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铸天朝 >

第129章

铸天朝-第129章

小说: 铸天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到造纸厂来,另外造纸厂的工人们也或多或少意外向外界透露出一些消息,这种事情也不需要再隐藏下来。

    不过云逸将沈煜带到造纸厂后,沈煜就明白自己想要获取代币券技术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任何一个家族都不会将自己家族的机密告诉外人。

    其实沈氏和云氏合作还有一个方法,沈氏可以向云氏下订单,为沈氏钱庄专门订制一种代币券,不过这种方法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接受,毕竟这种方法局限性太大,沈氏是不会愿意自家钱庄的代币券被云氏控制,若是云氏突然和沈氏翻脸,直接大量印刷代币券就可以。

    回到住所后,沈煜将今天自己所见所闻写到一张纸上,再用沈氏的密语翻译几份出来,然后派遣两名后天九阶的侍卫各自带一封密信返回位于北方百国的沈氏总部,在密信中,沈煜自己父亲建议招募一批墨家弟子研究这种冒烟的钢铁器械,若是能够研究出来,那对沈氏的作用就太大了。

    沈煜回到住所,云逸也回到了云府,云逸不知道沈煜会将今天的事情告诉沈彬,也不需要知道,就算是知道也不会在乎,毕竟沈氏所在的北方百国距离云华郡太远了,沈氏不可能对云氏下手,要知道沈氏也是有竞争对手的,比如天下和大通。

    此时云逸却是和四女一起烤番薯吃。

    将番薯烤着吃,绝对是番薯吃法中最独特的一种,云逸等人不需要将番薯当作主食,每隔几天吃一次番薯,也不会显得腻味。

    有时没事可做时,云逸就会带着四女一起烤番薯吃,吃是一个目的,烤番薯的过程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两年多以前,云逸在瀛州的土地上发现土著种植的番薯,虽然那一年收获的番薯要留作种子,但是好久没有吃过烤番薯的云逸却截留了十几斤番薯,与上官玉玲一起将番薯烤了吃了。

    到了第二年,番薯种植规模扩大,收获几十万斤番薯,其中一部分番薯被带回到云华郡来,除了留下自家(云氏)食用外,一些番薯被云逸送给云华系的各个家族,并告诉他们番薯的吃法,还有一些番薯被送到云华郡城的云氏酒楼,云氏酒楼便多了一道特殊的菜——烤番薯,价格还比较贵,十银一斤,在云氏酒楼吃饭的人们感觉烤番薯比较稀奇,纷纷点了一道试吃,接着他们便被香甜可口的烤番薯所征服,几乎每一次来云氏酒楼吃饭,都会点烤番薯,直到云氏酒楼的番薯存货被吃完。

    今年,瀛州番薯收获超过五百万石,若是要将五百万石番薯都吃掉,需要云氏治下三地所有老百姓努力一年才可以。

    在瀛州,云氏商行对番薯的收购价是三铜一斤,而在云华郡和泽州出售的番薯价格却是四枚半铜币一斤和五铜一斤。

    相对于五谷来说,番薯的嫁给非常低廉,售价仅是粟的二分之一,普通老百姓不在乎吃什么,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却出现番薯这种价格低廉而且吃起来口感不错的粮食,一些老百姓纷纷将自己手中收获的五谷卖给云氏商行或者其他商人,然后购买番薯,番薯已经成为云氏治下三地老百姓生活中最普通的食物。

    行走在云华郡城的大街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

    “烤番薯了,热乎乎的烤番薯,新鲜的烤番薯。”

    “烤番薯,便宜了。”

    不止是云华郡城,整个泽州其他城池都有一大堆小贩在卖烤番薯,烤番薯的价格还不贵,最高的才十铜一斤,便宜的价格吸引到许多人购买,买完后直接将番薯剥皮当街开吃。

    就算是因为番薯泛滥,那些武者、文人书生也都会不时的买烤番薯吃,不过他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在大街上买小贩卖的烤番薯,而是寻找某些有卖烤番薯的酒馆、酒楼,点上一份切成片的烤番薯,坐在椅子上慢慢吃掉,他们这是在享受烤番薯的味道。

    嗯,在人们没有吃腻番薯前,番薯恐怕都会是一种美味的食物。

    番薯虽美味,但是每一天每一顿饭都吃番薯,即便是换着花样吃番薯,也会腻味,若是隔几天吃一次番薯,将番薯当成“调味剂”,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腻味的。

    烤番薯已经风靡云氏治下三地,甚至有向着外界发展的趋向。

    根据云逸的了解,一些番薯已经流通到大黎帝国其他区域,当初云逸原本是想要控制一下番薯的,后来想了想还是算了,整个神州大地上的人类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种说着相同的语言,只是属于不同的国家罢了,在两国交战的时候,双方都不会屠杀平民,因为很有可能这些平民未来就是他们国家的子民。


………………………………

第266章 三地之发展

    这半年时间,云氏治下三地一直处于休养生息中,才使得因为天灾和战乱遭受到巨大破坏的泽州恢复一些生气,秋天的丰收也让泽州的老百姓脸上多了许多笑容。

    一户四口之家,两个成年人,两个未成年,一共有三十亩田地,平均每亩田地产二百斤粟,三十亩地就是六千斤,扣除一成农税后还剩五千四百斤。

    云氏商行和其他商人对粟的收购价是六枚铜币到六枚半铜币一斤,仅以六铜一斤计算,五千四百斤粟就是三万二千四百铜,合三金二十四银,若是农户将手中所有的粟都卖出去,将会得到三金二十四银,不过还需要扣除二成商税,最终农户的纯收益是二金五十九银。(成本不计算,一般农户手中都留有种子)

    二金五十九银,这恐怕是所有农户一生中都没有看到过的天文数字。

    在云氏未掌控泽州之前,泽州的田地大部分都是世家和大小地主所有,拥护属于自己田地的老百姓并不多,大半老百姓只能为成为地主的佃户为地主耕种土地,丰年的时候还能吃饱饭,若是灾年,那可就难过了,到处都是饿殍。

    拥有属于自己田地的农户日子过得也不咋的,大黎帝国的农税也是十税一,但是其他杂七杂八的税就非常多了,还有地方官员私自乱收税,农户能剩下一半粮食都算是多的,甚至有些地区自耕农比佃户的日子过得都惨,这些农户最终不得不卖掉手中的田地成为佃户,毕竟地主和世家与官府官员或多或少多有些关系,佃户遭受的剥削要比自耕农稍轻一点。

    现在一切都改变,原本有些老百姓因为家人在战乱中死去而悲伤,却突然得到官府(云氏)要给百姓分土地的事情,之后老百姓们又了解到官府收税非常少,只有老百姓不将自己手中的粮食卖出去,就只收十税一的农税,没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赋税,这样亿算下来,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恐怕是以前的两倍以上,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丰收的喜悦让老百姓们喜笑颜开,幸福的生活已经到来,在欢笑的时候,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感谢为他们带来这一切的云大人(云逸,由底层小吏进行宣传),纷纷在家中为云逸立长生牌位。

    也因为手中有钱有粮,未来的生活不需要再忧虑,老百姓们都开始考虑多生几个孩子,好传宗接代。

    这也是云逸在看到治下三地人口比较少好却没有下令鼓励老百姓多生育的原因,不需要云氏给予各种奖励,在传宗接代这根深蒂固的思维下,老百姓们只要能够养得起,就会多生几个孩子,现在老百姓们手中都有钱有粮了,自然会准备多生几个。

    另外还有一些男人因为战乱而死的农妇考虑寻找其他男人组建新的家庭,女人无论再怎么能坚持,在男尊女卑的生活中都是弱势群体,只有男人才能为他们遮风挡雨,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是最好的选择,基本上每一次大规模战争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文人书生们也不好对这件事多说什么。

    一个丰年,让云氏治下三地的老百姓都能够吃饱饭,手中的钱财也多了起来,一部分钱财被老百姓存储起来留作备用,剩下的钱财用来购买布料、牲畜、生活工具等各种东西,这些东西自然是要从商人手中购买,从而促进泽州的商业发展。

    少部分普通老百姓看到赚钱的机会,拿出一笔钱尝试做生意,更多的却是原本在云华郡境内的商人们将自己的产业扩大到泽州各地,带头的就是云氏和云华系各个家族。

    云氏商行的分号已经遍布云氏治下三地,最起码也覆盖到县级区域,将云华郡乃至瀛州产出的各种工业产品诸如镜子、白纸、厨具、农具等东西卖到各地去。

    至于将这些工业产品卖到大黎帝国其他区域去,云逸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一方面是因为缺少人力无法多建工厂,另一方面则是金钱对云逸的重要性已经不大了,云氏手中财富多达上千万金,以后只会越来越多,云氏根本就不会缺钱,发展商业的目的却是为了让云氏治下三地的老百姓生活的更好,也能让三地的老百姓如同潼州老百姓拥护光明教一般来拥护云氏。

    在农业、商业发展的同时,完全由云氏掌控的工业也在稳步发展着,受限于人力资源,除了钢铁厂、兵工厂、造纸厂、印刷厂等部分工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外,其他的工厂增加的人力并不多,只是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以此提升工业规模。

    暂时,各种工厂只会建立在云华郡境内或者瀛州境内。

    从云逸彻底掌控泽州后,云逸手中的军队虽然没有大规模扩编,但是也在稳定增编中。

    军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云家军,第二部分是城防军。

    城防军,即驻守三地各个城池的军队,每座城池少则一百来人,多则过千,装备的均是冷兵器,总人数达到一万八千人。

    云家军,主战部队,现有第一师、第二师、骑兵师外加一个重炮旅。

    第一师和第二师都是标准师,为冷兵器和火器混编部队,一个标准师下辖两个二旅六团,外加一个骑兵团(一千骑)和一个炮兵团,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小编制部分,一个标准师总人数已经达到一万三千五百余人,而朝廷还有其他世家一个军的编制才一万二千五百人。

    目前第一师和第二师分别驻守在泽州的西北部和东北部,防备贺州和莱州两州的势力。

    骑兵师,是云家军中组建最晚的编制,目前骑兵师驻守瀛州,共计五千余骑,正在瀛州积极展开训练,早日蜕变成一支战场上勇往无前的铁骑。

    重炮旅,由之前的重炮团扩编而成,装备三十门五寸重炮。

    云家军各支部队加在一起,总人数已经达到三万四千人,再加上城防军,云逸手中军队总兵力已经达到五万二千余人,虽然这个兵力与莱州和贺州五大世家中任意一家的兵力都比这多,但是装备大量火器的云家军,真正实力难以想象,云逸有足够底气凭借现有手中兵力守住泽州,泽州不失,远在后方的云华郡和海外的瀛州自然没有任何威胁。


………………………………

第267章 世家和朝廷联手

    治下三地休养生息,云逸没有忘记关注外界战事的进展。

    四月份,趁着光明教教主袁昊率领光明军主力进攻宿州,莱州的王孙联军还有临州郭忧率领的朝廷平叛大军齐齐攻入潼州境内。

    随着王孙联军和平叛大军兵力增加,潼州南部和潼州城所在的潼州东部地区局势岌岌可危,要是再这样下去,恐怕两地会被敌人攻占。

    迫不得已,已经快要将宿州世家联军赶到死路的袁昊只能分兵两路,一路由大长老率领七万(五万,外加二万抵御进入宿州境内的钦州军的光明军),袁昊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回援潼州。

    王孙联军、郭忧的平叛大军还有钦州军都得到袁昊率军回援的消息,不过三方都没有撤兵的想法,反而尽可能的往潼州调军,意图将光明军彻底消灭掉。

    莱州、钦州、临州是宿州和潼州比邻的三州,莱州世家、临州朝廷、钦州世家都知道,一旦这一次不能将光明军消灭掉,等到光明军缓过气来,很容易将三州各个击破。

    宿州就是一个例子,要不是三方出军逼迫光明军回援,恐怕要不了多久光明军就会将宿州世家联军消灭掉或者赶出宿州,这样光明教掌控的区域就达到两个州,这时候再想要将光明教消灭掉就更加困难,所以三方不顾己方实力消耗,派出大军攻入潼州和宿州。

    暗地里,三方正式联手,尽可能的调动军队一切围剿掉光明军。

    五月上旬袁昊率领十万光明军进入到潼州东部区域,得知消息后,郭忧立刻命令十三万平叛大军撤退,远离潼州城区域。

    之前是因为潼州城内的光明军人数较少,所有郭忧才敢围而攻之,现在十万光明军将至,郭忧可不敢再停留下去,要知道袁昊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