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铸天朝 >

第116章

铸天朝-第116章

小说: 铸天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华郡可谓是在整个神州大地最特别的一个地方,其特别之处就在于云华郡内有大量向平民传授知识的学堂,这种情况在神州大地不是独一家,但却是规模最大的,云华郡内到处都是小学堂,每一座城池都有中学堂,如今更高级的云华学府即将开学。

    知识和武力是天下世家的两大武器,天下世家用知识和武力垄断了这个社会的上层,普通人家出身的人,再怎么努力也难以进入上层,例如光明教教主袁昊,普通人家出身,能够读书识字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想要报效国家也无人接收,最后成为天下世家最大的敌人。

    在世家眼中,普通人认什么字,学什么武,还是老老实实的受他们的压迫给他们种地比较好。

    穷文富武,学武是一定要花很多钱的,读书识字却不需要,虽然纸墨笔砚很贵,但是却可以用沙土、树枝等取代,不过世家大族却将普通人读书识字这条路给堵死,不愿意让普通人读书识字,普通人想要读书识字可谓是千难万难,就算是他们能够读书识字,早已经形成垄断的世家也会阻挡寒门子弟前进的道路。

    世家对知识的垄断让一部分有志之士感到不满,没过多久,一个名为师家的学派诞生,师家政治方针就是培养更多的寒门子弟,只是因为世家的抵制,师家的规模非常小,整个师家学派的人数只有几百人。

    云逸两世为人,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了解,云氏也是世家,不过和那些传承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世家相比,云氏的底蕴很少,手中可堪一用的人才也不多,普及教育就成了云逸收获大量人才对抗其他世家的最好方式。

    之后云逸意外招揽到高煊,一个师家弟子,云逸的教育计划开始起步,自家招募一部分教书先生,再加上一部分师家弟子,云华郡的普及教育计划快速展开。

    云氏建立学堂向普通人传授知识这件事很快就引起其他世家的注意,其他世家直接批给云氏两个字——愚蠢。

    天下就那么大,利益也是固定的,所有的利益都被世家瓜分,那些普通人读书识字,再进入官场任职,一步步向上爬,最后一个新的家族或者世家出现,新的世家的出现很明显就会分薄老牌世家手中的利益,这是所有老牌世家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老牌世家千方百计封锁知识,不让普通人接触到,那新的世家就很难产生,老牌世家手中的利益也不会被分薄。

    现在云氏自己建立学堂向普通传授知识,那是云氏自己在作死,反正其他世家会封死云氏培养出来的人才向上晋升的道路,他们只能在云华郡的体制内混,想要进入大黎帝国官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到日后云氏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多,他们又上进无路,云氏就会成为他们的目标,众世家很想看看云氏自食恶果。

    很可惜,众世家是无法看到这一幕了,现在云氏已经掌控整个泽州,有足够的地方来安置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云氏也在发展,未来他们的道路会变得更加广阔。

    随着云氏和师家的合作,大量师家弟子来到云华郡,成为教书先生,师家的领导者莫言看出来云氏在某一方面和师家的主张一致,莫言决定和云氏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如今云华郡已经成为师家的大本营,大部分师家门人都迁移至云华郡,成为学堂的教书学生,教出一批批学生。

    小学堂、中学堂、云华学府,这便是云华郡的教育体系,未来,这教育体系还会向整个泽州扩张,小学堂和中学堂毕业的部分学生就会成为教书学生,教育出更多的学生。

    云华学府位于云华郡城西南角,占地近一百五十亩,先期共设有六个学院,分别是儒学院、墨学院、法学院、兵学院、医学院、农学院,这六大学院既是云氏政权的基础,儒家主政,墨家主科学、法家主法律、兵家主军事、医家主治病救人、农家主“食”。

    除兵学院外,五大学院的院长和老师都是之前云逸托沈煜从北方百国请来的,不乏大家的身影。

    兵学院是云氏的主场,主要是为云家军培养出中层军官,涉及到火器方面的内容,别的兵家门人也无能为力,更何况云氏也属于兵家,云逸更是结合自家储藏的书籍和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编纂出一本《云氏兵法》,这《云氏兵法》是云家军军官将领必读书籍

    未来云华学府还有有新的学院添加,云逸很想看到云华学府内百家齐放的场景。


………………………………

第239章 云华学府开学(下)

    云华学府占地约一百五十亩,内有建筑物十余栋,包含一栋主楼、六座隶属六大学院的教学楼、一座论辩楼(各个学派辩论的地方)、一座大会堂、一座习武馆(占地面积最大)、一座食堂、两座学生宿舍、一座教师公寓等。

    未来云华学府还会继续扩张,那时云华城恐怕也会处于人口爆满的状态,云华城会进行二期扩建,云华城西南区域都会留给云华学府。

    云华学府设府主一人,由云逸亲自担任,表示云逸对云华学府的重视,同时明确告诉学生他们效忠的是谁,另设副府主两人,平时云华学府的大小事务都是有副府主处理,两位副府主,一位由云逸的二爷爷云哲瀚担任,另一位则由云华系张氏的前任家主张松担任,二老都是文人,虽然达不到才华横溢的程度,但是也不差,加上二老的年龄和地位,云华学府的其他人也不会不服二老,毕竟二老的身后还有云逸在。

    六大学院,每个学院设一院长和两副院长,由该学派声望较高的人担任,在云逸制定的大框架下,各大学院都有一定的自主性,毕竟云华学府主要是为云逸培养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云华学府不对外开放,第一批学生已经选好,生源主要有三处:中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云华系各个家族的年轻族人、云家军。

    第一批云华学府的学生最大的生源就是云华郡各座中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中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足有六百二十七人,除去其中一部分年龄较大或者天赋不够的人外,剩下的三百七十八人都成为云华学府的第一批学生,几乎占到第一批学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日后他们都将是云氏政权的中坚力量。

    这来自中学堂的三百七十八人将会按照各自的喜好已经天赋分别进入六大学院学习,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进入儒学院、墨学院、法学院这三大学院学习,尤以墨学院为重,剩下三分之一的人进入兵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学习。

    云华学府第一批学生以中学堂毕业生为主,其次则是云华系各个家族的年轻族人,总计四十四人,有这些族人多是在十五岁至十七岁之间,知识储备要高于小学堂的毕业生,却低于中学堂的毕业生,他们主要是进入儒学院、兵学院学习,世家子弟多是从文从武,很少会选择其他方面。

    除了前两者外,剩下的生源则来自云家军,一共三十九人,这些人年龄相对前两者要大一些,一般在十七岁至二十岁之间,他们基本上都是云家军中的军官,职位最低的也是副屯长,职位最高的已是掌管一镇数百人的镇守。

    这些云家军的军官来到云华学府都是进入兵学院进修,进修最短时间为一年,若是有意外情况发生,会提前毕业返回军队,毕业后,这些军官在云家军内会有一定升值。

    三大生源,总计四百六十一名学生,这就是云华学府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将进入云华学府的六大学院学习,学费全免,每个月还有云氏还给他们发一定的补贴费,一般是一个月三十银,入学的云家军军官没有这份补贴,他们的军官月俸照旧下发。

    云华学府的建设被云华郡城中的人们看在眼中,不少滞留在云华郡城的文人书生都对这个云华学府议论纷纷,从一些流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来看,有眼力的人都知道云华学府的重要性,只要给云氏足够的时间,云华学府中就能走出无数人才,为云氏服务,以弥补云氏和其他世家之间的底蕴差距。

    甚至有人打听如何进入云华学府就读,却没有得到任何一个门路,云华学府不接受外人就读,甚至日后会变成只接受中学堂毕业生和云家军的军官入读,今年云华系各个家族适龄的族人也要进入中学堂读书。

    云逸现在手中有三块地盘,总体来说,官员还是有较大的缺口,前期只能安排上主要的官员,小吏可以从当地招募,但是其他相对次要的官员就差了许多,即便日后有小学堂、中学堂乃至云华学府的学生弥补,那也需要不少时间。

    学堂和学府都不会对外开放,其他人想要投靠云逸,只能托关系让云华系的官员进行举荐,这就比较麻烦了,为此云逸想到一个方法:在云华郡和泽州城分别建立一座招贤馆,为云氏招纳贤良,凡是认为自己有才华的人,都可以进入招贤馆,将自己的长处表现出来,泽州的招贤馆由云元恺把控,云华郡这边由云暮把控,云逸也会不定时过去。

    二月初一是云华学府的开学日,不过从一月廿五开始,就有学生带着行礼来到云华学府,云华学府中自有小吏为学生办理入学手续。

    云华学府内各处区域,先到的学生无论是否是相同的学院都互相交流起来,从进入云华学府的那一天起,他们的身上就都被打上云氏的烙印,他们就是云氏的人,日后毕业了就是同僚,现在互相交流一下打好关系,说不定日后能互相帮扶一下。

    在云华学府内,大家不论出身,都能愉快的交谈上来,这里虽然有农家出身的学生,不过他们的(中学生)学识已经超过许多文人书生,世家子弟都有些不及,凭借着天赋,说不定日后他们的官职还要比这些世家子弟高。

    这种学习氛围其实也是因为云逸在云华学府的条例中留下这么一条:在学府内,学生不应以身份地位论高低,而应以学识论高低。

    可以说,云华学府的学生们几乎都是云逸的崇拜者,无论泽州之外的人怎么说,在大多数云华郡人眼中,云逸都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是云逸带领云家军打败光明军,最后将泽州纳入掌控中,这种事情在云逸的这些崇拜者眼中简直就是奇迹,而云逸就是创造奇迹的人,云逸说的每一句话他们都会认真研读。

    学府的条例没有学生会去违背,反而他们还会对此认真的进行思考,最终使得云华学府内各种背景的学生能够没有任何成见的坐在一起交谈,这也是云逸希望看到的事情,要是寒门子弟和世家子弟分成两派,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

第240章 抢人口(上)

    在茫茫大海上,一支由三艘悬挂着“云”字旗的轮船组成的船队向东而行。

    这支船队是云氏船政刚刚组建起来的船队,名为第陆船队,暂时由云永担任船队指挥官。

    第陆船队下辖两艘临字级轮船和一艘今年一月刚刚下水的乾字级轮船——乾甲号。

    乾字级轮船(暗轮船,动力系统由前两级轮船外部的两个明轮变成隐藏在水下的螺旋桨),长二十二丈、宽三丈半、吃水一丈六尺,动力为2座往复式蒸汽主机,载重约为三千二百料(换算成排水量为1600吨),最大航速约为每时辰九十里,续航能力以每时辰五十里速度可航行七千五百里,煤舱正常载煤2500石(250吨),最大载煤量3000石,乘员一百人。

    同样,乾字级轮船也是以木质为主体,部分重要区域镶嵌钢板,不过随着云氏钢铁产量暴增,铁甲船(外层外钢铁,内层依旧是木质)的建造计划也提上日程,预计今年下半年就会开工建造。

    三年多时间(确切的说应该是六年多时间,那时云逸就下令造船),从最开始的探字级和临字级两级明轮船,云氏终于建造出更先进的以螺旋桨提供动力的暗轮船。

    由云逸提供思路,云氏的造船业发展的格外快速,从明轮船到暗轮船,从一艘到现在的十八艘共三个船队,在望海城和滨海镇的造船厂的船坞中,还有更多的轮船在建造着,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的轮船下水。

    未来云氏会拥有更多的造船厂,会建造出更多更大的轮船。

    从总体来看,云氏的工业发展已经变得畸形,钢铁工业、造船工业、军工业是发展最快速的,铁路工业正在快速追赶中,其他的工业进展稍慢,毕竟面对混乱的大黎帝国,一切都要以战争为主,其他都要靠后站,但是也不能全部放弃,战争总有一天会全部结束,那时的人们应以生活为主。

    回到云氏船政的第陆船队身上。

    新组建的第陆船队由云氏船政大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