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侠影情踪 >

第149章

侠影情踪-第149章

小说: 侠影情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了手枪和步枪;但;无论是谁;任当时什么先进的武器。竟拿他没有办法;为什么呐?就因为他学会了蹿房越脊飞檐走壁和缩骨法的绝技本领。可见;他当时的本领已到了‘出乎其类;拔乎其淬;防不胜防’的程度了。那么;再进一步说;他与他蹿房越脊飞檐走壁本事在那个时候的出现;必然有着他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燕子李三本人不仅与当时那个社会及其构成;有着解不开的深仇大恨或矛盾冲突;促使他必须要下决心学会蹿房越脊飞檐走壁的绝技本领去复仇;而且;当时还必须给他专门创造了一整套学会蹿房越脊飞檐走壁以及‘缩骨法’绝技的环境和条件;也就是说;除了他的家庭条件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层的历史渊源以外;在他的亲朋圈子里面;必然孕含着更为特殊的或更为复杂的社会原因。从某些角度来讲;燕子李三本人的性格;经历;及他的所作所为;还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某些特点;如果我们只是对这个人物加以浮浅或简单的理解;就不可能客观地反映出他真实地一面;正义地一面;甚至还会把他片面地引向神化。”
    “噢——喔!龙大哥;看来你对‘燕子李三’其人;还真有所研究啊!”刘宝玉惊讶地说。
    “不敢;只不过我父亲小的时候与燕子李三曾是过命的好朋友!”
    屈宝祥在后面听了;赶忙向前紧走了几步;急急问道:
    “那你能不能跟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故事?”
    “简单地说吧;李三的父亲名叫李云龙;是梅花拳第七代传人张如纯的三徒弟;闹义和团时期;他跟随大师兄赵三多参加了景廷宾在巨鹿县厦头寺领导的武装起义;后来遭到段祺瑞的镇压而失败;他哥俩逃到巨鹿县姬家屯去投奔二师兄范炳纲;反而遭到范炳纲的出卖而被俘;经绝食七天七夜;最终死在了南宫县的监牢里。李三的爷爷李鼎铸知道后;经不起丧子之痛;一命呜呼;李三的奶奶为了报仇;就在李三六岁那年;便让他随二叔李云虎去沧州偃淄日照庵;投本家姑姑玉面禅尼徐二旦和紫云真人郑紫琼为师;习武八年;学得了蹿房越脊飞檐走壁和缩骨法的绝世武功。后来;他从他二叔与两个姑姑的对话中偷听到他父李云龙及两个姑父被害的经过以后;年仅15岁的他;竟自己一人偷偷下山去巨鹿县姬家屯找杀父仇人范炳纲报仇;没想到在巨鹿县巧遇化妆前来向范炳纲复仇;并企图夺回‘梅花拳圣宝’的五师叔刘呈祥以及义和团红灯照的女首领林黑娘;在他们的协助下;”
    龙泉松兴致勃勃地一口气;讲到李三在北京又结识龙剑秋和醉鬼张三等人的粗略经过;以及他在段府睹气盗赃银、天桥义施沈友三、临难解救刘黑姑、巧布谜阵杀‘驴圣’等一件件惊人的事来。直讲得吴锦雄、崔金城、屈宝祥、杨国玉、刘来有等人连连叫好。





    下册。第四卷。彩虹映紫霞 三十。刘教练的武学
     更新时间:2011…1…18 8:43:18 本章字数:4386

    三十。刘教练的武学
    刘宝玉听龙泉松讲得起兴;便道:
    “龙大哥;你讲的这是哪个版本的燕子李三?如此精彩;怎地不把它都写出来?”
    “嗳——!写小说这是小说家的事;我怎写得了?”
    “怎么写不了?就按你刚才说的写;比那小说家写的不次!可别太迷信那些作家了;他们未必能写得出你这么精彩的故事来!但可惜;咱们拍电视剧是按本子说话;你又不是导演;就是导演也得拿版本去宣传部报批。算了算了!别那么多废话了;说一千;道一万;咱们还得让地主韩伯轩出场!”
    说着话;几人来到胜坊镇镇公所大院;走进拍摄现场;却是一明两暗的三间青砖瓦房。龙泉松见屋子是四梁八柱结构;东屋里是大地主韩伯轩的卧室;室内桌椅板凳古董宝瓶全都布置完毕;墙上中间还挂着一把防身宝剑;西面炕上铺着粉红枕头和紫红缎子的锦被等物。刘宝玉道:
    “龙大哥;来;我现在给你与小虎(崔金城的小名叫小虎)说戏;其他人一律都站到外面去!”
    他连说带比乎;将燕子李三和地主韩伯轩的动作各说了一遍;最后说道:
    “李三因是夜间行刺韩伯轩;所以不只是空手夺剑的开打;而且还带有戏剧《三岔口》‘摸黑’的意味;但也不能完全学戏剧舞台上的程式;在双方打时;一定要爆发出猛劲;狠劲。怎么样?你们俩先划划道?”
    小虎道:
    “好勒!哦!这个套路我早已熟悉;龙大哥就看你的了!咱俩慢慢来;由慢到快;先来他十遍;叫大家看看;然后再反复讨论;提些意见;行不?龙大哥;来;拔剑吧!”
    龙泉松听了;随即将剑从墙上拔出;抿嘴一笑道:
    “小虎;注意力要集中;请接家伙!”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唰”地一剑直奔“燕子李三”的梗嗓咽喉刺来;小虎一看;这一剑“金蛇出洞”来得怎么那么凶猛?急转身“唰啦”一个“鳐子翻身”窜上了桌子;刚刚站稳脚根;忽见龙泉松挺剑跟进;“唰唰唰”连续三剑擦着桌面左右横扫;这一招是专砍人的脚脖子;学名叫“拨草寻蛇”;假如桌上那人躲不利索;被砍在脚踝上;就会摔下桌去。好在小虎本就对此短套练得烂熟;且他身形干净利落;既如此;也还是把他逼得精神高度紧张;就见他随着那剑的节奏连跳了三跳;接着一个台蛮从桌上翻下。龙泉松见小虎躲得十分成功;遂来个“大鹏展翅”急转身顺风袭来;没想到小虎的侧揣腿来的利落;“啪”地一下蹬到兄前;他来不及多想;身体顺势向后一倒;两腿用力一蹬地;“咕嗵”一声;来了个“向后行船”;蹿出去两米来远;正好钻进了八仙桌子的下面。刘宝玉和吴锦雄、屈宝祥、刘来有等人看了;都出乎意料地大吃一惊;随即鼓掌连连叫好。刘宝玉道:
    “龙大哥;你真了不起呀;怎么一出手竟这么快;就象是早就练熟了的一般!”
    “喔——哦!这没什么!说来还得感谢你刘教练编排的套路;我似在哪里见过;所以;才能沾手就来。”
    说着;从桌子低下钻了出来。刘宝玉道:
    “哈哈;言之没错;你试说说看;这几招从哪里拆来的?”
    “上次国庆节去水上公园演出;傅友山曾带着他老少弟子六十多人围了一个大圈子;观众围了足有三圈;我站在高台阶上看时;正见傅老爷子的儿子傅福泉与人对练空手夺刀;一开篇便是这几招:那持刀者先是冲傅福泉一刀刺去将对方逼退;当连砍几刀过后;傅福泉一个波浪子返身逃去;当持刀者追上来时;傅福泉回身一个大扁踹尤其脆声;竟将持刀者蹬了个后滚翻;煞是漂亮。我看后记在心里;预备插在对练套路里;故此熟悉。”
    刘宝玉鼓掌笑道:
    “龙大哥;你真是有心人;处处不忘了学习;我也是从那里摘了来;获为已用。其实;他这还是原来邢连科的老套路;一点儿没变。”
    吴锦雄道:
    “既然如此;你俩还不趁热打铁;多来两遍;等配合得默契了;咱下午就安排实拍;岂不是好?”
    崔金城说好;于是哥儿俩就在屋里蹿上跳下又练了二十多遍。正练得上劲;就听罗导挤进门边夸道:
    “哦!咋咋;还得说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多漂亮的身法呀!竟玩的轻松自如;好好!咱下午就开始实拍;宝玉;你看可以吗?”
    刘宝玉道:
    “我看没太大问题了;就这么定吧!”回身便对他二人说道:
    “龙大哥;小虎;歇会儿吧!——咱先撤!”
    于是;刘宝玉与吴锦雄、崔金城、屈宝祥、杨国玉、刘来有等人走到偏院大槐树下;坐在凳子上乘凉;刘宝玉道:
    “咱们必须还得坚持天天练功制度;虽说在坐的都是老练了;但俗话说的好:‘好把子不如赖戏子’;武术这东西不能撂;久炼久熟;何况我们今天干的是武打替身?你别看他们主角一上场就受伤了;对他来讲;这不是他的专业;所以没人笑话;而对于我们就不行了;因为我们在摄制组是专干这个的;只要一出情况一挂彩;就有人撇嘴。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指我们这些人的基本功绝不能撂下;还有你那拿手的玩艺儿;甭管是猴拳也好;醉拳也罢;也得接长不短的抖落抖落——下面谁先来?”
    杨国玉道:
    “我两天没怎么动唤了;我先打一趟形艺;诸位看着点儿。”
    说着;甩掉了褂子;一个箭步蹿到了院子中央;练了起来。这时;刘宝玉对龙泉松介绍道:
    “他叫杨国玉;是市委车队的头;从小酷爱武术;曾从师于‘定兴三杰’(指李彩亭、李跃亭、李海亭)之一的李跃亭;最喜形艺十三枪;使得一手好蜡杆子。”
    龙泉松点头;这时杨国玉练完走下场子;崔金城二话没说;上前半蹲在地上;摆了个开门架式;“啪啪啪”地打了一路华拳;龙泉松问道:
    “刘教练;这可是华拳吗?打的好俊!”
    “哈哈;小虎就是凭这趟华拳;在体院拿了个第一名;也算是门惠丰教授的高徒了!”
    继崔金城之后;屈宝祥、刘来有等人也各练了一番拳脚;轮到龙泉松要练了;刘宝玉站起来道:
    “龙大哥让我先来吧;你累了;多歇会儿;留点儿劲准备下午实拍。”
    说着;挺身站在场中;静悄悄地使了个含胸拔背;接着步法变换;跳前纵后;两臂象车轮般摇将起来;耳轮中只听“劈里啪啦”一阵击响;竟如燃放鞭炮一样;只见他往返折叠;起伏升降;前打犀牛望月;后跃豹虎归山;上劈摘星揽月;斜挂照镜梳桩;看得大家俱都目瞪口呆;却忘记了鼓掌。直待他收了式;方才如梦初醒;在大槐树下响起了一片掌声。掌声过后;龙泉松忽然问道:
    “刘教练;你身为天津市武术教练委员会的主任;相当于宋时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位置;想必对天津建卫以来这300来年武术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吧!别的人要说讲不太清楚;还能理解;要说你闹不清楚就不太可能了;你是学这个的专业呀!趁今天人来得整齐;能不能给我们大家概括地说说;也让我等窥以全豹;长长见识?”
    “喔!好在前些日子在成立振华武术馆之后;那日本友好城市神户;以吉广光正为团长的太极拳同好会访华研修团来津访问;刚好由我与武协副主席邓洪藻负责接待的;之前就作了点儿准备;——那就简单地给你们说说?”
    吴锦雄道:
    “那太好了;真是机会难得呀!”
    刘宝玉遂不假思索地说道:
    “天津建卫以来;年头要比北京历史短得多;但它由于水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加上民风朴实;任侠好义有习武风尚;各地武术名师纷纷来津献技传艺;天津卫也就成为江湖游侠、镖师、武林高手荟萃的盛地。不同风格的拳种、套路传入津门得以发展和完善;逐渐地形成了体系。特别是;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爆发了义和团反帝运动,团民日夜练拳习武;一代武林宗师李存义、王绛云等随义和团到天津后;广泛传授团民拳技;虽然义和团运动最终被清朝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所镇压而失败;但究竟对武术的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龙泉松道:
    “对!那时义和团开始称义和拳;它的前身是梅花拳;首领有曹福田、张德成、刘呈祥;还有红灯照的林黑娘等人。”
    刘宝玉继续说道:
    “从那时起;天津卫建有不同规模的武术馆、社计128个。比如:形意拳家;河北省深县人“单刀李”(李存义)1912年发起成立的中华武士会;1923年成立;以钱仲玖为主席的天津武术学会;同年成立以武希臣会长的天津进德武术研究会;1924年成立以张占魁为部长的天津道德武术研究会;1928成立以马良为馆长的天津市国术馆;1931年成立以高凯庭任社长的无极国术社;以及李瑞东创办的天津武德会;张哲创办的通臂拳术社;谷凤鸣创办的风云国术社;周树林创办的修武国术社;以至志良国术研究社、道德武术社、思诚里武术馆、青年国术社、国术健康社、英武国术社、海京国术社等等;前后共有教练员800多人;学员;——那就不用说啦;不计其数!”
    杨国玉道:
    “嚯!有这么多?”
    “天津;其实就是个武术大学;你想啊?只义和团在血战大沽口、抢占老龙头、攻打紫竹林、保卫八里台、廊坊镇大捷;以及娘娘庙、纪庄子、海光寺、挂甲寺、老西开等几个战役;参与的团众就达几十万人;当时天津城处处是战场;义和团杀声震天;使八国联军闻风丧胆;天津武术是何等的威风?”
    刘宝玉又接着说道:
    “不仅如此;天津除了出了个众所周知的大侠霍元甲之外;还出了个与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韩慕侠。韩慕侠是武林大师张占奎的弟子;1916年在天津开武馆时,当时周恩来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为了强身健体,周恩来就亲自上门拜韩慕侠为师学拳练武。后来;韩慕侠应聘任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抗日战争期间;他又担任了宋哲元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武术教官。电影《武林志》里描述的东方旭;实际上就是写的他。”
    屈宝祥道:
    “除他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