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塑国魂 >

第344章

重塑国魂-第344章

小说: 重塑国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莲府,莫不是被北京的繁华迷离了双眼?”陪在身旁的李京卿笑呵呵地问道,随即深吸一口气,挺挺身板,似用一种骄傲的口吻道:“不瞒你说,每次我走上街头,都会有一种未曾相识的感觉。这一切……都是拜大总统所赐啊!”

杨士骧懵懂着点点头。即便苛刻如他杨士骧,也不能否认一点,自打这天下出了个何绍明,仿佛就不是原来的天下了。崛起于关东,征战朝鲜,横扫辽东,而后挥戈南下,定鼎中原……何绍明的每一步,仿佛都是逆天而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挽狂澜于即倒,振国势于颓唐!每一步都是凶险万分!却偏偏总是顺应**,汇聚人望,看起来又是理所应当。

直到现在,杨士骧也没琢磨明白,他何绍明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面对面的一次长谈,这才现何绍明远不是自己所熟知的任何一种人。自己说‘民可使知之,不是使由之’,他说‘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自己说‘内王外圣’,他偏偏叫嚣着‘外王内圣’!

就像现如今的局面一般,在杨士骧自己看来,定鼎一年多,稳定了北方局面,积累了足够的力量,此刻不南下更待何时?可跟正常人脑子不一样的何绍明却将积攒的国力全部投入到了朝鲜,誓要跟小日本一较长短。

从总统府出来之前,看过那份战报,气得杨士骧拍桌子跺脚,几乎指着何绍明鼻子破口大骂其‘祸国殃民’。而何绍明只是笑着不停地道:“有些事儿,你不懂,不懂……”

直到此刻走在街头,这才感觉到,就是这个离经叛道的人,却成了整个国朝的英雄!甚至可以说当之无愧的领导者。难道是自己错了?

骤然停步,杨士骧迷茫着问道:“京卿,你说,莫非是我错了?”

突然的问题,让李京卿愕然,旋即笑着摇头:“大总统常说一句话,功过对错谁能说得清楚?只留与后人去评判吧。行事问心,但求无愧而已。”见杨士骧依旧紧锁着眉头,李京卿拍了拍其肩膀:“大总统行事,每每出人意表。走到今日却是一步一个脚印,莲府,你可知那帮腐儒已经上表,,恳请大总统登基?嘿,按说也没错,纵论其功,怕是即使比不上三皇五帝,比之昔日康乾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啊。”顿了顿:“莲府至今仍放不下戒心,可能不是为了满清守节……”

“哦?”

李京卿定在杨士骧身前,紧紧盯着其双眸,语重心长道:“怕是放不下北洋之恨吧!”

一句话说完,杨士骧脑子嗡的一声就炸开了。没错,他之所以如此排斥何绍明,一来是看不懂其行事方式,这二来,怕是更多的因为北洋……北洋,昔日庞大的北洋,可不正是因为何绍明的出现而消亡?

“兄弟部里头还有要事,就不陪了,莲府且慢慢琢磨,咱们改日再详谈。”

李京卿什么时候走的,杨士骧根本就不知道。待他从梦魇中惊醒,已经是华灯初上。这才现,自个儿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漫步街头,已经足足两个时辰了。望着夜幕中依旧繁华的街头,他苦笑着怅然长叹:“原来如此,我终究不是圣人,原来是放不下啊……”

中南海23号,外交部大楼。

整个外交部大楼是两个月前落成的,大楼里头还透着一股子没有消散干净的油漆味。从原来的总理衙门,搬迁到新落成的办公楼,外交部无疑是鸟枪换炮了。窗明几净,宽敞舒适,无论是刚刚毕业进入政府的公务员,还是原来从满清投靠过来的刀笔吏,上下都心里敞亮,透着舒心。

可自打昨儿战报一经公布,整个外交部的气氛为之一变。再也没有往日的从容,上下都透着一股子紧迫感。文员忙得脚不沾地,楼上楼下抱着厚厚的文案吭哧吭哧奔走着。熟人见了面也没工夫打招呼,更有不老少因为忙叨而撞在一起大肝火的。

电报机响个不停,电报员翻着厚厚的电报码子,将一封封电报翻译过来,铅笔折了一根又一根,写到手软。一边还焦头烂额地应付着文员的催促:“等会,等会儿!马上就好。”

副部长们就守在电话机前,刚刚挂下电话,就得马上接起来。

“喂?哦,没有,没宣战……王议员,我老赵说的话什么时候放过炮?……你放心,一有消息我马上告诉你。”

“喂……德国大使馆?……哦,大使要过来?不行啊,今儿太忙叨了……对,要不晚上我请大使先生吃个饭?……六点,皇宾楼,就这么定了。”

“喂,您哪位?……小王?……电报机坏了你不会自己找人修?这点儿事儿办不好你下岗得了!……还有,以后再给老子打内线电话,老子跟你没完!”

这头挂下电话,回头又得蹬蹬蹬跑上六楼的部长办公室,将汇总的问题一一报告请示。部长办公室内,外交部长伍廷芳干脆就拔了电话线,任谁打都不接。

“部长,英国佬了三封电报,打了五次电话,大使更是就等在楼门口,您看……”

“知道了。”

“部长,德国威廉二世陛下来贺电,赞扬北海舰队对马一战,国家向海洋国家起的**。充分证明了世界的未来是……”

“贺电……”

“……**大使馆垂询,我国是否已经决议参与朝鲜的争端?并且大使阁下请您赴晚宴,就两国边界问题进行紧急磋商……”

“哦,先放放……”

“部长,葡萄牙……”

始终彬彬有礼的伍廷芳终于炸了:“葡萄牙?关葡萄牙什么事儿?什么时候咱们沦落到让三流国家指手画脚了?”

刚才说话的副部长一脸委屈,道:“葡萄牙通过美国转达,愿意与我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意愿……要不,我先回绝了?”

“别!好事儿啊,你去谈吧。好好谈!”

这一天下来,外交部长伍廷芳可谓是晕头转向。对马海战因为共和国的强势加入,使得战局立刻为之一变。日本人打得**人差点儿全军覆没,自己也没讨好,六六舰队如今只剩下四艘主力战舰。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共和国摘了桃子。

北海舰队摘桃子的举动,无疑牵动了整个东亚的局势。失去了海军优势的日本,即便面对没有潜艇编队的北海舰队,也是无力还手。众所周之,日本是个海岛国家,虽然与朝鲜离得实在近,只隔着个对马海峡。可一旦遭到优势舰队的封锁,这个国家就得面临着彻底的封锁。

物资援助进不来,援兵出不去。别忘了,这会儿在南朝鲜小日本还陈兵三十万与**佬对峙着呢。一旦断了补给,就等于给三十万日军断了生路。整个日俄战争将生根的转变。

整个远东乃至于世界的格局与走向,几乎就在共和国的一念之间。进一步,陈兵朝鲜半岛,与日俄一较长短,干脆彻底消弭日本原先在世界的位置,成为东亚名副其实的霸主;退一步,坐视日本兵败,眼瞅着**疯狂霸占原先属于日本的利益,进一步扩大其在远东的影响。甚至,会将**的目光彻底从欧洲转向远东。哪一种变化,都是牵一而动全身。可偏偏是这个紧要关头,统帅何绍明却三缄其口,以至于到现在也只是在报纸上表了一个所谓的交战声明。而进一步的声明干脆没有,于是乎几乎所有的压力都铺天盖地向伍廷芳席卷而来。由不得他不头疼!

四一三风起(三)

对马海战出人意料的结果,彻底震撼了整个世界!

作为参与者以及受害者的日本来说,当真是晴天霹雳。日本是个岛国,没了舰队的护卫,日本就等于门户大开,失去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基本力量!任凭日本的6军怎么鼓吹自己的强大,即便有吹嘘的那么能耐,面对着四处漏风的防线,也只能徒呼奈何。无论共和国是否参与生在南朝鲜的战争,日本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了。

没了补给线支持,前线必定一溃千里。海军几乎覆灭,6军面临灭顶之灾,战败已经不远了!南朝鲜的利益彻底丢失,梦中的亚洲霸权没了念想,还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几乎可以肯定,日本从此彻底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地小民寡,本来就资源匮乏,组织起这么一支海6大军,完全是抽干了日本维新二十年的国力。战争失败,没了外来血液的补充,日本除了崩溃别无选择!

不,也许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妥协,跟原来眼中不共戴天的**妥协,跟共和国妥协。唯有如此,哪怕是彻底不要脸皮了,哪怕在共和国的威势下苟延残喘,也总比一蹶不振要强得多。

日本的政客不是没脑子的白痴,此前有人甚至设想过与**妥协。可事实摆在那儿呢,**舰队几乎覆灭,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能力实在有限,远东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共和国最大。日俄联手说得好听,只要北海舰队彻底封锁了对马海峡,就等于完全让日本与世隔绝。联手的结果就人**面对共和国。

**人不是*子,是以,日本唯一的选择就是与共和国妥协。严重的事实摆在眼前,尽管大多数日本人被联合舰队几乎覆灭的消息打击得现在还头晕,可还是在明白人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与美国磋商,觊觎其成为联络共和国的桥梁;一次次拜访英国使馆,希望英国主子看在往日情面上对共和国施加压力,从而暂缓甚至消弭战争爆的可能。与**人的战争,几乎抽干了日本的血液,实在承受不起共和国的加入了。

而作为这场海战的另一方,**人心里头却是意味难明。太平洋第二第三分舰队的崩溃,让克里姆林宫怒火滔天。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人倒大霉,一度还让莫斯科的政客们窃笑不已。可随即,政客们又开始忧心忡忡起来。中国的强势加入,对**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儿。直到这个时候,**人终于记起了三年前的甲午战争。甲午的时候,共和国国防军的前身关东军,每次都打得日本猴子狼狈不堪,时间只过去了三年不到,按道理来讲中国国防军的战力应该始终维持在那个水平。而在南朝鲜,几十万俄军吃透了日本猴子的苦头。不要命的冲锋,一波又一波的人浪,乃至于抱着炸药包的肉弹战术。据说前线的不少军官士兵都得了恐日症。一听到日本人的冲锋叫喊,不论平时多么沉稳的人,都会歇斯底里地疯狂射击,而后在日本人推进到两百米前,扭头就跑。

**人吃了苦头,而恰恰是这么一支疯狂的日本6军,在三年前几乎有一半折损在了关东军手里。直到这个时候,**人才第一次正视与自个儿接壤的邻居。

强大的6军,神秘的海军,以及广袤的边境线。这一切都让人不得不谨慎考虑与中国的外交政策。克里姆林宫里头,那些官僚们依旧叫嚣着,中国人不过是一群学会了战争的黄皮猴子。只要俄罗斯帝国有决心,沙皇一声令下,三百万大军足以将其碾平!

可清醒的人听了无不嗤笑不已。三百万6军,听着挺吓人。不说别的,以现如今俄罗斯的国力,这三百万6军起码得有一半装备不起武器。而且远东战场实在太过遥远了,中间隔着广袤的西伯利亚。即便可以组织起这么一支大军,那庞大的后勤压力,足以压垮**脆弱的经济体系!

索**沙皇不像威廉二世陛下那么脑残,谨慎思考之后,便授意自己的外交大臣,恰当地与中国接触,并探听其战争目的。尽量避免与其生战争的可能。

**现如今的政策,偏向于远东。可说到底**还是个欧洲国家,欧洲才是其根本。为了一个出海口而维持一场消耗不起的战争,实在是不划算。

除了日俄两国,一直躲在幕后的英国人更加难受。北海舰队突如其来的加入,让英国人仿佛突然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始终在印度洋。维持远东的稳定,乃至于迫使**人重新将目光放在欧洲,从而减轻自身的压力是其迫切的需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小小日本才在英国人的扶持下,借助一笔笔援助,展起畸形的工业体系,买了步枪,买了大炮,买了战舰。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打击**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日本人干的还不错。在南朝鲜,日俄大打出手,臃肿的**佬被小小日本揍了个鼻青脸肿,甚至乐观的英国绅士已经可以预见得到,只要取得海战的胜利,那么,也就到了这场战争谢幕的时候了。

为此,英国人处处刁难**佬,沿途不但不开放港口,还向德法两国施加压力,禁止向**舰队开放停泊港湾。当英国的观察船将海战最初胜利的结果传回白金汉宫的时候,政客们一片欢腾。数年的努力,持续对日本小弟的投入,总算有了回报。

一旦**人转头,英国只需要平息南非布尔人的*乱,那世界就会重新和平。再次回到英国人熟悉的那个世界体系当中。脑残的威廉二世陛下,面对重重压力,恐怕也只能胡咧咧几句,而后愤怒地挥舞一下拳头。

偏偏在这个时候,该**的中国,该**的民族主义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