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地师 >

第175章

大明地师-第175章

小说: 大明地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品级的状态。

为了便于与卫所军中的军官相对比,营兵里的基层军官往往会被授予一个相类似的卫所军的官衔。按所管辖的人数来算,营兵中的千总一般也会有个千户衔,相当于五品;把总则是副千户、百总是百户、旗总是总旗、队长是小旗。至于一营的将官,一般会由一名守备来担任,守备也是无品级的军官,所以需要同时被授予一个卫指挥佥事的头衔。

待到徐光祖把这些弯弯绕绕的事情向苏昊解释清楚,苏昊的眼睛也变得明亮起来了。自己的官职被升成了四品武官,这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最让他觉得愉快的,是勘舆营被改编成了一支野战部队,其机动性比过去要大得多了,而这正合苏昊的心思。此外,勘舆营这个名字,以往一直都是有些不伦不类的,现在算是正式得到官方认可了。

“多谢陈兄!”苏昊说道。

陈道连连摆手,说道:“改之此言差矣,愚兄只是传令之人,改之岂能谢我?你应当先谢圣上的天恩,再谢王尚书。若是有外人听到改之在此谢我,愚兄这身官衣回去就穿不成了。”

“哈哈,都是该谢的。”苏昊说着,还是站起身,假模假式地拈了枝香,对北叩拜了几下,算是谢过了皇上和兵部尚书,接着又回过身,再次向陈道表示了感谢。不管怎么说,人家跑这么大老远给他送来升官的消息,也算是劳苦功高了。

陈道等苏昊把这套礼节做完,才把任命他为勘舆营守备的告身文书拿出来,写上了苏昊的大名。至于勘舆营中其他官佐的告身,目前还都是空白的,陈道把它们全部交到了苏昊的手上,这意味着苏昊想任命谁为哪个职务,只要在对应的告身上写下此人的名字就可以了。

邓奎和张云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忍不住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中分明都带着炽热的光芒。以他们目前在勘舆营的地位,他们有理由相信,那几张中军和千总的空白告身中间,有属于他们的那一张。

“陈兄,酒宴已经设好了,快请入席吧。陈兄给小弟送来这么好的消息,小弟今天中午一定要多敬陈兄几杯才是。”苏昊对陈道说道。

陈道站起身,哈哈笑道:“这桌酒宴,就算是愚兄借花献佛,恭贺改之高升了。对了,还有邓兄弟和这位我未曾谋面的兄弟,你们跟着苏守备,日后必定会有锦绣前程,陈某今日就一并向各位贺喜了。”

“多谢陈郎中!”邓奎和张云龙一齐施礼答道。

第253章火器劲旅

酒桌上,大家照例是互相吹捧、互相恭维,陈道问起当日对倭一战的情况,也是唏嘘不已。勘舆营能够打败倭寇,靠的不仅仅是火器,还有敢于作战的勇气。明军中火器的装备数量也不少,但临战之时,由于主将和士兵缺乏胆气,火器的威力往往要大打折扣,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再先进的武器,终究是要由人去使用的。

“改之,陈某这一次到淮安来,王尚书可是专门说了几句话,让陈某带来的。”

酒过三巡之后,陈道对苏昊这样说道。

苏昊连忙放下手里的筷子,恭敬地说道:“陈兄请讲,苏昊定会铭记心中。”

陈道道:“王尚书说,你临来淮安之前,他曾交代过你,要你多多培养勘舆人才,日后兵部要调用。他让我问问你,此事你办得如何?”

苏昊道:“请陈郎中回京转告王尚书,他老人家交代的事情,卑职一直未敢忘怀。勘舆营在淮安招收了300余名新兵,全部都接受了勘舆技术方面的训练。经过这几个月的培训和实地操作,目前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下一步只是如何再熟练一些而已。”

“嗯,不错。”陈道点点头,接着说道:“王尚书还问,此次将勘舆营改编为营兵,又扩充了编制,你可知扩充的这些编制当如何使用?”

“什么叫如何使用?”苏昊问道。

陈道道:“也就是说,改之可知王尚书想让改之招什么兵,练什么兵吗?”

“这个……恕小弟愚钝,陈兄能否给个提示?”苏昊有些回答不上了。

他这支部队名叫勘舆营,从名称上说。扩编就意味着应当继续招募从事勘舆测绘的士兵。但整整2700人的编制,都用来招募测绘人员,一是无法找到这么多合格的人选,二来也难以进行培养。苏昊相信,王一鹗也不会头脑发热到要求他一下子培训出2000多名测绘兵的程度。再说。陈道既然这样问了,显然答案就不会这样简单了。

陈道又点了点头,对于苏昊没有直接予以回答表示了肯定,如果苏昊照着前面的话,直接说多出来的编制全部都要招测绘人员,陈道反而要鄙视苏昊的眼光了。

“兵部此次擢升你的官职。是因为你抗倭的战绩。战报上称,你部在抗倭之时,使用新式火器,而圣上前些日子到良乡去,也看到了你的火器作坊。兵部的意思,是想让你部加强火器使用方面的尝试。培养出一支擅用火器抗敌的劲旅,以此来作为全军的典范。”陈道郑重地说道。

其实,明代是一个非常重视火器的时代。明军中装备的火铳、火炮、爆炸器材等名目繁多,数量也非常惊人。据考证,像戚继光等名将率领的部队中,使用火器的士兵所占的比重,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

然而。当年的火器存在着笨重、装填慢、射程近、杀伤力弱等方面的缺点,在实战中使用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明军士兵往往是同时带着火铳和长枪,作战时先放一枪火铳,然后再用长枪冲杀。在对倭寇和蒙古骑兵作战时,装备有大量火器的明军并不占据明显的优势,这也是一直困扰着兵部尚书王一鹗的重要问题。

这一回,苏昊率领的勘舆营在对倭寇作战时使用了新型的火器,包括击发速度更快的燧发枪和威力极大的手雷,战报中关于这些细节的描述,给王一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知道。以目前的形势,兵部很难要到足够的资金来给所有的军队换装新型火器,但他觉得,不妨让发明出这种新型火器的苏昊先建立起一支示范性的队伍,最好还能够再打几场像这一次一样的漂亮仗。这样的话。王一鹗就可以找到理由去说服内阁给兵部增加军费,逐渐让新型火器能够装备到更多的军队中去。

这其中的门道,说起来十分复杂,陈道也不便向苏昊一一道来。不过,他向苏昊传达的王一鹗的这个指示,已经足够让苏昊心动了。作为一名穿越者,苏昊对于火器的作用是近乎于迷信的,王一鹗要让勘舆营作为火器应用的试点,这不正合苏昊之意吗?

心里虽然是这样想的,但苏昊在脸上却要装出一副郁闷的样子,他皱着眉头对陈道说道:“陈兄,王尚书的这个旨意,让小弟十分为难啊。”

“为难?”陈道一愣,他对苏昊是非常了解的,知道苏昊喜欢火器,怎么王一鹗的要求还会让他为难呢?

苏昊道:“陈兄是知道的,小弟发明这些火器,主要是为了防身之用。像那燧发枪,需要用到上等的钢材,每一支的造价……咳咳,反正是造价不菲吧。至于那炸药,也与军中寻常使用的黑火药不同,是从绿矾之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所制。这一次因为是对倭寇作战,小弟才不惜工本。在先前迎战山贼的时候,小弟都没舍得拿出来用呢。”

“改之的意思是说……要在勘舆营中大量装备新型火器,花费甚大,所以让改之你觉得为难了?”陈道听懂了苏昊的意思。

苏昊点点头:“正是如此,不知兵部每年能够为我营拨付多少银两用于采办装备。”

陈道似乎是预料到苏昊会提这个问题,他非常干脆地摇摇头,说道:“这个嘛,王尚书没说。”

“没说?”苏昊眼睛瞪得滚圆,“陈兄,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要给一名士兵装备上燧发枪和手雷,起码得照50两银子来计算。我就算全营一半的士兵是装备火器,也得十几万两银子。若再算上火炮,随随便便20万两就出去了。这么大一笔银子,王尚书不会是想让我私人来出吧?”

陈道笑道:“王尚书倒没有这样说,不过,依愚兄之见,他就是这个意思。”

“这也太坑爹了吧?”苏昊实在是哭笑不得了。

面对着这种赤裸裸的讹诈,苏昊当然可以一拍桌子,扬言自己绝对不会出这笔钱,即使把官司打到万历面前去,也没有让私人掏钱给国家养兵的道理。

但陈道偏偏知道,苏昊不是这样的人,从他最早在丰城创办勘舆营的时候开始,他就自己掏腰包为士兵提供伙食以及采办装备,前前后后贴进去的银子,起码也是一万两以上了。

按照常规,兵部给每名募兵的粮饷支出是每月一两五钱银子,这些钱包括了士兵吃饭的钱,也包括发到士兵手上、用于他们养活家人的钱。勘舆营从创建之时起,就声称让士兵吃饭管饱、隔日有荤腥,这些钱肯定不能从士兵的饷银里扣,只能是主官自己给予补贴。

吃饭的钱还只是小头,勘舆营的装备与其他军队不同,光是各种测绘设备就价值不菲。据陈道所知,所有这些设备都是苏昊自己花钱购置的,没有向军方伸手,或者说,即便他要伸手,也没人会给他钱。

苏昊能够这样做的基础,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富商,他名下有煤矿、铁器作坊、玻璃作坊等产业,光是望远镜一项,就从军方挣到了几万两银子。如今,他又在京城旁边的良乡县建了一个工业园,向京城销售高猛钢腰刀、梳妆镜等高档商品,收益颇丰。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王一鹗非要找一个冤大头自己出钱来装备军队的话,苏昊无疑是最佳人选。

当然,王一鹗思考问题并不会这样简单,他也不可能真的让苏昊私人吃亏。让苏昊自己掏钱来改善装备,只不过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做法,其背后的名堂还有许多,这也是为什么王一鹗要派陈道来和苏昊面谈的原因。

“改之啊,你要体谅王尚书的难处。各军的装备费用是有成例的,王尚书也不能对勘舆营有所偏怛,否则,其他人就都要上兵部去闹了。”陈道慢条斯理地对苏昊说道。

苏昊点点头:“这一点我倒能理解,不过,诺大一个国家,也不能占我私人的便宜吧?”

陈道说道:“王尚书说了,堤内损失堤外补,苏守备替兵部垫了多少银子,兵部会记在心上,日后总会有机会再补贴回苏守备的。”

“原来如此,不知兵部打算如何补贴我?”苏昊眼睛一亮,开始有些明白王一鹗的用意了。

其实,这种曲线拨款的方式苏昊并不是没有见过,当初江西都司张宏命他组建勘舆营的时候,就同时下了一张200部望远镜的订单,让他挣了1万多两银子。没有这些银子,他又岂敢大手大脚地在勘舆营头上花钱呢?

陈道哈哈一笑,没有再回答苏昊的问题,而是端起酒杯,对着桌上的徐光祖、邓奎、张云龙等人说道:“诸位,今日之事,只是朋友私下闲聊,诸位就不必在外面提起了。王尚书非常看好勘舆营的发展,日后还有许多事情,都要麻烦诸位多多费心。陈道今日就借苏守备的酒,代王尚书敬诸位一杯,希望诸位能够不负王尚书的厚望,把勘舆营建成我大明军队的楷模。”

第254章分配官职

陈道在酒桌上没有再和苏昊探讨有关勘舆营的事情,酒宴过后,他让苏昊屏退左右,然后才把王一鹗的想法向苏昊和盘托出。二人闭门会商了半个来时辰之后,苏昊满面笑脸地把陈道送了出来,吩咐人把陈道送去客房休息,接着又把徐光祖、邓奎等人叫到了大堂议事。

“怎么,和陈郎中都谈妥了?”徐光祖看着苏昊的表情,微笑着问道。

“都谈妥了。”苏昊答道。

“那么,咱们营中装备火器的花销,他答应下来了吗?”邓奎着急地问道。

苏昊正色道:“邓中军,咱们都是大明臣子,理当为国分忧,还谈什么花销不花销的?”

“呃……”邓奎无语了,他愣了一小会,才怯怯地问道:“苏守备,你刚才叫我什么?”

“邓中军啊。”苏昊说道,“咱们已经改编成一个营了,营中设将官一名,自然就是区区在下了。另设中军一名,除了老邓你,还有谁合适?”

“多谢守备提携!”邓奎可不傻,知道自己这一下又升了半级了,赶紧单膝跪地,抱拳向苏昊施礼致谢。

张云龙见苏昊给邓奎封了官,眼睛里也放出了光芒。苏昊看看张云龙,笑了笑,对邓奎问道:“邓中军,仿戚军门在蓟镇的旧例,咱们这个营分为三部,每部设一千总,你觉得这3个千总当如何选定啊?”

邓奎一指张云龙,说道:“这有什么好商量的,老张肯定要当一个千总,先把他的名字写上吧。”

张云龙赶紧摆手道:“末将不过是个区区百户,岂可当此大任。”

苏昊笑道:“老张就别装了。我看刚才在酒席上,你就惦记着这个千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