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还珠之乾漫大爷 >

第54章

还珠之乾漫大爷-第54章

小说: 还珠之乾漫大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允祹走后,弘昼便在自家四哥似笑非笑的眼里冷汗直冒,他咬咬牙,索性破罐子破摔了:“好皇上,好四哥,不知您找臣弟……?”在乾隆跟十二叔说话时,弘昼这脑子也是转个不停,一直在想四哥这葫芦里面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可等到两人说完了,他也没琢磨出点儿什么来。
  
  “啪!”乾隆没说话,直接扔过来了一份圣旨:“看看。”
  弘昼微微一愣,拿起圣旨来一看,这脸一下子就变了:“宗,宗人府?四哥,您这是?”乾隆这一招,简直把弘昼炸了个头晕脑胀,那圣旨上写的分明,是让他代替回家养老履亲王允祹,接掌宗人府一应事务。
  
  按理说这是好事儿,可看在弘昼眼里,这反倒跟那催命符差不多,弘昼只觉得脑门子上都冒汗了,四哥这又是在出什么幺蛾子?
  
  乾隆看着自家五弟那一脑门子汗,这心里那个舒爽啊,也不去解释,就这么优哉游哉的坐在一边,啜着茶水,乐得看着弘昼那眼珠子滴溜溜直转。
  
  该,也轮到你了吧?
  乾隆心里嘿嘿一笑,想想这些日子以来,自己被皇阿玛压榨的是面无人色,想喘口气儿都喘不过来,你小子倒好,在外面给朕一天到晚招猫逗狗的,这才两个月,就办了好几场丧事了。
  
  哼!
  
  乾隆想到这儿,那脸就耷拉下来,凭什么你哥哥我在宫里头累死累活的,你在外头逍遥自在?
  重活一世后,乾隆也看开了,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朕以前防着这个,防着那个,结果到头来,吃苦受累的,还是自己。
  何苦来哉?
  
  乾隆淡定的用茶杯盖刮着茶盏内的茶叶沫,看着弘昼在那里忐忑不安的模样,好半响,他才听见自己这个调皮捣蛋的五弟犹犹豫豫的声音:“四哥,您这是……?”
  
  乾隆看着他眨巴眼睛可怜巴巴望着自己的模样,差点笑出声儿来,他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横竖现在热闹也看够了,气也出了,再为难弘昼也没有什么意义,更何况如今时间紧迫,早点儿让弘昼办差,自己就能早点儿解脱出来。
  
  想到这儿,乾隆斜睨了一眼弘昼:“白纸黑字写着,怎么?还要朕说给你听?”
  
  一听这话,弘昼这身上的汗是冒得更多了,这白纸黑字的,他哪里会不懂,只是四哥一向防他防的跟什么似的,这突然甩了这么一道旨意下来,还真是让他不知该如何是好啊。
  “好四哥,”弘昼左思右想,实在是没招儿了:“臣弟驽钝,还请四哥明示。”这时候,且得紧着四哥装巧卖乖才是正理,弘昼一面说,一面可怜巴巴的望着自家四哥。
  
  “明示什么?”乾隆像是驱赶苍蝇似的挥挥手:“十二叔告老归家,这宗人府的担子总该有人挑吧?朕看这么多叔伯兄弟里,就你最合适。”乾隆说到一半儿,又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还有这礼部,朕看木和兰多有精神不到之处,这礼部的事,你得空了也去照管一下。”
  
  乾隆此言一出,倒是把弘昼吓了一跳,他禁不住又是疑惑又是担忧的看了眼乾隆,四哥这不是魔怔了吧?
  
  宗人府就不说了,照管的乃是爱新觉罗宗室之事,本来就责任重大,再加上这礼部,这礼部掌管吉、嘉、凶、军、宾礼,还有全国的科举考试和外藩往来等诸多事务,这……如此重要的地方,四哥怎么会让自己去照管一下呢?
  弘昼一面想,这心里面一面打鼓,四哥的性子,不会是给自己下了个套,等着自己钻呢吧?
  
  可就凭自己这么些年来的韬光养晦,四哥无论如何也不会费这么大劲儿给自己下这么一套儿啊。
  可如果不是,他怎么又突然转了性子,把这么重要的两件差事交给自己了?他这不是魔怔了?还是……弘昼也不知道怎么的,脑子里突然有种,这莫不是皇玛法和皇阿玛显灵了,把自家四哥给敲醒了吧的荒谬想法。
  
  “怎么,你还不乐意?”乾隆等啊等的,等着弟弟给自己谢恩呢,可等了老半天,就见着弘昼这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也没见其他动静,他不高兴了,沉下脸。
  “皇上的旨意,臣弟岂敢不从……”弘昼回过神来,一看自家四哥那脸上的神色,心里咯噔一下,他也顾不得许多了,先应下来再说:“只是,这事关重大,臣弟,唯恐照管不周,到时……”先给自己留条后路,能赖得掉便赖,赖不掉也算有了借口,到时若是事情办坏了,自己也有的说。
  
  “你的本事,朕信你。”乾隆扫了他一眼,能把生丧办的有模有样的,在大清那可是独一份儿,再说了,乾隆也不是傻子,幼时自己这个弟弟表现如何,到了自己登了帝位,这个弟弟既然故意要往那荒唐地方走,自己也不好拦着。
  
  不过这回,他可不想再让弘昼这么躲懒耍滑了去。乾隆一面想,一面又说:“宗人府的事,朕就全派给你了,有那不合法度的,你看着办罢,”他想了想,又说:“还有玉牒馆,明年朕打算命人重新篆刻玉碟,你也顾着些,礼部那边儿,你得闲了,去坐一坐,也就是了。”
  
  话说到这份儿上,弘昼自然是心领神会,合着四哥这意思,明年这宗人府怕是有动静儿了,还有那礼部,这得空,得闲的意思是,自己没事儿就少往那边儿窜,不过是挂个名儿而已。
  
  想通了这一点,弘昼倒是松了一口气,其他的不说,这主管科举考试的礼部,若要他真管起来,那可真是要了他的命了。这种东西,能少沾,便少沾吧。
  
  养心殿这边儿,乾隆正努力的忽悠着自家弟弟帮自己多办些差事,好把自己腾出来好好抱一抱老婆和宝贝儿子。
  
  那边厢后宫之中,一大早,那拉氏就命容嬷嬷带着一干子礼物,去延禧宫给颖嫔贺喜了。
  
  “臣妾谢皇后娘娘赏。”颖嫔谢了恩,命身边侍候的大宫女接过赏赐,这才命人看茶,请容嬷嬷到一旁的暖阁内坐下细说。
  
  容嬷嬷也不多话,直接便跟着颖嫔进了暖阁,刚才在永寿宫时,皇后娘娘就已经仔细嘱托过她了,这事儿,务必要跟颖嫔说清楚才是。
  “嬷嬷,皇后娘娘这是?”进了暖阁,颖嫔也不多废话什么了,直截了当的问。
  
  这也难怪,她明面儿是这延禧宫的一宫主位,可拿出去说,谁都知道皇上已经很久没有踏足延禧宫了,这延禧宫里,恐怕就只有那个经常被像春卷儿一般裹出去的魏氏能经常见到龙颜。
  
  颖嫔有时候也是羡慕的,但更多的,她却是鄙夷和憎恨,她在乾隆十三年被选入宫中,一入宫就被册为贵人,后来又蒙恩册为颖嫔,再到如今,十年光阴一眨眼便过去了。如今她已经是二十有五,在这宫里,已算得上是人老珠黄了。在这深宫之中,不能靠皇上,那她能靠的,就只有如今最得恩宠,地位最为稳固的皇后娘娘了。
  
  女人一生有几个十年?她这一辈子,最美好的年华就这么消逝在了寂寂深宫之中,她憎恶害惨了她的魏氏,看着魏氏日日被临幸,她在偶尔羡慕的时候,更多的是鄙夷和痛恨。
  在知道魏氏怀有身孕的时候,她第一个想法便是,魏氏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运气,日日承宠不说,竟还能怀有龙嗣。
  
  那一刻,她是担忧的,担忧魏氏东山再起,担忧皇上又像是从前那般,把魏氏给宠到骨子里。
  
  可她才担忧了不到一会儿,永寿宫那边儿就来信儿了,接到皇上和皇后恩赏时,颖嫔差点懵了。
  她怀有龙嗣有功,重赏?
  
  再看看魏氏那边儿,冷冷清清的,颖嫔隐隐有了一种预感,所以今日容嬷嬷一过来,她赶紧就请容嬷嬷为自己解惑。
  
  “娘娘,”容嬷嬷看着颖嫔那焦虑不安的样子,微微一笑,宽慰她道:“娘娘如今是有身子的人了,还请娘娘多多休息,养好身体为要,至于其它的……”容嬷嬷的眼往外微微一扫,意有所指的笑着说:“在这延禧宫里,娘娘您的身子是第一位的,皇后娘娘吩咐了,让您好好的养胎,在这期间,头三个月,先免了您去请安,等到胎坐稳了,再出去走动也不迟。”
  
  容嬷嬷说完,又看了看颖嫔的心腹宫女道:“皇后娘娘还说,娘娘您身子重了,这延禧宫上上下下,诸多杂事难免会照管不过来,若是有什么难处,只管打发人上永寿宫去说。”
  
  话说到此,颖嫔就算是再怎么驽钝也明白容嬷嬷这话里的意思了,她琢磨了一阵,脸上终是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意:“皇后娘娘的恩德,臣妾真是无以为报。”她说完,又命人将早就备好的赏仪端出来给容嬷嬷,方才说:“还请嬷嬷转告皇后娘娘,臣妾谨遵皇后娘娘懿旨。”
  容嬷嬷一听,就笑着告辞而去。
  
  待她走后,颖嫔脸上的笑容敛了起来:“吩咐下去,那边都给我看紧了,有谁敢私自传递消息的,不用告诉我,直接报到永寿宫,由皇后娘娘处置!”颖嫔说完,又往魏氏住的偏殿看了一眼,她的眼中,满是胜利的笑容。
  
  有了身孕又如何?
  
  皇后娘娘不会让你好过,皇上也不会记得你,而你的孩子,以后会叫我额娘!颖嫔一边想,一边吩咐人拿了床被子过来,歪在榻上,开始奉旨养胎了。
  
  后宫中发生的一切,乾隆并不知道,他一早就已打定主意,魏氏的孩子,生一个,他就把他们记在其他人名下,总之让那魏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在前朝,乾隆还有很多事要忙,和亲王匆忙上任,明年宗人府纂修玉碟,也是大事一件,还有海宁。
  
  乾隆的眉毛拧了起来,这一个多月来,从扬州、苏杭到海宁一带,粘杆处报上来的消息很不好,好像那边有了什么异动。自己这边儿,也该派个人去看一看了。
  
  只是,派谁去呢?乾隆开始伤脑筋了。
                          
作者有话要说:啊~头顶锅盖,脚踩瓜皮,前来更新……嘤嘤嘤嘤嘤嘤,大家轻点儿打
好大一个BUG=。=



☆、陈阁老

  扬州、苏杭和海宁一带,文风鼎盛,自前明到如今,很是出了不少名震大江南北的文人才子。
  对这些人,乾隆可谓是又爱又恨,头痛至极。
  
  盖因当年大清定鼎中原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朝廷在这一带可谓是民心尽失。加之后来的明史案、南山集案、曾静吕留良案、清风不识字、屈大均、裘琏案等,更是使得这些文人才子,表面上顺服朝廷,暗地里却是小动作不断。
  
  乾隆想到此处,便是郁闷不已。
  
  天下文人,泰半在扬州、苏杭、海宁这一带。文人是汉人中的精英,要想使汉人归心,必先征服文人。
  
  所以大清自入关时起,从皇玛法圣祖康熙皇帝时起,便在讲满汉一家,天下归心。为此,皇玛法特别开设了博学鸿儒科,为的就是能趁此机会,使得他们能为己所用。
  而明史案、南山集案等,便是杀鸡儆猴,震慑那些不听话的文人所用。
  
  上一世,乾隆也是这么做的,什么伪孙嘉淦案、字贯案、一柱楼案等,人倒是杀了不少,文人们也都变得极为听话顺从,乾隆那时候还自以为得计,可临到头了,在地府里转了一圈儿,回到阳间,他才发现自己所做的,可真是大大的不妥。
  
  文人傲骨,以杀畏其心,以高官厚禄收其志。
  
  杀,前面皇玛法,皇阿玛已经做的够多了,不需要他再来多添一笔,那就以高官厚禄收其志吧,反正大多数文人所谓的志气,也不过是图个位极人臣,衣锦还乡罢了。
  至于皇帝是谁,反而不是特别重要了。
  
  想通了这一点,乾隆的面色倒是轻松了许多,他拿起粘杆处的折子,细细的思虑起来。
  江浙一带,除却文人外,更是每年大清赋税的重中之重,还有江宁、苏州织造等等,总之,这一带若是有个不稳,便是天下难安了。
  
  所以……
  
  乾隆面色凝重的看着手中的奏报,这次派往那边的人,还要慎之又慎才是。
  
  思考了半日,乾隆决定,先密谕江宁、苏州织造二府,暗地查探消息,然后在明年年初,借两淮盐政轮换之机,调阿里衮明以督抚衔巡查江浙、两淮盐政,暗以配合粘杆处彻查此事。
  至于海宁,乾隆原想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把自己的另外一个兄弟,弘瞻微服派到海宁去,可一想到弘瞻那小子的不着调,乾隆就是一阵头大,海宁比起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