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小地主 >

第352章

唐朝小地主-第352章

小说: 唐朝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声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什么,李希音俏脸微红,有点儿羞嗔,低声道:“你这次出门,大概要几天回来?”

“很快的,七八天就行了。”韩瑞说道:“只是送信而已……”

“撒谎。”李希音说道:“才不会那么简单。”

声音轻微,但是落在韩瑞耳中,却犹如雷鼓,颇有几分心虚,睁开眼睛,连忙辩驳道:“怎么会,受虞公之托,他给朋友捎信……”

“这只是顺便。”李希音说道:“肯定还有另外的目的。”

“谁说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理所当然。”韩瑞垂死挣扎。

李希音笑了笑,妙目多了抹异色,圆润鼓涨的酥胸,轻轻挨着韩瑞的后背,声音柔媚道:“夫君,你就承认了吧,大家都看出来了。”

鼻端飘进的幽香,让韩瑞心神一荡,马上惊觉,这是美人计,连忙收敛心神,反手揪住李希音纤掌,义正词严道:“没有的事,叫我怎么承认,倒是你,变得怪怪的。”

不用说,肯定是被识破了,李希音俏脸轻红,埋怨流萤乱出主意,根本不管用,即使是如此,耍赖是女人的天性,李希音也不例外,红着脸,软声道:“我哪里怪了,夫君才怪呢,随口这么一说,你却这样急着辩解……其中必有古怪。”

“……行,你说是就是了。”韩瑞苦笑道,以退为进。

难道真是猜错了,李希音想了想,轻咬柔唇,低声道:“好了,又没说不信你。”

嗯嗯,韩瑞含糊应声,好像还在生气的模样,准备等到李希音道歉,再说出真相,反正已经到了扬州,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无非是打听兰亭序的下落,奉令行事而已,想必几个女眷也不会责怪自己。

此行,隐隐约约,似乎还有个念头,只是韩瑞不愿意深想,故意忽略了。

然而,等了半响,没听到动静,韩瑞自然以为,李希音气恼了,不理采自己,男人嘛,就应该胸襟宽广,所以韩瑞立即回头,准备以好言相哄。

但不想,在回头的刹那,一望之下,韩瑞立即深深为之吸引。

只见在锦帐之中,绣被之上,李希音横躺在那里,上身只有小衣,淡白色的衣襟敞开,半垂在小衣内,一对如脂如玉的柔峰若隐若,下身只有亵裤,晶莹雪白的小腿和纤细秀美的秀足,随意舒展,摆了个撩人的姿态,看得韩瑞心神激荡,难以自抑。

“夫君,夜了,早些休息。”李希音轻唤,俏脸飞起了羞涩的红晕。

此情此景,明知道是诱惑,韩瑞却忍不住掉进温柔陷阱之中,轻步走来,坐在榻边,轻轻抚着李希音娇美肉体,触手之处尽是带着香气的滑腻肌肤,纤巧合度,又富有弹性,令人百看不厌,百摸不腻。

绣床锦被,薰香缭绕,韩瑞伸手,拿起了一只精致纤巧的秀足,仔细揉捏起来,粉白色的玉足,骨肉匀称,莹白如玉,又软又腻……

“别乱动,痒……”李希音笑道,湖水般清澈的眼眸,流盼生辉,勾魂摄魄。

这分明是在挑逗,韩瑞差点化身为恶狼,把榻上白嫩的小绵羊吞进肚子里,不过这样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品尝不出什么味道来。

韩瑞承认自己有点恋足,不过吸引力更强烈的,却是李希音浑若天成、冰雪莹润的柔峰,随着她的呼吸,极有规律的起伏。

尽管不陌生床第之欢,但是给韩瑞这样直直的盯住,李希音羞涩难抑,一双妙目早就不敢看他,斜眼去看榻边内侧。冷不防,韩瑞伸手轻扯,白嫩的半边柔峰暴露在他的目光下,香气愈加的浓郁,李希音下意识惊呼,纤手缩回,遮住了外泄的春光。

霎时,韩瑞扑在榻上,搂住她香软的身子,寻到两片鲜润的樱唇,缠绵索取……

良久之后,云收雨歇,李希音俏脸上,残留着淡淡的艳丽霞光,眉梢舒展,蜷曲在韩瑞的怀中,神情慵懒,散发出迷人的风采。

“希音。”手掌摸着如脂似雪的肌肤,韩瑞轻声道:“也不瞒你了,此行去越州,我的确是另有目的,而且,这次能够回乡省亲,也是得益于这件事情。”

嗯,李希音含糊应声,浑身懒洋洋的,不愿意动弹。

“怎么,现在反而不好奇了?”韩瑞笑道,手掌在敏感的部位,轻轻滑过。

李希音低吟了声,身子轻颤酥软,羞嗔道:“那刚才怎么不说。”

“呃,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韩瑞尴尬说道。

“所以,连我们也要隐瞒。”李希音嗔怪起来。

“当然不是。”韩瑞连忙说道:“现在不是准备告诉你了吗,不过知道之后,就不要往外宣扬了,免得受人非议。”

“到底什么事情呀?”李希音的好奇心再次迸发。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搂着李希音,在她耳边窃窃私语,交待了经过,末了,韩瑞轻叹道:“没有想到,我也有成为细作那天,要是传扬出去,肯定饱受非议。”

“夫君也是被逼无奈,毕竟是陛下旨意……不能违背。”李希音柔声道,很是理解。

韩瑞深以为然,但是可以料想,有些人可不会这么认为,觉得可以学魏徵,犯颜直谏,或者干脆抗旨不遵,问题在于,韩瑞还没有这么高的觉悟,说到底,韩瑞骨子里,还是个平常人,没有为了公理正义,舍弃一切的勇气与决心。

只是,出嫁从夫,李希音也不觉得,韩瑞这么做有什么不对,毕竟只是听令行事,要怪肯定只能怪发号施令之人。

毕竟是皇帝,就算做的事情不厚道,两人也不好评价,相对叹息了下,李希音轻声说道:“夫君也不必多虑,无非是打听消息而已,就算打听不了,也不能说明夫君办事不力,难道还能因此而责怪夫君不成。”

“就是这个道理。”韩瑞连连点头,微笑道:“所以,我决定去越州走个过场,回到京城有个交待就行了,至于兰亭序的下落……到时再说吧。”

兰亭序,说白了,就是一篇文章而已,不过作者名气大,受人追捧,最后上升到艺术的范畴之内,也就成了国宝。哪天,我也写幅字,埋在地里,过了千百年,指不定也是国宝,韩瑞酸溜溜的寻思。

“夫君……”

李希音素臂微撑,丝衾下滑,遮不住曼妙傲人的身躯,如丝如云的秀发披下肩头,美丽的眼眸射出柔情,水汪汪,媚盈盈。

韩瑞怦然心动,轻声道:“怎么了?”

“我想要个孩子……”李希音喃声道,眼波迷离若醉,娇媚玉滴,妖娆万千。

韩瑞闻声,心如火燎,血脉贲张,自然又引出一番狂风暴雨,直到五更时分,才筋疲力尽,昏昏沉沉的睡去。

起来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听到韩瑞的打算,已经知情的女眷,却是没有反对,然而钱绪夫夫却埋怨起来。

“才住几天,又要出门。”郑氏责怪道:“送信之类的小事,吩咐仆役去办不成啊。”

“真的不行,毕竟是虞公寄语友人……”

继续拿虞世南作挡箭牌,韩瑞微笑说道:“况且,宴会邀请太多,吃不消了,恰好出门几天,避下风头。”

“没错,亲自上门,才显诚意……”

“宴会接连不断,很伤身体的。”

旁边,几个女眷也纷纷帮腔,郑氏自然被说服了,命人收拾包袱,准备船只。

由于是速去速回,不合适拖家带口,所以郑淖约等人,自然没有随行,韩瑞只带了两个机灵的仆役,连午餐也没有吃,来到岸边,与众人告别。毕竟几天就回来,也没有多少离别伤愁之意,韩瑞轻声道:“你们回去吧,照顾好自己……”

郑淖约轻轻点头,心里多少有点儿闷,轻举平常,柔声道:“平常,与阿耶道别。”

“耶呀……”近五个月大的孩子,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并学着发声,尽管十分稚嫩,不成腔调,然而韩瑞却如闻天籁,抱过来亲了口,逗得平常咯咯直笑。

嬉耍片刻,把孩子交给郑淖约怀抱,韩瑞悄无声息的叹气,轻步上船,挥手道:“走了,过几天就回来。”

“一路顺风。”

众人站在岸边,看着帆船轻快而去,化作黑点,消失在河道边际,这才慢慢回去。

第五百三十二章 永欣寺中

唐代的越州,就是后世的绍兴市,直领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四县,永欣寺就位于越州城南十五里外,秦望山麓脚下的一个狭长山谷里,三面青山环抱,宁静优雅、气候宜人、依山傍水、林泉秀美,是一处清幽脱俗的胜境。

永欣寺的前身,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的旧居,传说在某夜,这里忽然出现五彩祥云,皇帝听闻之后,下诏赐号将王献之的旧宅改建为云门寺,然而,直正将永欣寺发扬光大的,却是智果禅师,与惠欣和尚。

两人,皆是闻名于世的大书法家,云门寺也因他们而改名为永欣寺。自然,两人之中,最负盛名的当然是世号永禅师的智永和尚,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孙,王羲之第五个儿子王徽之之后,家传渊源,本身又努力,常居永欣寺阁,闭门习书三十年,名扬天下。

别的且不提,单是智永禅师的几个徒弟,智果、辨才、虞世南,也是当世的俊杰,名传千古的人物,如已经逝世的智果和尚,青出于蓝胜于蓝,曾被隋炀帝杨广称赞,和尚(智永)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至于虞世南,更是举世闻名的书法大家,深得世人敬重。

而今永欣寺的主持辨才和尚,尽管在书法上的声名不及两位师兄弟,然而却研习佛法,境界高深,在智永禅师圆寂之后,在众僧的推选下,接任主持之位,与很多高僧那样,平时深居简出,潜心修行,少理凡尘俗事。

脑中想着道听途说的情报,韩瑞慢慢的向永欣寺山门而去,反正即使没有自己,辨才和尚手中的兰亭序,迟早被人骗去的,正是有这样的想法,所以韩瑞倒也十分坦然,来到越州之后,也不急帮虞世南送信,慢悠悠的前来,准备打个前哨。

仔细观望山谷优美的景色,只见浓荫蔽日,环境非常清幽,游人自松林间穿行,上有团才绿荫,如伞如盖,耳畔阵阵松涛,如吟如咏,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确是修身养性,避居隐世的好地方。

此时已是初夏,不过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尽管永欣寺山谷附近,没有桃树,然而山花漫烂,姹紫嫣红,招蜂引蝶,仍然是春意盎然的情形,自然吸引诸多游人前来礼佛散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这句诗中,四百八十寺,说得有些少了,早些年,智永禅师在世,曾经有过一个创举,写了八百余本真草千字文,分别赠送给逝东诸寺,由此可以推算,江南的佛寺之盛,永欣寺能在这么多寺院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刹宝寺,凭借的自然不是美妙的风景。

寺院繁多,竞争激烈,作为一处林泉秀美、环境清幽的丛林寺庙,如果没有点儿特色,是很难名动天下,让人慕名而来的,寺中有高僧大德,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而已,毕竟哪个寺院没有个高僧坐镇,恐怕也难以维持下去。

不过,永欣寺,本是王献之故居,先天上,就占了优势,立即就引得一帮文人雅士前来瞻仰,然后,这些文人雅士留下的诗文足迹,又引得后人慕名而来,如此循环往复,好像滚雪球似的,积累越多,底蕴越大,名气自然深入人心,成为金字招牌。

咳,也就是所谓的名刹古寺。

韩瑞嘀咕,觉得寺院与开商店差不多,也是经营出来的,只不过,古代的商店,由于是家族经营,就像世袭制,很容易衰败,而寺院却是推选出来的,比较民主,即便这一代主持平庸无能,导致寺院名声下降,毕竟是多年积累的品牌,实力雄厚,只要下一任方丈有作为,立即焕发生机,具体的事例,可以参照嵩山某寺的总裁ceo的运作,就可完全明了。

当然,永欣寺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寺中常年累月,香火鼎盛,迎客的小沙弥,私底下还经常向佛祖祈祷,希望游人香客少些来,让他们不要那么辛苦。

显然,就如同某些和尚很在意香油钱那样,佛祖还是很在乎香火的,没有理会小沙弥的祷告,随着夏季的来临,阳光炽烈,越来越热,上山赏景避暑的游客反而更多了。

带着仆役,韩瑞伴随人流,慢慢过了山门,进入天王殿中,也没有标新立异,拿了几柱清香,简单的礼拜,捐献了香油钱,随之让出位置来,给虔诚的信众膜拜。

轻步走出了天王殿,韩瑞左顾右盼,有些茫然起来,不知道该前往何处,毕竟永欣寺的整体建筑极大,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踊,就算是走马观花似的游戏玩,恐怕也要一天时间,才能走得尽。

而且,此来寺院,别有用意,不是单纯游玩的,就算是装模作样,也要将姿态做足了,至少见过辨才和尚,才能说得过去。

“阿弥陀佛,施主有礼了。”旁边的和尚,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