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重生之十福晋 >

第224章

重生之十福晋-第224章

小说: 重生之十福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康熙高高在上的坐在龙椅上,见御史群情激奋,想了想,叹了口气,道“这说来也算是朕的家事,众卿就不必多议了。”
御史这帮愣头青怎容许让康熙受委屈,一御史忙出列,道:“皇上,若诸位皇子有样学样,难道皇上还得让公主额驸来孝敬不成?这若传了出去,可得沦为天下笑柄啊,请皇上三思——”
康熙还没思完一遍,诸位在场的皇子全齐刷刷的跪了一地,纷纷表态,自己绝不会胳膊肘往外拐,任何时候都会将康熙放在首位——
三阿哥一遍撇清自己,一边不忘给老十上眼药,“皇阿玛,十弟此举太尉大逆不道,请皇阿玛严加惩处,以儆效尤。”
四阿哥也冷冷的请康熙重罚老十,不能因老十而让满人再次被汉人质诟为不知礼法。
以五阿哥为代表的一帮关门过日子的皇子们本不想掺和,但此时若不表态好像有支持老十的嫌疑,谁敢在满朝文武面前隐晦的表示自己是上门女婿的最佳后备,于是也纷纷请康熙严惩老十。
八阿哥和十四为了与老十划清界限,也不忘在康熙面前鄙视老十一把。
只有九阿哥,因担心康熙将老十的气发到自己身上,便继续没上朝,九阿哥可不想康熙从自己这将老十的欠款给找齐了,但也失去了在康熙面前表白孝顺的机会,真不知是赚了还是赔了——
康熙还是和颜悦色的帮老十开脱,说老十大概不是这意思,大家可能误会了,虽然老师有些进项,但府里的开销也不小,一时手紧也正常——
康熙越是帮老十说话御史越是不买账,终于,当御史见康熙意志坚定地要做个溺爱儿子的糊涂父亲,一御史便翻出了老十的陈年老账,说老十早有前科,将老十娘舅送的下人给打出了府,一点也不给舅舅留面子,请康熙一定不能姑息养奸——
庄亲王忙出声喝道“胡说什么,那是——”庄亲王本想说这事是其木格干的,可一想,好像命令确实是老十发的,便改口道:“那是奴才们不知进退,以下犯上,少糊乱攀扯。”
阿灵阿也出声了:“皇上,都怪奴才识人不明,奴才有罪。”
一御史道:“就算奴才不知事,敦郡王也不该如此打自家娘舅的脸。”
康熙自己受老十的委屈倒没什么,怎么能让自己的小舅子受老十的气呢?
于是,貌似头次听说此事的康熙非 常(炫…书…网)讶然,关心的问了阿灵阿两句,对老十的莽撞行为表示了歉意,然后要求掌管宗人府的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过问此事,一定不能让阿灵阿受窝囊气。
雅尔江阿接过这任务后,只好给老十写了封信,叫老十为此事辩解一番,以便他处理这桩遥远的公案。
当然,阿灵阿作为当事人,自然也得接受雅尔江阿的问话,阿灵阿非 常(炫…书…网)大度的表示老十就是那脾气,并没什么恶意,但当雅尔江阿要招李音来问话时,阿灵阿便支支吾吾的拒绝,最后当雅尔江阿问急了,阿灵阿才欲言又止,含糊道:“那奴才已经没了。”
雅尔江阿一听,便知道其中大有文章,但雅尔江阿也是在官场中打了多个滚的人精,当下便不再过问。
可雅尔江阿住了口,李音葬身大海的事最终还是被大家沸沸扬扬的传了起来,舆论对老十是分外的不利。
九阿哥这下坐不住了,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老爹是个小气的人,老十这次肯定得被收拾得脱一层皮,但没想到康熙竟然会从这么遥远的尘封往事入手,而且还打着给阿灵阿出气的幌子,也没想到老十俨然成了不忠不孝的第一人,也是,九阿哥终于上朝了。
九阿哥一上来就告诉康熙,老十已经筹齐了1万两金子,委托他这个当九哥的先还给康熙,不用等吕宋的金子运来一起入库。
八阿哥和十四本来还担心九阿哥会与御史吵起来,不想九阿哥是来帮老十还款的,两人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被九阿哥的大手笔给震住了。
九阿哥冲康熙说道:“十弟就是个实在人,他哪怕挪用金子只挪用一刻钟,他也会想着给个说法,不想却惹来这么多误会。”
一御史立即问道:“敦郡王何时命人送金子进京的?”
九阿哥好脾气道:“他府上的作坊就在京郊,金子自然在府上收着,何来运送进京一说?”
御史追问道:“既然金子就在敦郡王府上,为何他上折子时不请九贝子一并将金子还上?”
九阿哥笑道:“他府上的都是银子,他给下人的书信中交代的是筹备金子,下人也实在,便一门心思的去兑换金子,可一次性兑换那么多,也担心金价上涨,所以就分批的慢慢兑换,这不,昨儿才兑换齐了,运到我府上,托我转交。”
三阿哥想了想,觉得不对,“九弟,按说十弟也该给你写信提及此事啊,怎么先前没听你说?”
九阿哥早准备好了说辞,摊摊手,道:“我没收到十弟的信,想来他太忙,要不就我的信给掉海里了,呵呵,三阿哥,干脆你写信帮我问问十弟,怎么不给我来信交代一声,我也窝着一肚子火呢,没见过他这么大咧咧指使人办事的。”
三阿哥不大相信,很有深意的冲九阿哥笑了笑,“九弟,这金子该不是你垫的吧?”
九阿哥忙道:“皇阿玛,这金子可真不是我帮十弟垫的,我若要这么做,早就将金子给您送进宫了,怎会等到现在?您可别听三哥瞎说。”
三阿哥道:“你不还得花时间筹款嘛。”
九阿哥郁闷道:“漫说区区1万两金子,就是10万两,我一天之内也能给凑齐了,三哥,你别拿你的家底来跟我吧比。”
九阿哥说完此话,立即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九阿哥硬着头皮作出一副财大气粗状,心里早就骂了N遍娘——
康熙眯了眯眼睛,恶狠狠地瞪了九阿哥一眼,旋即又露出一副慈爱模样,“既然敦郡王如今已经将金子还上了,挪用一事就不要再提了。”
九阿哥心中叹了口气,心想,得,不追究许逆,改追查挪用了!不过挪用这个罪名总比不孝这个大帽子好,九阿哥便没做声,生怕自己一开口就被康熙抓了把柄,别看刚才口出狂言,眼下九阿哥手里可真没闲钱了,八阿哥处的开支可不少——
果然御史经康熙提醒,立即转了策略,告诉康熙,挪用之风不可开,否则百官都学老十的话,社稷危矣。
康熙这次没再帮老十说情,等御史闹的差不多了,便立即下旨,申伤老十,再罚了老十两年俸禄,还将所有弹劾老十的折子全转发到吕宋,叫老十上折自辩。
回到乾清宫,康熙气得摔了两个茶杯,本来想好好收拾老十的,没想到却被九阿哥坏了事,康熙后悔惨了,怎么没想到将九阿哥打发到蒙古去呢!不过一想到九阿哥吹嘘说一天之内能轻轻松松筹集10万两金子,康熙摸了摸额头,认真的思索起来——
弘暄原本不知道老十先斩后奏的借康熙的钱给康熙买生日礼物,不过后来老十不孝的传言越演越烈,弘暄自然也听了风声,弄得弘暄很是哀怨,真没想到自家阿玛会在关键时刻得罪大老板,看来太子之位与敦郡王府应没什么关系了,不过,弘暄顾不上埋怨老十,便开始担心事态的后续发展,生怕老十真受到什么严重的处罚。
于是,郁闷的弘暄还曾在乾清宫中跪着帮老十求情,表示愿意代父受过,不想却被康熙臭骂了一顿,叫弘暄少管旁人的闲事,康熙的气势很足,压得弘暄都没敢反驳说,自己阿玛怎么成了旁人——
听说金子由九阿哥代交上后,老十只担了个挪用的罪名,弘暄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

第二百八十五章 线

老十晕头转向的上了诸多折子一一澄清所谓的误会,但折子刚发出没多久,康熙又来了道旨意,介于吕宋水师改制非 常(炫…书…网)重要,老十不应擅离职守,因此万寿节老十不必回京贺寿,好好地将吕宋水师打造成一威武之师就是老十最大的孝顺了。
老十接到折子,很是伤心了一把,万寿节,康熙一般都会准许一部分总督、巡抚、封疆大吏上京贺寿,不论从哪个方面考量,老十觉得自己都不该被康熙排除在外,毕竟吕宋又没战事,何况今年又是康熙60大寿。
不过,老十如今马上就30岁了,许多情绪也能控制得很好,尽管喝了一夜的酒,还对着吕宋的星空泪眼朦胧的在沙滩上坐了一个晚上,但却没人听见他的狼嚎声。
而且,第二日,恢复正常的老十就命人将已经重新粉刷过的大炮运上了兵船,人不能到,礼总该到啊,何况如今也不欠康熙银子,这大炮可是货真价实的礼物了。
又过了几日,一直抿着嘴抓训练的老十接到了其木格的书信,读完信后,老十终于觉得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其木格告知,她已经给徐公公去信,命他赶紧筹集1万两金子还给九阿哥。
老十并没向其木格提出这等要求,倒不是说他想赖九阿哥的账,而是还没精力管道这块来,见一向有些财迷的其木格主动安排了还款事宜,老十只觉得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因此,虽然觉得其木格要求拖儿带女来吕宋与自己一起遥祝康熙万寿无疆的要求有些不切实际,还外加胡闹,但老十还是耐着性子给其木格列出了一、二、三点,好脾气的告诉其木格此时不可行。
接到老十的回信后,其木格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别看康熙一直不待见老十,但老十读康熙从骨子里还是非 常(炫…书…网)敬重崇拜的,不管老十承不承认,老十的的确确非 常(炫…书…网)看重康熙对他的态度。
因此,当得知老十不在回京名单时,其木格便十分担心老十会受不了这个打击。
古人讲究儿孙满堂,儿孙绕膝但谁又乐意天天都被几十号小辈包围着,因此这子孙多的福利更多的都体现在各种庆典活动上,说白了,大家也就乐意在某些特定场合“呼啦”带着一大家子出来亮亮相,顺便羡慕羡慕那些子嗣单薄的,再警告警告那些试图谋夺自家财产的。
因此,老十这个最佳保镖形象代言人竟然被康熙舍弃不用,叫老十情何以堪。
所以,其木格立即给老十去信,打算带着孩子过去陪他,反正三个小的已经满了两岁,应该能坐长途海轮,当然,其木格也做好了只带安安去探视老十的准备。
至于还九阿哥的钱,其木格只是顺带提了一句。
按其木格的想法,亲兄弟得明算账,九阿哥里里外外的帮了老十不少忙,而其弘暄在京也得劳烦他多照顾,若自己兜里揣着钱还欠九阿哥的账,那也太不地道了,其木格觉得自己虽然算不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青年,但嘴起码的礼仪廉耻还是知道的,因此,其木格自从听到九阿哥抬着金子给康熙后,第一个反应并不是怪他多事,而是心算着京城府里还未运出的银子够不够还账。
此外,其木格也存了点私心,希望这门大炮能让康熙睁眼看世界,不要再夜郎自大,若大清的盲目自大因这门大炮有所改进,那么不论百年后的屈辱史能否改变,至少自己和老十一经尽了力,自己付了帐也算买个心安吧。
另外,若银子由九阿哥支付了,其木格觉得后世对自己两口子的评价肯定会大打折扣,从口碑的角度来看,其木格觉得这银子也必须得还。
因此,脸皮比较薄的、有点爱国心的、比较虚荣的其木格便二话不说,斩钉截铁的通知徐公公,立即还清九阿哥处的欠款。
没想到,此举却意外的让老十感到莫名的窝心。当然,没什么自知之明的其木格并不知道实情,还以为自己要去探亲的提议温暖了老十那颗受伤的心。
于是,其木格立即又给老十去了一封信,说自己可以只带安安前往——
就在老十两口子频繁往返书信,就是否阖家共庆万寿节进行多番讨论时,京城里,除了九阿哥和弘暄,已经无人再想起老十这个目前身份最贵重的皇子了。
连参加万寿节的资格都未有的皇子,还能有什么前途呢?何况这次的万寿节虽不知是否绝后,但却一定是空前的,因此,权贵们都不约而同的将老十遗忘了,大伙都忙啊,哪有闲心惦记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物。
九阿哥记得老十并不是因为思念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兄弟,而是因为在帮老十还账的第二日,康熙就下旨,命令九阿哥到礼部协助七阿哥办差,专门负责万寿节庆典的相关事宜,至于七阿哥,安排好来朝贺的蒙古王公就好。
康熙认为古往今来,他在位时间是护士最久的,所以决定隆重举办一个排场的万寿庆典,此外还布告天下,所有65岁以上的老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因此,不说别的,光宴请老者的章程就弄得九阿哥一个头十个大,因此,九阿哥自然是将老十给恨得牙痒痒!
再一看七阿哥,九阿哥就更郁闷了,蒙古王公来朝,早有章程,七阿哥压根不用费脑,叫下面的人照章准备就是,忙的也是下面跑腿的人,七阿哥只在闲得慌的时候装模作样的视察一番即可,九阿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