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小地主 >

第275章

唐朝小地主-第275章

小说: 唐朝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理解,出门在外,也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打发伙计出去,韩瑞从包袱拿了点熏香点燃,和衣而眠,辗转反侧,迷迷糊糊,三四更的时候,才睡了过去,又被五更鸡鸣吵醒,揉搓眼睛,一脸憔悴的起来。

与韩瑞情况相同的是几个官员,倒是那些书吏杂役之流,没有他们这样娇贵,睡得很是安稳,清晨起来,精神饱满,手脚麻利的收拾行李、车马,准备起程。

“丁太医,早安……”

韩瑞问候,轻微眯着眼睛,勉强忍住打阿欠的生理反应。

丁太医连忙回礼,望着韩瑞的熊猫眼,不禁有几分同病相怜的感觉,拈须说道:“韩博士气色稍有不对,应该是车马劳顿所至,待我开个药方,抓几味药煎服,必然……

“丁太医,也给我看下。”

“还有我。。。”旁边几个官员纷纷涌了上来,差点就忘记了,这里还有个杏林高手,丁太医来者不拒,不过就写了个药方,吩咐药童说道:“熬锅大汤,补气益神,人人有份。”

为晋阳公治病,随行之中,自然准备有药材,没有的话,就到县城药铺去买,等到众人洗漱之后,吃了简单的早膳,药汤也差不多煎好了,每人都喝了大碗,顾不上感觉是否有效,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连忙拿着包袱,上车的上车,骑马的骑马,顺着官道,驰骋而去。

一路上风驰电掣,出了蓝田关,速度就慢了下来,找了个渡口,几叶扁舟悠悠划来,韩瑞等人上了小舟,只留下几个杂役,驶着空车骏马返回京城。

从渡口到上洛,再换乘大船,由丹江沿着汉水南下,一切顺利的话,十天左右,就能够到达荆州城中。

丹江也算是黄河的支流,不过隔得很远,水质却颇为清澈,能看到水底下的卵石和水中嬉戏的小鱼勺船夫支着长篙,噼啦的划水,小舟缓缓而去,这一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几十里地,不过,行船的速度,却比在陆地跑马要快了许多,黄昏时分,终于到了上洛,落日的余辉染红了丹江的水面,也染红了江上的点点白帆,悠扬的渔歌遥遥传来,婉转动听,真有些渔舟唱晚的味道,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徐徐剪破残霞荡了过来,韩瑞静静地站在小舟的前头,江风掀起他的衣袍,猎猎作响,飘飘然犹如神仙过江。

“风度翩翩,好容仪,难怪年纪轻轻,就成了太常博士。”

随行的官吏,心中暗暗寻思,如果让韩瑞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啼笑皆非,长相与当官,好像,真的有些关系,朝中龄大臣,真没有哪个长得丑陋不堪的,吏部铨选,还要看体貌丰伟择人,说是以貌取人,也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这不是主要因素,长得英俊潇洒,自然占点便宜,但是内涵,才是最为重要的,这是常理,不然,也不会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词语了。

“又是他。。。”

扁舟到了码头,众人收拾行李,准备到上洛城用餐,然后改乘大船,连夜出发之时,就在街道之中,又看到了贺兰安石,韩瑞情不自禁皱眉,要不是发现他先到的,真的要怀疑,他是在跟踪自己。

不过,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毕竟自己此行,也不是什么异密,路线的安排,更是不难探查,先行先到,不代表没有嫌疑。

见到韩瑞低头深思,有人好奇问道:“韩博士,怎么了?”

“没事,好像是看到了个熟人。”

韩瑞说道,再次抬头,却发现贺兰安石已经消失在茫茫的人流之中。

应该是多心了,自己现在可是钦差,谁敢打自己的主意,沉吟了下,韩瑞笑道:“可能是看错了,走吧,大家先打尖休息,准备清水干粮,七八天时间,以船为家,不适应行船的,赶快请丁太医赐药预防“韩博士放心,某也是南方人士,自幼会水,晕不了。”

“小心,善泳者溺……”

众人打趣,随便找了间酒馆,用了晚餐,想到七八天时候,要在船上渡过,一些人真的告假,在坊市买了些果蔬杂物,随之集合来到码头,一条客船已经停靠岸边,这就是出公差的好处,沉途的行程自然有人安排妥当,拿出信物交涉之后,众人提着行李,悠然而上。

下了船,安顿下来,天色也已经暮了,船头船尾挂着灯笼,借着朦胧的光亮,经验丰富的船工,操着木桨,此起彼落,打得江上水花乱飞,慢慢而去。

夜色,深沉,皎洁的月亮,悄无声息的高挂空中,月光如水,又有几分清凉,韩瑞坐卧在窄小的船舱之中,透着眼孔,望着江中支离破碎的光芒,耳中听着江水起伏的声音,逐渐的进入了梦乡。

行船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开始两天,众人还兴致勃勃的来到船头,观望江岸的景物,到了后来,却没有了丝毫的兴趣,宁可坐在舱里数手指,也懒得再看外面一眼,心里越来越烦闷,只有路过小镇,补给清水干粮之时,到岸上走动片刻,心情才有几分轻松。

好不容易熬了八天,听到船工说,再过不久,就能抵达荆州「众人欢呼雀跃,早早就收拾包袱,站在船头,恨不能生出双翅,飞渡汉水,直到荆州城。听到阵阵欢呼声,韩瑞也忍不住出了船舱,迎面吹来的江风清爽透凉,心情也格外畅快。

最后一个时辰,船行数里,江水愈来愈深,河道越来越窄小,两岸峰峦叠嶂,涛声惊心动魄,桀骜不驯的白浪汹涌,犹如万马咆哮,势不可挡,看着船身晃动颠簸,众人真有几分心惊胆战,幸好时间不大,片刻之后,就过了颇为险要的河道。

船身吃水微沉,眼前豁然开朗,十几丈宽的河道,不时可见白帆轻舟穿梭而过,秋阳灿烂温暖,水面浮跃着点点金光,渔夫扯着渔网,一条条肥嫩的鲤鱼,不停的翻滚,激起了无数的浪花泡沫,闪耀着七彩光晕。

“看见荆州城了。”

有个眼尖的人叫道,众人连忙望去,却见河道的尽头,是个模糊的黑影,越来越近,渐渐的变得十分清晰,一座雄伟的城池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终于到了,韩瑞嘴角泛出笑容,适时,从后面有条船快速驶过,两船相距不过五丈,贺兰安石的面容清晰可见,真是阴魂不散啊!

第四百二十七章 访友

荆州,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都城,那个时候,已经成为战略要塞,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后人更是耳熟能详,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

地属南方,景物与江南类似,韩瑞看了,自然有几分亲切,但是而今,看到贺兰安石,却没有了欣赏的心情,这个小子,根据周玮的说法,属于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人物,人前笑眯眯的,暗地里专门放冷箭,他来这里做什么?韩瑞百思不得其解。

过了片刻,客船慢悠悠的停靠在码头旁边,这个时候,众人反而不急了,整理仪容仪表,摆出钦差的派头,让人去通知荆州的官员前来迎接。荆州设江陵都督府,众人自然不会指望,大都督武士彠前来迎接,且不说人家现在病了,就是没病,以韩瑞为首的朝廷使节,还没有这个资格,能让都督诸州军事的晋阳公屈尊降贵。

可是,毕竟也是代表天子,自然要有个别驾、长史、司马之类的官员而来,敲锣打鼓,欢天喜地,车马簇拥,这样,才算符合规矩,不然,朝廷的颜面何在。就在众人沉醉于苦尽甘来的气氛之中,韩瑞敛了下衣袖,吩咐船工放下船梯,就要向下走去。

旁人见了,纷纷奇怪问道:“韩博士,你这是?”

“看见了个熟人,前去打个招呼。”韩瑞淡淡说道。

“……韩博士熟人真多。”

“有什么好奇怪的,名士嘛,自然是知交满天涯无处不在。”

也不理会身后的议论声,韩瑞下船上岸,码头之上,人流交织,十分喧嚣嘈杂,贺兰安石带着几个随从,似乎在打听什么,准备拦车而去。

韩瑞立即扬声道:“贺兰公子,人生何处不相逢,他乡遇故知,也真是巧啊。”

“咦,这不是韩兄弟么,是巧,真是巧。”贺兰安石回望,脸上露出惊喜交集的表情,笑容满面迎了上来。

虚伪两人同时在心里暗骂。

“在下奉旨,出行荆州。”韩瑞笑容和煦,挑明说道:“却不知道贺兰公子这是,探亲?访友?或者……”

“前些时候,听闻一个相交多年的世伯病重,在下心急如焚,自然要前来探望。”贺兰安石伤感叹气,忧心忡忡。

“贺兰公子莫急,所谓吉人天相,贵世伯肯定会没事的。”韩瑞安慰说道:“对了,与我同行的,还有太医署的丁太医,他的医术,十分高明,待完成差事之后,却是可以……”

“不用了。”贺兰安石笑了,犹如春风拂面,轻声道:“我的世伯,就是晋阳公武大都督,听闻韩博士此行,就是探望他老人家的,在此,我先行谢谢了。”

靠,贺兰安石怎么与晋阳公段士彠扯上关系了?等等,韩瑞脑海浮掠闪电,像是找到了头绪,一下子就把乱麻理顺了。

自从答应鲁柏,差遣荆州之后,出行的十天,韩瑞心中考虑的,不是钱丰的亲事,就是想念家中的女眷,根本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如今,见到贺兰安石,再听到武士彠的名字,终于勾起了隐藏在心底的记忆。

武士彠,相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是不怎么熟悉的名字,但是他的女儿,就是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想必不知道的,没有几个吧。

说实话,李世民待自己也算不错,所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一时之间,韩瑞心中杀机萌动,要不要,找个机会,把她给……

“韩博士”贺兰安石轻轻叫唤,心中有几分凛然,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好端端的,怎么阴沉着脸,颇有几分……吓人。

嗯,韩瑞恍然,露出掩饰的笑容,欣然说道:“果然是巧,早知道,就邀贺兰公子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是啊,是啊。”贺兰安石一脸的深以为然,两人很有默契,绝口不提回程同行的事情,虚情假意的问候对方,感叹旅途的辛苦,

敷衍了半响,听到前方隐约传来阵阵锣鼓声音,贺兰安石趁机说道:“必是荆州官员前来迎接韩博士等人,在下不是钦差,也不好留下,先行而去,同在荆州城,什么时候有空,再与韩博士相聚痛饮。”

没有再虚伪的开口挽留,韩瑞立即挥手作别,不等贺兰安石走远,直接转身回到船上,进了舱中,换好了干净官袍,带领已经扬起旗帜的众人,下了客船,站在码头等候。

朝廷差使而来的公文,早就已经传达到都督府,府衙的官员,估算时间,钦差也就是在这一两天到达,刚才听到传讯,也不觉得意外,立即带领人马,吹吹打打而来,为首的官员,正是都督府长史,五十岁左右,模样有些消瘦,不过显得非常干练。

带着一帮官吏,来到码头之前,见到了韩瑞等人,古代官员的站位,也非常讲究,突出领导的地位,绝对不会让人认错,钦差团众人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然而为首的却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特别是知道,此行是由太常博士带队的,两者联系起来,不由令人有些难以相信。

见到如此年青的太常博士,会让人想到什么?天纵之才,自然不可能,肯定是靠关系上位的,目光自然而然,带了几分轻视,然而,长史考虑得更深,需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让这么年轻的人上位?

背景大,来头不小,切莫轻易得罪,长史暗暗告诫自己,立即轻跃下马,快步上前,笑脸相迎道:“天使驾临,来迟了,若有怠慢之处,望请见谅。”

“客气了,烦劳诸位相迎,才是罪过。”韩瑞和煦说道,经历多了,类似这种场面话,已经是信手拈来,毫无停滞。

“不敢……”长史笑道:“天使舟车劳顿,想必也乏累了,我等已经在驿中安排妥当,请诸位先行休憩,晚上再摆酒设宴,为诸位接风洗尘。”

迟疑了下,韩瑞侧身,看着丁太医,发现他精神疲惫不堪,这种状态去为武士彠治病,容易出差错,所以点头说道:“也好,不过接风洗尘就免了,前来打扰,已经过意不去了,再劳诸位兴师动众,心中更是不安。”

见到长史有话要说,韩瑞抢先道:“身负皇令而来,未见到大都督之前,颇有几分寝食不安,只得辜负诸位的好意了。”

“如此,就请诸位,先到驿站休息。”

贞观时期,监管严格,官场的风气比较清明,见到韩瑞不愿意铺张浪费,长史却是不会勉强,心里反而高兴,又能节省几十贯钱,觉得韩瑞来头是大,至少没有骄纵之气,不由得多了两分好感,亲自招来车马,礼送韩瑞等人上车,自己驱马在旁边陪同而行。

寒暄的功夫,韩瑞已经知道,都督府的长史姓名,掀开车帘,客气说道:“冯长史,大都督的情况如何了?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