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180章

混在东汉末-第180章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错!最高明的战争是经济战争。兵马未动,钱粮先行,你看大汉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兵吗?不是,大汉有上百万的流民,只要有钱有粮,我想招多少兵都行。没钱没粮,哪来的兵?宋奇为什么现在这么受宠,不就是因为他去年从交州贩米,解决了天子最大的危机吗?

曹洪不服气,那你打鲜卑人,难道不靠刀还靠钱?

刘修点点头,用刀是下乘,那是底线,是最后的保障。可是如果能不用刀,靠做生意就把鲜卑人玩死,那才叫高明。最后他拍拍曹洪的肩膀,很郑重的说:“我很看好你,我能不能打胜仗,就看你这做生意的手段高明不高明了。”

这句话说得曹洪心里非常舒坦,心情愉快的投入了钱粮战争的火热熔炉中。刘修这次围剿洛阳的黑社会,得到了不少战利品,这些战利品从天子那儿转了个手,基本上又转回了刘修的手中。刘修给曹洪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大量的战利品转化成钱和其他需要的物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和肉,因为接下来要想在短期内强化士卒们的战斗力,营养能不能跟得上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皇帝不差饿兵,你总不能让士卒饿着肚子训练吧,特别是那些流民,人家愿意来当兵,就是冲着能吃饭来的,没饭吃,谁还跟你玩啊。

刘修这些话可是抓到了曹洪的痒痒肉,他家很有钱,一方面是因为他家本来就有钱,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赚钱这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曹操祖孙三代在洛阳做官,赏赐无数,曹嵩做大司农也捞了不少油水,可是曹操家还是没有曹洪家有钱,就是因为他们不会经营。只是会做生意虽然是个生财的好手段,却提不上台面,这年头只有比谁的名声好,谁的学问高的,谁会夸自己会做生意啊。更何况曹洪这人还小气,有钱而吝惜,这和士人们推崇的仗义疏财正好背道而驰,非常被人看不起,这是曹洪心里一直觉得很郁闷的事。他这次千里迢迢的赶到洛阳来,就是想求个官,以后好挺起腰杆做人。

现在被刘修一忽悠,他觉得自己其实就是一匹千里马,以前是没遇到伯乐,一直被埋没了,现在遇到了刘修,就是遇到了伯乐。而且刘修本人就是靠做生意混到现在这个地位的,他和刘修之间有共同语言,没有隔阂。

曹洪很开心的走马上任,开始为刘修接下来的筹划兢兢业业的工作。刘修安排他和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取得了联系,这两个大商人现在常年来往于辽东和洛阳之间,贩卖马匹和各种货物,有刘修在背后支持,他们的生意做得非常大。

刘修一直怀疑这两个人愿意和自己做生意,背后可能有老爹的授意,但是老爹不肯说,他也不敢肯定。因为造反路线的分歧,老爹对他现在所做的一切还在抱观望态度,不肯把手里掌握的资源放给他。用他的话说,我怎么知道你是想做个忠臣还是真的在积蓄自己的力量?你放心,只要你没说谎,我到时候肯定和盘托出,我就你一个儿子,不给你难道带到棺材里去?

刘修也没办法,只好自力更生,好在有了曹洪之后,他可以把一部分事情转移给曹洪去办了。他对曹洪这方面才能的了解来自于曹鸾。曹鸾和曹洪是同祖的从兄妹,比她和曹操之间的关系还要近一些。在刘修建议宋奇去交州贩米的时候,她就对刘修提起过曹洪。刘修本来不太相信,在他的印象中,曹洪在曹操的几个亲信里面是最无能的一个,好象就没打过什么胜仗。经过几天的交谈和试用,他相信曹洪这个人的确如曹鸾所说,相比于拿刀砍人,他更适合于拿钱砸人。

在曹洪的运筹下,立功将士的赏赐很快到了位,吃尽了苦头的将士们终于尝到了甜头,把那些滥竽充数的家伙清理掉之后,整个士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就连王瑜都受到了感染,不再坐车了,每天骑着马来往于军营和家之间,兴致来的时候,还能去看看夏侯渊练兵。

在夏侯渊和王匡的训练下,射声营和步兵营有了明显的起色。

与此同时,袁绍和何颙等人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他们不敢怠慢,也抓紧时间整训士卒,准备在接下来的打黑行动中好好表现一番。为此,袁绍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刘修要打的黑里面有不少人都和他或者袁术有过交往,而何颙这几年在江湖上漂,也没少和这些人打交道,现在却要亲手把他们送到牢房里去,实在有些拉不下脸。他们也趁着休整的时候派人四处游说,希望那些游侠们要么加入北军,要么赶紧跑远一点,避避风头,不要在洛阳露面。

几天的功夫,至少有三百多剑客、游侠离开了洛阳。就连许攸都走了,许攸不想加入北军,也不想被刘修抓住,所以干脆远走高飞。他突然失踪,连个招呼都没打,搞得袁绍非常尴尬。

这一天,在经过常规的训练之后,袁绍和何颙并马缓行在洛水边,淳于琼脸上挂着那种习惯性的笑容跟在后面。

袁绍跳下马,大腿上的疼痛让他咧了咧嘴,何颙连忙上前扶住他。袁绍感激的笑了笑,却笑得比哭还难看。何颙暗自感叹了一声,他怎么也没想到,原本温润如玉的袁绍现在会变成这副模样,脸上全是灰土,又黑又瘦,眼睛中全是血丝,也不知道是夜里没睡好,还是因为对未来的前途发愁。他只知道,为了能在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中掌握兵力,袁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他被刘修从北军中赶出去,他的名声就毁了,如果他坚持下去了,真的成了一个武人,他的名声同样也毁了。

除非,他能立下赫赫战功,也许能挽回一二。

“本初,值吗?”

袁绍回头看看他,无声的笑了笑,蹒跚着走到洛水边,因为大旱,水浅了许多,河边有一段枯草烂泥,他犹豫了片刻,看看脚上已经看不出本色的战靴,无奈的摇摇头,直接一脚踩了下去,踏着黑乎乎的泥走到水边,端下身子,先洗了洗手,在水中看到了自己脏兮兮的脸,又用手舀起水洗了洗脸,最后还喝了两口。

袁绍回到岸上,看着远处雄伟的洛阳城,忽然问道:“伯求,你说,洛阳城会和长安城一样,被乱兵烧成废墟吗?”

何颙眉毛中两根白眉跳了跳,扶着刀环沉默不语。他不知道怎么回答袁绍,想了片刻,他反问道:“你觉得呢?”

袁绍眉心拧了拧,觉得有些发紧,抬起手揉了揉:“我觉得很难说。这些年天灾不断,祸事横行,陈仲举、窦游平罹祸的时候,郭林宗曾经哭于野,说天下将亡。只是这是将亡应什么时候,我也说不清楚。对了,你看最近的《大公报》上登的文章了吗?”

何颙眨了眨眼睛,“论天道的那个?”

“嗯。”

“看了。”何颙叹了口气,“正因为如此,我才非常担心。”

“你担心什么?”袁绍转过头,盯着何颙的眼睛。何颙眼中露出忧虑之色,看着缓缓流动的洛水,慢慢说道:“我担心刘修这个人。”

袁绍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他非常希望知道何颙对刘修的看法。刘修到洛阳一年多,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变成了天子的信臣。你说他是好人吧,他闯府杀人,在洛阳狱里横行无忌,现在又大肆清扫洛阳的游侠,特别是和袁家做对非常厉害,不仅拒绝了袁家联姻的好意,而几次针对袁家兴风作浪,先是把袁隗从司徒的位置上掀了下来,接着又要把袁逢从屯骑校尉赶下去。可是你说他是坏人吧,他又解了党禁,大批的党人能重新出仕,对当前朝局的稳定有着莫大的功劳。

袁绍细细的分析过,他觉得刘修的恶好象主要都在针对袁家,他可以和同样是四世三公的杨家处得非常默契,但是一遇到袁家,他就变成了一条疯狗。

袁家和他有仇吗,仅仅是因为袁术和他打过架?袁绍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人年轻,有血性,敢作敢为,又心机深沉,做事谨慎,在同龄中人非常少见。”何颙小心的挑着字眼,尽量不让袁绍受到刺激:“但是,他不拘成规,行事多无所顾忌,特别是最近论天道,我觉得他的目的不仅仅是反对谶讳,他似乎在想推翻整个天人感应的学说。”

袁绍目光一闪,“这不好吗?”

“好?”何颙转过头,诧异的打量着他:“如果没有天人感应,那用什么来制衡天子?连天意都可以不考虑了,还有什么能让天子有所顾忌?”何颙有些激动起来,声音提高了不少:“本初,你不觉得照这个思路走下去,儒术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吗?汉家是怎么独尊儒术的,不就是因为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奠定了儒学解释天道的权威?如果人们发现天道根本不是圣人所说的那样,那还有谁会修习儒家经术?”

袁绍一愣,随即想到了问题的所在,一时惊得目瞪口呆。

……

天子余怒未消,闷不作声的向前走去。刘修紧紧的跟在后面,脸上陪着笑。天子刚刚把他召进宫,在询问了北军的事情之后,他随即提到了想免去张奂太尉之职的问题,因为张奂坚持不肯撤掉袁绍等几个司马,他说袁绍等人的任命已经下达,目前没有犯什么错误,突然把他们撤掉,于理不合。天子非常生气,这才把刘修召进宫来商议,结果刘修也不同意。

刘修的意见是,你把张奂撤了,换谁来担任太尉?还有谁能比张奂做得更好?

天子说,段颎就可以嘛。

刘修反对,经过这段时间的运作,总算有了十几个人愿意跟着段颎学习兵法,在太学设立兵学博士的事情经过了这么多的周折,好容易走上了正轨,这个时候突然把段颎改任太尉,那兵学博士怎么办?而且你就是让段颎做了太尉,段颎也未必就愿意按你的意见来,他很可能还会和张奂一样处理这件事。

天子赌气的说,那我就把他也撤了。

那陛下还可以用谁?刘修说,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些人选全部由陛下来决定,陛下有合适的人吗?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你看赵玹现在都请病假了,还有哪个中官子弟敢到军营里来?

天子火了,那就由着他们胡来?

刘修拍着胸脯说,陛下放心,现在我是北军中候,怎么操练他们,还不是我一句话的事?让他们吃不了苦,自己离开,岂不是比现在强行撤他们的职更好?

天子接受了他的建议,但是心情还是非常不好。刘修知道,他是在为面对世家大族强大的实力感到无能为力而愤怒,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更何况现在的世家还只是强大,远没有到无敌的地步,后来的司马氏晋朝那才叫悲摧呢。

王与马,共天下,那你还不得气炸了肺?

第224章沙子

第224章沙子

天子站在树荫下,初升的月光被树枝分成斑驳的碎银,撒在他的肩头,襄贲出产的丝织精品在月光下反映着柔和的光泽,远远看去,天子的身体似乎在发着淡淡的光。

刘修暗自赞了一声,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天子生得比较文弱一些,身体也不是很强壮,但是穿上了这身衣服,却自然而生了几分皇家瑞气,让人不敢轻视。他记得涿县老家也藏有一匹这样的丝绸,只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穿上这样的衣服会让人显得这么华贵。

可惜天子此刻的精气神一点也不好,他的脸色苍白,细长的眉毛紧锁,薄薄的嘴唇也抿得紧紧的,看不出有天子的高贵,反倒让人有此怜悯心疼。

都是这皇帝的宝座给坑的。刘修无声的撇了撇嘴。天子虽然不是什么天生圣人,可是也不是笨蛋,特别是在文艺方面有不少优势,文章辞赋,书法丹青,他都有些超过一般人的悟性,感情又细腻,性子也随和,人长得不差,素养也高,是个非常雅致的人,如果不是个皇帝,他还真是个做朋友的好对象。

可惜啊,太祖说过,革命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历史上凡是雅皇帝,最后通常都是败家的皇帝,在这位汉灵帝之后还有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那两人的艺术成就都在他之上,当然捅的篓子也比他大。

刘修以前曾经以为这位汉灵帝和他的前任汉桓帝一样,是大汉倾覆的罪魁祸首,可是他现在不这么认为了,他没有见过桓帝,但从眼前这位汉灵帝来看,他虽然不是一个明君,但也算不上是个昏君,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如果换一个时间,他至少不用这么苦逼。

刘修甚至觉得,恐怕就是光武帝刘秀再世,他也不能中兴了,理由很简单,土地兼并问题,其实从刘秀手上就开始露出征兆了,他当年以中兴之主的威势推行度田也是以失败告终的,那凭什么说现在世家豪强实力更加强大的时候,他反而能成功推行改革?

这是个死结,也许只有狂风暴雨般的革命才能解决,把那些贪得无厌的蛀虫一扫而空,天下自然太平。

不过一想到随后的“白骨露出野,千里无鸡鸣”,刘修又不寒而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