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强国 >

第435章

铁血强国-第435章

小说: 铁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六万多人,很是不满,但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谁让现在他们就只能指望中国了呢?

    在第一批远征军出发之后,帝国陆军也会组织第二批远征军。争取在明年之前,将入欧作战的远征军提高到五十万人。对于英法来说,如果中国陆军能够派遣五十万人进入欧洲战场作战,也能够极大的缓解他们的兵员不足了。特别是法国,整个法国北部被打成了一片废墟,人员的伤亡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不是已经露出了一丝胜利的希望的话,或许他们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除了派遣军队前往欧洲参战之外,帝国陆军还在积极准备派遣军队进入波斯湾。按照中华帝国和协约国达成的协议,在中国远征军抵达欧洲的时候,科威特殖民地就会转让给中国。中国可以派遣军队去接收那块殖民地。不过,香江则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再归还给中国,算是对中国的一个制衡,免得中国出工不出力。

    当然,帝国皇帝吴浩轩对于香江,根本就一点都不担心。香江可谓是就在帝国的嘴边上,帝国什么时候想要,派遣军队去夺回来就是了。就算是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人想要反悔,帝国也完全不怵。现在的帝国,可不是当初的满清了。经过了这一次的世界大战之后,帝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果英国想要反悔的话,最终倒霉的,只有他们自己。

    吴浩轩计划,向波斯湾派遣一个集团军,十多万人。这么多的军队,接受科威特殖民地,那自然是足够了的。当然,吴浩轩的目标,可不仅仅放在了科威特身上。背面的伊拉克。可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可是同盟国的成员国。现在,中华帝国既然加入了协约国了,自然有理由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宣战,将伊拉克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抢夺过来了。如果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向东扩张,将伊朗北部也抢占过来。

    伊朗是英国和俄国的殖民地,俄国控制了伊朗北部,英国则控制了伊朗南部。吴浩轩深知,俄国即将发生剧变。一旦俄国崩溃的话。中国就能够趁机进入伊朗北部,取代俄国控制那里。进一步的拓展帝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真正的在那里站稳脚跟。

    黄帝纪元4615年(17)2月底,帝国皇帝吴浩轩召见了军事情报局局长陈旭东上将,询问俄国的局势。实际上,这个时候的俄国,早就已经呈现出乱象了。

    黄帝纪元4615年(17)1月22日,圣彼得堡工人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举行罢工。参加罢工的达14万5千人。在莫斯科、哈尔科夫、巴库等城市也举行群众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当时圣彼得堡警察局局长在给内务大臣的报告中说:“总罢工的思想一天一天地获得新的支持者,并像1905年一样流行。”在这个时候,资产阶级感到恐慌。资产阶级向沙皇呼吁。希望沙皇让他们参加政权。但是,沙皇根本不予理睬,并以解散国家杜马进行威胁。孟什维克为着给资产阶级撑腰,邀请工人在2月27日国家杜马开会那天到杜马所在地塔夫里达宫附近举行和平示威,要求杜马建立一个使“人民有生路”的政府。这样可以提高杜马的声望,对沙皇施加压力。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坚持反对孟什维克追随资产阶级的路线。由于沙俄政府的迫害,当时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为首的党中央处在国外,称中央国外局,党在国内的工作由中央俄罗斯局领导。黄帝纪元4615年(17)年初,参加俄罗斯局工作的领导人是维·米·莫洛托夫。亚·加·施略普尼柯夫,彼·安·扎鲁茨基。党中央俄罗斯局通过决议,指出到杜马去示威游行必然模糊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布尔什维克圣彼得堡委员会散发传单,号召工人在“打倒沙皇君主制度!以战争反对战争!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的口号下举行示威游行。结果。在2月27日,有9万人参加罢工,大部分工人都跟着布尔什维克走,在涅瓦大街示威游行,去塔夫里达宫的寥寥无几。

    “陛下,现在俄国的局势十分动荡。我们支持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已经准备返回俄国了。德国人支持的那些人也正在活动。俄国的局势,很快将再一次乱下去的。”陈旭东上将一脸的笑容。

    俄国可是中国北方最穷凶极恶的敌人之一,一直都是中国的大敌,也是中国警惕的对象之一。但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么一个大国,居然产生了极度的混乱了。看样子,过不了多久的话,这个国家恐怕就要完全崩溃了。

    “嗯,密切注意俄国的情况。我们支持的那些人,不管他们想要什么方面的帮助,都满足他们,答应他们!只要俄国能够乱起来,我们就胜利了”吴浩轩说道。

    一旦俄国混乱起来,特别是布尔什维克党掌权之后,只要他们和德国人媾和。那么,帝国就能够高举着干涉俄国的旗帜,向俄国进军了。到时候,帝国或许能够一口将整个中亚和西伯利亚都吞下的。就算不能够完全吞下,至少也能够在这些地区扶持一大批亲中国的势力,形成一道缓冲区。将来和赤俄作战的时候,也有更多回旋的余地了。

    “是,陛下。”陈旭东上将点了点头。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协约国和同盟国正在西线鏖战。但是,在东线,俄国这个协约国的主要成员国,却越来越混乱了。

    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的领导下,群众进一步发动起来。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厂冲压车间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计件工资和召回被解雇的工人。厂方无理拒绝,且以高压手段进行威胁,宣布不定期歇业。在这个厂的工人中已有重大影响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立即领导工人同厂方针锋相对地斗争。罢工扩大到整个普梯洛夫厂。3月7日,按军管当局命令,普梯洛夫厂大门紧闭。工人无法入内,便成立罢工委员会,并决定请求其他工人支援。冲突进一步发展为全市性的斗争。

    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彼得格勒50家工厂约13万男女工人举行罢工和游行,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第二天,参加罢工示威的群众增加到20万。

    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首都各大工厂举行了有30万人参加的联合总罢工。革命风暴吓坏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他下令不惜采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复首都秩序。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的各领导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积极分子被逮捕,这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怒。他们上街游行,抗议政府暴行,但遭到更野蛮的镇压。于是领导罢工的维堡区党委决定将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推翻沙俄政府。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攻占军火库,夺取枪支弹药,筑起街垒,与反动军警展开战斗。同时工人们还积极开展争取军队的工作,在工人们的宣传、感召下,有数万名士兵公开站到革命的一边。他们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首都起义获得完全胜利。尼古拉二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立即从前线调军队企图夺回首都,但沙皇军队在革命影响下也发生了兵变。尼古拉二世见大势已去,被迫于黄帝纪元4615年(17)3月15日引退,让位给其弟米哈依尔。第二天,米哈依尔也宣布退位。这样,统治俄国达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二月革命冲垮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获得了胜利。

    只不过,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沙皇迅速垮台,这使得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特别是协约国,原本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让协约国士气大振。但是,现在俄国垮掉了。德国无疑就能够将更多的军队部署到西线来了。协约国只能够一方面要求俄国临时政府,继续履行条约参战。另外一方面,则要求中国尽快派遣军队参战了。

    与此同时,帝国皇帝吴浩轩也下令,中俄边境的五个集团军,进入到战备状态。一旦命令下达之后,这几十万军队就必须要向西发起进攻,进一步的拓展帝国的疆土,在整个西方世界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占领大片的领土,造成既成事实。

 第六百二十五章 美国参战

    大西洋东岸的欧洲,战火连天,一座座的城市在炮火中华为废墟,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战火当中丧生。但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旧大陆的战火,仿佛一点都没有影响到新大陆一样。或者说,旧大陆的战争,反而促进了新大陆的发展。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就已经超过了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了。虽然,在尖端领域上,美国还无法同欧洲相比。但是,这个差距一直在不断的缩小。

    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无数的资本和人才涌入美国,更使得美国进入了告诉发展阶段。不少的有钱人和科学家逃离了战火纷飞的欧洲,前往美国寻找安宁的生活。他们不仅给美国带去了大量的资本,同时还带去了很多先进技术,使得美国发展的更加强大了。

    尽管,有中国和美国抢夺战争物资的市场份额。但是,就整体而言,美国在这场战争当中赚到的钱,还是要比中国多一些。毕竟,美国的工业实力,比中国要庞大得多。美国的工业产值,更是遥遥领先于中国。加之跨越大西洋的距离,还不到从中国到欧洲的一半。综合这些因数,美国在和中国的竞争当中,无疑占据着巨大的优势。

    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一直是持中立态度的。原因是战争初期,协约国和同盟国一直都势均力敌。实际上即便是到了黄帝纪元4614年(16)年底的时候,同盟国和协约国都还难分胜负的,这也使得美国,不想再局势明朗之前卷入战争。

    但是,到了4615年(17)之后,局势已经慢慢发生了改变了。这使得美国政府的态度,逐渐发生改变了。美国如果继续坚持中立态度的话,那么,他们既有可能会被孤立在新的世界体系之外的。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现在的美国。虽然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强大,但是在国际中的地位,却无法和西方老牌强国相比。俗话说,人一旦有钱之后。就会有那其他方面的想法了。不管是社会地位还是其他方面的。美国就是这个样子。他们开始希望能够在国际社会当中,拥有更高的地位。甚至希望能够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就不可能不加入到世界大战当中的。否则的话,他们之前的计划都白费了。

    黄帝纪元4615年(17)3月1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白宫召开了内阁会议,商议美国在接下来该怎么做,才更加符合美国的利益。到了现在,他们已经不能够再拖下去了。

    “诸位,现在欧洲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俄国,发生了革命。沙皇的统治已经被颠覆了。这将对整个世界的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美国,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威尔逊总统问道。

    “总统阁下。俄国突发爆发革命,这的确是出乎了我们的预料。如果俄国人退出战争的话,那么,德国就能够集中全力向西进攻了。这对于协约国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如果协约国被打败的话,我们也将损失惨重。另外,一个独霸欧洲的德国,对于美国来说,也是巨大的威胁。”国务卿布莱恩一脸担忧的说道。

    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到黄帝纪元4612年(14),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特别是俄国已发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恐怕不得不想办法帮助协约国赢得战争的胜利了。这不仅仅是在帮协约国,也是在帮美国自己。

    “中国人不是已经宣布参战了吗?很快,中国人的军队就会抵达欧洲了吧。”商务部长雷德菲尔德说道。

    在美国,还是有很多人不想打仗的。毕竟,打仗就意味着需要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