倒是没着急直接出城。 
  年羹尧一行,昨日宿大兴官驿,就算辰正早上八点出发。也要将午时才能抵京。 
  这奉命带领王公大臣去郊迎的,正是十六阿哥。 
  曹颙便直接去了庄亲王府,与十六阿哥同往南城。 
  十六阿哥阴沉着脸,顶着一对黑眼圈,脸色很是不好。 
  见曹颙骑马而来,十六阿哥便招呼曹颙上了他的马车。 
  “太福晋又折腾十六爷了?。见十六阿哥阴沉着脸,曹颙终是忍不住,问道。 
  十六阿哥的神情比哭还难看,道:“十四嫂薨了” 
  曹颙听了,唬了一跳。十四阿哥虽“奉旨守陵。”可是封了郡王的。一个郡王嫡福晋薨了,京里却半点动静都没有。 
  “这是得了急症?”曹颙问道。 
  十四阿哥“守陵”后,家眷也随着迁出皇宫,随之同往。 
  曹颙曾在平王府见过十四福晋,记得她与自己姐姐年纪相仿,同自己姐姐早年私交甚好,后来才渐渐疏远了。 
  “谁知道,皇上也是直接得的丧信,下旨斥责了十四哥一顿,并无举丧之意。”十六阿哥怅怅道。 
  “宗人府不举丧,完颜家那边?”曹颙问道。 
  十六阿哥长吁了口气,道:“怕是还没得信。皇上的意思,直接使人在黄花山选址落葬。” 
  固然十四阿哥不得圣心,十四福晋却是皇家媳妇,后事岂能如此草率?毕竟,十四福晋诰封还在,有朝廷礼制在。 
  雍正却下令草葬,对十四阿哥一支的厌弃,已是毫不掩饰。 
  十四福晋嫁入宫中二十年,即便政见不同,可十六阿哥早年也受过她的照顾,见她落得这么个下场,心里自是难过。 
  曹颙不会有闲情逸致去同情十四福晋死后哀荣,引得他挂心的是即将随着年羹尧进京陛见的完颜永庆。 
  这倒霉催的。 
  既是十四阿哥姻亲,又在年羹尧麾下立功,要是雍正清理西北军政,永庆怕是跑不了。 
  两人都没心情闲话,闷坐着出了城,顺着官道,又南行了十里,倒了礼部议定郊迎之地。 
  奉旨来郊迎的官员,有外地进京的八、九个地方大员,还有六部九卿十几个堂官,剩下的就是几十个礼部官员。 
  宗室这边,除了十六阿哥,还有十七阿哥,简亲王雅尔将阿,平亲王讷尔苏,淳亲王府世子弘曙,信郡王德昭,多罗贝勒满都护,被降为镇国公的十二阿哥允裪,镇国公普照,辅国公诺图。 
  除了这些王公,还有六、七个宗室将军,封爵虽不显,但是在西北军中当过差,所以也得了恩旨,过来郊迎。 
  曹颙随十六阿哥下了马车,同几位认识的王公打了招呼,便踱步到迎驾的官员这边站着。 
  伊都立与李卫也在接驾人之中,曹颙过来时,这两位正在说话。 
  “王公以下跪迎,这叫什么事儿?难道皇上真要封他为西北王不成?”伊都立带了愤悄说道。 
  “还以为能见识这样的大场面,是美差,没想到,哼哼”。李卫倒是没有接的话,只是也带了几分抱怨。 
  曹颙已到跟前,刚好听到这两句,心里直抽抽。 
  “西北王都出来,伊都立这张嘴,是不是太肆无忌惮了?早年他嘴码字皮是皮,却是官卑权无人关注。如今已经是京堂,就是容易埋祸。 
  幸好年羹尧如秋后的蚂非,蹦醚不了两天,否则就凭伊都立这一句话,就要结下仇怨。 
  这会儿功夫,伊都立与李卫已是见着曹颙,都收了话,与之招呼起来。 
  寒暄过后,曹颙才晓得,在一复钟前,有礼部官员懈旨而来,王公以下官员要跪迎,伊都立与李卫两个正因此愤愤不已。 
  保定府之事,尚未传到京城,曹颙听了这“跪迎”旨意,只觉得天雷阵阵。 
  怨不得伊都立说出“西北王”这样的话,这份体面不是臣子能享的,已经是亲王、郡王的待遇。 
  只是雍正愿意加恩年羹尧,曹颙可不愿当磕头虫。 
  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来,摸了摸肚子,皱着眉向两人告了个罪,要寻僻静地方“方便”。 
  “要是不舒坦,孚若请假先回去歇着?”伊都立见他如此,带了几分关切。 
  曹颙摇摇头,道:“不至于,只是夜里着了凉,肚子有些不舒坦” 
  没等伊都立再开口,便听李卫道:“正好我也要解手,便随大人同去。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为臣难 

  进了林中。避开众人视线,曹颙的手从肚子上放下。 
  李卫见状,笑道:“看来大人同我一个心思,不耐烦给年羹尧下跪,来个尿遁 
  两人相熟,现下又无外人,曹颙也没什么掩饰的,道:“好好的,怎么又节外生枝,加了跪迎这一出?” 
  “大人方才不在,所以没听到八卦。听说年羹尧三日前保定府就来了这么一出,让郊迎的官员跪迎。许是皇上要全他体面,在京里也作此安排。”李卫说道。 
  曹颙听了,很是无语。 
  年羹尧在西北的倨傲与强势,是他亲眼所见,京里的传言也是五花八门,可那毕竟是在西北,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如今进了直隶,天子脚下,年羹尧还来这么一出,只能说是自己寻死。 
  两人成心拖过“跪迎”的点,又想要看这出戏,便顺着山脚,往半腰上走。 
  时已深秋,林中已经便染秋色,添了几分萧瑟。 
  曹颙与李卫行了好一会儿,寻一处视野开阔的树下站定。 
  “为人臣者,实是不易。直到今日,李卫方明白大人这些年为何藏拙,不像旁人那样妄图高位。”看着山下官道上接驾的王公大臣,李卫长吁了口气,道:“功成名就易,善始善终难。” 
  见李卫感触颇深,曹颙转过头,看着他道:“又玠青云可待,昔日成就未必在年羹尧之下,还要记得今日此景,以此为鉴方好。” 
  李卫神情有些恍然,喃喃道:“何以至此,留三分余地不好么?今日这一跪,就要送掉年莫尧半条命。不管他性子如何桀骜,皇榜进士是真,抚四川是真。平叛西北是真。就算有过,即便功过不能相抵,亦是罪不至死 
  虽说两年的功夫,使得他从正五品郎中。升到从二品布政使,可李卫得以青云直上,不在于对朝局的掌握与帝心揣摩,而是勤勉当差。 
  对于朝廷风云,帝王权谋,他看着都是雾里看花。就像今日,他不知道,为何皇上会选择“捧杀”一个功臣。 
  虽说他小小李卫,与权势赫赫的年大将军,不是一个份量,却仍是生出物伤己类之感,让人心生惶恐。 
  年羹尧是皇上的门下奴才,他李卫也是皇上的门下奴才。年羹尧被视为心腹,他李卫也是被皇上视为“私臣”。 
  “年羹尧总督四川、甘陕三省,抚远大将军又节制云贵兵事,这加起来就是五省之地。外加上年羹尧使人入江南官场、直隶官场。他若不死,皇上岂能心安?。曹颙淡淡地说道。 
  李卫这两年就在云南,自是晓得年羹尧对西南的影响力,可是仍是皱眉道:“节制云贵兵马,不是皇上下旨么?不过是为了青海事。省得兵马与后勤拖沓,耽搁战事,才归由年羹尧节制”直隶与江南官场,确实有许多西北官补缺,即便其中有年羹尧举荐之人,用不用还不是皇上说了算”皇上若是不愿意,开始不这样捧着年羹尧,不就好了,转这样一圈做什么?” 
  曹颙听了,如醒糊灌顶一般,脑子里一下子清明起来。因后世说起雍正,都说是“喜怒无常寡恩刻薄”其中固然有被侵害利益的士人阶层的诋毁。可也不是空穴来风。 
  这使得曹颙从第一次见到雍正起,便倍加小心,即便晓得他终成大宝,也没有往跟前凑合,就是怕了他的“喜怒无常”。 
  可要是真是“喜怒无常”的随性之人,又怎么能在康熙朝众多皇子博弈后荣登大宝? 
  早年就觉得雍正对年羹尧的荣宠不对劲,已经超过君臣情分,即便有外戚的缘故,也还是觉得有些过了。 
  现下听了李卫这一番话,曹颙才反应过来。 
  从登基开始,雍正面上对年羹尧一步步加恩,落在旁人眼中。是年羹尧的权势越来越大。实际上,当众人都盯着年羹尧权势诣天时,后头是皇上梳理了西北、西南,紧接着又借着提拔年莫尧旧部的名义,梳理了江南与直隶官场。 
  看上去,年羹尧的权势,已经影响大清十三省中的九省之地,实际上是新皇行雷霆手段,将九省之地的官员换了大半。 
  即便地方官对调动有所不满,毕竟他们多是读圣贤书长大的,扯着“忠君爱国”的遮羞布,没有几个会直接怨恨到雍正身上,迁怒之下,所有的积怨自然都指向年羹尧。 
  而后,雍正再处理年羹尧,不仅能震慑天下,还能化解百官怨愤,使得他们归心,” 
  这会儿功夫,远处已经传来马蹄声响,扬起阵阵烟尘。 
  等着郊迎的王公大臣,也都看到远处来人,移动列队,相伴的,还有礼乐声。 
  “来了……”李卫低声道。 
  曹颙没有接话,只是眯着眼睛,眺望远方,心里已是打定主意,待见到永庆,无论如何也要将他留在京中,早日从混水中脱身。 
  数百将士,皆是骑马而行,看起来颇有气势。 
  随着这些人渐渐由远及近,郊迎这些人已经分成两拨,宗室王公都下马出轿,站在众人之前;文武大臣,则是列队于众王公之后。 
  虽说隔得远,可曹颙与李卫仍是看得清清楚楚。 
  离王公大臣十几丈远,那些将士就止住脚步,而后为首之人,策马慢慢行向郊迎众人。 
  原本站在王公后的文武大臣,身子都挨了半截。看来,骑马上前那人,就是这次郊迎的正主年羹尧。 
  按说这个时候,年羹尧当下马,除了面向宫城叩谢皇恩,还要假模假样地谦逊几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