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途 >

第1102章

官途-第1102章

小说: 官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想,他就回到道上了,笑着对洪常委说,我和李书记正在商量整治赌球风该从哪下手?李书记也希望听听你的意见。他说,是这样的,我向李书记提出,我们要查假球案,就要有一个切入点。刚好前两天交通部门打了一场比赛,闹出了一些争议,有人说,交通部门那场球不应该三比二赢得那么悬,按他们的实力,赢个三比零很正常。所以,我便建议是不是把这场球做为查假球案的突破点?李书记就说,想要听听你的意见。
    李向东心里又不得不佩服强哥几分,想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对他的不满,但马上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与他站到了一块,而且,还把查交通部门的事揽到自己身上。这一揽,就可以把许多事情掩盖过去了,至少洪常委不会认为查交通部门是他李向东的意思,不会往断桥事件那方面去想。李向东想,这人太聪明了,聪明得让人可怕!
    洪常委对李向东说:“我对排球也不太了解,是不是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强哥说:“我担心,其他人知道了会不利于秘密行动?”
    洪常委说:“我们还是听听冯玉如的意见吧?他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也值得信任。”
    强哥说:“他那是两年前的事了,两年后的变化,他未必还清楚。从今年的联赛来看,交通部门的球队是最有争议的球队之一,该赢的球没赢,可以大比分赢的球却赢得很艰难。”
    洪常委便看着李向东。
    李向东意识到他是在询问他的意见,小心翼翼地说:“是不是先这么定下来?”
    他说,查假球案未必能一蹴而就,未必就能从交通部门这支球队身上查出问题。所以,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可能还会多查几支球队。
    他说,我们的宗旨是,不针对任何人,查出谁就拿谁说事,所以,我不希望有啃硬骨头的思想,不好查就放弃不查,不要给自己找麻烦,谁好查被查到了该谁倒霉!
    洪常委说:“李书记既然也有这个意思,我没意见。”
    他对强哥说,一定要秘密进行,交通部门不好对付,处理断桥事件的时候,我跟他们打过交道,那些人什么办法都使得出来。你要告诫手下的人能不和他们正面接触就不要和他们正面接触。
    他对李向东说,你要有心理准备,真要动交通部门那些人,可能要承受某种压力,就算找到他们的证据,可能也会有人站出来替他们说话,要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向东点点头,心里感到很欣慰,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洪常委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人。
    
    第1810章谁说了算
    
    强哥帮李向东看中的两个住处都在市中心,一个在九楼,一个在十楼。好在都有电梯上去不费劲。
    文仔说,原来都是政府某部门的办公楼。
    他说,九楼那单位在年前已经搬进新办公楼,下面也租赁出去了,但考虑到这九楼原来是文娱活动室,便保留下来继续供本单位住在附近的干部使用。说是供大家活动使用,但来活动的人并不踊跃,乒乓球桌上布满了灰尘,健身器械也像是有段时间没用了。当强哥跟那单位领导谈需要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另做他用时,那单位领导也没太大意见。
    那十楼却有点偏,在市区内一座小山边,可能建的时间有点长,那时候没有规划好,前面盖满了一幢幢商品楼,像是把这办公楼也融进去了,说这办公楼是住宅区的其中一幢楼,相信的人似乎更多一些。前两年,机构改革,这个单位与另一个单位兼并设立新单位,在这办公的人就都搬到办公条件更好的办公楼去办公了。空着的办公楼一直都有人想卖了改商品楼,但因为价钱总谈不拢,因此,一直空着。
    强哥带文仔来看这两个地方时,文仔就说,李书记应该更喜欢九楼那地方。这十楼有点偏,进来都七拐八拐的,而且整幢都是空的,心理上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杨晓丽看了之后,也觉得九楼这边好,因为租赁的都是些商业机构的写字楼,楼下有门卫保安,周末也清静。而且,如果那个文娱活动室只是缩小不取消的话,也可以做做健身。
    表妹迈着方步度量着,站在一条屋梁下,说:“如果,辟出三分之一,应该到这里左右。”
    文仔说:“我也量过,就是在那条梁下。”
    表妹看了看,说:“这有多少地方?好像还不到一百平方吧?”
    文仔笑着说:“这里太空旷,看不清楚。其实,有一百五十多平方。”
    表妹说:“不会吧?能有那么大吗?”
    文仔说:“我是用尺量的。”
    李向东说:“太宽了,有一百平方就够了。”
    表妹说:“宽一点不更好吗?”
    李向东说:“太大了也没人搞卫生。”
    表妹说:“或者,姨父姨妈他们也来住呢?”
    李向东说:“就是来住,也不会住多久。他们来了,我可以回办公室住几天。”
    表妹说:“如果,你去办公室住,他们就更不会来了。”
    杨晓丽说:“有一百平方就够了。这个一百平方是实用面积,比商住楼的一百平方宽十几二十平方。”
    文仔便趁李向东和杨晓丽都在场,想更多地知道他们的意图。他问,需要间隔几个房间?表妹抢过话说,还是按三房两厅的格式间隔吧!那边有个窗,主人房就在那边,占三分之一的面积。厨房可以简单点,和客厅、餐厅也占三分之一的地方。另三分之一间隔两个房,一个房大一点,一个房小一点,小一点的房可以用来做书房,有人来谈工作,可以在书房谈。杨晓丽瞪了表妹一眼,说,你倒像主人了。表妹忙说,我只是提提建议。小郝记者很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说,我觉得,表妹说得挺合理,如果要我设计,我也会这么间隔。李向东对文仔说,就按表妹和小郝记者的意思吧!
    杨晓丽问:“你们尊不尊重我的意见?”
    所有人便都不说话了。
    杨晓丽也没说自己什么意见,只是说,今天就谈到这了,没必要再在这浪费时间。说着,就往电梯口走去。小郝记者对表妹说,杨主席不高兴了。表妹说,有什么不高兴的。小郝记者说,还不是嫌你嘴多!你要那么三三分,她偏就不要那么分。这么说了,就有点忍不住要笑。表妹扯了一下她的衣角,示意她别乱说话,别无遮拦地说漏了嘴,让李向东和杨晓丽,甚至文仔知道她清楚他们三人的关系。
    到了楼下,五人分成了两拨。表妹犹豫了好一会,不知该加入哪拨?说心里话,她是愿意跟李向东和杨晓丽一拨的,但又担心他们不高兴。小郝记者说,你跟我们一起吧!表妹便参加了他们那一拨,走了几步,又说,算了,我还是跟我表姐他们一起吧!怎么说他们也是老夫老妻,跟着你们总觉得自己太多余。回到这一边,杨晓丽却问,你怎么回来了?表妹说,我舍不得你啊!说着,就挽着杨晓丽的胳膊。
    杨晓丽说:“鬼才相信你的话。”
    表妹说:“我是不想到你们这边来的,但是,小郝记者他们那么久没见了,我跟着他们,碍手碍脚的,人家想做点亲热的动作都不好意思做了。”
    她说,你们昨晚不是亲热过了吗?不是把什么事都做了吗?我跟着你们也不会影响你们了。杨晓丽说,你是也想找机会亲热吧?表妹红着脸说,我没有,我一点也没那么想。杨晓丽说,没想才怪呢!表妹便很有些委屈,想你叫我不要找表姐夫,我就一直没见他。昨天,你和小郝记者说要来,我是可以假借来见你们提前来市区的,不是也没来吗?
    杨晓丽想起了什么,说:“你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表妹问:“我怎么了?”
    杨晓丽说:“你自己说说,你刚才怎么了?”
    表妹便知道理亏了,说:“我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应该没有什么吧?”
    杨晓丽说:“你自己看不到自己,刚才摆出那模样,把自己当女主人了。”
    表妹看着李向东,说:“没那么严重吧?”
    杨晓丽说:“别人可能看不出来,小郝记者会意识不到吗?文仔会意识不到吗?以后,在我们面前,少说话,最好不要说话,尤其是谈像今天这样的事,你更不能发表意见。”
    表妹说:“我以后注意。”
    杨晓丽说:“你说了多少次以后注意了?但没一次注意的。”
    她说,以后,多动动脑子,说什么话之前,干什么事之前,先过过脑。什么事不能做,什么话不能说,先想清想楚。
    这时候,他们走进了步行街。这里的步行街和市县的不一样。市县的步行街是那种华侨特色的中西合璧旧建筑,门店主要以经营服装为主,但东江市的步行街却是新建的,故意建得古色古香,铺着长条石地板,街两旁的店铺卖的都是当地土特产传统手工艺品。偶尔,还可以看见某一个店铺门前站着一个打扮成古代人的店员招徕客人。开始,表妹见店铺门口站着一个古代人,像水浒书中的李逵,脸黑黑的,胡须像猫一样横着长,便凑近了左看右看,那人故意要逗表妹,也跟着她对看,脑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
    表妹便笑了,说:“我还以为是假的呢!”
    那人也笑起来,问表妹是来旅游的吧?招呼表妹进店里看看。表妹说,等等,就回头问表姐,你带相机了吗?跟我照张像。说着,就往那人身边靠。杨晓丽说,没带相机。表妹说,用手机照啊!她已经把手搭在那人肩上了。那人拦住脸说,不能照。他说,照相要付钱的。表妹愣了一下,说,这也要给钱啊!杨晓丽说,你以为有那么便宜的事?她说,要是我,先让你照,照完了再敲你竹杠。那人却说,我们是合法经营,明码实价。他说,每一个到东江市来的游客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希望东江市给你们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第1811章今天的创新是明天的传统
    
    他们继续往前走,便见这里的许多传统手工艺品、风味小吃与市县的差不多。李向东说,这也不奇怪,东江市离市县本来就不远,都有许多共通性。杨晓丽就说,但是,人家却能把这些集中起来搞这么一条步行街。市县那个步行街却不伦不类,除了建筑物有点传统气息,就什么特色也没有了。李向东笑着说,你这是在指桑骂槐啊!杨晓丽愣了一下,便笑了起来。
    她拍了李向东一把说:“你这是神经过敏,我可没批评你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
    李向东说:“各有各的实际吧!市县相对东江市而言属封闭地方,步行街的定位也不一样,主要还是以吸引本地人的购买欲为主。东江市流动人口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多,这个步行街就以吸引外地人为主。”
    杨晓丽说:“说不过你,你总会为自己狡辩。”
    李向东说:“这是狡辩吗?应该是结合本地实际,实事求是。”
    他们走进一个卖葵扇卖竹制吊帘水烟筒的店铺,就见一个手工艺人,拿着电烙铁在那葵叶做的葵扇上烫图案,三人前前后后站着看,都惊叹那手工艺人的技艺了得,在那么薄的葵扇上走电烙铁,只要手抖一抖就会烧出洞来,但那电烙铁在他手里却像笔一样,随心所欲,一会儿,葵扇上就呈现出一只猫一只狗。
    杨晓丽问:“这也是传统手工艺吗?以前没有电,应该用不了电烙铁吧?”
    那人说:“以前是用火烧。有了电,就改用电烙铁了。”
    他嘴里说着,手里的活却没停。
    李向东笑着说:“这就是对传统手工艺的改良。事物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改良便是创新,便是明天的传统。”
    那人抬头看了李向东一眼,似乎意识到这游客与别的游客不一样,竟说出这种很有见地很官方的言词。
    他们走到一个店铺前,见门口摆着一副大石磨。杨晓丽问,这是开什么的?表妹说,一看就知道了,肯定是卖豆腐的。说完,又觉得不踏实,卖豆腐的怎么也设在这步行街?再说哪没有豆腐,豆腐也算本地传统风味小吃吗?杨晓丽指着店铺挂的招牌给表妹看,说,又说错了吧?叫你说话先过过大脑就是改不了。那招牌在风中飘,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凉粉”。
    杨晓丽说:“看这石磨也知道不是磨豆腐的,磨豆腐的石磨会呈黑色吗?”
    李向东说:“我们进去吃碗凉粉吧!现在吃的都是速食凉粉,好久没吃过手工磨制的了。”
    店铺不大,也就摆了三张小桌。他们说要三碗凉粉,就有店员拿了一个葫芦干壳做的勺,从店铺出来,在石磨边的一个木桶里瓢了一勺黑黑的墨汁一样的水。他们知道,那是凉粉草磨出来的水。很显然,这店铺为了让客人放心他们制作的凉粉绝对是自磨的,所以,便多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