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冒牌书生 >

第50章

冒牌书生-第50章

小说: 冒牌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下,催促道:“快想快想,解铃还需系铃人,你了解李自成的性格和弱点,鬼点子又多,一定会有办法的。”

    我掏出烟袋,深深地吸上一口,闭上眼睛,默默地沉思起来。

    崇祯仍然在殿内转着圈子,但明显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了我的思考。

    思考总是很累人的,我一路舟马劳顿,又喝了些酒,想着想着,就在椅上熟睡了过去。

    我梦见自己去了辽东,看见清兵正在屠杀辽东百姓,几十个小孩被他们挑在长枪顶上,肠子和血流了满地,我怒吼着,带领骑兵冲杀上去,李自成冲在我身边。我正在厮杀,忽然李自成举刀一砍,将我的左臂卸了下来,我大叫一声,痛醒过来。却原来是崇祯在狠狠地砸我的肩膀。

    “你谁啊?干嘛打我?”我睡眼惺松地问道。

    崇祯眼里似要喷出火来:“张远航同志,我在跟你讨论国家大事,你居然敢在我眼皮底下打呼噜,我高度怀疑你就是传说中的那根废柴。”

    我被崇祯无端的指责给彻底弄醒了,不好意思地揉了揉鼻子:“这事嘛……要怪就怪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你什么意思?”崇祯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门捷列夫连续三天三夜没睡觉,然后作梦时发明了元素周期律。我刚才就是向他学习,在梦中找找灵感。”我大言不惭地说着,脑海里却忽然想到刚才做的那个梦,顿时有了些灵感。

    “你做了什么hun梦?有主意了吗?”崇祯叹了口气,绝望地问道。

    我呵呵一笑,把我的主意说了一遍,崇祯听得脸上阴晴不定,但最后还是同意了我的方案:“好象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那就先这么试一下吧。如果这个办法不行,就来硬的,我派洪承畴带兵支援你,只要风声不对,就剿杀李自成和他带来的那些士兵,不能养虎为患。”

    我摇了摇头:“不妥不妥,老大,咱们都是汉人,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自相残杀,让外人白捡了便宜?你别老那么害怕李自成会成事,我俩联手,历史一定能改变,相信我。”

    崇祯长叹了口气:“你是个好人,但太善良,太相信别人,也太心软,容易出岔子。宋献策是个有见识的人,你遇事要多和他商量。记住,杀伐一定要决断,心一定要狠,对敌人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绝不能有妇人之仁。”

    我点头答应下来,然后又和崇祯商量了一些事。崇祯看了看沙漏,叹了口气:“好啦,你也累了,回去休息吧。我很久没这么说过话了,今儿个说了个痛快,却也说累了。”

    我打开养心殿的大门时,曹化淳和汪起先盯着我,象见了鬼似的吃惊,然后赶紧冲进殿内查看崇祯的安全情况。曹化淳颤抖着声音问道:“皇上,你没事吧?这……地上的绳子是怎么回事?”

    然后我听见崇祯威严的声音:“朕已和李岩谈好归顺之事,这绳索是朕亲手砍断的。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砍得对,砍得对,皇上圣明,老奴多嘴了。”曹化淳的声音细微得渐不可闻,让我不由得感叹,当皇上真不赖啊。我想起了某网络小说中的那句话:联之一生行事,无须向你解释,靠,这才真叫徘徊在牛A与牛之间。

    。。



第二卷石破天惊第七十一章客栈密议     我回到客栈时,宋献策正焦急地在院子里踱步。见我回来,宋献策吁出口长气,问道:“天王,你怎么去了这么久?”

    我皱了皱眉:“老宋,在路上我可跟你说过两次了,别叫我天王了。现在咱们既然打定了主意,这王号就用不上了,你还是叫我李公子吧。这里是天子脚下,耳目众多,咱们说话得小心点,莫让人搬了是非。”

    宋献策微笑道:“李公子,你太谨慎了,这客栈附近虽然有官兵把守,但深更半夜的,却也没谁来偷听。你和皇上商谈得如何了?”

    我沉吟道:“大局已定,但有一紧要问题,正要向你宋老请教一二。”

    宋献策呵呵一笑:“老宋变成了宋老,看到李公子确实是遇到棘手的事儿了。”

    我微笑道:“老宋,你这人真是多思善感,这么个小问题,都被你分析得头头是道。走,咱们进屋详谈。”

    我们信步向客房走去,宋献策边走边说:“没办法,大伙儿对我的称呼太多太杂,所以我比较敏感。年轻时,别人叫我宋矮子,还有人叫我宋孩儿,我成名后,别人又叫我宋大师,后来我遇到你后,就从宋大师变成了宋军师,然后又变成了宋营长、宋团长,再加上你的老宋和宋老,我约摸一算,这些称呼嘛,两个巴掌都快数不过来了。”

    我哈哈一笑:“老宋,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个小故事。一个乡人外号叫张二狗,他很不喜欢这个外号,但大伙儿早叫顺了口,他也没办法改变。好在他后来当了官,且官运亨通,别人就叫他张主簿、张县令、张刺史,他心里美滋滋的。再后来,他年老时因贪钱被降了职,别人就叫他张老。再后来,他辞了官,别人又叫他老张。最后他七十岁时回乡隐居,于是别人仍叫他张二狗。人的一辈子,蝇营狗苟,折腾来折腾去,最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想起来确实有趣。”这是我很久以前看到的一个故事,我把主任、科长和调研退二线等情节随口改动了一下,就成了个颇富人生哲理的古代故事,或许可以点醒宋献策一下,让他不要老想着大明宰相的位置。故事讲完后,我不由在心底佩服了自己一下。

    不料这番话根本是对牛弹琴,宋献策没有感悟这博大的人生哲理,却为今后的退休生活发起愁来:“那照这故事推论……如果我有了孙子,他们仍叫我宋孩儿,我岂不是要在孙儿辈前活活羞死?”

    我不禁莞尔:“老宋,别人叫你孩儿是夸你,说明你返老还童了,别人盼都盼不着的美称,你还避之唯恐不及,当真是没悟性。”

    这时我们已走入宋献策的客房,宋献策边笑边倒了杯茶递给我,然后正色道:“李公子,是不是皇上不同意我们留下钱粮的条件?”

    我凝视着宋献策的眼睛,微笑道:“不是,是第三个条件出了问题。不愿被收编的,就此遣散,不得勉强,并发给遣散费。这个条件,你觉得是否妥当?”我脸上轻松,心中却有些紧张,我确实是经验不足出了岔子,但宋献策不应该看不出这个明显的问题,如果他确实觉得不妥,却故意向我隐瞒,这个内部分裂的危险,就不是一般的危险了。

    宋献策的眼睛中有一丝疑惑,倒不象是假装的:“这个条件很正常啊,有什么不对头?”

    “哦?很正常?如果大家都不愿接受招安,一哄而散,我还得给他们发银子,人财两空的话,咱们拿什么归顺朝廷?”我决定还是先不提李自成,看看宋献策的反应再说。

    宋献策神色一松:“原来李公子是担心这一点。这义军接受招安,自古到今,大多是去留两便,肯留的便留下,要走的就放行。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不过当差吃皇粮毕竟比较稳定,在这个乱世中尤为可贵,所以我估计,很多将士还是会选择留下的,这点李公子不必过虑。何况,义军招兵良莠不齐,老弱病残甚多,还有不少女子,如咱们军中的女兵营,这都不符合官军的要求,即使他们不愿走,我们也得考虑裁军减员之事。”

    “你是说,去留两便是自古以来的招安惯例?”我听了宋献策的话,心情不觉轻松起来,但仍有些疑惑。以往我看小说,倒是忽略了这一情节,脑中无甚印象。

    “确实如此。李公子,你看过水浒传》吧?”宋献策神秘地问。

    我汗了一下,四大名著谁没看过啊,当我是文盲?我正要接口,忽然想起象水浒传》这类反朝廷的书,在明朝好象是**,但我也不能完全肯定这一点,于是含糊地回答:“那本书可不容易看到,它完全就是本造反指南书。”

    “不错,正所谓男不读水浒,女不读西厢。水浒虽然现在未被朝廷严禁,但市面上流传甚少,确不易见,不过我老宋家中倒有一本。”老宋的脸上浮出得意之色。

    线装本的明代古书啊,不是绝本也是珍本,好东东,我使劲地咽了下口水:“这书我也看过,武松打虎,孙二娘卖人肉包……老宋,别扯远了,你是想说宋江招安的情形,对吗?”

    宋献策叹道:“不错,李公子真是聪明,一猜便着。当年宋江接受招安后,便是如此,如愿意归顺的,便登名计数,不愿归顺的,就报名相辞,任从生理。我记得书中记载,除千人辞去之外,尚有数万名梁山好汉跟随宋江归顺朝廷。”

    原来如此,我心中一喜,却又随之一忧,想起了会议纪要上的签名,李自成和刘宗敏可是签得飞扬跋扈、洒脱至极的,是否他们当时已打定了全身而退的主意?如果是那样,不但这十二万新入伙的军队将蛟龙归海,而且我原来的三十多万李家军,恐怕也会被拉走不少。

    我沉吟了片刻,决定把李自成的事全盘托出:“我收李自成是用了诡计,李自成及其将士,心中定有不服。去留随意固然是好,但恐李自成借此由头全身而退,并顺便拉走我们的兄弟们,如果是那样,咱们李家军可就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宋献策捋着长须沉吟不语,半晌才道:“闯王主动提出这个条件,还和刘宗敏一起签了名,画了押,恐怕他们不会当头来弄此事,也不会马上就走人。就怕他们暗中煸风点火,让军队重回伏牛山,归高桂英率领,这样就有了再造反的资本。今后李自成他们就可以伺机离队,重回伏牛山去,这也是有可能的,倒不得不防。”

    我吸了口冷气:“老宋,你来京路上就想到此事了吧?”

    宋献策脸上露出一丝赫然:“如果我早想到了,定与李公子及时商议此事。抱歉,我老宋也是刚被你提醒了,自古以来,去留随意是老规矩,我就没往深处想了。”

    我在心底BS了宋献策一下,这什么破军师嘛,领导没想到的,他也没想到,这男秘白当了。不过如果真是这样,倒也说明宋献策对我还是没有二心的:“老宋,你就少想想诗诗,多想想军国大事吧。现在你快想想该怎么办?”

    宋献策凑近我,悄声说:“把李双喜留在京城,让他在御林军或啥地方当个小官什么的,李自成就不敢公开撕破脸皮,小动作也会收敛很多。”

    “好办法。”我眼睛一亮。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把李双喜这个重要人质扣留在北京,确实是高招:“难怪有人说,十个矮子九个怪,还剩一个是祸害。老宋,你这招够毒够辣。”

    宋献策苦笑道:“是十个麻子九个怪好不好?李公子,你又取笑我长得矮了。”

    当着和尚骂秃驴,这实在是丧尽天良的做法,不过我喜欢。但我还是赶紧安慰了一下宋献策:“不敢不敢,我主要是歌颂你才思敏捷,虽然你个头不是很高,但你才思高,品味高,在我们李家军将士心目中,你就是那高不可攀的巍巍华山。”

    宋献策淡淡一笑:“李公子这张嘴,呵呵……你和皇上商量了什么好办法?”

    我沉吟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了:“我准备搞一个诉苦大会。”

    “诉苦大会?什么意思?”宋献策饶是见多识广,也绝料想不到我会把打土豪分田地活动的绝活给倒腾到这个时空里来,有些奇怪是十分正常的。

    “来来来,咱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个诉苦大会。”我呵呵一笑,一口喝干了那杯毛尖,今天说话说得实在是嗓子有些痛了,但坚持就是胜利,我一定要和宋献策尽快达成共识。

    。。



第二卷石破天惊第七十二章征北总督     等我把那壶茶全部喝干的时候,宋献策终于领悟了诉苦大会的精髓所在,展颜笑道:“这一招么,我没在史书上看到过,不过想来效果应当不错。李公子的花花肠子毕竟不少,这么③üww。сōm快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我呵呵一笑:“得了,老宋,咱们就别相互吹捧了。你多想想这个诉苦大会该怎么开,才能开会最好的效果来。至于人和画这些小事,我直接找崇祯要去,你就别操心了。”

    宋献策连声答应,然后说:“李公子,我老宋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我皱了皱眉:“老宋,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客套了?这不象是你的风格啊。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但不许问我能否借钱给你。”

    宋献策呵呵一笑:“公子守财有方,老宋不肯开口相借。我是想问,李公子和长公主之事,皇上是否知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