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途 >

第374章

官途-第374章

小说: 官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市县移民到美国来的,多都住在唐人街,至少,这第一代移民是愿意住在唐人街的。毕竟,这里有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有着适合新移民生活的环境,像那位老科长这般年纪过来的人却是怎么也不愿离开唐人街了,一旦离开,就觉得自己是哑巴是聋子。偶尔出去一趟,也要有人陪着,否则,真不知那路怎么走。
    市县这种源源不断的移民潮,时时刻刻都诞生出第一代移民,不知是不是这个缘故,唐人街才这么繁华,经久不衰?
    当然,也有例外,一移民过来就不愿呆在唐人街的。
    杨晓丽那位亲戚不仅是新移民,且还只身前往美国,她就不让自己呆在唐人街。她说,感觉唐人街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市县的城区,地方就那么点大,到处都能遇到熟人。她说,她刚来的时候,竟发现许多多年不见的同学街坊甚至老师都在这里遇见了。她说,在这种环境里,你很难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
    她说:“到这来为什么?不能只是想着比家里好,最低的要求,你也要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吧?否则,真还不如就呆在市县。”
    她说,她的这种想法,很多新移民都嗤之以鼻,说她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于说她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她说,她就是要离开唐人街,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告诉那些人,她的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是可以实现的。她说,现在,她回到唐人街,感觉到的就是一种乱,一种肮脏,说得不好听,就是没有素质!
    李向东觉得,她这些话很伤那些新移民的心,甚至于居住在唐人街的华侨们的心。然而,他又觉得,她并没有什么不对。每一个人不希望自己融入居住地的主流社会吗?只是有时候,不是你想要融入就能融入的。
    杨晓丽告诉李向东,她叫阿华,是她的亲戚,也是她的“挂友”。亲戚是那种很疏远的亲戚,拐十弯八弯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亲戚关系,总之,就是亲戚,自小说一起玩到大的,说好姐妹,说“挂友”似乎更好懂一些。
    “挂友”是一种昵称,类似于一起当过兵的“战友”,一起下过乡的“插友”。为了培养年青干部,近些年,机关单位都挑选一批批年青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她们就曾一起到下面镇挂过职。
    李向东说:“这也就几年前的事吧?”
    杨晓丽说:“是呀!五、六年的时间。其实,她移民才三多年。”
    李向东说:“不简单,三年就能离开唐人街。”
    杨晓丽说:“她一直就没在唐人街呆过。”
    李向东问:“那她的英语很了得吧?”
    杨晓丽摇摇头说:“刚来时,比我好不了多少,现在倒是很了得了。”
    阿华笑着说:“还不行,我经常会犯一种语法上的错,用中文的修辞说英文,美国人听了别扭,但还是听得懂。”
    杨晓丽告诉李向东,阿华是属非法移民来美国的,是迫于无奈的。她说,前几年,她们在下面镇挂职的时候,阿华很懂得在官途,女人的优势,处处都很突出。她说,我能当副市长就是因为女人的优势,如果,阿华不出事,说不定,这副市长还是她的呢!
    她说,阿华比她大几岁,去挂职那年,孩子已经四、五岁了,但是,她却和下面的一位镇委副书记好上了,回家吵着要离婚,事情闹得很大。她问李向东,你也应该听说这个事吧?
    李向东点点头。他当市政府秘书长的时候,确听说有过这么件事,一个挂职女干部和某镇委副书记关系暧昧,被那副书记的老婆堵在办公室门里了。组织上找那挂职女干部谈话,她却一点不掩饰,并说她喜欢那个副书记,要离婚和那副书记结婚。她说,不是说婚姻自由吗?结婚、离婚、再婚都是法律允许的。
    组织上经过耐心的劝说,见她仍执迷不悟,只得取消了她的挂职,把她遣返回原单位,一个很有希望的年青女干部,在组织上培养锻炼她期间,发生这种生活问题,当然是不允许的。虽然,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婚姻自由的权利,但你一个挂职锻炼的年青干部并不是普通公民,组织上不能仅用一个普通公民的条件要求你。
    杨晓丽说,那个副书记听从组织的劝告,退缩了,回家跟老婆和好了,便得到了组织上的原谅,还平平安安地当他的副书记。阿华回原单位后,被安排在一个很普通的岗位,连没挂职前的待遇也不如。于是,她一气之下,坚决离婚。离了婚就非法跑到美国来了。
    李向东问:“她是怎么过来的?”
    杨晓丽说:“搞商务考察。”
    她说,民间有许许多多非法移民的方式,五花八门得让外人无法理解。福建那一带,不是经常有一些偷渡被遣返的非法移民吗?他们采用的是一种非法入境的办法,由组织偷渡的蛇头,用船把大批非法移民者运去美国,这往往就会发生,一进美国的海域就被美国政府发现了,就被遣返了。
    在我们这里,也有所谓的非法移民,但不采用这种方法,太危险,也太笨拙。杨晓丽毕竟在下面呆的时间更长一些,比李向东了解民间事更多些。她说,我们这里采用的形式是一种貌似合法的入境方法。
    比如说,假离婚或假结婚的形式。按照规定,父母移民后,已婚儿女要想移民,等移民排期要十多年,但是,如果是未婚儿女,就不用等那么久,于是,有的儿女就离婚,把身份变为未婚儿女,这样,至少可以提前五六年移民。假结婚呢,就是一对夫妇移民后,假离婚,然后各自回来和自己想弄出去的人假结婚,比如,姐夫回来和小姨子假结婚,提前把小姨子带出去,或者嫂子回来和小叔子结婚。和堂兄妹结婚,和表兄妹结婚。
    当然,也有一种是纯粹为了钱,给多少多少钱,就用这种假结婚的形式,把你弄出去。
    她说,阿华采用的商务考察是一种相对简便,也快捷的方式。
    李向东懂得这种形式,当初,小姨子就是这么出去的。
    杨晓丽说,这种形式,对本人的要求要高许多,普通的平民百姓未必行得通。既然是商务考察,那你就得像个老板,就得有一定的商务知识,否则,领事馆会拒签。她说,阿华在原单位,曾当过珠宝商店经理,对珠宝的认识比一般人要透彻,而且,她先去韩国旅游,再去日本旅游,在出境记录中,留下了良好的记录。领事馆招见谈话的时候,她就顺利过关了。
    到了美国,她就离了队玩失踪。
    杨晓丽告诉李向东,虽然,在唐人街,她也有亲戚接济,但她还是离开唐人街,跑到一个同学的餐馆去打工。那同学从小学到中学跟她都是很要好的朋友,移民也有十几年了,夫妻俩在一个没多少名气的城市开餐馆。她说,她更愿意到那里去,到那个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城市。她说,那里有好几家大企业,有许多日本人和韩国人,他们的英语也不怎么样,因此,她就和他们一起去政府办的夜校补习英语。她说,由于环境迫使她必须说英语,她的英语进步很快,半年时间,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了。
    李向东问:“那她现在还属非法移民?”
    杨晓丽笑了笑说:“不是了。她投靠那同学后,那同学就介绍了一位美国人跟她注册结婚。”
    李向东说:“为了争一口气,竟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竟葬送了自己的婚姻。”
    杨晓丽说:“你以为呀?你以为她就那么傻。”
    她说,她跟那美国人说得很清楚,如果,彼此真能发展成夫妻,就做一对真夫妻,如果不能,就当是一场交易。等她拿到身份后,就付给那美国人一定的补偿。杨晓丽说,这个数目其实也不多。她现在已经付清了那笔所谓的补偿,已经是美国籍民了,许多比她还早移民过来的人,想要加入美国籍还不够资格呢!
    (喜欢看修真的读者大大,请支持九流仙人的《犬神传续》。鲜花鲜花鲜花!)
    
    第六二三章走不出唐人街是一种悲哀
    
    阿华是在一天上午驾车来接李向东和杨晓丽的。那时候,出访的大队伍已经离开三藩市的唐人街了,他们将飞往夏威夷,再往华盛顿。前往这些地方,主要是旅游的性质了,因此,李向东和杨晓丽便离队去探望小军,然后,再飞往一下个站与大队伍会合,一起前往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温哥华。
    大队伍走后,杨晓丽就急了,不停地打阿华的手机,问她到了没有,问她什么时候能到?李向东说,你急什么?人家在开车呢,你这么总这么打电话,会很不安全。这样,杨晓丽又多了一份担心,想这阿华可别真在路上出车祸,如果,就那么凑巧出个什么事,她和李向东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这个地方,很让人心虚,不识路不懂话的。如果在中国,就是在多偏远的角落,发生什么事心都不会这么虚。毕竟,那是自己的地方,语言通什么都通。
    因此,杨晓丽一见阿华,就拉着她的手儿跳,说:“我都让你给急死了,你要不来,我们两个人在这地方,真有一种被人遗弃的感觉。”
    阿华就笑着说:“知道你急,我就不这么早来了,让你再多急一阵。”
    李向东看着这两人,真是一个挺拔丰盈,一个娇小玲珑,反差得让人感觉到杨晓丽更挺拔更丰盈,那阿华更娇小更玲珑。
    阿华过来和李向东握手,说:“我认识你,不过,你可能不认识我。”
    李向东说:“有印象的,有印象的。”
    阿华也不掩饰,说:“一般说这话的人,其实是一种印象也没有!”
    李向东脸就涨得通红。
    毕竟,像阿华这种身份的人是很少机会与李向东接触的,没挂职在单位里,很难有事与李向东扯上关系,出来挂职后,更多的是常往市委大院那边跑,所以,也很难碰见面。
    阿华问杨晓丽:“我应该叫什么呢?叫书记吗?这好像很见外吧?”
    李向东说:“叫名字吧!”
    阿华说:“这会不会太不尊重?我还是叫你妹夫吧!”
    杨晓丽责怪道:“有这么叫的吗?”
    阿华“呵呵”笑,说:“反正就是一个称呼,到了我那边,就我和小军知道是什么意思。”
    她说,本来是想叫小军一起来的,但想到他要上学,还是没让他来了。
    她说,小军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很聪明,不但她喜欢,她那个麦高老公也喜欢。他还说,无论如何,要让小军好好读书,要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他们往外走的时候,阿华要帮李向东拿行李,李向东当然不好意思让她拿,说,还是我自己拿吧。杨晓丽说,你怎么不帮我拿呢?阿华说,你长得那么高大,好意思要我拿吗?杨晓丽说,那你为什么要帮他拿?他不比我高?不比我大?不比我有力?阿华就说,我就知道他不会让我拿,所以,我才故意要帮他拿。如果帮你拿,你才不会客气呢!三人就笑了起来。
    阿华开的是一部新本田。她说,她还是喜欢日本车更多些,说美国牌子的车都显得又笨又大,她钻进去,人都看不见了。
    车在唐人街的街道上穿行时,阿华脸色就变了,显得很不耐烦。她说,我每次到唐人街,再好的心情都要变坏。她说,说老实话,每隔一段时间,我还是喜欢到唐人街来,来这里吃顿饭,带点中国风味小吃回去。她说,她也不是吃不惯西餐,但时不时的,总有一种想吃中餐的嘴馋。或许,这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血脉关系吧!
    然而,每一次来,都觉得这里太多东西让人看不顺眼,这里的街道太窄,人还不让车,就跟在市县一样,好像知道你不敢撞他。他走他的,你等你的。她说,不是我看不起这里的人,而是这里的人,太让我看不起。
    阿华说:“她们太容易满足现状,好像能到美国比家里好那么一点,就满足了,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不管干些什么,根本没有一种至自己以死地而后生的冲劲,没想到要尽快改变自己,尽快地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
    她说,有一次她回来和几个同学聚会,大家都很担心她,担心她找不到那家聚会的酒店,很不厌其烦地教她路应该怎么怎么走。她对他们说,只要把酒店的名告诉我就行了。结果,她到了,那些人都还没到。
    她说,离开时,那些人还那么七嘴八舌地给她出主意,甚至有人还对她说,某某路段正在修路,打听了好久,也没打听清楚,你离开的时候应该怎么走。
    她说,当时,她真不知该说什么好,其实,这一路上都有路牌提示的,即使是那段正在修的路段,也清清楚楚说明要改走哪条路。后来,才弄明白,原来,他们都不识字,只是凭一种习惯一种固定认识去走那条路,如果稍有改变,即使已经有所提示,他们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