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114章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114章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底能维持多久。

    清晨,略带暖意的阳光照在雪地上,此时虽还很早,但长安的居民已是开始忙碌起来,因为这一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佳节。

    晋王府中,小虎儿在庭院中四处乱跑,而采莲则拿着件厚马褂追在他的后面,想要为他多加件衣服,不过小虎儿总是不停的跑来跑去,追得采莲一阵满头大汗。

    就在小虎儿还想再跑之时,却被忽然出现的李隐抱了起来,“再不听话,爹可要打你屁股了!”

    小虎儿立即不敢造次,在李隐将他放下地后,乖乖的走到采莲面前,将厚马褂给穿上了,李隐见此,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一左一右牵着他们母子的手,向屋子里走去,“吃过早点后,我们去逛庙会去!”

    “爹爹,庙会有小糖人卖吗?”小虎儿听后,立即精神倍加,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李隐笑道:“有,到时让你吃个够!”

    小虎儿听后,立即高兴的拍手叫好,采莲摇了摇头,向李隐嗔怪道:“这么宠着他,小心他以后成了个胖小子。”

    李隐听后,哈哈笑了几声,再次将已有些重的儿子抱了起来……

    除夕逛庙会,是长安许多人在这天的必备事项。这一天的庙会有很多场,最大的一场在香积寺举行,耍杂的、卖各种新鲜玩意的、卖各类吃食的……真可谓是热闹非凡,即便是一些常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中女子,也会去逛一逛,既能看看各种难道遇见的事物,顺便还能去香积寺中求个姻缘什么的。

    日上三竿之时,晋王府的车驾缓缓驶到了香积寺附近,因为此时人太多,马车无法继续通行,李隐只得与加入下车步行。

    观音婢、采莲来到此地是为了上香祈福的,而小蝶、妞妞和小虎儿则纯粹是为了看热闹的。

    向香积寺步行之时,晋王府的侍卫护在观音婢众人的四周,一脸警惕的看着四周。

    这倒不是李隐小题大做或是在摆什么王爷架子,而是他深知许多长安轻薄子,会专门在这个时候挤进人群中,去占那些少女妇人的便宜,因为此时逛庙会的人很多,难免有些混乱,很容易让轻薄子得手。

    当然,也有不少的寂寞妇人,会在这时将自己打扮得比以为更漂亮一些,来到此处“招蜂引蝶”。

    当观音婢与采莲进入香积寺的大殿上香祈愿后,李隐本想在殿外等候的,但这时却走来一个眉清目秀的小沙弥,向李隐合手道:“李施主,方丈有请。”

    李隐愣了一下,随即让吴汉等护卫看好家人,这才随那小沙弥往方丈室走去。

    香积寺的方丈已是上了年纪的人,见到李隐后连忙起身道:“老衲见过晋王殿下,恕老衲腿脚不便不能亲自去迎接您了。”

    李隐道了声客气,随即心里想到,之前那个小沙弥称自己为“李施主”,而这方丈却城自己为“晋王殿下”,相比之下,却是那个小沙弥的佛法造诣更胜了一筹。

    香积寺的方丈叫李隐来,是为了向李隐表示感谢之意的,观音婢自小与佛有缘,成为晋王妃后,对香积寺可没少进贡香火钱,知道李隐来了,自是要对他表示感谢了。

    李隐对此兴趣缺缺,与这方丈聊了一会后,便要起身离开,“方丈,刚才带我来的那个沙弥,可是贵寺的弟子?”李隐临走前随意的问了一句。

    香积寺的方丈愣了一下,回答道:“非也,他法号玄奘,自巴蜀云游到此挂单,玄奘可有得罪晋王的地方?”

    李隐听到“玄奘”这两个字时,心中也是惊了一下,这才醒悟自己所处的年代,可不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玄奘大师所处的年代吗?只是不知现在遇到的这个玄奘,会不会仅仅是与自己所想的那个玄奘同法号而已。

    李隐向香积寺的方丈道:“玄奘小沙弥并没有得罪本王,本王只是觉得他年纪虽小,但似乎已对佛法颇有造诣的样子,心中感到有些好奇罢了。”

    香积寺的方丈颌首道:“玄奘少有慧根,十三岁时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现在虽只过去三年,但已云游多地,接触过许多高僧,确实已对佛法造诣甚高。”


………………………………

第211章 武德二年

    香积寺的菩提树下,李隐与玄奘小沙弥交谈了许久,直至观音婢、采莲等人要离开了,这才与之作别。

    玄奘法师之所以在后世的名头这么大,自是因为名著《西游记》的存在了,不过《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可不是瞎编的。

    玄奘法师历史上确有其人,他西天取经的事迹也是真实发生的,只不过是没有白龙马骑着,也没有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护着,就这么一个人孤身到了天竺,最后取得了“真经”而返,实乃中国佛法里程碑式的人物。

    当然,此时的玄奘仅有十六岁,尚未萌发去天竺取经的想法,李隐对此也未做什么引导,遵从着顺其自然的原则,他能做的,或许是在他决定西行的时候,助他一臂之力,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玄奘打算西行求法之时,曾多次向朝廷上表请允西行,但均未获李世民的许可,以致“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除夕夜,李渊依旧制在太极宫宴请百官,与百官共庆佳节,这是大唐建立后过的第一个除夕,故而操办得十分浓重热闹,就连一些以前没资格到场的小官,也通通有了资格到这太极宫来,许多人都视之为是自己毕生的荣幸。

    观赏了宫女的精彩歌舞、吃过丰盛无比的晚宴之后,百官便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走动,太极宫中的氛围顿时变得更加的热闹了。

    李隐这时,正与黄门侍郎陈叔达漫无边际的闲聊着。

    陈叔达南陈宣帝的第十七个儿子,南陈后主陈叔宝,便是他的大哥了。陈叔达容止出众,颇有才学,十余岁便能即兴赋诗,挥笔立成。

    李家起兵太原,举兵入长安之时,陈数达为绛郡通守,以八千士兵据守郡治正平城,但终究寡不敌众,献城投降了李渊。

    因为陈叔达献城的这件大功劳,使得李渊对其很是重用,先后担任身边要职,大唐建立后,更是被任命为黄门侍郎,掌门下省之机要。

    “晋王,我可是最近常有听到别人诋毁你啊,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你这可要注意点才是,否则可是有可能会酿成大麻烦的。”闲聊许久后,陈叔达忽然向李隐正色道。

    李隐愣了一下,随即道:“多谢陈侍郎的提醒,我以后会多加注意这方面的事情的,不知现在都有哪些诋毁我的谣言?”

    陈叔达道:“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居功自傲、不遵法纪、生活奢靡等等,明智之人听后应该都是不信的,但这些谣言流传得久了,只怕对晋王殿下会造成不利影响。”

    李隐点了点头,不由的陷入了沉思,如此多诋毁他的谣言忽然传开来,很大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指使的,他得好好谋划谋划才行。

    李隐看了看远处已恢复意气风发姿态的李世民,又看了看觥筹交错间的李建成,再看向正享受别人拍着自己马屁的裴寂,心中一阵冷笑。

    除夕夜过后,时间便正式来到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了。

    刚刚过去的武德元年,注定是要在青史上留下重笔的一年,在那一年里,天下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广江都被弑、李氏代隋,建立大唐、李隐灭西秦、李密兵败北邙山,中原大战胜负已分……

    以上每一件事情,都是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当它们同时都发生在同一年之时,这一年自是让人难以忘怀了。

    此时天下未定,究竟鹿属谁手,仍是个未知数,接下来的武德二年,只怕也是激荡起伏的一年。

    ……

    这个时代的谣言传播,都是靠人云亦云,就传播的速度来说,自是不能与信息时代相比,还是比较好控制的。

    首先,李隐从诋毁自己谣言的源头抓起,派遣王府护卫、以傅鹰为首的情报部门等到酒楼饭馆等地,暗中观察,寻找造谣之人,一经发现,立即抓起来,直接以诋毁亲王名誉的名义送至长安、万年两县的县衙关押。

    然后,李隐还让人深入百姓之中,宣扬他的光辉形象,与对他有偏见的人理论,以纠正民众的愚昧之见。最后则是坚持以身作则,让百姓亲眼目睹他到底是怎么的一个人。

    经过一番应对措施后,诋毁李隐的那些谣言总算是被制住了,并未进一步的扩大影响力。

    武德二年的正月十五过后,李世民便从长安誓师出兵,挥师自武关向占据南阳的朱桀进军。

    朱粲这时已有兵二十多万人,声势很大,但为人残暴,淮安当地的豪强杨士林、田瓒等都已在这时起兵攻打朱粲,李世民出兵后,许多州县也都有响应,所以李世民此战要想获胜,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李隐本以为自己应该能过上几个月较为清闲的日子的,李渊对此原本也是这么安排的,然而自河西地区而来的一封书信,却将这个规划给打破了。

    河西地区的李轨,因去年李世民在高墲城的战败,李渊为了拉拢他,便称李轨为堂弟,李轨也在那时向大唐归降了,被李渊封为凉王。

    不过在去年的十月份,李轨趁李隐与薛仁杲的大军交战正酣,而长安空虚之时,竟登称帝了,改年号安乐,并在称帝之后,派了重兵到双方势力的边界,意欲何为,自是不用多言,若不是他将要率兵驱长安之时,正好传来了李隐灭西秦的消息,双方只怕已然交战了。

    眼见大唐灭了西秦,占据了陇右后,实力大增,李轨便有些后悔不该称帝了,他召集群臣后在朝廷上议论道:“唐天子是我的堂兄,现在已在京邑做上皇帝。一姓之人不应自相争夺天下,我想去掉帝号,接受唐朝的封爵,不知众爱卿以为这样合适吗?”

    李轨的尚书左仆射曹珍立即表示反对:“隋朝失去天下,天下人共争君位,称王称帝的,岂只一人!唐朝在关中称帝,凉朝在河右称帝,本来不相妨碍。况且陛下已经做了天子,何必又自己贬黜自己呢!如果陛下想以小事大的话,就请依照过去梁朝萧衍服从魏朝的那种做法吧。”


………………………………

第212章 河西攻略

    李轨听从了尚书左仆射曹珍的话,正月十八,派遣他的尚书左丞邓晓入京见大唐皇帝李渊,献书自称“大唐皇帝的堂弟、大凉国皇帝、臣下李轨”,而没有自称大唐封给他的爵位凉王。

    李渊看了李轨的上书后,顿时气得不行,立即拘留了邓晓,不让他返回,然后召集众臣,议论兴师讨伐李轨之事。

    首先商议的,便是该任用谁为帅讨伐李轨的问题,对此,众大臣的目光都立即看向了晋王李隐。

    李渊本是不想再用李隐的,不过他这时却另有一番考虑。

    大唐占据关中立国,心腹之患有两,一为陇右薛举,二为河西李轨,此两方势力,均有兵马十数万以上,且都对长安有高屋建瓴之势,威胁极大。

    现在薛举已灭,两大心腹之患便只剩下河西李轨了,若将李轨灭掉,大唐就将安如泰山了,不再有任何的后顾之忧,界时便可专注关东诸侯了。(朔方梁师都因距长安较远,兵力仅两三万,而且不会在灵州未得的情况下南下长安,所以对大唐所构成的威胁并不大。)

    基于以上原因,李渊便想让战无不胜的李隐挂帅征讨李轨,并打算在李隐灭掉李轨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不再让他带兵出征了,王世充、窦建德这些关中诸侯都让李世民或是李建成去征讨,这样一来,就能平衡诸子的战功了。

    李渊的设想是很好的,但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将来时局的变化,或许会让他所料不及……

    于是,李渊下诏拜李隐为征西大将军,全权负责征讨河西李轨的事宜。

    此时大唐刚让李世民刚带兵征朱桀,又立即打算对李轨作战,双线出兵仍有余力,可见大唐开国的时间虽短,但实力已非一般势力可比了。

    李隐接了诏令,回到晋王府后,立即着急众谋士来商议讨伐李轨的战略。

    房玄龄道:“如能联结吐谷浑,让其侵扰河西,使得河西境内不宁,则大事可定。”

    吐谷浑现在控制的地盘,大致在今青海一带,为李轨占据之地的侧翼。

    当初,杨广亲自征讨吐谷浑,在死伤惨重后,终于将吐谷浑的可汗伏允给赶跑了,仅带着几千骑兵逃到了党项人处避难。

    之后,杨广立吐谷浑在隋作人质的伏允之子伏顺为吐谷浑君主,让伏顺统帅伏允留下的部众。

    但伏顺仰慕中原文化,而且也深知吐谷浑的百姓是不愿接受他的统治的,所以不愿回吐谷浑当可汗,在出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