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进击的武大郎 >

第124章

进击的武大郎-第124章

小说: 进击的武大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泄愤倒非什么难事,可这天下的官兵,却不都似这山东厢军一般废物——那西军、禁军如今正好云集河北,若是事情闹大了,旬日便能调来山东平叛!”

    他身子微微前倾,脸色也严厉了几分:“法师也是明白人,千万莫要逞一时之快,反落个身死道消、英名尽丧的下场!”

    说着,他又肃然冲北面拱了拱手,道:“幸则官家得知法师佛学精湛,特差老奴前来延请悟空法师进京,届时只需在官家面前立稳了脚跟,却还有那个敢污蔑法师你?日后的前程更是不可限量啊!”

    这连打带拉,竟是一连换了三张面孔,如果搁在现代,这老头至少也是一老戏骨。

    武凯与他对视半响,却是哑然失笑道:“李公公既然说我是明白人,那我也就干脆把话挑明了说——我领旨跟您回了汴梁,若是被皇上看重也倒罢了,如果在官家面前不讨喜,届时甭管您李公公还是程知府,只需将今日之事如实上报,我可就要窝窝囊囊的身首异处了。”

    顿了顿,他又淡然的补了一句道:“若是李公公能帮我想个稳妥的办法,我自会欣然领旨前往汴梁面圣,否则,怕只能委屈公公和我一起去攻打东平府了。”

    眼见武凯没有被自己的言语所惑,反而直接指出了关键所在,李存忠不由在心底暗叹了声‘人不可貌相’。

    不过他敢来这里说服武凯,自然也不是全无准备,目光在袁朗、武松二人身上来回转了一圈,忽的问道:“却不知哪位是阳谷县尉武松?”

    武松见武凯没有阻拦的意思,便拱了拱手,不吭不卑的道:“在下便是武松,不知公公有何见教?”

    “前两日便听人说起打虎县尉的威名,如今一见,果然是个英雄人物!”那李存忠赞了两声,忽的话锋一转,拱手道:“悟空法师,那程知府膝下有一独生女,如今年方十五、才貌俱全,正是令弟的良配!洒家不才,愿为令弟保此大媒,也好使两家化干戈为玉帛!”

 第211章 决议进京

    程知府的独生女?

    貌似水浒中也曾提到过,董平那色坯被人家小姑娘迷得神魂颠倒,屡次三番求亲不成,最后战败投了梁山,头一件事就是去程府抢亲【顺带连丈母娘也一并抢走了】——足见这小姑娘是个好颜色的。

    想不到自己从中横插一杠,搞死了董平,却便宜了武松!

    不管从哪方面说,这都算是下嫁了,若不是兵临城下危在旦夕,估计程知府是绝不肯同意这门婚事的。

    武凯心中感慨着,面上却是古井无波,只微微挑了挑眉,追问道:“程知府的投名状有了,公公您的却又在哪里?”

    李存忠一愣,道:“洒家出面替令弟做媒、征婚,难道还不够吗?”

    “不够,远远不够!”

    武凯摇头失笑道:“公公您是天子近臣,只这么点儿牵连,在皇上面前三言两语就能洗清嫌疑,却算得什么把柄?”

    这下子李存忠可真是为难了,他哪里想到这武大竟会如此难缠?

    暗暗想了几个主意,却都不是很合适——就算有适合当把柄,他也不敢告诉武凯。

    于是气氛便就此僵住了,过了半响,李存忠仍在冥思苦想,却听武凯忽然哈哈笑道:“公公,我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何须如此认真?”

    说着,他长身而起,示意袁朗将面前的矮几撤去,淡然道:“我若真把希望都寄托在什么把柄上,即便到了汴梁怕也是有去无回——公公只需拭目以待,做好帮我锦上添花的准备,也便是了。”

    只这一句话,其中蕴含的强大自信,便让李存忠侧目不已,他这些年也见过不少号称法力无边的方士,一听说皇帝召见,不是惶惶不安丑态百出,便是狂妄膨胀大放厥词,似武凯这般冷静淡然,却又信心十足的却是罕见至极。

    武凯当然是信心十足的,赵佶这位道君皇帝找自己过去,无外乎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而论起装神弄鬼来,他自认绝对不会输给赵佶身边那群骗子,更何况他还有‘后知五百载’的大杀器,拿来忽悠赵佶并非什么难事!

    原本他犹豫不决,是怕自己走后,留在祝家庄的心血会被官府逐渐渗透,如此一来,他在京城若是难有作为,便是两头皆输的局面——可若是武松成了知府的女婿,自然也就不用太过担心这一点了。

    而他,也正好想去汴梁城仔细看一看,这大宋朝还有没有挽天倾的可能!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等慷慨激昂的诗词,若能永远不闻于世,才是黎民百姓最大的幸事!

    打定了主意之后,武凯便拱手道:“李公公,不知我要如何接旨?若是需要焚香祷告……”

    “此地简陋,也便用不着那般繁琐了。”李存忠笑道:“再说法师也是方外之人,原也不用遵从那些俗礼,只需恭谨些也就是了。”

    说着,也不让武凯下跪,便将那圣旨从盒子里取出,抑扬顿挫的念了一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开篇,还要等到朱重八发明,此时却没有这等固定的格式。

    这圣旨写的花团锦簇、骈四俪六,武凯也就是近来读了几本书,才勉强分辨出了其中的意思。

    等念完之后,李公公将那明黄卷轴双手奉上,武凯也双手接过,便算是宣读完毕。

    问了李存忠的意思,武凯便将他请上了马车,率领大军原路返回祝家庄。

    虽然那圣旨上写着接旨之后,要立刻启程进京,可是再过几日,那江浙大军就要赶到祝家庄,若是胡乱厮杀起来,岂不糟糕?

    所以武凯与李存忠商议了一下,决定在祝家庄等上几天,先由李存忠出面,斥退了那群胡乱‘借道’的江浙兵再说。

    另外,武松的婚事也要这几天之中尽快落实下来,否则武凯前脚一走,程知府后脚便悔婚,二郎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却说这一路之上,武凯也在琢磨着,要带哪些人去汴梁。

    他这次是高僧的身份,被征召去汴梁宣扬佛法,按说是不能带女人的。

    可问了李存忠才知道,如今汴梁城中有些身份的僧道,个顶个都要置办几房妻妾,就算娶不起老婆,也要时不时去狎妓取乐。

    据说这风气就是打从大相国寺传来了,早几十年就开始了,如今旁人早就看习惯了,若是孑然一身,反倒惹人侧目。

    因此武凯仔细考虑之后,决定带扈三娘一起上路,一来路上可以暖床,二来也能充当护卫。

    至于其它妻妾,吴月娘身怀六甲不良于行,庞春梅又担着内外诸多事情,不得随意离开——至于西门秀,她本就不是个会伺候人的【除了在床上】,带她上路反倒是多个累赘。

    随从方面,武松要替自己坐镇祝家庄,更要维系与程知府的关系,自然不能离开。

    栾廷玉虽然可以带走,但考虑到武松未必能独当一面,还是把他留在东平府为好。

    法海和尚必须带去,这厮好歹也是个真和尚,到了汴梁说不得还要向他讨教些佛门的规矩,免得在宋徽宗面前出糗。

    其余人不是各司其职,就是不放心带进京城,想来想去,也只有时迁、解珍、解宝三人最为合适。

    解珍解宝可看家护院,时迁能打探消息,基本也就够用了。

    一路无话,到了祝家庄已是傍晚时分,武凯一面命人收拾上房,一面吩咐摆下酒宴,给李存忠接风洗尘。

    作陪的只有武松一人,他抽了个空子凑到武凯耳边,问道:“哥哥,你真打算去东京见皇上?”

    “不然还能怎样?”

    李存忠就在左近,武凯却不想和他细谈这事儿,于是岔开话题打趣道:“二郎,上次我让你娶李瓶儿时,你老大不乐意,这次却怎么不开口反对了?”

    武二郎一张脸立刻涨得通红,讪讪的‘俺’了几声,才想到了合适的理由,忙分辨道:“那时哥哥想让李瓶儿改嫁,实在有违妇德,我心中自是不喜,如今……如今既然是明媒正娶,哥哥出面做主,俺岂能反对?”

    说到底,他还是很满意这门婚事的,毕竟在常人看来,没有功名在身就能娶到高门嫡女,绝对是祖上积德的美事儿。

 第212章 剃度

    【马上要进京了,需要分出一卷,从第一章开始吗?】

    大观三年,同州河清,兹有清河【县】人武凯,观之而彻悟,故遁入空门,立下宏愿……

    这一段话,出自武凯刚刚领到的度牒,大意是说:他在十二年前,目睹了同州黄河突然清澈见底的奇迹,因此大彻大悟,决心出家当为僧,积德行善、济世救人。

    这还是在武凯极力要求下,不太夸张的写法,否则按照法海的意思,非给他整成从娘胎里就开始悟道参佛,一出生就指天誓地、唯我独尊——这样才符合他斗战胜佛转世的身份。

    大致翻了翻,便将这份度牒随手扔到桌上,武凯在椅子上坐直身子,吩咐道:“行了,开始吧。”

    “那徒儿便僭越了。”

    法海、慧能师徒早已准备多时,闻言立刻把剃头挑子扛到了近前,慧能先用火筷子,把在开水里煮了半天的剃头刀夹出来,用湿毛巾冷却,又在不知什么动物的毛皮上来回蹭了几下,这才恭恭敬敬的递到法海手中。

    按理说,僧人剃度的时候,还要在佛堂里进行一系列的程序——不过武凯那耐烦这个?

    反正度牒上写的是他十二年前,就已经剃度出家了,如今不过是补上一刀,仪式什么的能省自然就省。

    别说,法海的剃头的手艺硬是要得,不片刻功夫,大把大把的头发便落在地上——若是旁人经历这一幕,此时估计要百感交集,毕竟这年头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轻易不能毁伤。

    可武凯一个穿越者,自然没有这么多蛋疼的念头,反倒觉得头上清爽了许多。

    要知道他以前可是习惯了板寸头,这大半年顶着一头披肩长发,每日里跟个女人似得摆弄,早腻歪的不要不要的了。

    不多会儿功夫,这三千烦恼丝便被剃的干干净净,至于在头上烫戒疤什么的,要到元朝才开始流行,此时却没这等自残的规矩。

    用热水洗净了头皮,又穿上连夜赶制出来的僧袍,武凯大袖飘飘的在铜镜前来回走了几圈,出尘之气是半点没有看出来,反倒更像是个开黑店的屠户,只要脸上稍作颜色,就能达到生人勿进的效果。

    法海在一旁看武凯盯着铜镜直皱眉,忙上前溜须拍马道:“师父,您这才叫威严呢,怒目金刚说的就是您这等……”

    “滚!”

    武凯反手将他推开,没好气的呵斥道:“你和慧能在这里仔细想一想,看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别到了京城闹出笑话!”

    留下法海、慧能二人在前厅查缺补漏,武凯却是拿头巾包住光头,转身出了厅堂,健步如飞的朝着后宅行去——今儿一早,那程知府就派了人过来,据说是程小娘子的乳母,来这里商量两家的婚事。

    当然,这也是武凯强硬施压的结果,否则程知府的反应才不会这么快呢。

    却说武凯见那乳母在自己面前战战兢兢,说不出几句整话,便把她推给了吴月娘接待。

    这一个时辰的都过去了,想必应该也谈的差不多了。

    ——分割线——

    到了后院,武凯还没进门呢,便看到那乳母笑的满脸褶子都开了,进却一瞧,却连武松也在旁作陪,诺大个汉子,满面通红的像是个小姑娘似得手脚无措,连那椅子上的扶手都快被他给捏碎了。

    只是武凯这一进门,那乳母便收了笑容,似弹簧似的跳将起来,又好似被掐住了脖子的瘟鸡,叽叽咕咕的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武凯也懒得理会她,径自坐到吴月娘身边,问道:“谈的如何?婚期定在那一天?”

    “今日先换了八字,由法海师父推算个好日子,明日一早上门送聘礼,顺便再把婚期订下。”吴月娘说着,又冲那乳母微微一欠身道:“时间上委实仓促了些,还请亲家多多体谅。”

    “夫人言重、言重了!”

    那乳母慌忙换了一礼,看都不敢看武凯一眼,颤声道:“老身这就回去,将夫人的意思分说清楚。”

    等吴月娘开口送客,她便忙不迭跟着丫鬟出了客厅。

    “这慌里慌张的,好像老子会吃人似的!”

    武凯有些不满的嘟囔着,身后庞春梅便搭茬道:“老爷还真说准了,那些官兵逃回东平府,可不就把您说成是吃人魔王了么。”

    吴月娘想到方才那妇人的模样,忍不住笑的护住了肚皮,扫了一眼武松,道:“老爷是没瞧见,二郎没来作陪时,那妇人如丧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