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进击的武大郎 >

第207章

进击的武大郎-第207章

小说: 进击的武大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罪……

    当然,这许多‘罪’名加在一起,也未曾妨碍仁宗将两个小姨睡了又睡,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他是‘迫于无奈’,又不是自愿犯下这等禽兽行径的。

    就譬如今日,两个女人竟然凑在一起探讨什么刺绣,这是逼着他去一龙二凤吗?

    没错,面对这种赤果果的勾引,闻讯匆匆赶过来的国君殿下,内心其实是‘拒绝’的!

    此时一边体会着畅快过后的余韵,他一边追悔莫及自责不已,方才实在不该精虫上脑失去了理智,以今天的好状态,要是选择比较宽松的三姨,说不得还能再畅快几秒,甚至破记录的……

    “大王~大王!”

    便在此时,殿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尖利的呼喊声,仁宗本想装作没有听到,反正朝政都操纵在李资谦,这通报也只能是‘通报’而已,轮不到自己当家作主。

    无奈身边两个不知廉耻的女人非但狐媚惑主,还妄图后宫干政,硬是以‘大王当以朝政为重’的名义,逼着他从床上爬了起来。

    哼~

    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仁宗愤愤然的将一身细排骨遮在了皮袍里,这才冲着外面嚷道:“到底出什么事了,这大半夜的也不让人清静一会儿!”

    便听那内侍急道:“启禀大王,方才西海道传来四百里加急文书,说是有宋人海寇作乱,占了两座海港不说,还纵火将海州府烧成了一片白地,百姓军民死伤不计其数啊!”

    “什么?海州府被烧了?!”

    仁宗闻言忍不住脱口叫道:“这真是太好……咳咳,朕是说,那宋人海寇怎敢如此猖狂?西海道的官兵难道是摆设不成?!”

    一不小心,仁宗差点就把心里话说出来,那西海道上下都把持在李资谦及其党羽拓俊京手中,如今出了这等差池,他正可趁机掺些沙子进去,至于那什么宋人海寇,在他眼里不过是疥癣之疾,压根不值一提。

    “大王,那些宋人自称是什么‘明军’,还会施展许多妖术,西海道官军虽誓死抵抗,可终究寡不敌众……”

    这些该死的佞臣,为了推脱责任,竟然连‘不是我军不给力,奈何敌军有妖术’这种无稽的理由都用上了!

    后面的说辞,仁宗干脆懒得再听,隔着殿门吩咐道:“好了,你去让国丈大人拟一份章程对策出来,明日呈给朕看便是——退下吧!”

    门外静了片刻,随即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渐行渐远。

    仁宗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褪去身上的皮袍,重新赤果果的钻进了帐篷,借助朦胧的灯光,用力将丰腴高挑的‘三姨’揽进了怀里。

    这三姨是曾经嫁过人的,还为前夫育有一女,因此倒和仁宗的生母有七八分的相似,所以每次与她相拥在一起,仁宗都会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

    当然,这种感觉并不会影响他提枪上马纵横驰骋的冲动,毕竟他这也是‘被逼无奈’,一时冲动……呃,每次都冲动也是情有可原的。

    只是这次‘三姨’却有些不配合,非但没有挺胸相迎,反而扭动着身子向后退了退,一脸严肃的道:“大王,你最近可曾听过一个传言?据说如今整个日本都被一伙会妖法的宋人给控制了,西海道那伙宋人若真是海寇倒也罢了,如果……”

    “哈哈哈!”

    不等他说完,仁宗便大笑了几声,嗤鼻道:“这等无稽之谈你也信?果真是头发长见识短!那些宋朝如今自顾不暇,哪有余力派兵入侵它国?这且不论,就算他们真有这心思,也不该舍近求远,放着咱们富甲天下的高丽不占,反跑去日本那等蛮荒之地吃苦!”

    刨去‘富甲天下的高丽’这个槽点,他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但那‘三姨’却还是坚持己见,继续进言道:“大王,正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万一传言是真,就必须早做提防才是。”

    见她语气里,颇有几分长辈对子侄的劝谏之意,仁宗是又恼又奋【亢奋的奋】,翻身跨到了‘三姨’身上,一边用力分开她的双腿,一边随口调笑道:“是是是!朕晓得了,若那些会妖法的宋人真打过来,我便派你们姐妹出面迎敌,届时甭管那宋人有什么本事,被你这么狠狠一夹,也得一泻千里……”

    “大王不可胡……胡言,臣妾……”

    人类最原始的冲动,再加上那层禁忌关系带来的莫名亢奋感,很快就冲垮了两人的理智,剧烈的喘息声在帷幕里回荡着,又在片刻之后归于沉寂。

    然而仁宗王楷却没想到自己这一番戏言,竟在短短数月之后弄假成真了。

    宋宣和七年、高丽仁宗四年、明建国元年三月初一,车骑将军武松率一万汉军、六万皇协军,诈称水陆大军十五万,兴兵南渡征讨高丽。

    因明军来的毫无征兆,又善用各种‘妖术’,沿途府道官兵几无反抗之力,只月余间,便被明军打到了开京城外。

    眼见国难当头,开京城中有异人向仁宗献策,于城中搜罗了数百身带月事的女子,以王妃李氏为首,担任讨贼先锋,誓破明军妖法!

 第44章 理政

    短短几个月,武凯就明白为什么历史上会有那么多昏君了——做一个勤政的君王,实在是太麻烦了!

    虽说他统治的地盘,目前仅仅是日本三分之二的国土,但这千头万绪种种烦恼,便似是源源不绝无穷无尽。

    归根到底,最大的问题还是武凯手下没有足够的‘官员’可用,尤其是能够治理地方的文官——因此‘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严重不足,甚至屡屡有倭人武士在乡间复辟的消息传出。

    若是在中原腹地,武凯还能下个‘招贤令’什么的,从民间搜刮些合适的人才,然而现在……别说倭人之中本来就没几个精通经济民生的,就算真有,武凯也未必敢重用他们。

    所以这千头万绪都要由他来拿定主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目前最让武凯头疼的,便是汉人移民与倭人土著之间的冲突——这两年间,在红巾军上下的通力扶持下,汉人移民总算是在日本站稳了脚跟,可也正因为红巾军一贯的偏帮汉人,使得其中一部分汉人有些意忘形。

    最明显的征召就是,在宣和六年之前,大多数移民与土著之间的冲突,都是倭人主动挑起的,但自从宣和六年以后,汉人移民主动挑起纷争的案例,便逐渐成为了主流。

    侵吞倭人田产的,凌辱倭人女子的——甚至还有人为了几句口角,便屠了倭人满门!

    而红巾军事后派人下去调查,竟还被刚刚形成的地方势力抵制排挤、收买拉拢!

    这让武凯颇为恼怒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所制定下的策略——当初为了汉人站稳脚跟,甚至完全取代倭人,他才定下了全面偏袒包庇移民的方针,对倭人的反抗则以强势镇压为主,借以缩小两个种族之间的人数差距。

    但现在看来,这样没原则的偏袒,倒养出了不少的白眼狼!

    想想也是,移民的主要成分就是在战乱中活下来的流民、以及各地的罪囚,这些人里本就有许多无法无天之辈,在得到官方的纵容包庇之后,自然就要为非作歹、巧取豪夺!

    有鉴于此,武凯打从宣和六年冬末,便开始一面组织人力勘定法律法规,一面在整个日本进行严打,重点打击各地残留的武士贵族阶级,以及汉民中带头违法乱纪之人。

    因为给各地都定下了比较严格指标,地方守军为了完成任务,堪称无所不用其极,数月间被误杀枉死者不下千人之众——后世之人每每谈及此事,便觉痛心疾首,认为是明太祖武大郎永世难以洗刷的污点。

    而在当时,初步建立的朝堂上也颇有些异议,以林登万、曹阳等人为首的主流派,表示誓死捍卫武凯的英名决策;而以岳飞、铁面孔目裴宣为首的少数派,则认为此举有不教而诛之嫌,有失仁爱。

    不过,这严打也确实是行之有效,短短数月间社会风气便为之一清,再不复之前的乱象。

    总之,靠着严打暂时稳定了日本的局势之后,武凯紧接着又下令,自京畿腹地征调六万倭人农兵,以投诚的倭人武士为骨干、外戚宗重尚亲自挂帅,组成皇协军辅佐车骑大将军武松远征高丽。

    对于这个决定,朝上众人倒都没什么异议,一来高丽最近跳的实在太欢,早就激起了红巾军上下的反感;二来投诚的倭人武士良莠不齐,其中有不少人都与乱党暗中勾结,将他们调离日本,更方便集中力量清剿乱党。

    至于调去攻打高丽的一万汉军,因为有武凯刚刚带来的五千官兵做补充,抽调起来倒也不至于让日本这边伤筋动骨。

    当时高丽国常备兵力在三十万以上,境内又多是易守难攻之地,本来武凯没指望能一战拿下高丽,只琢磨着拿下沿海港口作为中转据点,然后再徐徐图之。

    谁知高丽人为了防备金国,将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了边境,根本没想到会有人从海上突袭,再加上时人愚昧,往往将火器错认成妖术,又由此流传出许多诡异传言,因此沿途府道官兵几乎是望风而逃,只月余间,武松所部便攻下了高丽半壁江山,直抵高丽国首都开京城下。

    四月初八,高丽国丈李资谦率军出城迎敌,并摆下‘月经狗血’大阵,驱使数百女子手捧狗血冲锋陷阵,意图破除红巾军的妖法,重新掌握战场主动。

    同日,红巾军大破李资谦所部,并乘势攻入城内,生擒高丽仁宗王楷、国丈李资谦以下文武大臣数百名,所获金银器皿不计其数。

    李资谦的同党拓俊京仓皇逃出都城,于西京东亭府拥立新帝,并上表祈和,表示愿意尊武凯为‘叔皇帝’,年年进贡岁岁称臣。

    考虑到朝鲜腹地多是山区,运送补给十分困难,再加上部署在高丽北部的精锐军团也还保持完整,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而且在准备好于金军正面冲突之前,武凯也希望能在中间保留一个缓冲地带,于是便暂时答应了拓俊京的求和。

    事后拓俊京得知武凯准备在六月一日建国登基,便急忙搜罗了美貌处子五百人、太监三百名,当作第一次朝贡的贡品送往日本。

    不过与此同时,拓俊京向金国皇帝进宫的礼物比这只多不少,显然是打着万一事有不谐,便借金国的力量对抗大明王朝的心思。

    只可惜,高丽人再三强调‘宋人移民’的厉害,却依旧没能引起金国高层的注意,反而让女真人越发看不起高丽国的实力——要不是此时金国上下眼中只有大宋这块肥肉,暂时顾不得其它,说不得便要先顺势吞并了高丽。

    靖康元年四月,武凯于后世东京城所在的位置,筑起一座简易的城池,并在城池内外修筑民宅,迁倭人贵族、武士、商贩、匠人六千户、汉人军属两千户,共计人口五万有余,分布于城郭内外。

    靖康元年五月中旬,新城被正式命名为‘南京’,以备武凯登基称帝之用。

 第45章 汴梁城中

    五月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汴梁城内似乎也重新恢复了烈火油烹似的繁华景象。

    若不是城外焦土处处,城内也多了不少行乞的流民,还真看不出三个月前,这汴梁城竟曾危若累卵一般。

    而随着太学学子陈东在登闻鼓前一声咆哮,横行多年的‘祸国六贼’相继落马,国师悟空、真人林灵素一死一逃,朝堂上的风气便也为之一清,呈现出‘众正盈朝’的局面。

    尤其刚刚即位的钦宗皇帝,特地破格提拔御史中丞秦桧为相,充分展现出了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获得了朝中文臣的交口称赞——与之相比,击退金军的李纲被罢免一事,便显得‘微不足道’起来。

    自从擢升为相以来,秦府门前可说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众人每日里携来的礼物随便聚拢一堆儿,就能换来几座金山银山——但秦桧秦大人却不愧是朝堂上的一股清流,竟一连月余闭门不出。

    至于各种礼物云云,除非你能打通关系悄悄的进门,否则也是绝不收纳的!

    却说这日傍晚,秦相爷散朝之后回到府里,也不等换下那一身厚重的朝服,便匆匆的赶到了后院。

    “见过老爷!”

    原本一众丫鬟婆子正围着王氏母子笑闹,见他紫袍玉带冠冕堂皇的闯将进来,皆是一惊,下意识便将万福改作跪礼,乌压压的挤了一地。

    有那胆大些的丫鬟,跪在地上偷眼观瞧,见自家老爷这一身官服在身,更显得威风凛凛龟气逼人,芳心里便多了几分躁动,想着自打主母生下儿子之后,心性宽纵了许多,甚至还主动给老爷纳了两房妻妾,自己是不是也能趁此良机……

    这般想着,那跪姿倒被她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