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强国 >

第1440章

铁血强国-第1440章

小说: 铁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陆军第7集团军立刻停止下船,只在顿河畔罗斯托夫留下了一个步兵师防御这里,其余的官兵,则继续在运输船的商船的运输下,驶入了顿河,然后逆流而上,直接向察里津杀去。

    苏俄红军的高加索方面军司令部,在第一时间收到了中国陆军在顿河畔罗斯托夫登陆的消息。图哈切夫斯基收到相关的消息之后,整个人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

    “卑鄙无耻的中国人,他们居然用这样的战术。简直是太无耻了。命令第19集团军,立刻向北进发,准备截住中国人,保护我们的后路。”图哈切夫斯基命令道。

    如果后路被切断的话,那么,整个高加索方面军将成为瓮中之鳖,任由中国*军队围歼。一旦高加索方面军完蛋了,就算他逃回了莫斯科,估计也是难逃一死的。即便乌里扬诺夫很赏识他,但是,一次性损失了几十万军队,他如果不被送上绞刑架的话,恐怕是无法服众的。

    图哈切夫斯基知道,仅凭第19集团军的实力,想要抵挡住中国*军队的进攻,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第19集团军北上之后,他又命令第1集团军剩余的部队也北上。只在高加索山脉以北留下第5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另外,图哈切夫斯基还向军事委员会发电报,陈述现在高加索方面军面临的困境,请求军事委员会批准高加索方面军向北撤退。

    中国*军队在顿河畔罗斯托夫登陆的消息,同样让苏俄政府以及布尔什维克高层很是震惊。要知道,顿河流域可是苏俄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如果这里陷落的话,对于苏俄来说,将是一场重创。原本就不足的粮食,将再一次出现巨大的缺口。到时候,他们想要填饱老百姓的肚子都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是发展工业之类的了,那更是妄想。

    因此,以乌里扬诺夫为首的苏俄高层,给图哈切夫斯基下达了命令,要求他竭尽全力打败中国*军队,保证顿河地区的安全。而这一的命令对于图哈切夫斯基来说,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他手下的那些军队,根本就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啊!

    不过,根据这个命令,图哈切夫斯基总算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离开高加索地区北上了,为了阻挡中国*军队北上,他在高加索山脉北部留下了第5集团军,希望这个集团军能够为他们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但遗憾的是,图哈切夫斯基率领主力离开没多久,帝国陆军第9集团军就在里海舰队的掩护下,发起了攻击。通过一次登陆作战,将一个步兵师送到了第5集团军的背后,一举撕开了苏俄红军的防线,使得第9集团军的主力得以越过高加索山脉,杀入北高加索地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在图哈切夫斯基率领高加索方面军的主力离开之前,帝国陆军第9集团军都不会冒险发起进攻的。

    图哈切夫斯基命令高加索方面军的主力北上,希望能够抢在中国*军队之前守住他们的后路。但是,最终还是晚了。从高加索山脉北部到察里津,足足有超过六百公里。紧靠双腿的话,哪怕是大半个月的时间,也很难赶到的。而帝国陆军第7集团军的主力,可是直接乘船前往察里津的。

    黄帝纪元5月13日早晨,帝国陆军第7集团军的集团军直属部队和第7步兵师,第22步兵师和第37步兵师就抵达了察里津。此刻,防守察里津的是苏俄红军的一个步兵师。这是一个个刚刚组建没多久,甚至还没有结束新兵训练的步兵师。苏俄红军也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才用这么一个步兵师来凑数的。谁叫这个步兵师是察里津附近唯一的一支部队了呢?

    第7集团军的重炮旅,对察里津展开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炮击。随后,第7步兵师发动了攻击。仅仅一个冲锋就撕开了苏俄红军在察里津郊外的防线,攻入了城内。双方开始进行巷战。

    按道理说,巷战无疑是极其惨烈的。尤其是对于进攻的一方而言。防御的一方可以利用对地形的熟悉进行防御。进攻的一方,则不得不和防御的一方面争夺这些阵地了。巷战的伤亡往往也是极大的。

    不过,帝国陆军第7步兵师对于察里津的攻占,却是非常容易的。苏俄红军的这个步兵师,根本就没有多少战斗经验,根本就不是帝国陆军的对手。即便是在巷战当中,也被帝国陆军压的抬不起头来。仅仅一天的时间,帝国陆军第7步兵师就攻占了察里津。

    随后,帝国陆军第22步兵师和第37步兵师,开始沿着伏尔加河向下游进发,意图沿着伏尔加河构筑一道防线。因为兵力不足,只能够攻占一些主要的城市,据城防守。

    不过,帝国海军里海舰队的炮艇和巡逻艇,却能够进入伏尔加河,切断伏尔加河上的交通。如果苏俄红军意图渡过伏尔加河的话,那无疑是不可能的。

    当帝国陆军攻占了察里津,并且沿着顿河和伏尔加河布防之后,无疑是对苏俄红军的高加索方面军形成了一个绝大的包围圈。几十万苏俄红军全部被包围在这个包围圈内。想要跳出这个包围圈的话,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可能。

    特别是帝国陆军第13集团军也被运输到了高加索北部之后,使得帝国陆军在高加索北部的实力进一步的提高。

    当图哈切夫斯基得知察里津已经被占领,顿河和伏尔加河已经被中国*军队构建防线的时候,整个人都完全愣住了。中国*军队的动作居然会这么快,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该死的中国人,难不成他们是飞过去的吗?”图哈切夫斯基暗骂道。

    中国陆军以两个集团军守住顿河和伏尔加河,同时黑海和顿河上还有帝国海军的战舰巡弋,在里海和伏尔加河上,则是帝国海军里海舰队的舰艇巡弋。南方则是帝国陆军的第9集团军。可以说,苏俄红军的高加索方面军这一次是插翅也难飞了。(未 完待续 ~^~。)

 第七百二十六章 策反(第二十五更)

        埃利斯塔,察里津以南约两百公里的一个俄国城市。原本,这里只不过是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小城而已。但是,这里现在已经快要成为军人的海洋了。

    察里津被中国*军队攻占,顿河和伏尔加河又被中国海军和陆军掌控在手中。这就使得图哈切夫斯基的高加索方面军想要向北撤退,返回苏俄腹地,根本就没有可能。加之苏俄红军的乌拉尔方面军面临一场惨败,苏俄红军剩余的部队,都得向东集结,防备中国*军队趁机打过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所以,苏俄红军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再提供给图哈切夫斯基了。甚至没有办法派遣军队来为他解围。

    乌里扬诺夫和苏俄最高军事委员会给图哈切夫斯基的命令,就是让他率领高加索方面军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以南同中国*军队周旋,牵制住中国*军队,为苏俄武装更多的军队争取时间。

    所以,图哈切夫斯基撤退到埃利斯塔之后就不再北上了,反而以这里为基地,一边构筑防御工事,一边收集粮草和武器弹药,准备在这里长期据守。

    对于图哈切夫斯基的这种策略,帝国陆军第9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向想埃利斯塔逼近。即便,帝国陆军的两个集团军的总兵力,只相当于苏俄红军的高加索方面军的三分之二而已。但是,论战斗力的话,却一点都不在苏俄红军的高加索方面军之下。图哈切夫斯基手下的那些残兵败将以及新兵,想要对抗帝国的精锐陆军,那无疑比登天还难。

    不过,如果选择强攻埃利斯塔的话,帝国陆军至少会付出两万人以上的代价。因此,如果能够以其他的方式解决掉高加索方面军的话,那无疑是再好不过的了。

    “陛下,图哈切夫斯基将所有的军队都集结在了埃利斯塔,准备在那里负隅顽抗。如果我们强攻埃利斯塔的话,虽然能够获得胜利。但是,帝国陆军的伤亡不会小到哪里去的。因此,帝国总参谋部认为,我们可以策反图哈切夫斯基,从而一举解决高加索方面军。”总参谋长石天翰元帅说道。

    “策反图哈切夫斯基,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他可是苏俄红军的高级将领之一,成为苏俄红军的元帅,也指日可待。另外,乌里扬诺夫对于他,可是有着知遇之恩的。想要他背叛苏俄,背叛乌里扬诺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吴浩轩笑着摇了摇头。吴浩轩可是知道,图哈切夫斯基可是苏俄早期的五位元帅之一,并且长期担任苏俄红军的总参谋长。虽然,最后的结局不太好,死于德国人的反间计当中。但即便是这样,图哈切夫斯基在苏俄也算得上是绝对的高级将领,前程似锦。想要他背叛,那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陛下,现在高加索方面军已经处于帝国陆军的包围之中了。如果图哈切夫斯基不接受我们的策反,那等待他的将是死路一条。作为一个年仅27岁的年轻人而言,他绝对不希望这样就英年早逝吧。另外,图哈切夫斯基出身于贵族家庭,加入布尔什维克,也不过是因为机缘巧合而已。如果能够重新成为俄罗斯帝国的贵族,并且获得公爵的爵位,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吧。”石天翰元帅说道。

    吴浩轩点了点头,这样的话,没准他们还真的能够策反图哈切夫斯基的。

    “和俄罗斯帝国方面联系一下吧,如果能够让一个红军的杰出青年将领归降他们,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也有巨大的好处的。相信,俄罗斯帝国方面一定不会拒绝的。”吴浩轩说道。

    “是,陛下。”石天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吴浩轩认可了他们的策反计划了。

    1893年2月16日,图哈切夫斯基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一个贵族之家。由于家道中落,1904年其父带全家搬至奔萨省乌拉日村,后又于1909年迁居莫斯科。18岁时,图哈切夫斯基离开中学进入莫斯科叶卡捷琳娜第一武备学校,后转亚历山大军官学校学习;黄帝纪元4612年(14)7月毕业,获少尉衔,到谢苗诺夫近卫团服役。

    翌年,他多次试图逃跑,均未成功,反被转移至专门关押“逃犯”的因戈尔施塔特第九号堡垒继继监禁。后来,他在又一次逃跑被抓回时机智地混入了士兵战俘集中营。黄帝纪元4615年(17)秋,在该营被俘士兵的帮助下逃回俄国,并在其原来的部队充任连长。

    黄帝纪元4615年(17)十月革命胜利后,图哈切夫斯基在莫斯科遇到自己的老同学,布尔什维克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在其影响下,图哈切夫斯基选择了新的生活道路。黄帝纪元4616年(18)春,苏维埃政府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图哈切夫斯基开始在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工作,并于同年4月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此后,图哈切夫斯基就一路平步青云,成为了苏俄红军的高级指挥官,并且得到了乌里扬诺夫的赏识。

    对于中华帝国方面企图策反图哈切夫斯基的计划,俄罗斯帝国方面并没有拒绝,并且给予了最大的支持。阿纳斯塔西娅女皇同意,如果图哈切夫斯基愿意归降俄罗斯帝国的话,将赦免他的罪过,并且封他为俄罗斯帝国的公爵,任命他为俄罗斯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可以说,这样的条件已经非常的优渥了,只要图哈切夫斯基脑子不是被门给夹了,就没有拒绝的理由。

    在帝国陆军第9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不断向埃利斯塔逼近的同时,帝国*军情局的情报人员,也混入了埃利斯塔,准备完成策反图哈切夫斯基的任务。

    整个埃利斯塔,都已经被高加索方面军所掌控了。其他人,根本就无法进入。因此,帝国*军事情报局这一次派遣的特工,也是俄罗斯人。只不过,在帝国上一次击败俄国之后,他就已经向帝国效力,成为了军事情报局的一名特工,现在已经获得了少校军衔了。

    将司令部搬到了埃利斯塔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心中非常的担忧。他意识到了,这一次苏俄红军和布尔什维克应该是遇到大麻烦了。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料到,这一次招惹中华帝国之后,居然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甚至于,如果处理不好的话,苏俄都有覆灭的可能。早知道的话,他相信无论是乌里扬诺夫还是其他的布尔什维克高级领导人,都绝对不会同意招惹中华帝国的。

    只不过,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为了自己的小命和前途着想,图哈切夫斯基想尽一切办法来加固埃利斯塔的防御,企图能够在这里抵挡住中国*军队的进攻,争取时间,以便于能够等到转机出现。

    但是,图哈切夫斯基也知道,这非常的困难。他手下的军队数量虽然不少,但真正的精锐太少了。大多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