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香江大亨 >

第262章

香江大亨-第262章

小说: 香江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们的蛋糕是早就做好了的,我们多吃一口,就意味着他们那边某些人就会少吃一口。这样的情况,他们自然是希望我们能够等到他们把利益瓜分完以后,再把我们弄进去,那样他们就不会有冲突了。但是我们李家,在这场风波当中,却是什么好处都捞不到,大哥你觉得亏不亏?”李明豹冷笑的说到。

要是在没有了解到地产行业里面虚实的时候,李明豹压根就想不到这个问题。但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要忙着弄电影院的地皮,对香港这边的房地产行业李明豹就有了一些研究。

再结合那个大佬的一些记忆,李明豹才推测出了这个或许可能的真相。那位大佬的记忆里面,大多数都是关于影视这一行的东西,对于香港这边的了解,最多也就限于电影行业。至于其他的东西,那位大佬的记忆当中都没有。

实际上,刚刚推测出这样事实的李明豹,都被自己的推测吓了一大跳。因为越是往这方面想,越是觉得这才是事实的真相。在那位大佬那个时代,香港的英资企业,虽然也有不少,但都是那种实力雄厚,并且在全世界都吃得开的那种企业,并且就算是这些企业,在香港的资本市场占据的份额也算不得多,甚至比起美国佬都还要少一些。

可李明豹自从有了钱以后,以前很多完全不知道的消息,他都能够了解到,所以对于未来香港的格局,实在是有些好奇。因为就现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香港这边英资力量都还要比港资力量雄厚,很多行业都有英资的存在,盘根错节之下,实力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虽然最为上层的英资即便是以后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中下层的英资力量,在那位大佬的记忆当中,虽然有,但份额占据得十分渺小,远远不能和现在相比。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怎么会不明白英资的厉害?

就连他们李记茶餐厅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一个英国佬的产业,后面才被李明豹的老爸李光新给买了下来。小小的茶餐厅都有英国佬的触手,就更别说其他的东西,反正各行各业当中,至少现在英资还占据一半,甚至一大半的份额。除非不太赚钱的行业,占据话语权的才是港资,而某些行业里面,压根就没有港资的存在。

这么庞大的产业,为什么到了二十年后,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就连那位大佬都不知道。这其中,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在香港回归之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港资就给英资做了接盘侠,把整个英资中下层的行业,全都掏空。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原因,所以英资在二十年后,压根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像这样大规模的交易,不可能没有一点蛛丝马迹,李明豹结合记忆再加上现在香港的情况,李明豹就明白,或许这次大规模的各行业交接,就是英资退出香港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就是这样大规模的交易,才会让房地产这样在香港很难跌下去的行业,都老老实实的接受行业低迷的状态。

实际上八二年到八三年这个阶段,香港这边各行各业都不能说是真正的低迷,要论到交易的数量,或许在整个八十年代都是比较突出的年份。只不过因为英资在默默的割肉,港资也在默默的收购,所以显得这一段时间各行各业都比较低迷。

但只要完成了大规模的交接以后,整个香港的行业,都会爆发大规模的牛市。再结合记忆当中的情况一看,李明豹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这里面的猫腻。

第两百零五章抢地盘的最佳时机

只要知道历史的人,外行都知道八三年一过,从八四年开始,香港的各行各业都开始爆发出活力,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要说楼市低迷什么的,想要再抬头,至少也要缓上两三年。但问题就在于八三年都还在触底呢,八四年就立马抬头,然后就像火箭一样往上窜,即便是全球性的金融波动,都没有真正影响到这个行业的发展。

要是以前李明豹还会相信那些什么专家教授的理论,但现在作为实际经手人,李明豹立马就能发现这其中的猫腻。要真的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恢复不可能那么快,真要这样,那香港房地产行业的神经,就实在是太大条了。

也就只有在多家资本的操纵下,香港的房地产行业才会以那么夸张的行情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要知道八二年的时候,比起八一年的时候,整个行业的跌幅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房地产的大盘,在八一年的时候还有一百,结果八二年立马就只剩下四十了。接下来八三年实际上也没有降太多,真正降的,还是政府控制的地盘。

由于政府控制的地盘都是比较大的,在总盘上就很突出,一块地就完全能够影响整个行业的价格。在政府低价出手的时候,就很容易给外界一个不太好的印象,那就是香港房地产总体资本含量变低了。

而实际上,在香港真正的好地盘,价格降幅都不是太过明显。就好像李明豹拿出一千万美元买下来的那一块地皮,八一年的时候这块地皮最高值达到了一亿六千万港币的价格,但之前和李明豹他们竞争买地的那些人,最高也出过一亿三千万港币的价格。要按照这个价格成交,那么这块地皮实际上仅仅是少了三千万港币。跌幅才百分之十八点七五,连百分之十九的跌幅都不到。

这样的跌幅,也好意思说是跌幅百分之六十。李明豹自从想要买地建电影院以后,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研究也算有一点心得。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哀鸿遍野的时候,跌幅百分之六十,那就是真正的跌幅百分之六十,而不是用大量的烂地来补充数据,然后把平均值给拉低到那样的程度。

就像日本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房地产泡沫那样,一跌,那就是全都在跌,就连东京最繁华地段的地皮,一样的在跌。原本能卖一千亿日元的房子,现在连三百亿日元都没有人出价。这才是真正的跌幅,而不是数据意义上的跌幅。

香港房地产现在的跌幅,很明显就是数据意义上的跌幅。再加上后世的记忆和现在的对比,李明豹要还不明白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他就是真的猪脑子了。至于为什么自己大哥看不出来,这完全可以理解。

虽然实际上自己大哥比自己的脑子更加聪明,并且商业上的手腕也比自己高明,但大哥以前接触的层面太窄,陡然提升到整个香港这样的大层面,肯定还不太适应。加上李明豹做出这样的推断也是有无数的资料在支撑,所以才能看明白这点,真要站在相同的背。景下,李明豹比他大哥,肯定要差上好多。

李明豹的一番解释,在李明耀的脑子里面掀起了滔天的巨浪。要不是有李明豹点醒,李明耀压根就不会想到这里面会有那么多的门道。但只要想明白了,李明耀就能举一反三。

“我算是明白了小五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你的意思是现在就是抢地盘的好时候,等过了这段时间,以后再想发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因为利益已经分配完了,压根就没有我们李家的份,即便到时候进入那个层次,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可以捞,是么?”

“是啊,要不然你以为我愿意得罪那些大佬?那些大佬哪个不是拔根腿毛都要比我们腰杆粗的角色?要不是因为利益,我傻了才会得罪他们,这种虎口夺食的行为,本就不是那么受人待见,现在加入,只不过恶心一小部分人,等以后再加入,我们李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恶心一大批人,真要和整个港商团体对上了,我们李家分分钟就得完蛋。”李明豹想到这点,自己的脑袋就开始疼了。

现在最多也就是让那些大佬觉得脸上不好看,但在这样关键的时候,李明豹手上的钱也是一个不小的助力,真要让李明豹加入,他们的实力也会有增加,虽然会损失一些人的利益,但最终不会损害到大家的利益,所以这个时候李明豹加入,后患才是最小的。

但要是等到尘埃落定以后,李明豹才出手,那个时候为了港商的面子,别人也不会允许有人坏了规矩,把英国佬扒掉衣服之后,那些人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来应付李明豹这个小麻烦,挥挥手就能让李明豹吐血。而现在嘛,李明豹的钱要是能为大家所用,就能够宰更多的英国肥羊,资本的力量,从来都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现在加入,港商这边固然会因为李家的加入损失一些利益,但损失的利益在英国人身上是可以找回来的,反正最后损失的是英国人,仇怨也不至于太过深刻。不至于等到尘埃落定以后,李明豹要抢地盘,只有从港商这边抢,那问题就麻烦了。

至于到时候李明豹为什么不能抢英国佬,完全是因为之前港商就砍了英国佬一刀,本就损失惨重,现在李明豹又是一个黄种人,英国佬就算对付不了整个港商集团,但对上李明豹这个单打独斗的,那绝对是稳赢,还能弥补一下他们的损失,李明豹单独出去,那就是在找虐。

想明白了前因后果的李明耀,这个时候也明白李明豹这么做,其实是最好的选择,要不然以后再想这样搞,只有吃亏的份。只要有利益,暂时性的得罪这些大佬,其实没有太大关系,毕竟只是面子上不太好看,而不是利益上面有着直接的冲突。

但想明白了现在就是划分地盘的最好时机,李明耀这个时候也不再单单的想着李明豹的电影产业,而是想着李家本来的餐饮产业。要是这个时候餐饮产业没有出头,等尘埃落定以后,再想出头那就晚了,想到这里,李明耀的眉头皱了起来。

看到自己大哥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李明豹立马就明白了自己大哥到底在忧虑什么,于是赶忙说到:“既然大哥你明白现在是扩大产业的最好机会,那么我们家的餐饮业,自然也要扩大,要不然接下来的几年里面,我们家的生意就不会太好做。相比起那些鬼佬,华人做生意上面,可要比他们精明太多了。”

“我也知道现在是最好的扩张机会,但是家里面没钱。餐饮行业虽然也能赚钱,但是和你拍电影完全没得比,这两年家里面生意还算好,但在银行里面的钱也就才两千万港币左右。想要大力发展,这点钱完全不够啊。”李明耀都不太想说出这个数字了。

要是一般的人家,依靠一个仅仅勉强混饭的茶餐厅,短短两年之内就有了两千万港币的存款,那绝对是让人自豪的事情。但是人也要和人来比,比起自家弟弟来,家里面的产业还真不够看,两千万港币,在香港虽然也算不小的数目,甚至三年前家里面压根就没有想过自家会有那么多钱。

但比起李明豹动辄几个亿几个亿的赚钱,这点钱,还真就算不得什么。李明豹手里面有一块九百多平米的旺地,之前交易的金额就是两千万,而李明豹现在手里面的其他地皮,还有五块,加上那一块用一千万美元买下来的地皮,李明豹在地皮上砸的钱,一共七块,就花了六千三百万港币,一千万美元,哪一种货币,都要比家族的产业资本多。

除去那一千万美元买下来的地皮,真要把两亿港币全都花出去,那么李明豹的手里面,至少还会拥有十多块土地。至于为什么不把一千万美元记账,完全就是因为那一块地皮原本就没有计算在两亿港币之内,当初李明豹拿下地皮的时候,就没有准备把那么大一块地皮全都拿来建电影院。

中环那地方的地皮,两千三百多平米,要仅仅是弄一个电影院出来,即便是龙头电影院,依旧是浪费。想要完美的把这块地皮利用好,就必须拿去做点别的什么东西。在李明豹的考虑当中,那块地最好的去处就是成为一个稳固的娱乐嘉年华。

一二层楼拿去做超市,三至五楼做电影院,上面还可以弄一个高档酒店,一个豪华ktv,一个顶级夜总会,一个休闲会所。要不是香港禁赌,还可以弄一个赌场。总之一句话,这块地皮上一定要建一个大厦,能建多高建多高,只要地皮能够承受,那弄再高都没有问题。

等到这个大厦建成以后,李明豹就要把它打造成为一个时尚娱乐聚居地。以中环那边的普遍收入人群来看,做成一个娱乐中心是最有赚头的。别看香港这边是个纸醉金迷的世界,但是真正专业的娱乐大厦,至少现在是没有人弄,以李明豹超出世界三十年的眼光,弄出来的东西,绝对能成为香港新的潮流。那样的大厦建成了,电影院反倒是次要的东西了。

第两百零六章准时赴会

既然电影院在那块地皮当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李明豹自然就不能把这块地皮的支出放在收购电影院的资金上面。娱乐一条龙,才是这个大厦的最终归宿。

但真正想要把这个想法实现,李明豹还得付出一大笔资金,至少一年之内,李明豹是不要想着有太大的改变,再加上那块地皮上面现在也不是空荡荡的,之前那个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