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铸天朝 >

第172章

铸天朝-第172章

小说: 铸天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家主是一脸的不相信。


………………………………

第354章 变革

    商十七位世家家主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没有决定到底选择那条路。

    若是能够不离开关内,自然还是不离开关内好,而云逸的第二条路,虽然是让各大世家搬到海外“仙岛”去,不过却不是完全将各大世家赶出关内,只是各大世家主体放在海外“仙岛”,各大世家依旧可以在关内活动。

    按照云逸的说法,海上的岛屿堪称是人间仙境,武者在这种环境中,武道进境会更快,而且在岛屿上更容易种植药材,各大世家搬到这样的海外“仙岛”上自无不可,不过海外“仙岛”的真实情况各位家主还没有亲眼见过,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最终十七位家主向云逸请求到海外“仙岛”看一看,云逸无所谓的答应众位家主的请求。

    云逸感觉,一旦他们去过海岛上待一段时间,就能体会到居住在海岛上的好处,世家中的普通族人或许没有太多感觉,但是那些习武的世家族人一定都向往在海岛上居住,特别是各大世家的先天宗师,而且大海中还有巨兽,实力强大的先天宗师可以猎杀海中巨兽,获得高能量的巨兽肉。

    自云逸正式在关内建国登基称帝以来,云逸的一道道命令通过内阁下达到全国各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命令就是大秦帝国统一性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大秦帝国内,无论男女,凡十五岁之上者可得十亩耕地,十五岁之下者减半,剩下耕地均划为官田,百姓可以进行租种,租金为三分之一产出,允许自由买卖耕地,也允许开垦出新的耕地,但是一个人名下最多只能有一百亩耕地。”

    想当初,云逸刚刚带领云氏一族掌控泽州,在那之前,泽州境内的上层社会几乎已经被光明军全部破坏,在云氏掌控整个泽州后,以云逸为主导进行土地改革。

    如今云逸成为关内的新任统治者,云逸想要将土地改革在大黎帝国内进行到底,若是云逸的土地改革能够完全推行下去,云逸将会受到底层老百姓的狂热拥戴。

    不过想将土地改革在大秦帝国国内完全推行也是一件难事,当初云逸在泽州进行土地改革,受到的阻力非常小,因为泽州的上层社会几乎被光明军消灭掉,而现在,特别是大黎帝国北方地区,依旧有大量土地在世家和地主手中,他们几乎都是阻力。

    云逸心中也没有想要一步就在大秦帝国内完成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变革最少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在大秦帝国内彻底完成。

    完成土地改革最需要的就是地方官员基础,实际上能够这么快就统一关内建国登基称帝已经超出云逸的预料,按照云逸的想法,登基称帝应该还要晚上二到三年,有二到三年时间,云逸手中就有足够的官员进行调用,而不是现在这种官员比较缺少的状态。

    云逸为了快速掌控关内各个区域,只能将原泽州、莱州、贺州三州的官员向其他各州调任,甚至云逸还在泽州每座中学堂中还未毕业的学生中挑选大量人员充斥到大秦帝国各地。

    随着忠于云逸的官员与城防军来到大秦帝国各地,云逸对大秦帝国各地的掌控力度加大,在云逸的命令下,土地改革也由这些忠诚于云逸的官员们在当地开始实施。

    土地改革的实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普通老百姓,一直以来土地都是一个家族的根基所在,无论手中钱再多,都不如用钱购买大量土地放在手中划算,以至于众多大小地主的形成,还有无数老百姓因为各种事情失去土地成为佃户,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然而大秦帝国的诞生将这一切都改变了,老百姓们可以重新拥有土地,在帝国的律例下,已经不允许地主出现。

    不过也因为云逸的土地改革,各地强制没收地主手中多余土地,使得一些视土地为生命的地主带着族人反抗官府。

    好在大秦帝国内阁提前做好准备,已经预测出来在土地改革推行出来的时候会受到抵抗,驻扎在各地的军队将各地微弱的抵抗全部镇压下来,凡是敢反抗帝国的统治,只有死路一条。

    大秦帝国内以保德王氏、高昌慕容氏为首的各大世家倒是安分的很,其一是各地世家明白他们已经无法抵挡大秦帝国,其二则是各大世家的家主已经启程前往云华郡,准备出海,要是此行顺利,各大世家日后也会转移到海外“仙岛”。

    只要各大世家不带头反对,大秦帝国的土地改革虽然进展速度一般,但是却坚定不移的继续下去,各地的反抗也被迅速镇压下去,在大秦帝国的铁血镇压下,那些慌了头的人终于恢复清醒,一部分人放弃心中抵抗的心思,将手中多余的土地交给官府,生与死之间,他们选择生。

    于是乎,在大黎帝国境内各地,经常能够看到兴高采烈的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到满面愁容的“前”地主。

    针对云逸下达的土地改革命令,大秦帝国内也有众多人对其议论纷纷,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子弟,凡是有远见的人都能够看出来云逸的土地改革要是真的施行起来是多么的恐怖,起码大秦帝国境内的所有普通老百姓都会拥戴云逸,对云逸感恩戴德,要是在大街上有人敢说大秦帝国一句不好,甚至会引起众怒。

    不过缺少官员依旧是云逸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得已,云逸在新平城也设立招贤馆,凡是忠于云逸的人,凡是有一些能力的人,只要进入招贤馆,基本上都会得到安置,说不得就会成为一地之主政官员。

    招贤馆简直就成了寒门子弟报国的最佳道路,每天招贤馆前都挤满大量寒门子弟,曾经,寒门子弟上进道路都被世家掌控,寒门子弟上进无论,只能蹉跎一生,现在,突然出现的招贤馆却成为他们的机会。


………………………………

第355章 教育和科举

    太寒门子弟被世家欺压的太久了,如今终于有了一个他们可以“宣泄”的出口。

    大秦帝国不以身份高低选拔人才,而以才能高低选拔人才。

    招贤馆能够吸引到大量寒门子弟到来,这是正常的事情,其实还有更多的寒门子弟无法赶来,最重要的原因就出在“寒门”两个字上,没有钱,寒门子弟如何出远门?曾经多次出现过寒门子弟被饿死在路上的事情,多么的可悲。

    事实上,大秦帝国目前除了土地改革、户籍登记等重要事情外,还有教育推广这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云逸的前世就有“教育兴国”之说,像世家这般将知识都垄断,只会让这个社会止步不前。

    无论是的土地改革、户籍登记还是教育体系,这些东西在泽州境内都是搞过一边的,从泽州到整个大秦帝国,只不过是地域变大了,人口增多了,依旧还是泽州这个模式,大秦帝国内阁没有因此而手忙脚乱,低下的官员也没有因为这么多事情而显得混乱,只要按照以前的经验就好。

    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大秦帝国的教育体系,对大秦帝国来说至关重要。

    泽州只有两百万人口,而整个大秦帝国总人口在三千五百万左右,两者之间相差巨大,也因为着想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大秦帝国的教育体系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普通的教书先生其实并不缺少,有许多寒门子弟明白读书识字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东西,所以想尽方法读书识字,最后却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先生。

    在云逸的计划中,三年时间里,要在大秦帝国境内所有县都建立起来最少一座小学堂,五年时间里,要在大秦帝国境内所有郡都建立起来最少一座中学堂,七年时间里,要再建立两座学府。

    以云逸制定的庞大计划,今后泽州各地中小学堂毕业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要前往大秦帝国各地,成为新建立的学堂的老师。

    等到覆盖整个大秦帝国的教育体系建立起来后,不,只需要建立起来三分之一,云逸也就不需要再为人才问题发愁。

    除了这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外,日后云逸还准备将一个新鲜的东西拿出来——科举。

    除了大秦帝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用人制度基本上就是血缘世袭和世家大族垄断,招贤馆虽然也能为大秦帝国招募贤良,不过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科举制就能很好的改变这一切,才能够真正使得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有一展才智的机会。

    县试、郡试、州试、殿试,层层递进,等到科举制度真正在大秦帝国出现的时候,或许一位寒门子弟在县试中拔得头筹,就会被县中大户人家招婿,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不过科举暂时也不会出现太早,因为关内的目前的情况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多年的战乱使得关内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更有许多人落草为寇,以打家劫舍为生。

    大秦帝国境内的山匪盗贼不在少数,各地的军队除了要镇压敢于反抗帝国的地主阶级外,还要清剿那些山匪盗贼,让天下彻底太平下来。

    另外,寒门子弟和世家子弟相比还是太少了,要是科举出现,基本上也是世家子弟相互竞争,寒门子弟也就那么少数人能够凸显出来,要想科举制度真正出现,还得等大秦帝国的教育体系建立起来,寒门子弟增多,才可以。

    到时候,大秦帝国官员中世家子弟和寒门子弟的比例才会改变,只有当寒门子弟的比例大幅度超过世家子弟,云氏的江山才会安枕无忧。

    无论在何时,世家都是一个巨大威胁!云逸不会对世家放松警惕。

    ……

    火车停下,云华郡望海城来了一行特殊的客人——各大世家的家主。

    之前各大世家家主向云逸请求到外海“仙岛”,云逸答应这个请求,云逸各大世家家主在云逸的安排下从新平城一路南下,最终来到望海城。

    除了上官鸿博外,其他世家家主还是第一次乘坐火车,火车让各大世家家主享受一次快捷出行。

    最终各大世家家主来到望海城,他们要在望海城乘坐轮船前往距离望海城大约一百七十余里的一座岛屿。

    在望海城码头,各大世家家主见到码头上停靠的庞然大物,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

    “这是什么东西?”一位世家家主的喊道。

    “这是轮船,不需要风帆就能航行的船。”云永给出答案。

    以各位家主的身份,云氏船政大管事云永亲自出来接待他们。

    第二天,云永带着诸位世家家主来到一艘震字级轮船上,这是一次试航,让十七位世家家主体验一下在大海上航行是什么感觉,要是没有意外,第三天才会启程前往目的地。

    这一次航行只是在近海航行,十七位家主中有几人身体稍微有些不适,不过各位家主都是武者,实力没有达到先天境界,不过也都是中阶武者或者高阶武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

    在诸位家主来到望海城的第三天,诸位家主在云永的带领下登上一支三艘震字级轮船组成的船队中的一艘,随后船队向望海城大约一百七十余里外的一座小岛前进。

    大约两个半时辰后,船队在一座小岛前停下,这就是一行人的目的地,一座长满植被的小岛。

    这里也算是远离神州大地,之前轮船在近海航行时,十七位家主还没有太多感觉,不过随着距离神州大地越来越远,都是武者的十七位家主却能感觉到灵气浓度在增加,武者在这种环境下习武,要比在神州大地上进境速度更快,还没有到目的地,十七位家主已经感觉到这趟行程的惊喜所在。

    真正到了岛屿上,众家主也不得不感叹这岛屿真乃“仙岛”,这里的土地已经不能用肥沃来形容,要是将药材种植在岛上,这里的环境会更有利于药材成活和生长,这里简直是武者最佳的居住地。

    众家主们互相对望,似乎心中有了一些决断。


………………………………

第356章 开元六年

    开元六年正月,大秦帝国帝君云逸下旨迁都,大秦帝国的都城将从新平城迁往云华城。

    当这道旨意传达下去后,没有任何人提反对意见,相反,有许多人都知道,迁都是早晚的事情。

    在神州大地上,新平城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城池,大黎帝国将新平城作为都城,圣武皇朝也曾将新平城作为都城,在圣武皇朝之前,还有多个或大或小的国家将新平城作为都城,即使是大秦帝国,在初期也将新平城作为都城。

    人总是怀旧的,不过新平城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那些曾经跟着云逸从云华郡来到新平城的臣子们,更愿意待在曾经的云华城,而不是现在的新平城。

    新平城经过圣武皇朝和大黎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