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途 >

第700章

官途-第700章

小说: 官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委的官衔,接触面广了,什么复杂的人都要相处,谁知道在这大染缸里会把人染成什么样?杨晓明能抵档得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吗?李向东不是就抵抗不了诱惑吗?不是就跟枝子搞在一起了吗?她真有点儿后悔,想当初真应该坚决反对,不要让李向东把杨晓明从学校调出来。
    她想,如果,杨晓明还呆在学校,李向东发生这种背信弃义的事,他一定会是她杨晓丽忠实的支持者,一定会帮她劝服他们的父母把李向东扫地出门。李向东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是市委书记又怎么样?你还不是住在我杨晓丽购买的房子里?
    杨晓丽打电话给弟媳,这才知道市县山区发生的灾情,才知道,杨晓明被抽调参加了抢险救灾队奔赴山区了。
    有那么一刻,她真想打电话给李向东。
    她打电话给李向东可不是想要跟他说什么?她跟他有什么好说的?她只是希望他看好杨晓明,别让他出事。她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仿佛这个晚上要出点什么事。她才不管你李向东死活,只是关心她的亲弟弟杨晓明。
    
    第一一四五章主动请缨
    
    本来,城区前往山区抢险救灾的人员名单里并没有杨晓明,但他找到城区党委书记主动请缨。他说,他是党委里最年轻的,这种突击任务交给他更合适。他说,他参加工作后,一直呆在学校,没有吃过什么苦,这次遇到这么好的机会,很应该让他去锻炼锻炼?杨晓明很清楚,以他和李向东的关系,只要做出三分努力,比别人十分努力还顶事,因此,他不能放弃这样一个表现自己的大好时机。城区党委书记见他那么坚决,想李向东也交代过,对杨晓明要一视同仁,因此,便答应了他的请缨。
    从城区抽调的三十多个人与市直几个局抽调的人员划归为第三组。他们这个组共有一百二十人,可想而知,这个组在编组时,老邝就已经考虑到要把他们放在重灾区的镇了。
    第三组组长曾在某镇担任过镇委书记,有着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大家还在前往灾区的路上,他就已经把第三组再划分为八个小组。八个小组长都由各单位的领导担任,因为杨晓明是城区党委,便由他担任第七小组的小组长,手下十几个人都是清一色城区抽调来的年青干部。杨晓明很满意这个安排,由于来自同一个单位,大家会更团结,更听从他的指挥。
    这次城区共派出三辆十二座面包车前往灾区。分好组后,杨晓明便用手机联系,把他的组员们调整集中在同一辆车上,他要趁前往灾区的路上做一番动员,向大家提出各种要求。
    大凡当过老师的人都喜欢正儿八经,有始有终,总喜欢像以前在学校时对待他们的学生一样,大家去干某一件事时,都要把事情说清楚,把注意事项交代明白,把责任分到每一个。恰恰正是这种工作思维,与机关工作方法很吻合。因此,这些曾在学校当过老师的人有机会调到机关工作后,总能在指挥协调方面胜人一筹。
    不可否认,在担任领导干部中,老师出身的比例也比其他行业的高许多。
    当然,这些人首先要能改掉那种孩子气,要意识到,不能再用指挥协调孩子的办法瞎乱来。
    杨晓明有他独到的优势。他担任城区党委以后,不仅有机会向周围的人学习,还有机会向市委书记李向东请教。老爸老妈几乎每星期的一次聚餐,就是杨晓明向李向东请教的时候。一个市委书记把自己的指挥协调能力传授给一个小党委,只要学到一半,也足够他更胜人一筹了。
    他环视车上这一群年轻的组员们说:“这次行动,我本来是没份的,第一次上报名单时,并没有我的名字。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争取参加这次行动吗?为什么要投入到抢险救灾第一线吗?”
    他自问自答,因为我很清楚,这次行动是考验我的时候,是我立功的时候。我好不容易才等到这个机会,我要抓住这个机会,不能让这个机会一纵即逝。
    他说,在平淡的工作中,想要表现自己,是非常难的,漫长的时间会淡化你的努力。而在一种特定的环境里表现自己,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表现自己,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说,现在,只要在这次抢险救灾中,不怕危险,勇猛向前,出色地完成各项抢险救灾工作,很容易就会在领导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在考虑培养接班人时,就会想到你,就有可能让你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杨晓明说:“这是我的想法。我想,也是我们在坐各位的想法。你们总不愿碌碌无为吧?总不希望成天被论资排辈束缚,总希望从那些工作时间比我们长,资格比我们老的人中脱颖而出吧?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不要能当衰仔没胆败类,在这次抢险救灾中,充分体现出年轻人的朝气和勇气,永往向前,争取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立大功!”
    他的话在年轻人的心中激起了共鸣。
    有人说,我们要冲破论资排辈!
    有人说,我们决不当衰仔没胆败类种!
    有人说,我们听杨党委的,争取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立大功!
    杨晓明见大家的干劲鼓起来了,便开始交代注意事项,他说,按他的估计,我们这个组基本上是统一行动的,比如说,统一去抢救某一个村的村民,统一行动去劝说村民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他提醒大家不要擅自行动,要三人一组,互相有个照应,如果某一个人出状况,其余两个人可以相救。他说,三个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大,如果遇到一个人不能处理的问题,可以三个人合力解决。这样,他就又把他的组员分成若干个小小组。
    他对大家说,我们要立功,但不要伤亡。他说,如果命都没有了,立功有什么用?当烈士躺在石碑下什么用?
    于是大家便都笑了,都说杨党委真逗。说杨党委,以前我们怎么没发现,你原来那么能说?当老师的是不是都很能说?杨晓明听了心里很得意,便对大家说,现在,我们放松放松,别太沉闷了。我们轮流说说玩笑。
    有的问,什么笑话都能说吗?
    有的说,我只会说黄色笑话。
    杨晓明说:“只要好笑,什么笑话都能说。这车上又没女孩子,越黄越好。”
    大家“哄”一声笑起来。
    有人说,杨党委带头。
    有人说,杨党委先说一个黄色笑话!
    ……
    虽说现在镇镇路通车通,但分赴灾区抢险救灾队走得不是一条路。杨晓明他们这路人马,出了城区便上了高速公路,过了海边镇,下高速公路,再往山区拐。相比而言,这条路并不显得近,只是路途顺畅,车跑得快,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车一进山区,他们便钻进了瀑雨里,就听见雨点密密地拍打车身发出的“叭叭”声,车头灯的穿透力立时显得弱了,车速不得不慢下来。
    杨晓明还是第一次来山区。他问:“还有多远?”
    司机说:“正常情况下,不用半小时就到了。”
    杨晓明问:“路不好走吧?”
    司机说:“路倒不是不好走,只是雨太大,看不清前面的路。”
    说着,就觉眼前一亮,一串雷轰轰隆隆像从头顶上滚过。杨晓明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车里的气氛并没有受外界的影响,还非常热烈。大家刚被一个笑话逗得前仰后翻。杨晓明便不再说什么了,他不想因为自己的话引起大家的不安。
    车前倾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像是在下山的路上。下山的路弯多,车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刹了车向右。终于车像是下山了,跑得平稳了,也跑得快了。杨晓明松了一口气,想这里离那雷电远了许多。
    再跑了一会,车突然停了,司机踩刹车的声音“咯咯”响得很刺耳。
    杨晓明问:“怎么了?”
    司机说:“前面没路了。”
    杨晓明说:“怎么会没路了?”
    他贴近车窗张望,果然车头灯照到的地方,却是一条鸿沟,瀑雨的积水从山上下来,顺着那鸿沟“哗哗”流去。
    他以为前面是一条河,问:“怎么跑到这地方来了?是不是跑错路了?”
    司机说:“应该不会,这路我经常跑,就算跑错了,跑上其他路上了,也不会无路可走啊!”
    说着话,就听见后面的车按喇叭,像是询问他们为什么停下来不走了。杨晓明一急,也不顾外面的雨有多大,拉开车门就冲了出去。
    
    第一一四六章去重灾区的重灾区
    
    倾刻间,杨晓明就被瀑雨淋透了,睁开双眼也困难,于是,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像在太阳光下向远处张望那样,用手在头额上搭了个凉棚,拦着倾泻的雨水,看着脚下的路,就往车头走去。脚下踩的是水泥路,在漆黑的雨夜里,泛着白色,想那司机应该不会走错路啊!想这前面怎么就突然没路了呢?
    再往前走,透过车头照射的光才发现,路到了这里刚好拐弯,刚好在拐弯处出现了地陷,把那路拦腰切断了,因此,便看不到前面的路。
    杨晓明正张望着,第七组组长也浑身湿透地从后面走过来。
    他问:“怎么回事?”
    杨晓明说:“地陷把路截断了。”
    组长便回头对杨晓明那辆车上的人喊,叫他们下来几个人。车上的人都被杨晓明鼓动得争取在这次抢险救灾工作中立大功,于是一个个争先恐后从车上跳了下来。
    组长说:“你们顺着沟找一找,看有没有路?看车能不能从其他地方开过去?”
    杨晓明指挥着车上下来的人分成四个小组,一组人向左,一组人向右顺着那小河似的沟寻过去。还有一个组见前面的沟并不是很宽,助跑几步,跳了过去,最后剩下两个人,和杨晓明是一组的,就留在杨晓明身边。
    组长没想到这一车人那么步调一致,不禁对杨晓明赞道:“你们这组人还挺有组织的。”杨晓明“嘿嘿”地笑,把自己怎么将三人分为一小小组的事告诉了组长。组长连连点头说,很好,不错。他说,其他小组也应该学习你们的这种作法,再分成若干个小小组。
    后来,这种小小组的经验便在整个抢险救灾队中广泛推广开来。当然,那是他们赶到指定镇后,组长用固定电话向老邝副书记汇报他们的情况时,老邝一番赞赏后,才要求其他各组也效仿的。
    杨晓明他们被地陷鸿沟堵在路上时,组长便不停地向外打电话,先是打电话给老邝,又打电话给抢险救灾队总部所设的那个镇,再打电话给他们赶往的指定镇,结果,都没有信号。最后,打电话给市里,想市里总该有信号了吧?至此,才知道,原来是他的手机没有信号。
    由于电闪雷鸣,树在山顶上的手机信号转播塔出现了故障,山区这一带的手机都没有信号。这使已经习惯了手机随时联络的所有人都感到非常不便,要找人无法找,要彼此了解情况无法了解,要汇报请示无法汇报请示。
    派去探路回来的人都说没有路,说车无法绕过那地陷的鸿沟,于是,组长便当机立断,弃车跑步前进。
    第七组百多人冒着大雨,跑了十多公里,化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指定镇。杨晓明跑得还可以,在学校时早睡早起,坚持跑过一段晨跑,带领着他那个小组跑在全组的最前面。后来才知道,好几个组都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冒雨跑到指定地点的。
    因为手机没有信号,镇委书记镇长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这些城里的干部一个个落汤鸡似地跑进镇政府大院时,心里却感动又自责,想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怎么就没想到路面塌方呢?怎么就不派车去探探情况呢?他们便是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下,逐一跟这些城里的干部握手,不停地说:“你们辛苦了,你们辛苦了。”
    组长身宽体胖,几乎是最后一个到的。他喘着气,弯着腰说:“不,不客气。有什么任务吧?要我们,干,干什么吧?”
    镇委书记说:“先休息一下,先喝口热水,暖暖身子。”
    百多人一下子涌进来,挤在镇政府大楼的厅堂里,坐也没个坐的地方,有人干脆就坐在地上。
    镇政府几乎在唱空城计,镇干部们几乎都分赴第一线了,端水递茶的人也没有。
    镇委书记和镇长把组长和小组长们领进会议室,向他们通报灾情,最后补充道,由于手机没有信号,这些情况已经是两个小时前的了。两个小时里又发生了什么情况还不清楚。镇委书记说,按现在掌握的情况分析,灾情最严重的是西面,说西面本来地下水较丰富,因此,地陷也相对严重。
    组长说:“听说你们镇有一所小学被土掩埋了。”
    镇委书记说:“也没那么严重,只是掩埋了一半。”
    镇长说:“那一带是最严重的,是重灾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