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矿工雄风 >

第172章

矿工雄风-第172章

小说: 矿工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家伙的回国路途充满了坎坷。
    
    外交部长郭嵩涛带着一火车的礼物抵达卡萨布兰卡之后,换乘轮船直接从泰晤士河上岸。
    
    原本以为英国会对中华帝国的使团充满敌意,没想到英国皇室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伦敦的英国百姓更是挥舞着中华帝国的小国旗,热烈欢迎郭嵩涛的到来。
    
    也有不和协的声音,一些战俘家属和在中英战争中战死的英军士兵亲人举行了集会,要求中华帝国释放战俘、赔偿、赎罪等等。这些人的集会被英国巡警隔在离郭嵩涛远远的地方。
    
    郭嵩涛带来的礼物,维多利亚女王代表英国皇室照单全收。
    
    一切似乎很顺利,深谙欧洲人心理的郭嵩涛明白,开始进行的顺利,并不意味着会顺利到底,“太子”掌握在他们的手上,这是一张王牌,贪婪的英国人要是不利用,那么他们就不是英国人。
    
    当会谈进入主题时,英国人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让人难以接受。
    
    英国首相罗素提出,黑海战争(注:因为英法意等国与俄国争夺黑海一带的权益,所以此战被统称为黑海战争,而不是原来历史上的克什米亚战争。)英国等盟国损失惨重,打到现在仍难见胜利的曙光。既然大英帝国与中华帝国结成了亲家,中华帝国理应帮助大英帝国结束这场战争。
    
    郭嵩涛知道黑海战争是中华帝国用来牵制欧洲各国的王牌,怎么可能会轻易的放弃。所以当场严词拒绝了。甚至连任何客套话都没有说。
    
    第一次会谈不欢而散之后,英国改变了谈判战略,提出的要求,改为由中华帝国援助资金、战略资源、军火武器,同时停止给俄国任何援助。中华帝国可以不必出兵。
    
    像这样将中华帝国的东西白白送人的事,郭嵩涛是绝不同意的。第二次会谈又是无果而终。
    
    英国的要求退到这一步之后,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不再做出任何让步。接下来一连十几天会谈都没有任何进展。
    
    郭嵩涛与英国政府的会谈虽然举步唯艰,但他在民间和上层贵族间却取得了巨大胜利。
    
    在民间则以大造声势为主,揭露英国政府为了自己的贪欲,将小维多利亚母女扣为人质,肆意激怒中华帝国,不顾被关在中华帝国战俘营里的数十万英军士兵的安危。
    
    在贵族和上流社会以争取同情为主,大力宣扬小维多利亚与中华帝国领袖的伟大爱情,这个伟大爱情还被写成了书,编成了戏剧。
    
    小维多利亚万里寻爱的经历的确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经过艺术加工之后,两大主角变成了西方的朱利叶与东方的罗密欧,英国政府则变成了拆散有情人美好姻缘的恶人。
    
    这本书参照了后世小说的写作手法,情节曲折跌宕,扣人心弦,爱情惊天动地,感人至深。不仅在英国甚至在整个欧洲都引得了同情心一片泛滥。
    
    风向越来越有利于中华帝国。
    
    随着会谈次数的增多,首相终于明白,想通过小王子得到任何不切实际的利益都是不可能的。
    
    首相罗素的态度变得实际起来,这使得会谈得以顺利进行。
    
    三个月后,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
    
    一、互相解除敌对状态。
    
    二、中华帝国贷款一亿华元给英国,用于发展英国经济。
    
    三、中华帝国释放所有英国战俘。
    
    这些战俘虽然被释放了,但他们由于在中华帝国工作了很长时间,不少都已取得了中华帝国的国籍,有的还在中华帝国成了家。愿意回去的少之又少。英国不但没有因此得到大批的士兵,反而有大批的英国人借着战俘有中华帝国国籍的原因移民出去,造成英国人力大量流失。
    
    英国政府见状,想加以阻止,但又找不到法律依据,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大量的英国人涌出国门。
    
    俄国听说了小维多利亚的事情之后,惊恐万状,尼古拉深怕中英达成什么对俄国不利的条款,因此加紧了在中华帝国的外交活动。
    
    直到中英两国达成的协议公布之后,俄国才长舒了一口气。
    
    协议达成之后,欧洲各国纷纷祝贺,送来的礼物堆积如山。这些礼物整整用了十列火车才拉回国内。
    
    小维多利亚母子启程之日。欧洲各国皇室纷纷打着小维多利亚娘家人的招牌,搭顺风车,一同来到中华帝国,借此拉上点亲戚关系。
    
    小维多利亚母子到来之后,中华帝国举国沸腾了,黄种人觉得帝国有了“太子”,以后可以“帝位”传承直到千秋万代,可以让中华帝国永久的昌盛下去,而白种人觉得自己的地位从此可以高人一等了,因为在中华帝国高层终于有人可以代表白种人说话,以后他们的利益有了保障。
    
    好端端的一场婚姻,变成了政治!
    
    不过,说到底这的确是一场政治婚姻,从头到尾都透着政治色彩。
    
    结婚仪式我想简办,但维多利亚的“娘家人”不同意。只好由着他们将婚礼变成了一场奢华的盛典。好在是他们出钱,要不然婚后,我得去卖裤子。
    
    婚礼仪式,采用东西方结合的方式,既有西式的“主啊请赐予新人幸福。”这个赐福的神父还是教皇亲自客串的;也有中式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步入洞房。”婚礼主持人由郭嵩涛客串,他将声音拖得长长的,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这场婚礼被欧洲各类报纸联篇累牍的整版报导,顺带着将中华帝国国内人民安定团结、生活幸福富足的俱体景象也传播开去,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这场婚礼的政治宣传意义巨大,不论如何高估也不为过。
    
    这场婚礼,有欧洲各国王室成员参加,任何政府都不会禁止报纸的宣传。欧洲的百姓第一次得以全面了解中华帝国的国情。
    
    婚礼过后,中华帝国驻各国大使馆门前,原本已排得很长的移民队伍,又增长了十倍。
    
    富足安宁的中华帝国,对于处于战争深渊,痛苦挣扎的欧洲各国百姓来说无异于人间天堂。
    
    ……
    
    帝国体育场的表演进入了高潮,可谓“大红色、大紫色、色彩包天;欢呼声、锣鼓声、声震大地”。
    
    这些震耳欲聋的嘲杂声音,乱人眼睛的绚烂的色彩,都被挡在钢化玻璃外面,包箱内只有播音员激动而喜悦的解说声。
    
    我的小宝贝喝足了母奶,安详的睡着了,嘴上还挂着浅浅的微笑。跟我一样的大耳朵,一扇一扇的。
    
    呵呵,这个小家伙全身都是用钻石做的啊,为了他中华帝国贷款一亿华圆给了英国,不可不谓宝贵。
    
    我看着小宝贝,心中暗暗发誓,爸爸一定要拼尽全力,统一全球,让人类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没有战争的全新帝国内健康成长,将一个和平安宁,生活幸福富足,没有剥削和压迫的世界交到你们手上。
    
    一个月后,奥运会顺利闭幕,毫无悬念的中华帝国位列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的第一位,其中金牌占百分之八十、银牌占百分之七十、铜牌占百分之六十。
    
    联想到历史上的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抬了个鸭蛋回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叫人感慨万千。
    
    中华帝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与辩论会后达成的人类共识相比,就显得有些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了。
    
    PS:本书的继集《重生之金钱美女权力》总算上了新书榜前五名,虽然只呆了二天,但我愿已足,为感谢兄弟们的厚爱,《矿工雄风》全本上传!
    
    
    
    第七部 世界大战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人类宣言
    
    来自全球的10万专家学者,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辩论,对《人类走向何方》这一主题达成了共识,共同签名发布了《人类宣言》。
    
    人类永恒的主题只有一个——人类的生存。
    
    人类永恒的敌人只有一个——人类本身。
    
    人类必须团结起来,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必需战胜自己!
    
    短短的三句话,概括了《人类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智慧的三句话,宣言一经发布立即传遍了全世界,受到全人类的普遍认同。只不过,不同的国家,依据这个核心思想,归纳演义出了不同推理。
    
    中华帝国的推理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全球应当统一起来,以便集中人类的全部力量战胜人类的敌人。并籍此宣扬《全球化》的观点,强调人类社会必须统一起来,有且只有统一起来,人类社会的行政机构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即三个有利于。)
    
    俄国的推理是:伟大的俄罗斯为了人类的生存,需要更多的土地。
    
    德国的推理是:由日尔曼人高贵的血统主宰的人类,将战无不胜。
    
    英国的推理是:英国人民在人类战胜自己的历史进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美国的推理是:自由与独立照亮人类的前进道路。
    
    ……
    
    基于同样的真理,却得出完全不同的推理。真叫人哭笑不得。
    
    俄国的推理实质上是领土扩张主义,在全世界没有市场。德国的推理是种族主义,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赞同。英国人的推理倒是很现实,他向中华帝国发出了一个信号,即有遵从中华帝国的意志,愿意在中华帝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下获得更多利益的想法。美国的推理实质上是一种孤立主义的想法。
    
    ……
    
    《人类宣言》其实是在隆隆的炮火下发布的。
    
    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国摄于中华帝国强大的武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发动战争。在这一个月里,交战的各国积蓄了力量,奥运会一落幕,无数的炮弹就落到了对方的阵地。将世界变成了硝烟弥漫,弹片横飞的战场。
    
    按照中华帝国既定的战略方针,屠美战争正式拉开,第一攻击波从卡萨布兰卡出发。第一攻击波拥有陆战军,三个装甲师,十个步兵师,总计三十万兵力,由大洋舰队护航。
    
    此时的大洋舰队今非昔比了,拥有三个航母编队,每个航母编队拥有航空母舰一艘,战列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六艘,侦察舰一艘(载有小型侦察飞艇的龙级战舰被当作侦察舰使用。),鱼雷快艇十艘以上,一个潜艇战术编队(3艘以上)。
    
    一次性运送三十万兵力横渡大西洋登陆北美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光万吨以上的登陆舰就动用了五十艘,其他的各类大小运兵船,总计有五百艘。
    
    这么多的战舰和兵力集中在非洲,不可能不引起白人社会的注意。
    
    他们纷纷猜测,中华帝国会不会入侵欧洲。如果入侵会从哪里登陆?
    
    这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普遍惊恐,纷纷加强了防备,只有英国认为,这么强大的兵力,如果打来,英国不可能抵挡得住,再加上其是“太子”母国的心理,认为中华帝国不可能会攻打英国。所以他们没有欧洲大陆国家一样的恐慌心理。也没有进行不必要的加强戒备。
    
    事实上,中华帝国与英国的谈判一直在进行。
    
    中华帝国提出了三条基本要求。
    
    一、英国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宣布加入中华帝国。
    
    二、作为中华帝国的特别行政区,不得拥有军队,现有的军队归中华帝国统一指挥。
    
    三、英国人民宣誓遵守中华帝国的宪法。
    
    作为交换条件,中华帝国也作出了不少的让步。
    
    一、英国的一切可以保持原样,除宪法外所有的法令条规,大不列颠可以自行制定。
    
    二、行政管理由大不列颠特别行政区议会投票选举出的特首进行管理。特首类似现任首相。
    
    三、英国王室的膳养费多少由大不列颠特别行政区议会决定。每五年进行一次核定。
    
    四、大不列颠特别行政区在中华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拥有至少十分之一的席位。
    
    ……
    
    英国提出来的要求还有很多,这四条是最基本的,中华帝国也答应了。临到签字时,英国又犹豫不决。在中华帝国的再三催促下,英国决定适时进行全民公决,由全部英国人自行决定自己的命运。
    
    当中华帝国的第一攻击波还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