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兵家大争 >

第204章

兵家大争-第204章

小说: 兵家大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我到了长平,带去了四十万大军最后的一批粮食,只够吃半个月。”

赵括说道这里,突然一笑,很是讥讽:“赵国并非无粮可征,只是这些粮食是那些宗室近亲的。如果当时拿出这批粮食,长平一战即使战败,也绝不会让赵国一蹶不振!”

“我当时就通告全军,一个营盘接着一个营盘,亲身告诉每一个赵国的士兵:现在已经没了退路!”

赵括眼角再次湿润,低沉的声音让马谡望着夜空,心情也是压抑。

听着一场失败的战争发生的过程,无论过程是怎样的刺激,怎样的跌宕起伏,似乎心情都不会跟着战争过程激昂起来。

“我告诉他们,想要家乡不被秦军报复,就要在粮食吃尽前击败他们。如果粮食吃完了,还没击败秦军,那么一切都就完了!”

“我成功的骗到了他们最后的热诚,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打败秦军。当时我都不相信我们能胜,或者能胜,胜的也会很艰难。”

“我统军后,秦军故意输了几阵,我知道他们在引诱我放弃坚守。当时几场胜利已经让军队恢复了士气,所以我准备拼了。”

“结果就被堵到了这里,秦军用战车组成营垒,佐以箭阵,任由我们如何冲杀,包围我们的秦军就是死战不退,始终无法冲出去。”

“我杀了十几名冲锋无果的都尉,自己带队冲击秦军车阵,结果你也知道,我死于箭阵之下。”

“后来粮食吃完了,秦国又说秦赵是兄弟之国,只要他们放下武器,绝不杀他们。只要秦赵合并,他们是秦人,不是赵人,没必要为赵国这个名字殉葬。”

“他们再次被骗了,结果他们都被杀了。”

“四十万精壮,秦军只挑出二百四十名少年兵没杀,放他们回赵国,去宣扬秦国的军威。”

说到这里,赵括两行眼泪不断在下巴汇合,滴落。

“因为他们也没粮食了!”

“所以,我恨!”

“恨赵国的那些蛀虫宗室!”

“恨那些空享子民税赋却不为国家分忧解难的贵族!”

“恨自己本事不济,恨自己被情绪左右,恨自己没有将他们都带回家!”

两人一样的历史地位,见面犹如知己,赵括对马谡毫无保留,倾诉着积压在胸腔内恨意。

良久,赵括平复了心情说道:“他们复活后,只有三四万还想着复仇,余下的都想卸甲归田。”

“他们要依附魏国?”

“对,公孙氏魏国犹如旭日,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国家。如果不看好魏国前途,今夜我们是不会复活的。”

赵括如实相告,却见马谡猛地站起,原地踱步,忧虑重重的样子。

第六十章 旭日东升谁敌手

赵国武安,是挡在赵都邯郸正西方向的三大重镇之一。

四国联盟中,西魏攻略目标是赵国,这个消息赵国很久就知道,所以武安是三镇首要,由宗室出身的赵豹负责镇守。

这里不仅要防备正西,来自上党地区的西魏军队,还要防备南边可能北上的东魏大军。

担子很重,自然赵国武安方面的军队也不容小视。

赵国最精锐的部队在邯郸,最多的部队就在武安,约在五万左右,占了赵国近半军力。

北面镇守井陉的赵奢与乐乘总兵力还不到三万,所以武安方面的赵军投降,对赵国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只要马谡能一举搞定武安的赵军,可以说是吞赵首功,丝毫不下于攻破邯郸的战功。

天色麻亮,万里无云。

公孙策已经出了朝歌郡,转道魏郡,如果南北两路先锋合围邯郸,他就率最精锐的右卫北上;如果前线战事胶着,他就坐镇魏郡邺城,先稳定东魏旧地再说邯郸战事。

不断有信鸽往来于各地建立的中转站,再由斥候快马将最新的消息带到公孙策所在的右卫中军。

“金吾卫分为左右两卫,另外以北宫宿卫为基础,扩建羽林卫。”

公孙策一拍板,楚萌萌随即就根据夏城传来的名单将三卫将校名单敲定,交给公孙策审阅。随意看了一眼,公孙策就盖了自己的大印。

现在编成这三卫也是临时举措,即用来安抚复活在河东一带的神将,也可以震慑晋国。只要灭掉赵国,他就要裁兵。

“殿下,上党郡马谡请求编制!”

楚萌萌刚刚将书写好的扩编令交给随车的信使,又捧着一封信走进车厢,对公孙策说道。

公孙策随着战车摇晃,伸手接过马谡的信扫了两眼,看着密密麻麻的字只觉得头疼,直接问:“马谡那里现在有多少兵了?整个上党郡又收编了多少军魂?”

“郭亮收编了两万三千余,公孙恩收编三万五千余,马谡收编了四……四十三万!”

楚萌萌揉了揉发干的眼睛,干咽了一口唾沫向公孙策回答,又不确信,再次看了看马谡的信。

公孙策猛地睁眼,凝声询问:“四十多万?长平军团复活了?”

“是的,殿下!赵括降了,只是……”

“是什么?”

“殿下,长平军团能战之兵只有四万余人,所以上党之地增兵前后共十二万左右。故马谡向殿下讨要两个卫的编制,还请求大量的粮草。”

公孙策缓缓起身,食指指甲划着眉心,划出一条条红印,他在思考。

“不能给正规编制,以武卫为核心,再扩编两戍卫,战后裁撤。让郭亮率武卫向武安方向进军,公孙恩与马谡各率一卫戍守上党,防止晋军南下!”

楚萌萌听了点头,一夜过去,魏军就像滚雪团一样壮大,经过初步统计,魏军此时兵力不下七十万,虽然多了,可军心不齐。

这个时候最为关键,军心不能乱,更不能给内部将领给与膨胀他们野心的机会。

公孙恩是王室子弟,有他留在上党地区,可以压制马谡,而马谡的能力,又能弥补公孙恩欠缺的指挥能力。

“还有殿下,马谡在信中询问如何安置赵括。长平军团之所以会降,原因不是他提前做准备,而是赵括主动投降。”

“这算不得投降,是依附。拜赵括为戍卫将军,辅助公孙恩镇守上党,先封他为都亭侯,战后论功再赏。”

楚萌萌开始书写军令,车厢外的叶轻舟又捧着一封信走进车厢,递给公孙策说道:“殿下,北路前锋华雄已与赵军偏师交手,赵军自乱阵脚,四千赵军迫降于我军!”

“肯定是昨夜刚刚被赵国收编的军魂,否则华雄不会这么容易战胜赵军。”

公孙策接过信一看,随即对刚刚书写完军令的楚萌萌说道:“再给华雄写一封信,激励一下他,再提醒他兵贵神速固然紧要,切不可莽撞,不可大意之下让赵军翻盘!”

楚萌萌急忙书写,公孙策一边说道:“复活的军魂固然能增加我们兵力,但也会稀释大军的韧性。所以我们只能打顺风仗,不能失败一场。否则全军战意就会动摇,新依附的军魂必然会出乱子!”

赵军自乱阵脚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公孙策此时很是担忧,若前锋被企图鱼死网破的赵军击溃,那么魏国此时的军队可能发生连锁反应,会全军总崩溃。

现在各地镇压新依附的军魂靠的不是本地兵力,而是魏军百战百胜的军威和气势,没了这股气势,只要有一个地方的军魂作乱,大好局势将会付诸东流。

叶轻舟拿着两封笔墨未干的信出去,楚萌萌正甩着手腕,叶轻舟又拿着一封信进来,楚萌萌翻了个白眼。

“殿下,高顺将军识破赵军伏击,已将正面赵军击破,乘胜追击已经占据赵国重镇安阳,距离邯郸一百二十里,中午两点就可以抵达邯郸!”

公孙策来到车厢前,看着上面的地图重新标注出华雄和高顺的位置,两军距离邯郸都是百里开外,不由握紧了拳头。

“率军出战的一定是赵国丞相李兑的心腹,这些人急了!”

公孙策指着邯郸说道:“这里只有精锐的两万赵军,还有燕国驻军一万余,加上昨夜收编的军魂,邯郸方面的敌军总数约在六七万左右,就算周围赵军向邯郸靠拢,也不会超过十万!”

现在南北两路前锋两卫,一路收编,等到了邯郸军力都在十万以上,所以只要不出大问题,邯郸肯定会被合围。

“传我军令,以公孙孝为邺城留守,统辖前队马岱、臧霸两军坐镇魏郡。让他务必给我将魏郡稳住,告诉他,我不管他怎么做,我只要一个安稳的魏郡!”

“前队马超率骑兵朝北进发,保证高顺后路不失!”

“传令赵云,让他率右卫中军加速前进,为马超后继。”

数道军令下发,他所在的中军开始加速移动,而他车驾则由急速赶来的后军骑兵和虎豹鹰三卫护卫。

“殿下,前方五里就是我军中转站,是否暂作休整?”

成廉在车外高声询问,公孙策拉开车窗,阳光刺眼,眯着眼睛说道:“你率虎卫先行,探查周围,全军休息半小时。”

成廉抱拳纵马离去,公孙策急忙将车窗合上,外面的尘土太大了。

五里的路程不是很远,公孙策只觉得自己躺了一会会就感觉车停下了。

车停在大帐前,刚下车他就闻到了帐内飘出的菜香味,但他并没有入帐。

“连夜行军,士卒疲乏,可想而知,前锋的士卒该有多么的疲惫,可能连握剑的力量都没有。”

很多骑士一到中转营地,就从马上坠下,步兵更是远远望着中转营地,两腿灌铅,就在路旁躺倒。

“殿下,两路前锋骑士俱是一人双马,步兵以车马运输,体力消耗不大,关键是他们的精神。”

楚萌萌下车后,脚踏实地,顿时感觉天地都亲切起来。

“前锋军此战不说战功,光这份苦功就不能遗忘。”

公孙策在大帐周围转了一圈,就入帐用餐,几口吃完饭,喝了一杯暖茶,他躺在大帐内,手里抓着一封后方发来的信,看到一半竟睡了过去。

等他醒来,已经在车厢内,随着车厢一起颠簸。

“我睡了多久?”

“不到一个小时,殿下可以再睡会,暂时没有什么大的消息。”

“士兵们在赶路,很幸苦,我要看着他们!”

公孙策摇头拒绝了楚萌萌的建议,从车厢内的爬梯爬到车厢顶上,他一手抓着栏杆,一手高举雷电戟,雷电戟上系着一根七彩丝绶,随风飘扬。

“快看,是殿下!”

一名跟在车后面的士兵摇了摇身旁的战友,此时旭日高升,秋日晒得他们昏昏欲睡,只是跟着队伍机械的迈动两腿,时常有士兵走着走着就一头摔倒,睡了过去。

“我的士兵们,你们知道么?”

“去年的今天,我和你们一样,还是个大头兵。与刘威一起出的咸阳,一路克敌无算,所向无敌!”

“现在的我有你们效力,不再是孤身一人,单枪匹马。我很想知道,谁能战胜我们!”

“是赵国么?不!赵国就是快要落山的太阳,等着我们过去观看它的落幕仪式!”

“是燕国么?也不是!燕国已经乱了,我们不去打他们,他们就该烧高香!”

“士兵们,我们的魏国就像现在的太阳,没有什么能遮挡我们!任何的冰雪都会被我们烤化,被我们消灭!”

公孙策在车厢顶上,对着跟在后面的士兵仗戟高呼:“我们已经度过了黑夜,现在到了我们魏国在神州这片土地上大放光芒的时候了!”

“我们就是旭日,我们潜力无限,我们所向无敌!”

第六十一章 长驱直入战邯郸

此时的邯郸,人心惶惶,内外乱成一团。

丞相李兑天亮前后接连接到寿阳守将乐乘、镇守重镇井陉的赵奢投敌的消息,他立马就慌了。

然后是南北两个方向的赵军主动出击,想要击败高速行军的魏军前锋,本以为魏军体力不济,会被一举击溃。

没想到魏军士气高昂,连战连胜,出击的赵军往往有去无回,而他们甚至无法阻拦魏军前进的脚步。

赵国朝堂内已经乱了,此时的赵王就是秦末被张耳辅佐的赵歇。原本赵王是赵盾,但因为燕国干涉,被迫逊位,已经饮酒过度而死。

“君上,臣以为当召回赵豹所部,此时守住邯郸才是紧要之事!武安虽是重镇,但比之邯郸,只是皮毛啊!”

说话的是许历,赵国大臣,是随赵奢一起发家扬名的赵国大臣。

朝堂上的赵臣大多建议召集镇守武安的大军,然后征调城中丁壮,死守邯郸,等待燕齐两国的救援。

而李兑反对召回武安的赵豹军队,他高声斥责许历:“西魏兵分两路而来,劳师远征,必不能持久。虽有东魏乘火打劫,为其帮凶,可其后方空虚,必不敢久战!只要我们守住十余日,其军必退!”

“一旦武安丢失,邯郸失去了西边的屏障,就彻底暴露在西魏爪牙之内!西魏以后兵发于上党,就能从武安直攻邯郸!而我赵国,将会极其被动!”

“许历,你这是误国之言!”

李兑现在还以为是东西两魏联手攻赵,就算他听说了东西两魏合并之事,也会嗤之以鼻,因为他不相信魏无忌会放弃手中的权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