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苏联1991 >

第266章

苏联1991-第266章

小说: 苏联199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科尔的声音甚至有些颤抖,回过头来看看这几年被搞得乌烟瘴气的欧陆局势,剧本完全按照着对亚纳耶夫有利的那一面发展。从土耳其海峡,到法国和苏联的利益交换,亚纳耶夫就像一个猎人,利用手中的陷阱把持住一个个东欧小国。然后再利用利益挑拨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据说就连亚太地区的日本也被安插进了苏联的势力。
  科尔叹了一口气,他对默克尔说道,“我还是觉得当初的苏联最容易对付,裁军之后的他们已经从红色北极熊变成了阴险的红色眼镜蛇,随时露出毒牙朝我们的心脏咬一口。这个敌人已经改变了战略,并且趁着我们苦陷于经济危机的时候开始拉拢和击破,比起英国,现在的苏联才更像是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啊!”
  科尔深呼吸一口气,现在的欧洲局势就如同结冰的施普雷河一样寒冷严峻,以至于科尔总是回想起1989年末那个令人不愉快的冬天,那个长达两个月的谈判中,他第一次见识到了站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亚纳耶夫到底有多么的可怕。而那场谈判中也导致了前东德绝大多数领导人逃脱了制裁,并且连科尔最想弄到的那份东德特工名单也消失不见。他有理由相信史塔西最后解散之前,还有一项启动的秘密计划被亚纳耶夫带回了莫斯科,这也成为科尔这几年来的一块心病。
  冬夜的寒风带走了所有的温度,科尔裹紧了大衣,感觉这就是欧盟的现状,德国寒冷的冬天。
  “科尔总理……”默克尔一时语塞,她不知道要怎么回复科尔的话,能获得德国总理的最高赞誉,亚纳耶夫果然如同传闻中的那么难缠。
  “默克尔,将来如果你能坐在我的位置的话,我希望你能明白一件事。”科尔回过头,眼神变得犀利起来,他眯起眼睑,一字一句的说道,“千万不要小觑现在苏联这个对手,无论是现在的亚纳耶夫,还是他将来的继任者。”
  “绝对不要!”
  声音跟呼啸的风声一同消失在空气里,只剩下呼出的热气变成了白烟。
  “我知道的,科尔总理。我一定会注意这一点的。”默克尔点点头。越往上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攀爬。她就越感觉到自己正在往背离亚纳耶夫的方向发展。
  苏联希望看到一个分裂的德国,而默克尔并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他只是希望德国能站在苏联这边,保持双方的友好合作。
  “默克尔。”科尔在背后突然喊出她的名字,施普雷河已经在萧瑟的冷风中结起了冰,白雪覆盖了河岸的路,安静的只有两个人的呼吸声。
  “恩?”
  科尔很认真的说道,“我个人倒是非常希望你这位领导英灵殿的‘布伦希尔德’能够尽快的成长起来,毕竟你还有一段非常漫长的路要走,英国的老狐狸约翰·梅杰,法国贪婪的狼希拉克总统,苏联的眼镜蛇总书记,亚纳耶夫,他们都会成为你日后政治生涯中,最难缠的敌人。”
  默克尔瞪大了眼睛,她没想到科尔居然对自己抱着如此重大的期望。
  “或许你将来会有机会,成为领导德意志战车前进的女武神。”
  科尔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这个民族沉寂了太久,以至于忘记了自己身上,还有领导欧洲大陆统一的血统。”
  科尔扭转了一下肩膀,仿佛上面有锁链束缚住的身躯一样,“德国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美国人也好,苏联也罢,总以为一份协议就能锁住我们的脚步。现在两个曾经的超级帝国霸权榜落,苏联已经失去了七十年代的辉煌,美国也在经济困难的泥泞中前进。法国也好,英国也罢,都是成不了气候的家伙。”
  “只要铲平苏联这块绊脚石,欧洲将会属于我们德国领导的欧盟。”
  一个强大的德意志。
  所有右翼领导人的梦想。
  默克尔一直坚持的政治正确,在科尔描绘的远大远景蓝图中,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第四百九十五章 农业改革
  就在欧盟这边一片混乱的时候,亚纳耶夫则跟雷日科夫讨论着第二轮的农业产品改革方案,之前利用农业合作政策来减轻外来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成效。现在亚纳耶夫打算在经济进一步回转之后,开始着手进行农业的改革。因为这场农业改革必须有中央政府的经济支持,所有亚纳耶夫才会一直到1996年底才开始这项影响深远的工程。
  作为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担任过财政部长的雷日科夫意见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且作为改革方案的制定者之一,雷日科夫在经济方面比其他人更有话语权,所以他才会被亚纳耶夫选中,成为农业改革委员会重要主持成员之一。
  这场会议中几乎集结了苏联农业部门的实权人物。
  亚纳耶夫伸手示意坐在身边的雷日科夫可以开始发表意见了,“在经历了1991年的动乱之后,我国的农业GDP总量开始在1993年到1996年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这部分体现了苏联农业改革政策的成效,不过总体来讲,改革稳定发展之后也暴露出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我们针对不同农产品给予的市场价格支持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粮食部门面临的价格负支持导致了内部资源分配不均当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较高的保护可导致扭曲国际市场价格信号,因而容易成为国际间多边贸易谈判的焦点和难点。”
  在雷日科夫说完这段话之后,亚纳耶夫就接下来的主持改革大局发表自己的见解,苏联从1975年变为粮食净进口国,粮食进口激增。1970年净出口350万吨,1974年粮食进出口持平,1975年进口上千万吨。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达2680万吨。1986…1988年,食品短缺约为210亿卢布。而且还是在食品生产总额为1360亿卢布的情况下。除大量进口粮食外,例如1989年进口肉类60万吨,奶油24万吨,植物油120万吨,砂糖550万吨,柑橘50万吨。
  然后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中期,苏联经济学家和政治决策领导层都没有对苏联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后果做出相应评估。因此,1980到1982年间,世界经济出现连续衰退并伴之以石油价格下降时,苏联没有人预见到这一情况将给苏联外贸以及外汇金融系统带来何种灾难性的后果。而经济学家早就发现了苏联计划经济增长速度的衰减从50年代的6%、70年代的4%到80年代的3到3。5%。苏联经济持续20…30年增速递减,甚至增长停滞。
  1991年苏联的解体由扭曲的工业发展,美国的战略政策,苏联自身农业发展的畸形和石油战略的失误所组成。所以亚纳耶夫才会如此在意苏联本身的农业发展,争取将农业结构调整成为不依赖国外进口,本国自给自足的现状。
  苏联从开始到现在,农业产量问题就从来没有解决过,需要靠大量的进口粮食局面从来没有改观。即便是到了2015年,俄罗斯百分之四十的农产品还需要进口。
  “首先是信贷优惠和税收优惠着政策:苏联从来进行生产者支持的预算中大致在三分之二直接支持设施投入和投资,做到多数以信贷低利率的形式实现。信贷优惠形势以银行贷款利率为补贴。并且范围和规模不断地扩大。在取得初步成效之中,从短期贷款扩大到中长期贷款,受益者扩大到涵盖农村住户和生产合作社在内所有生产者。优惠贷款支持方式是将贷款直接转移到借款人手中,其补贴利率取决于政府金融部门再融资利率。税收优惠则主要包括农业统一税优惠政策和农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
  “农业统一税?”雷日科夫不解的问道。
  “是的,农业统一税,对于农业税的改革,之后我还会进行详细的解答。”亚纳耶夫示意雷日科夫稍安勿躁,等下他会对新税种进行解释。
  农业统一税是俄罗斯在2003年引入的,农业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农业统一税,也可以保持原来的税制。采用农业统一税的企业可获得免征所得税,财产税,社会税单,增值税等优惠。
  “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的限定,以粮食市场价格干预政策实现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调控,通过限定最低和最高价格并采取国家采购干预和国家商品干预的方式来调节和稳定国内农产品价格。国家干预是在市场粮食价格下跌时,政府为通过缩减供给来缩小需求缺口而限制粮食进口。并且从预算中拨款用于收购市场上过剩的粮食措施。而国家商品干预则是在市场上粮食价格上涨时,政府为扩大供给而限制粮食出口并将储备粮投放市场以缓解供给不足的措施。并且对不同粮食分别建立相应的干预价格区间。”
  “最重要的一点,是边境高保护政策。苏联是农产品贸易进口国,通过市场准入,关税和动植物检疫保护等手段实施边境高保护政策。苏联生产者支持通过国内消费以高于国际价格购买产品来实现转移支付。”
  亚纳耶夫的农业改革政策可以看做是俄罗斯农业改革加上中国市场改革的融合版本,一方面根据自身的国情实施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从贸易壁垒中剪下来的“羊毛”用作支持国内农业的发展,以形成国内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不得不说最后一步棋的确下的狠毒。
  但这却是万般保全的政策,贸易壁垒抬高了进口商品的物价,高额关税用来补贴国内农业企业的发展,然后在昂贵的进口粮食和低廉的本国生产粮食面前,苏联人民闭着眼睛也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唯一的缺点就是,将来进行贸易谈判的时候对方可能因此提出抗议,并且限制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入。
  “好了,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亚纳耶夫环顾了一下安静的周围,不紧不慢的问道。


第四百九十六章 无人能阻拦
  亚纳耶夫长期以往的主导政治政策已经在克里姆林宫的内部形成了一种定势,根据之前的经验之谈,那就是亚纳耶夫总书记所坚持的路线一定是正确的,哪怕是命令听起来再怎么不可思议。这也导致了苏共内部开始有不同的声音出现,那就是他们担心亚纳耶夫到最后会成为这个国家实至名归的领导人。
  农业改革向来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苏联农业部部长虽然是在1992年之后撤换上任的,但同时也继承了前任领导人的保守作风,这并不能责怪他们,完全是因为当初“集体农庄”模式残留的后遗症。
  “我们同意亚纳耶夫总书记的决定,没有任何意见。”工业部部长不发表任何意见,全盘附和了亚纳耶夫的提出的建议,而他们才是亚纳耶夫政策的执行者,也就是说农业改革最终能否如预期发展,完全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中。
  “我也是……”其他人也同样跟着附和亚纳耶夫提出的建议,但同样不愿意多说一句话。
  但是这些人的态度在亚纳耶夫看来,就是值得警惕的对象。
  苏联领导层为提高农业效益所作出的所有尝试都没有超出斯大林所实行的僵化的管理模式。农业成了苏联经济中最保守的部门,甚至不允许讨论任何有关农业生产转入市场运营机制的可行性。因为政府不愿意、也不打算在农业生产领域实施痛苦的但却必要的市场化改革,这种情况导致了苏联农产品消费市场在1990到1991年间的彻底崩溃。最明显的就是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完全没有任何担当的甩锅领导人。
  农产品与市场化接轨几乎是亚纳耶夫用刀子逼着这群人启动起来,改革从来就没有一帆丰顺的时候,如果这些人选择违背中央意愿的话,亚纳耶夫倒是非常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小动作,来大刀阔斧的整顿整个部门。
  “既要保证我拥有绝对的权利,又要担忧官僚阶层的腐蚀,这还真是一个难题啊。”看着这些桌面上表情不一的委员会成员,亚纳耶夫叹了一口气。他打破了旧时代的桎梏,然而一批新的利益既得者正在蠢蠢欲动。
  亚纳耶夫敏锐的意识到政治内部中,保守派对于亚纳耶夫的地位也开始提出了质疑。苏联在斯大林去世后,政府高层基于对强人的恐惧,决定了他们一切决策首先要保证不能出现强人,这种发自内心的恐惧导致了亚纳耶夫越带领着红色帝国前进,他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就越能表现出来。虽然所有人还是服从亚纳耶夫发布的命令,但是他们对于亚纳耶夫日益巩固的权利开始产生担忧。
  亚纳耶夫对高度制衡向来不屑,因为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红色帝国只能沿着既有轨道以或快或慢的速度前进,直到撞上巨石而后粉碎。打破已有利益格局需要一定的力量,高度制衡就是高度无能。现在的苏联可不是墨守成规的时候,而是需要一个强大的领导人,带领人民走出目前的困境。
  任何阻碍亚纳耶夫前进的人,都将会以苏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