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铸天朝 >

第125章

铸天朝-第125章

小说: 铸天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呜!呜!呜!

    三艘轮船停靠在瀛州城码头,在船员的带领下,船舱中的移民按照次序离开轮船,探索瀛州的土地上。

    “一队甲组跟我走!”

    “二队乙组跟我走!”

    “三队乙组跟我走!”

    身后背着一个大包裹,一只手抓着三丫的手,王二小紧紧跟在母亲的身后,眼睛却不时的向四周看去,未来他们一家三口将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王二小一家在进入瀛州的第一天,被安排在码头附近的临时住所中待一晚,第二天,一辆辆车厢非常大的马车进入码头,在小吏的安排下,王二小一家带着行礼进入其中一辆马车中,随后马车驶离码头,向着南方驶去。

    马车驶过了瀛州城,向着更南方而去,中途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下午,马车来到目的地——一个看起来非常整洁的小村庄,也是一个无人的小村庄,王二小一家和他们同村的村民是这个村庄的第一批居民。

    “这是你们的新家。”小吏将王二小一家三口听到一座砖石、木头搭建的房子前说道。

    “家,这是我们以后的家。”

    【其实就是换换口味】


………………………………

第257章 招贤馆纳贤良

    随着云华学府开学,文人书生对云华学府的议论声慢慢变少,谁都能看出来那是云氏用来培养人才的地方,毕业后必受重用,只可惜外人想要进入云华学府学习非常难,文人书生转而将视线放到招贤馆上。

    招贤馆,顾名思义,即招纳贤良的地方,为云氏所招纳,凡是觉得自己有一方面才能的人都能进招贤馆,不过不是你说有才能别人就相信你有才能,接下来就是对你这方面才能的考核,考核通过了,才能证明你的确有这方面的才能,之后再给你安排职务。

    自古以来,社会的上层几乎都是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寒门子弟上进无路,只能蹉跎一生,更残酷的是,世家大族将“穷文富武”变成“富文富武”,没有一定金钱,普通人连读书识字都不行,能够进入社会上层的寒门子弟变得少而又少。

    云氏却给了寒门子弟两条上进的道路,一条是进入云氏开设的学堂读书,另一条就是招贤馆,前者有年龄限制,后者没有年龄限制,主要还是看你的才能。

    天下哪来的这么多整天吟诗作对文人墨客?寒门子弟学会认字后想要继续上进,可惜上进无路,久而久之他们便放弃了,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打发无聊的生活,若是有机会做官什么的,他们怎么会愿意无病呻吟,这不是闲的吗?

    云氏开设的招贤馆却给了寒门子弟一个机会,只要他们有一方面才能,都可以进入招贤馆试试,说不得就会得到云氏的认可成为主治一县的官员。

    当第一个人走进招贤馆后,便有更多的人走进招贤馆,同时他们也将招贤馆内的情况说出来。

    云氏招纳贤良不计出身只计才能,只要才能更高,云氏治下就有你的位置,而且招贤馆招纳的贤良可不止有治理才能的人,无论是政治、经济、医、墨、法、农、兵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就连武力高超的武者云氏也需要。

    云氏治下三地,管辖着几乎相当于整个大黎帝国五分之一的地域,人口少一些,但是也有近两百万,这得需要多少官吏,更何况云逸要做到政法分离,这就相当于原本一个官员需要做两件事变成两个官员分别做一件事,虽然需要的人多了,不过这样做却更能保证一个地区的秩序,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全才,什么都会。

    还有发展教育、发展科技等等都需要大量人才,云逸光是凭借着现在的教育体系,几年内都无法将所有岗位都充填上,最好的办法只有从外界招纳人才了。

    最开始进入招贤馆的人,都是云华郡城内有一定名声的人,他们也自信自己的才能足够高,可以得到云氏的认可,所以他们是第一批走进招贤馆的人,也的确得到云氏的认可,被分配到泽州各地担任各种官职,有几人甚至直接被云逸任命为某地县令,成为主政一地的官员。

    其中有一个名叫夏夜的年轻俊杰,天赋最为突出,若不是因为资历、出身等问题,云逸感觉可以直接任命其为郡守,只要未来不出现意外,已经进入云逸视线的夏夜会快速成长为一方大吏。

    (招贤馆不计出身只是相对来说,郡守这样的官职已经非常高,不可能随意给一个有天赋的外来者,必须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随后,云华郡城内其他人也走进招贤馆中试试自己是否能够担任一官半职,却没想到,凡是进入招贤馆的人,被云逸照单“全收”,一个没有放过。

    云逸秉承着“没有人生来平凡,只是没有找对道路”的想法,将进入招贤馆的人全部手下,反正进入招贤馆的人最低也是认识字的,若是没有找到他们的天赋,那就打发他们去小学堂当教书先生,凡是得到这个职务的人大部分也愿意接受,要知道教书先生也是有晋升渠道的。

    从小学堂的教书先生到小学堂的副堂主再到副堂主,上面还有中学堂的副堂主、堂主,最终还能进入到未来云逸设立的教育部中任职,实际上小学堂的教书先生在云氏体系中也属于官吏,只是级别比较低罢了,只要教书先生有上进心,未来说不得会成为副堂主、堂主,乃至于进入教育部任职。

    虽说进入招贤馆的人都被云逸收下,但是也不是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被云逸重用,云逸也要考察这些人的德行,若是德行不够,就算才能再高也没有用,日后不会有成为高官的机会,更有可能因为什么事情直接被罢官。

    各种人才走进招贤馆中,然后被云氏安排到泽州各地担任各种职务,随着他们的离去,云华郡城的繁华程度倒是降低了一些,。

    招贤馆,召文也召武,云华郡乃至整个泽州的武者数量不少,不过愿意加入到云氏队列中的武者却不多,后天九阶武者更是一个没有,相对于通过招贤馆为云氏效力,泽州的武者们更愿意成为武者公会的注册武者,在武者公会接取云氏发布的任务,完成任务后换取武者们需要的各种东西,两者都是为武者效力,前者得到的要比后者多,不过前者的束缚性更大,显然武者们不愿意被云氏所束缚,更喜欢相对自由的生活。

    对此云逸也无所谓,不管是直接加入云氏麾下还是成为武者公会的注册武者,他们都能为云氏所用,这就足够了。

    云逸设立的招贤馆倒不是只在云华郡城一处设立,在泽州城也有一座招贤馆,虽说云华郡城已经取代泽州城成为泽州最繁华的地方,不过泽州城在整个泽州的地位依旧相当高,在泽州落入到云氏的掌控后,一部分躲藏起来的文人墨客又回到泽州城,在泽州城也有不少有才能的人,所以云逸也在泽州城设立一座招贤馆,有云元恺把控,泽州城的招贤馆也招纳不少人才。

    当然,招纳来的人才才能最高的也就是主治一郡,多数只能暂时主治一县,未来他们的能力也会有提高,唯有云逸发现的夏夜,才能最为出众,主治一郡仅是他的起点。


………………………………

第258章 转眼秋末(上)

    已经进入三月,春耕时节到来,云氏治下三地的老百姓们忙碌的耕种自家的田地,心中期待着秋天的收获。

    经历过一场天灾和一场战乱后,泽州的损失过于惨重,唯有休养生息才是正道,这也是云逸定下的发展方针:不起战端,专心“休息”。

    云氏这边在休养生息,外界的战争却一直没有停下来,战火在大黎帝国境域肆掠。

    宿州

    因为宿州光明军的南撤,宿州完全落入到世家手中,宿州九郡一城(宿州城)被刺桐沙氏、泌阳吕氏、郭氏三家瓜分,不过作为本土势力的刺桐沙氏和泌阳吕氏两家对郭氏这个外来者非常不满,认为郭氏分薄了两家的利益,而你郭氏只是一个外来者,占了一个郡就够多了,怎么还占了更多的地盘,沙、吕两家可不依。

    要知道当初郭氏被光明军打得狼狈而逃,损失惨重,要是没有宿州世家的帮助(也不算是帮助,只是一种联合,联合起来对抗宿州光明军),郭氏恐怕已经步入房陵钱氏后尘。

    于是沙吕两家一起找上门去,要求郭氏将阏与郡之外的地盘都交出来,郭氏自然是不肯,吃到嘴里的东西怎么还能吐出来,大家都是十二氏之一,要是郭氏今天让步了,那外人会怎么看,就算是打不过沙吕两家,郭氏也要硬挺着。

    在郭氏和沙吕两家多次几十人最多几百人的小规模冲突后,小规模冲突终于变成大规模冲突,沙吕两家大军压境,郭氏的军队只能严守城池,城池外的区域都让给沙吕两家,虽然双方没有发生大战,不过郭氏也彻底与宿州世家分道扬镳。

    就在这时,原本一直在临州境内“捣乱”的两路光明军突然撤离临州地域,向北前进,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北方的宿州,宿州的三大世家也赶紧停下手中动作,双方达成和解,调动兵力抵挡准备北上的光明军。

    两路光明军,一路是光明教教主袁昊率领的光明军主力,兵力多达十五万五千人,一路是蒋舟率领的宿州光明军约五万三千人,两路光明加一起超过二十万。

    而宿州,沙吕两家的兵力各在六万左右,郭氏的兵力也才四万多人,总计不到十七万,要是三家齐心协力,还是能够抵挡住二十万光明军,只是现在三家再怎么齐心协力也无法恢复到之前对付宿州光明军的程度。

    三月初八,光明军进入宿州地域,未受到任何抵抗。

    三大世家自知三家联合起来的兵力不及光明军,除了要留守后方的一部分军队外,三家只聚集到十二万军队,与二十万光明军相比,差距巨大,世家联军只能拒城而守,坚守各大郡城,以抵挡二十万光明军,与此同时,三大世家还疯狂的抓壮丁,不管老少,凡是还能够走的能够拿动兵器的男丁,都强制招募入伍。

    三大世家还不忘派出人马,向朝廷和钦州、莱州的世家求援,即便他们出兵的几率比较小,三大世家也要试一试。

    三月初十,光明军与世家联军的第一战在富平郡城爆发,富平郡城有守军三万,被七倍于己的光明军包围,守军坚守三日,城破。

    及至三月末,宿州一半地域已经落入到光明军手中,世家联军艰难的抵挡光明军,三大世家已经做好装备,若是最后真的抵挡不了,那他们就退往钦州。

    衡州

    当涂黄氏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在十余万的光明军猛烈进攻下,即使当涂黄氏在自己的地盘中极限募兵,也抵挡不住凶猛的光明军,新兵到了战场上也只有被屠杀的份,甚至一些被光明军俘虏的新兵在光明教的宣传下反过来加入到光明军中。

    这两个月的战斗中,在衡州境内的光明军兵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多的迹象,黄氏也是非常无奈,当涂黄氏现任家主黄和同也不愿意离开衡州这黄氏根基之地,离开了衡州,黄氏的根基就没了,黄氏还怎么来争霸天下,而且现在黄氏只剩下一条逃路——九岭山脉,这九岭山脉可是阻隔大黎帝国和大唐帝国的大山脉,其内危险重重,若是没有其他办法,黄和同也不愿意选择这条路。

    三月末,云氏在衡州的“抢人口”计划暂时告一段落。

    四月初五,黄和同下令放弃剩下的地盘,集结残兵一万八千余人,外加八千家眷,总计约两万六千余人,向东退入九岭山脉,至此衡州已经完全落入到光明军手中。

    在光明军掌控衡州后,留下一支两万人马看守黄氏退入九岭山脉的地区,又调派一支三万人马往衡州北部而去,防备惠州的敌人南下,衡州境内剩下的八万光明军迅速向西赶赴贺州。

    在贺州分出五万人马支援衡州光明军这段期间,贺州世家联军对光明军反动强攻,意图收复被光明军占领的地盘。

    好在程英命令贺州光明军且战且退,不允许与世家联军硬拼,到了衡州被光明军掌控时,贺州光明军依旧占据着贺州四分之一的地域,贺州光明军的主力仍在,只等衡州光明军回援,就可对贺州世家联军发动反攻。

    信州

    自年后光明教圣子袁畅带领八万钦州光明军撤入信州后,与信州光明军汇合,一时之间光明军势大,原本与光明军势均力敌的信州世家联军不断败退。

    虽然光明军在信州占据优势,但是战况也非常惨烈,信州与大越帝国接壤,武威关将大越帝国的军队牢牢阻挡在关外,武威关的守军都是信州人,在大黎帝国立国的两百余年时间里,不知道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