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途 >

第184章

官途-第184章

小说: 官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向东想到这里,就有些后悔了,后悔当初自己怎么就不早一点想到这些,怎么能把这事给忘了?他想,从那小楼屋出来的时候,他就应该找班长厅长了,要班长厅长在地级市委书记面前说几句好话。他想,这种好事,班长厅长是会帮忙的,既然,他李向东能从那小楼屋出来,多少也说明了组织的态度,班长厅长帮李向东说几句好话,只属于锦上添花。锦上添花的好事,谁不愿干?
    如果,他走了一这步,说不定,就不会发生小丰村事件了,即使发生了小丰村事件,也不会演绎成现在这么个结果。老常他不可能不顾忌吧?有地级市委书记给他李向东说好话,他老常还轻举妄动吗?市委书记对他的态度会那么冷淡吗?
    当然,更重要的是,有了锦上添花,走出这一步,以后需要雪中送炭时,再找上门,还不顺理成章吗?
    李向东想到这里,就觉得自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就越发感觉到自己在依靠领导这方面无能得近乎弱智了。正当他想得迷迷糊糊时,张志东却说了一句话,那句话似是认真,似是玩笑。
    他说:“如果,我在你们那,你就不会遇到那么多麻烦了。不会被带去那小楼屋,更不会发生小丰村事件了。”
    李向东并没有完全听清楚他的话,嘴里也不好说自己没听清楚,要他再说一遍,只是见他一脸的笑,以为他说了一句不痛不痒的玩笑话,就也回了他一个笑,算是回答他那句话了。
    其实,这句话李向东只要听清楚,再细细回味,多少还是能感觉到什么的。他太忽视了,只认为,这是一种单纯的同学之间的交谈。这再一次印证了李向东无能的弱智。
    很多事都是有目的的,张志东为什么对他的事那么感兴趣呢?难道就只是一种同学之间的交谈?只是见李向东情绪低落给予一种纯友谊的劝导?
    李向东和张志东谈完话后,不能不说心情是愉快的。一个人郁闷时,找到一个能敞开心胸交流的人,敞开心胸地交流一番,尽管对方没能帮助自己什么,心里的恶气却是渲泄了。
    这个晚上,苦的是小姨子。她那个想得心酸,想得脸红,想要独霸李向东,想要让他们爱的痕迹遍布温泉山庄的念头成了泡影。李向东回到房间时,她已经睡了。房间的灯没有关,电视也没有关,她人也只是靠在床屏上,像是在看电视。显然,她是不想睡的,只是看着等着,就睡着了。李向东把她抱到枕头上,将她放得平顺了,她便梦呓般地问,几点了?李向东说,一点多了。谈着谈着,就忘记时间了。她问,你们谈什么呢,怎么就那么多话题?李向东没答她,说,睡吧!她又迷糊迷糊地睡了。毕竟,在温泉里游泳消耗的体力比想像的要大许多。
    
    第三一七章不幸言中
    
    第二天,李向东接到要他回去的电话。电话是绮红打来的,因为李向东没敢开手机,临走时,他对老科长说,有什么事一定要找我的话,就打绮红的手机。他把绮红的手机号留给了老科长。绮红在电话里说,老科长要你马上赶回来,具体什么事他没说。李向东便开了手机给老科长电话。在这时候,李向东这种状况,还有什么紧事要找李向东呢?
    李向东在温泉山庄休养那几天,市里发生了大事,事情突然得谁也没预想到。
    那天,市长去省城探望一位省领导,谈他调回地级市的事,省领导却不同意。他认为市长还没到回地级市的时候,还需要在下面多多锻炼。省领导说,你这么快就回地级市太可惜了。你还年青,在下面多呆几年,多锻炼几年,多做出点成绩。他说,你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只看到眼前,只看到眼前那点利益。过两年,市委班子不就该换届了吗?你们那个市委书记不就要到地级市政协了吗?空出那位置,说不定就是你的了。当了市委书记再考虑回地级市,那层次就不一样了。
    市长听得心里好一阵兴奋,想省领导既然有这个意思,自己自然没有不留下来的道理。当下就表示决心,说自己一定好好干,一定做出成绩,一定让那个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临离开时,省领导还面授机言。要他不但要敢干事会干事,还必须善于总结。他说,有许多事,大家都一样在努力地干,但是,不善于总结,干得再好,几乎等于白干,如果善于总结,效果就大不一样,向上级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总结得好,有那么一两句话打动人,就会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你年青,要懂得总结自己,善于总结自己,这样,你才能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有了印象,关键时刻,我们这些人再一使劲,就水到渠成了。
    于是,市长便回想自己当了市长后所干过的事,想引进陈坚的企业,想村企联姻,想办证大楼,越想就越兴奋,越想就越觉得省领导说得对。如果,不这么回想一下,还真不知道自己干了这么多事,想自己是应该好好总结总结,想自己不能只局限于宣传办证大楼,更要趁宣传办证大楼,把自己这两年的成绩都宣传出去。
    这么想,市长就打电话给张建明。他先问,那个采访报道的事?问怎么还没见报呀?是不是什么地方出差错了?他说,如果,还没安排就算了,就撤了。市长已经不满意那个采访报道了。
    他要构思一个全方位宣传自己的专题采访。
    张建明误会了市长的意思,说:“我这就催一催,一定抓紧,一定抓紧。”
    市长问:“没听懂我的意思吗?我要你撤了。”
    张建明说:“市长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我是知道的,我这阵忙得把这事给忘了,从现在开始,我每小时追一次,直到登报为止。”
    市长又好气又好笑,说:“你这个张建明,怎么就听不懂我的意思呢?是我没说清楚,还是你没听明白?你这怎么做事?怎么领会领导的意图?”
    他只好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了张建明,他对他一点不隐讳,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他甚至告诉张建明,这是他为当市委书记铺垫的第一个台阶。他说,以后,他还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垒,直到他当了市委书记为止。
    张建明一听这口气,想市长说这话,心里一定是有谱的,马上便表决心,说:“市长,你放心,以后,我一定死心塌地跟着你,一定倾尽全力,效尽犬马之劳。”
    于是,他忙打电话给他那个哥们,要他把那稿收回来。他说,市长不满意,说市长又有新构思了。哪知,却被那哥们狠狠地骂了一顿。那哥们说,现在想要撤也撤不了了,稿子已经送审通过了,已经送厂印刷了。
    当市长听到这信息时,在手机里大发雷霆。他说:“你怎么搞的,要你见报的时候,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报,要你撤了,你反而说要见报了。你这是在干什么?玩小孩子游戏呀?把我当小孩子耍呀?”
    张建明苦着脸说:“我那敢玩你市长,哪敢耍你市长?给水缸我做那胆,我也不敢呀!”
    他说,那采访见报就见报吧,我再叫我那哥们给你专门弄一个,按你的新构思弄一个。我那哥们好商量,也肯为我办事!
    市长说:“你懂个屁!你真不知道,还是在装糊涂?我看你什么都不懂。那个采访见了报,还宣传什么?还怎么宣传?引进大企业能宣传吗?村企联姻能宣传吗?那些都是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没有办证大楼这个切入点,那些旧事根本就不值一提。”
    他说,你还是搞宣传出身的,你什么都不懂!
    这么骂了一通之后,市长还是不消气,想回去后,一定要给那张建明点颜色瞧瞧,不能让他日子过得太好了。说心里话,他对张建明这样的人是非常看不起的,他只是在利用他,只是要他帮他办事。他想要骂他时,就可劲地骂他,想要给他点颜色瞧瞧时,就随便找点借口整整他。他当他是一条狗,一条没脊梁骨的狗,根本就不必顾忌他什么。骂他整他,他能怎么样?每天,他还不是厚颜无耻地找上门来请示工作?
    这时候,市长想起了李向东,想李向东办事却是从来都不会拖拖拉拉,从来都是有板有眼,只要交代他办的事,根本就不用操心,有时候,可能把这事也忘了,他却来告诉你,事情已经办妥了,且是想都想会办得那么好。
    因此,他叫李向东办事,从不给他太多指示,也从不敢像吆喝张建明那么吆喝他,更多的时候,他倒还担心自己有什么不慎使他不满意,怕得罪他,他甩手不干了。
    他想,如果,把这事交给李向东处理,他一定能干得出乎意外地好。
    刚想到这里,市长就心虚了,想那大企业的引进,想那村企联姻,再想这办证大楼,那一样李向东不立下汁马功劳,那一样不是他的心血结晶。如果,把这一连串的成绩归功于李向东倒一点也不过。
    他自己反而有抢功之嫌了。
    市长便想,这事还是不能让李向东知道,不能让那些知道内情的人知道。
    这天,市长去省城不仅仅是因为探望省领导。他是带有其他任务的。探望了省领导,他才去办正事,或者说,他要探望省领导才那么早到省城。
    办了正事,出于感谢,市长便请人家吃晚饭。这种感谢饭,桌餐上是少不了酒的,市长因为要探望省领导,便没带其他人,餐桌上只得孤军奋战,尽管,市长也是有些酒量的,还是寡不敌众,上了车,就有点不省人事了。
    所以,出车祸时,他应该一点也不知道。
    司机是老司机,有二十多年的驾驶经验,一次小事故也未曾发生过,哪知,这么一次就要了命。车祸是在一个拐弯处发生的,一辆载满货的大卡车抛锚停在路边,车上的人许是忙了好一阵,没修好,便去吃饭了。所以四周很静,市长的卧车一拐弯,就直接钻到车底下了。本来,市长的车上是有安全气囊的,不管车的哪一个部位受撞击,气囊都会弹出,就能保护车上的人。然而,因为是钻入车底,一切安全设施都没有启动。
    即使安全设施启动了,也没有用,卧车钻入车底时,车盖上面一截就像被刀切了一样,车里坐的人都被切成两截。
    有人说,司机车开得太快。
    有人说,司机太疲劳。
    有人说,司机也喝酒了。
    也有人说,那市长的命只能如此。他引出了乡下人一句话说:“一个人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没那么大的头,戴太大的帽是要折寿的。”
    这本是乡下人的迷信话,然而,却不幸言中。
    市长刚听说有可能当市委书记呢,就一命呜呼了。
    
    第三一八章主动请缨
    
    不管怎么说,市长都属因公因殉职,追悼会开得很庄重,省、地级市都有领导参加,都是生前提携过市长的,便很为党失去了这么一位年青的领导干部而惋惜。李向东接到老科长的电话,就是要他参加市长的追悼会。
    追悼会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老常主持,由市委书记致悼词,悼词把市长赞誉得完美无瑕,许多地方有言过其实之嫌,但人都不在了,谁还在乎这些。李向东看着市长遗留下的青年寡妇欲哭无泪的样子,看着那四、五岁的儿子一脸迷惑,还不知死是怎么回事的天真,心里不禁涌起一阵阵悲哀。他脑海里便浮现着市长那张白净秀气的脸,一会儿故着深沉,一会儿又绽出无知的笑,他想起了,他给予他的小恩小惠,想起了他说,你是我的左肩右臂,我需要你为我冲锋陷阵。
    他想,其实,他们的相处还是很愉快的。不管市长出于什么动机,他总是很敬重他,很看好他。
    此时,李向东已完全忘记了市长的所有缺点和不足。
    也算是凑巧,这一天,地级市的报纸头版头条大篇幅地刊登了市长的专题采访,报道了办证大楼的改革创新。参加追悼会的省、地级市领导更是一片嘘唏,省领导便提出,一定要争取省委常委会同意,把市长树立成一个青年干部的典型,所有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地级市领导当即表态,不管省里态度如何,地级市一定要把这个典型树起来,号召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向市长学习,以市长为榜样,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热潮中。
    追悼会的当天,市委书记就组织召开了一个树典型会议。他点名要李向东负责这项工作,他说,李向东同志一直协助市长抓招商引资,抓市政府日常工作,对市长最熟悉,负责这项工作最合适。他要求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积极配合,要求各新闻媒体单位随时听候派遣。
    老常继续主持这个会,他做会议总结发言时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快,要在短期间内,在省委还没做出决定前,把市长的先进事迹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