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矿工雄风 >

第34章

矿工雄风-第34章

小说: 矿工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下子给了老妈两个孙子抱。老妈开始还不大乐意,说不是亲孙子,等我告诉老妈,这二人在历史上创造的丰功伟绩之后,大为惊叹,乐呵呵的带去抚养了。不过孩子生长在二个老人的溺爱之下,很难说会长成什么样。这促使我想起了半年前,在自己想象中的天才婴儿计划。那庞大的托儿所限于当时条件搞不起来,现在我已占了湖广,白银大堆,应该有条件搞了。
    
    呵呵,从婴儿甚至还在胎儿时期就进行科学合理的哺育,然后再施以新式教育,想不成为天才都不可能啊。第一批是计划抚育三千婴儿,等这批婴儿长大了。我们极有可能拥有三千个世界顶级的精英人物,也许是科学家、政治家、经济学者、军事家、发明家、文豪……
    
    拥有他们我国要长期保持科技领先,也就有了可能!这是一副多么美好的前景啊。这个计划一定要实行了,不管有多困难!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在我们所创造的世界里,这绝不能变成一句空话!只是不知那托儿学校建得怎样了,还有负责这个计划前期工作的黄校长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抽出时间来,我一定要在近期去视察一下。
    
    第一部起点 第二十八章 新军(1)
    
    (更新时间:2006…1…26 17:24:00  本章字数:2769)
    
    北京紫禁城御书房,道光帝正拿着林则徐最后的奏折,反复阅览仔细推测,不断的发出叹息: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谨奏陛下,
    
    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农历)出现教匪以来,以龙居士为匪首的“寿佛教”在臣辖区以妖术蛊惑人心,仅三月已达百万之众。教匪发展之快堪称空前!
    
    教匪生性狡诈行动隐秘,又借着寿佛之名迷惑湖广官员,以至于臣等未能及时遣兵扑灭,终酿成大患。臣罪该万死,请陛下降罪。
    
    湖南巡抚叶铭琛探知了教匪不轨之处,于六月(农历)亲率二万绿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向叛匪,以图灭匪。然教匪乱兵已有十万之众,又得“佛霹雳”这样的利器相助,于路设下埋伏,叶铭琛一时不察,至使全军覆没,叶也不慎落入敌手。叶铭琛被俘后宁死不屈,先是严词拒决了教匪的百般利诱,后又绝食以明心志。及臣上奏之日,叶铭琛已绝食多日,恐不久于人世矣。臣肯请陛下看在叶铭琛忠心为国,绝食以成臣节的风骨上赐谥号,封赏叶铭琛及家人。如此必能激起大清上下同抗教匪之心。
    
    臣奉命于七月(农历)集结粤兵十万于韶关,只等钦差大人琦鄯一声令下。粤军必会同其它四路大军杀奔教匪,然臣等了二个月未见琦鄯大人的号令,臣见教匪一日强盛一日,灭匪心切之下,未得号令,自选了一千忠勇之士,潜入匪区,教匪不及有防,打死打伤匪民三千余众。奈何孤军深入,陷入重围,最终寡不敌众,全部英勇殉国,其碧血可照丹青。此一战,令匪首恼羞成怒,挟怨报复,集重兵,围我韶关,及我上奏之日,韶关城已被团团围住。吾观教匪火器之利,前所未有,粤军将士在教匪火器之下死伤惨重。
    
    教匪之枪曰佛霹雳,比弓能及远,其速比逾弓数倍,发射时声震天地,可取人性命于三百步之外。又有佛炮,全钢制作,重不过百斤,然其发出的炮弹可及城墙之后,炮炮开花,每一炮下都要取数十人性命,万斤红衣大炮亦不如也。
    
    其匪首龙居士,不知何故,刀枪不入,立于城之下整日,在我十几门红衣大炮轰击之下,安然无恙。在炮声隆隆之中,龙居士面不改色,尚还能与下官谈笑自如。其状之怪异,令微臣惶恐不安。待其进攻之时,吾之红衣大炮片刻之间毁于教匪的佛炮,韶关城墙虽固,也在倏间倒塌。然我粤军将干忠心为国,悍不畏死,用自己的身躯铸成了一道血肉城墙,用自己的性命,挡住了教匪的攻势。在教匪利器的进攻之下,吾粤兵伤亡惨重,仅一日便死亡一万,地为之赤,血可飘杵,天地变色……微臣知事不可为,誓与城同亡……”
    
    “爱卿——”道光又看完一遍,和前几遍一样,看到“誓与城同亡”时就会发出一声凄厉的哭声。
    
    “启禀万岁,军机处及大学士,穆彰阿、潘世恩、王鼎、隆文、何汝霖、汤金钊等在外面候着,请陛见。”太监小李子,拉着他那特有的嗓子,呱噪出一句话来。
    
    “准!”道光无神的挥了挥手,示意可。
    
    “喳!”
    
    “宣,穆彰阿、潘世恩、王鼎、隆文、何汝霖、汤金钊陛见。”太监小李子的阴柔的声音,回荡在古老幽深的皇城门巷之中,如同凄厉的鬼哭。将几位朝庭大臣的吓得打了一个寒颤。
    
    “臣等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万岁!”潘世恩等这才敢抬头看万岁天威,道光这些日子俞发的清瘦了。今天道光的两眼还红肿,眼角有泪迹,好象刚哭过。一定要小心啊,否则龙颜难保不大怒。善于察颜观色的潘世恩赶紧给自己定了一个今天陛见的原则。
    
    “不知几位爱卿深夜来访,有何要事?”
    
    “启禀万岁,臣等闻知广东之事,寝食难安,欲献计以敌教匪。”领班军机大臣,大学士穆彰阿,上前一步,低头说道。
    
    “哦?有何应对之策?”道光听闻臣子想出了办法,脸色舒展开来。
    
    “臣等以为,教匪之强在于火器犀利。今吾王师,何不师彼之长技以克彼乎?臣等奏请二事,一、严斥西夷卖与教匪火器,使西夷今后再不敢再与教匪私通。二、斥巨资向西夷购买大批枪炮,用以克制教匪。如此假以时日必能剿灭教匪。”
    
    “此议甚佳!准奏!”
    
    “只是西夷火器要价甚高,火枪需三十两银子一支,共需采买十万支,需白银300万两。子弹一两一发,需500万发,耗银500万两。克虏伯大炮,一门需白银5000两,共需二百门,需白银100万两,炮弹100两一发,需二万发,需白银200万两。如此采购武器共需白银一千六百万两。”
    
    穆彰阿小心的将数字报上。声音尽管小,但道光还是听清楚了,每听到一个数字,道光的心就跳动一下,等听到最后一千六百万两的数字时,差点没因为心跳过速,昏过气去。
    
    “巨额白银,朕何处寻去?”道当用右手狠命压着胸口,防止心脏跳出来。
    
    “臣等恳请陛下,动用内帑。”内帑就是皇帝的私房钱,当时道光帝的家族占有全国良田的二十分之一,可谓天下第一大地主。其私房钱,以亿万计。
    
    “难道大清真的没钱了吗?难道大清危难到如此地步了吗?”道光勃然大怒,怎么朕这么辛苦治理天下,而天下竟需要朕的私房钱来维持?历代清帝,凡是听到要动用私房钱时,没有不动怒的。
    
    “……”穆彰阿、潘世恩、王鼎、何汝霖、汤金钊,见道光发怒,虽在意料之中,但仍惊出一身冷汉。唯有隆文阴沉着脸,看不出他如何惊恐于天威之下。此人乃满族,自幼心狠手辣,五岁时就以拧断鸡脖子为乐,又善于勾陷大臣,再加上天天阴沉着脸,朝中大臣见之无不惊心,背后称其为“阎王”。道光见其有震慑百官之才,越发的宠爱,委任了京津防卫大任,若见有不轨之臣,可密奏之。不过此人污陷百官是一把好手,若要他出什么好主意,那就非其所常了。
    
    “万岁,臣有一计可不用内帑,只是这办法有违朝纲,请万岁准了臣无罪,臣才难说。”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王鼎大着胆子,硬着头皮说道。道光知道此人,乃“状元宰相”为人清廉正直、善于办案、又勤于政,颇有主意。在如此情形之下也就只有他敢于“直面”了。
    
    “恕你无罪!”
    
    “英夷公使包令,法夷公使布尔布隆,代表英法两国,向大清建议,他们可以借贷白银和武器与大清,并愿意出兵助我大清剿匪。只是……”
    
    “我天威仍在啊,如今上邦之国有难,外邦小国莫不踊跃相助!他们有什么要求?若是寻求封赏,朕一概准了!”道光还沉浸在他的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英法两夷上了几条建议,请圣上圣裁。他们愿借贷我天朝银元一千万元,年息以五分计,可分二十年还本付息。愿借远征军四千,以讨教匪,其军费由我大清负担。事成之后,两夷恳请大清开放,天津、上海、宁波、厦门、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准其商人自由通商。充许两夷传教士建立教堂并自由传教。两夷商民及传教士若有违法,由驻地领事裁决。为保两夷侨民安全,准其在通商口岸租借土地,以为租界,并准其自立军队……”
    
    第一部起点 第二十八章 新军(2)
    
    (更新时间:2006…1…26 18:09:00  本章字数:2275)
    
    “够了!”道光猛的一拍龙案,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此等有辱国本的条件,朕不答应!洋夷之军如踏进我大清的土地上,这大清天下是姓满呢还是姓英法?”
    
    “万岁,王鼎有通敌卖国嫌疑,臣请将其拿下,着大理寺审理。”活阎王隆文阴沉着脸靠近王鼎,只等道光一声令下,就动手擒拿。
    
    “罢了,朕说过恕其无罪。以后此等卖国之事,不可再议!”
    
    “万岁圣明!谢万岁隆恩!”王鼎磕头如捣蒜,连声谢罪。
    
    “万岁,这英法两夷远隔我大清万里之遥,若有不轨之心也只是表里小患,而教匪却是心腹大患!不如以小患去大患,等大患已去,再治小患不迟!如此两患皆可去。”穆章阿小声的说道。
    
    “这话怎么讲?”
    
    “万岁,如今要灭教匪,非大笔银子购买西洋枪炮不可。我大清国库空虚,两夷又有借贷之意,不如只向两夷借银子,但不要求两夷出兵,以此为条件,必可以说服两夷放弃其它种种不合理要求。等天下太平之日再还本付息。”
    
    “此议甚佳,爱卿以为何人可办此事?”
    
    “臣以为王大人,和洋人有过接触,当是办此事的不二人选。”
    
    “王爱卿,你有何异议?”
    
    “臣领旨。”此时的王鼎那还敢说半个不字。但领旨的话说出去以后,立即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圈套之中。洋夷个个如狼似虎,岂是那么好商量的?只要求别人借钱给你,但又不给别人好处,这样的事,那能办得下来?如果办不下来,恐怕穆章阿又要借此生事了,“不行我得拉穆章阿也下水。”王鼎乃状元出生,头脑自然转得飞快,只一转眼的功夫,就有了主意。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道:
    
    “万岁,臣已年迈,精力不足,恐将此等大事办砸了,有损国体。而穆大人年富力强又足智多谋,可成此大事,臣恳请万岁准许,此事以穆大人为首,臣辅之,如此必成。”
    
    “准奏!”道光和王鼎想的不同,他认为王鼎乃汉人,办这样大的事,如果没有一个满族大臣牵制,恐怕会有损于满族利益。
    
    “万岁——”穆章阿原本是下了个套让王鼎钻进去,没想到王鼎人老成精,知道无力改变,就拖自己也下去。如今这套自己也掉进去了?怎么办?作为领班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穆章阿又岂会没有和洋人打过交道?又怎么会不知洋人的条件?这洋人之难缠,恐怕满朝文武没有几个比自己了解得更深。刚说了二个字万岁,一时又想不出有什么好的理由推脱此事,只得结结巴巴的吱唔起来。
    
    “穆爱卿有何为难之处?”
    
    “这个——啊——那个——”
    
    “不急,慢慢道来!”道光见群臣用命,又想出了好办法以解当前之急,在心情大好之下,说话也“温柔”了许多。
    
    “万岁!臣无异议!臣只是想到了另一件事,心下不解?”
    
    “什么事,但说无防!”
    
    “臣在想火器耗费白银如此之巨,那教匪又是何处得来大笔的银子呢?”
    
    “教匪在起事之初不是有百万教众吗?每人捐十两不就有千万两了?”道光帝自作聪明的回答道。
    
    “万岁圣明,微臣以为既然乱民可以捐千万银子给教匪,我大清治下黎民亿万,何不发动他们也捐银子,为国靖难。若每人捐得一两银子,我大清就有三亿多两,有如此大笔的银子何愁没有钱购买西洋枪炮?”
    
    “哈——哈——哈——”道光开心的笑了起来,仿佛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