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进击的武大郎 >

第102章

进击的武大郎-第102章

小说: 进击的武大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有人拆台道:“齐老赶,就凭你那一屁股烂赌账,也去的起游仙窟?还是指望哥哥替你使些力气吧!”

    或者,夸张的挺了挺腰。

    一片哄笑声中,却有人分开人群,跌跌撞撞的挤到了门前。

    “哎~懂不懂什么叫先来后……”

    排在前面的几个顿时恼了,正要扯住那人讨个说法,冷不丁瞧见那个性的老鼠须,忙又换上一副笑模样:“哎呦~这不是时班头吗!您老什么时候回来的?”

    时迁却不理会他等,径自推门闯了进去。

    就见两个婆子如门神般立在左右,中间软塌上坐着个小娘子,虽然称不上绝色,却是娇俏可人,更兼透出一股文静,竟与那李知县的书生气有几分相似。

    时迁歪头斜脑的便问了一句:“你……你可识字?”

    却说那刘氏被关在这里已经三天了,开始还有嫂嫂张氏作伴,可很快那张氏便从了宋雄,只留她一人在这里忐忑不已。

    一开始她满脑子守节守孝,可到了如今,眼见再不找个人改嫁,便要落入烟花之地,做哪千人枕万人尝的娼妇,刘氏心里其实也已经有些动摇。

    可偏偏今日来过来求娶的,却都是一些歪瓜裂枣,实在是不合心意。

    这不,刚走了一个马脸赌棍,又来一个干瘦如柴、面目如鼠的醉鬼——刘氏只低头漠然以对,压根不去理会。

    倒是旁边那婆子嘴快,忙道:“何止是识字啊!这小娘子的爹爹是个私塾先生,听人说,那什么四书五经也是读过的!”

    时迁闻言一咧嘴,哈哈笑道:“巧了,俺正要寻一个识文断字的婆娘,日后好生个进士老爷当儿子!”

    说着,摇摇晃晃的躬了躬身,道:“娘子,为夫我这厢有礼了。”

    刘氏却哪里肯受,把头一歪,来了个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时迁便有些恼了,吹胡子瞪眼道:“你是不是看不起俺?俺……俺告诉你,刚才便连知县老爷,都抢着给俺敬酒来着!还有那祝朝奉,诺大的名头,还不是被老子生擒活捉了?!”

    听到这话,刘氏终于有了反应,讶然的望向时迁,目光中充满了怀疑。

    时迁见状,晃晃悠悠来到门前,一脚踹开房门,喝问道:“你们都评评理,俺方才说的……说的是不是真的?!”

    满院子人都轰然回应,还添油加醋,把他夸的盖世英雄一般。

    “以后……以后这就是你们的嫂子,都……都特娘给老子……”

    时迁说到一半却有些卡壳,干脆便又转回了屋里,踉跄几步,一头扑到了床上,嘴里道:“娘子,快……快帮俺宽衣!”

    那两个婆子原本是负责看管,不让人随意靠近刘氏,但听了刚才的话,也知道时迁不是一般人,又见那刘氏呆愣愣的,并无多少反抗之意,便互相打了个眼色,悄悄的退出了房中。

    直到房门砰地一声关上,刘氏才猛地惊醒过来,下意识的正要躲到角落里,却忽听榻上传来一阵鼾声。

    刘氏愕然的打量了时迁半响,最后无奈的叹了口气,散开被褥,盖在了时迁身上。

 第167章 假道伐虢

    ()

    四月二十一,谷雨。

    东平府后衙的客厅里,新任都监孙成芳沉着一张黑脸,似乎是要与这阴云密布的天气比上一比似得。

    程知府和张奉恩的脸色虽然不至如此,却也是皱眉沉吟不语。

    孙成芳几次想打破沉默,却只能欲言又止,毕竟知府、通判还没有开口,他一个区区武将怎敢抢在前面?

    好在程知府也看出了他的焦躁,微一额首,点名道:“孙都监,你掌管一府武备,不知你对此事有何高见?”

    孙成芳噌的一下子跳将起来,单膝跪地,行了个军礼道:“大人,以末将看来,那阳谷武大打着官府名义,越境攻打祝家庄,便已是大罪一桩!更何况他竟丧心病狂,私自将那祝家老少三百余口尽数诛杀,如此丧心病狂的行径,便是将他凌迟处死也不为过!”

    程知府露出深思的表情,沉吟道:“可是祝家毕竟与贼人勾结,围攻了阳谷数日,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反贼,贼人的家属——何况那李达天在公上说,祝家众人是误触机关自陷死路……”

    私自处死反贼家属,其实按照惯例算不得什么大罪——只不过武凯这次一个活口都没留,才显得有些突兀。

    “大人!”

    孙成芳愤然道:“正是如此,才更留不得那武大!这等胡言乱语,怎么可能出自李知县的本意?这公必定是那武大伪造的!连公的内容都可以左右,显然在阳谷已经无人能制,若是再放任武大郎占了祝家庄,咱们日后怕是寝食难安啊!”

    “嗯,此言倒也有些道理。”

    程知府微微点点头,然后继续摆出一副深思的表情。

    张奉恩适时插嘴道:“孙都监,那你准备如何行事?”

    “当然是立刻拿下那武大郎问罪!”孙成芳毫不迟疑的道:“至于他那麾下的红巾军,不过是被其蛊惑而已,可以将他们充入官军,让其戴罪立功!”

    “哈哈哈……”

    张奉恩闻言却是失声大笑起来,直笑的孙成芳面显怒色,这才晒道:“都监大人麾下却不知有多少兵马?能比得上祝家那五千联军?!一旦逼反了那武大,你孙都监的送了性命倒还罢了,连累了这一府六县十几万百姓,本官却是不依!”

    “张大人,你……末将……”

    一番话说的孙成芳脸色数遍,可终究不敢和张奉恩翻脸,只瞪着一双牛眼,憋闷的五脏六腑都要涨裂了。

    张奉恩居高临下看着他,却是一脸的轻蔑淡然——虽然孙成芳与他官阶相同,但区区一介武夫又岂会被臣放在眼里?

    “好了。”

    程知府摆摆手,打断了两人的对峙,叹息道:“通判大人方才那番话虽然有些刺耳,却是老成持重之言——能以少量民壮大败数千反贼,那阳谷武大绝非等闲之辈,若是没有万全之策,切不可胡乱下手!否则真要逼反了他,怕是比那梁山水寇还要棘手十倍。”

    见知府也是如此想法,孙成芳不由的有些沮丧,他力主捉拿武凯问罪,一来确实是怕武凯日后坐大,难以制衡;二来却是看上了武凯组建的红巾军。

    如今朝廷兴兵攻打辽国,正是武臣出头露脸之时,若是麾下有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说不得那太尉的椅子,他孙成芳也有希望坐上一坐!

    更何况听说那武大郎手上还有诸多法术,只要一一拷问出来,献给对此颇为痴迷的皇帝,日后还用发愁前途吗?

    可程知府、张通判所顾虑的,却也并非没有道理,那武大若是真被逼反了,以他孙成芳手头这点人马,怕是还不够给人家塞牙缝的呢。

    不甘心的想了半天,孙成芳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忙道:“两位大人,末将有一计,管教那武大郎反抗不得!”

    “是何妙策,快快讲来。”

    听他说的如此笃定,非但程太守显出兴趣,便是张奉恩也竖起了耳朵。

    只听那孙成芳道:“如今朝廷要举倾国之力,攻打辽国,收服幽云十六州!数月之内,齐鲁、江浙等地的大军便会在山东境内汇合,届时怕不有十几万兵马之众!咱们只需等大军路过时,扯起虎皮,逼那武大束手就擒便是!大军在侧,那武大郎又岂敢说上半个不字?”

    他将这妙计说完,正隐隐得意,却不料程知府忽然摇头道:“此计虽妙,可那攻辽大军并不会路过我东平府,如之奈何?”

    孙成芳顿时傻眼了,要是大军不路过东平府,他冥思苦想出来的妙计,岂不是成了空谈?

    “大人!”

    他急道:“能不能想想办法……”

    程知府确实不等说完,便摇头苦笑道:“你当我是何许人?是执掌军中要职的童贯童枢密,还是权高位重的蔡相爷?这等军国大事,那是本官一个区区知府可以插手的?”

    孙成芳一想也是,这十多万人马的行军路线,要想更改谈何容易?更何况目的,还只是为了压服一个区区的武大郎!

    两人正相对黯然,旁边的张奉恩却是面色数变,忽的一咬牙,道:“此事在我等看来难若登天,但对有些人而言,却算不得什么大事!”

    “张大人的意思是……”

    程知府转头看向张奉恩,眉宇间却有几分提防——如今他初来乍到,只是仗着身份,勉强压制住了张奉恩,若是张奉恩后面有什么了不得的靠山,那可真要麻烦了。

    却听张奉恩道:“据我所知,那祝朝奉祖上是衍圣公府的家奴,而他本人也一直以衍圣公府的奴仆自居,与孔家二爷过从甚密!咱们只需武大灭祝家满门的消息传过去,再将这假道伐虢之计提上一提——以衍圣公府的能力,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顿了顿,他又道:“这样一来,我等更可以安居幕后,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损分毫!”

    虽然武凯除了那封略带威胁的信之外,还送了五千贯给他——然而若能借孔家之手,将武凯彻底除掉岂不是更好?

    反正那武大也不会知道,这是他张奉恩的主意!

    

 第168章 发展与疏漏

    六月初,天气日渐炎热,祝家庄里也逐渐热闹起来。』。』m

    经过乱战引起的短暂萧条之后,南来北往的客商再一次云集于此,先不说带来的经济利益,单是各式各样的物资,便已经让武凯喜出望外了。

    不但铸造虎蹲炮的铜料有了着落,还寻到了能长期提供白磷矿的门路——如今只等武凯解决好‘白磷不够稳定’的难题,就可以将雷管进化成木柄手榴弹了。

    除此之外,武凯在得到东平府方面的默认之后,便立刻着手对独龙岗三庄进行了一些改造。

    对祝家庄的改造,主要是在娱乐服务方面——原本的游仙窟虽然盈利状况不错,但毕竟档次不高,外加娱乐项目过于单薄。

    因此武凯不惜重金,在对面又起了一家游仙窟别苑,准备提供一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服务,并只开放给那些真正的金主。

    不过如今这别苑还刚刚破土动工,需要的‘服务人员’,也还在征集培训当中,估计年底能开张营业就不错了。

    其它还有类似‘大宗商品的交易公告栏祝家庄第一份报纸’之类的举措,也都还在起步摸索阶段。

    倒是扈家庄和李家庄的改造更容易些,先李家庄内的百姓,基本都已经迁徙到祝家庄和扈家庄,原本的李家庄则改建成了一个大农场。

    除了养猪和培养景阳菇之外,还增添了饲养蚯蚓和家禽的业务——那些过滤完硝水的粪肥,真好可以用来养蚯蚓,而养了蚯蚓不喂家禽,岂不是太浪费了?

    这些家禽虽然未必能给武凯带来多少好处,但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再推广到农户家中,却是能立竿见影的改善老百姓的经济状况。

    至于扈家庄,得到了李家庄一部分青壮之后,也将原本的酿酒作坊扩大了近倍,不过如今他们生产的再不是什么扈家米酒,而是武凯力推的‘佛跳墙’。

    当然,制作高度白酒原浆的作坊并没有放在扈家庄,而是放在了全面军事化管理的李家庄,借以避免配方外泄。

    通过以上的改变,就不难凯正在将战略重心从阳谷,转移到独龙岗三庄。

    这几乎是不需要犹豫的选择,即便抛开祝家庄的战略位置不提,处于东平府边缘的独龙岗三庄,也比阳谷城这种官府驻地,要自由方便的多。

    当然,这并不表示武凯就准备彻底放弃阳谷城,毕竟那里还是他起家的基本盘,即便吸纳了数百联军俘虏之后,红巾军的内部核心依旧是以阳谷人为主。

    因此,武凯在转移产业的同时,又将一部分投诚的俘虏,派驻到了阳谷城,并捎去了从祝家庄李家庄搜罗的两百多名寡妇——都是丈夫死在了阳谷城下的,被武凯以‘反贼家属’的名义收押起来,准备当做战争红利下去。

    放的目标,主要是那些没有成亲就在战斗中致残的男子,无论军民,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提出‘申领寡妇’——当然,这批寡妇质量岑差不齐,有那好模样好性格的,自然先紧着红巾军内部消化。

    这般明目张胆的贩卖人口,要搁在后世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然而在造反数量频率堪称历朝历代之最的宋朝,却还算是比较仁慈的做法。

    一般而言,将反贼的家产抄没,妻儿老小统统充军为奴,才是标准的做法——严重些的,干脆就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如今武凯只是勒令小寡妇改嫁,自然也不会引起多少反弹。

    除此之外,武凯还在阳古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