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矿工雄风 >

第158章

矿工雄风-第158章

小说: 矿工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已全线开通。别林科夫再也不必从莫斯科取道苏伊士,绕行整个欧亚大陆的海路到中国了。
    
    当然,由于外兴安岭掌握在中华帝国的手中,西伯利亚大铁路,不可能像历史上的那样,一直通到海参崴。现在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西起乌拉尔山东麓的叶卡捷琳堡,穿越人烟稀少的西西伯利亚茫茫森林,经过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到伊尔库茨克。
    
    伊尔库茨克位于贝加尔湖的西南,南边紧邻着的就是中华帝国的外蒙古行省。
    
    中华帝国经过多年努力,修筑了三纵三横六条复线主干道。
    
    三横指,乌海线(乌鲁木齐经伊犁、乌兰巴托、哈尔滨到海参崴);塔连线(从塔什干经喀什、乌鲁木齐、兰州、西安到连云港);卡上线(从西印度省的卡拉奇经新德里、加尔各答、昆明、长沙、到上海)。三纵指,阿九线(从阿尔丹经哈尔滨、沈阳、北京、洛阳、武汉、长沙、广州、到香港九龙);乌仰线(从乌兰巴托经包头、兰州、成都、昆明、到仰光);东澳线(即沿着澳洲东海岸,将澳洲主要煤铁船舶港口等工业基地连贯起来的复线铁路大动脉)
    
    别林科夫抵达伊尔库茨克后,再骑马到乌兰巴托,然后踏上火车即可直达中华帝国的中京长沙。
    
    这一路,只有那段在蒙古高原骑马的日子不好过,其他的路可谓顺风之极。
    
    别林科夫的翻译兼助手米拉季诺维奇,暗自将俄国的铁路与中华帝国的作了比较。
    
    俄国铁路单线,中华帝国铁路复线。中华帝国的铁路比俄国的在运载量上至少要多三倍。
    
    俄国列车时速约四十公里,中华帝国的列车时速约七十公里。
    
    俄国车箱一节可载重五十吨,中华帝国一节车箱可以载重八十吨。
    
    俄国蒸汽机车可带动三十节车箱,中华帝国蒸汽机车可带动六十节车箱。
    
    将上述各项指标乘起来,中华帝国的铁路效能是俄罗斯的16。8倍!别看每项指标,中华帝国比俄国强不了多少,但将这些指标一乘,却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万一俄国与中华帝国打起仗来,在同样的时间里,中华帝国可以利用铁路网调集16。8倍于俄国的人力和资源。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再加上中华帝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国力,俄国除了投降之外,别无他途。
    
    “为了俄罗斯人民免遭磨难,我拼死也要阻止中俄开战!” 米拉季诺维奇暗暗的下着决心。
    
    中华帝国实力增长迅猛,欧美各国也不赖,英国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实力慢慢恢复了,光已下水的万吨级战列舰就有6艘。就其新式铁甲巨舰而言,他的海军实力仍然是欧洲第一。
    
    欧洲海军实力排名第二的是法国,其万吨级新式铁甲战列舰拥有5艘,要不是作为欧洲传统陆上强国,陆军占用了法国大笔的军费,那么他的海军实力,就不会排到第二了。
    
    自从,中华帝国售给奥匈帝国大量的新式武器之后,奥匈帝国的实力增强了许多,大片领土的丢失,又让奥匈帝国的人民感到羞耻,纷纷要求政府反抗德国入侵。奥匈帝国顺着民意,对德态度变得强硬起来,在南线与德国打了一场大仗,消灭了德军五千余人,扼住了德军的攻势。
    
    德国没想到奥匈帝国会来这么一手。按照他们先前达成的协议,奥匈帝国应当作作表面上的功夫,演演戏给中华帝国看的啊。结果措不及防,德军损失惨重。为报一箭之仇,德军将西线与法国演戏的军队给调了过来,在南线与奥匈帝国大打出手。
    
    看到德奥两国由假打变成了真打,尸横遍野,死伤狼籍,我感觉真过瘾啊。
    
    英法两国,一边看着热闹,一边急剧的发展自己,还不忘调停一下德奥两国。看来,英法两国也太悠闲了一点,不能让他们继续这样无忧无虑的发展下去,必须给他们再找点乐子。
    
    中华帝国这些年,十年发展规划还未完成,现在一切力量都是用在发展经济上,亲自动手给英国两国找乐子,肯定是不行的,这样会打断经济发展进程,最好的办法是叫欧美国家狗咬狗。
    
    现在欧美最强的国家是英法美俄,目前这四国都没有仗打,太安静了。教唆一些小国去进攻他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不足已,让欧美各国伤筋动骨。必须是这四国之间打起来。要想让他们打仗总得有点由头。魁北克花落俄国人之手,已经让这四国矛盾重重了,现在这几国如同几个大火药桶,只要再有点火种……嘿嘿。
    
    这个火种在哪呢?
    
    我一边想着,一边在世界地图上搜寻着热点地区。
    
    中南半岛?现在那只有法国人的势力,以及一些中华帝国的厂矿,这个地方不可能成为火种。再往西是印度,那儿已是中华帝国的领土了,也不能可是火种。接下来是中东,中东拥有全世界百分之六十的石油,由于大批未来的人到来,中东被提前重视起来。英法在那驻有重兵。
    
    目前统治着伊朗的是卡扎尔王朝,1801年俄国兼并格鲁吉亚将熊爪伸向里海。随后英国二次打败伊朗,迫使伊朗,割地赔款,将里海附近的一些地区给英国,并且承诺不在里海设置海军。俄国也趁火打劫,伊朗又不得不给俄国商人以优惠特权。
    
    按正常的历史,1856年,因赫拉特问题,伊朗同英国会再次发生战争,伊朗战败,承认阿富独立。此后法国、奥地利、美国等相继强迫伊朗订立不平等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和贸易特权。
    
    中华帝国将铁路修到塔什干,陈兵伊朗边境,盯上了中东石油。英国见状极为恐慌,除了增兵伊朗之外,还用中东利益为代价,换取法国出兵中东,这使得英法在伊朗的联合部队总人数超过了十五万。中国在那的兵力仅一个中亚集群,五万兵力。还有就是可以调十万山地军北上,两者相加,也仅十五万。十五万对十五万,中华帝国可以胜,但,伤亡必定非常惨重。
    
    “要是有什么地方,让英法将伊朗的兵力调走就好了。这样中华帝国可以兵不血刃的占领波斯湾。”
    
    从里海再往西就是黑海了,当我在黑海北岸看到一个,像一只伸展开全部触角的巨型章鱼的半岛时,我心头猛的一震,哈哈,就它了!
    
    克里米亚半岛!
    
    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不就是在这里,在这一时期展开的吗?
    
    英法俄等列强为了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注,所谓争夺遗产就是瓜分他的土地。)俄军以70万对英法土撒丁王国等盟国100万,双方大打出手。从1853一直打到1856年。战争结果,俄军战败,损失52.2万余人,土军损失近40万人,法军损失9.5万人、英军损失2.2万人。俄国为这场战争耗资约8亿卢布,同盟国耗资约6 
    
    亿卢布。
    
    不过,现在的局势与历史上的不一样啊,俄国的兵力被中华帝国牵制在远东和中东。现在借俄国一万个胆也不敢借保护东正教臣民(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罗马 
    
    尼亚人以及希腊人等)为由,派兵进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多瑙河公国,从而引发克里米亚的战争。
    
    怎么办呢?
    
    俄国对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的贪婪,仍然是存在的。
    
    两海峡(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它们是沟通黑海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是联结欧、亚、非三大洲的 “金桥”,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称之为“我们房屋的钥匙”。
    
    马克思在一篇论《战争问题》中指出:“沙皇的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只有一个港口作为出海口,而且这个港口又是位于半年不能通航,半年容易遭到英国人进攻的海上,这种情况使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因此,他极力想实现他的先人的计划——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
    
    俄国现在所缺的就是实力,而中华帝国有的是实力。要是两国能合作的话,俄国必定有胆量,将他的熊爪伸向地中海。
    
    ……
    
    我正想着,外交部来人了,说是俄国派使者来了,他想见我。
    
    哈哈,来得太巧了,我正想与俄国沟通一下,他们就派使者来了。
    
    不久,俄国的使者被外交部的人带来了,我一看,呵,还是老朋友,别林科夫,翻译米拉季诺维奇。
    
    “亲爱的老别,你来的太好了,中华帝国欢迎你!”我说着张开双臂,就上去给了一个熊抱。
    
    别林科夫,对我可是感激的,因为我在魁北克问题上帮了他的大忙,要不是因为我,俄国休想买到魁北克。他因为顺利买了魁北克,还受到了沙皇的嘉奖。
    
    老别是怀着感激的心情来的,现在又被我如此的热情的招待,有些受宠若惊了。
    
    抱过别林科夫,看到米拉季诺维奇在一旁冷冷的注视着,我觉得奇怪。
    
    “米拉季诺维奇,你们在路上是不是又受到了什么委屈?”
    
    “没有!”别林科夫抢先答道:“这次来,我们认真研究过中华帝国的法律,也没带枪,没有触犯任何法律,我们的旅途很顺利也很愉快。”
    
    “喔,那就好,中华帝国的法律是公正的,只要你守法,就不会有任何麻烦。只是你的翻译米拉季诺维奇看上去,脸色有点不正常啊,是不是因为旅途太疲劳了?”
    
    “不……也许是的吧。”米拉季诺维奇有些神色慌张,“坐了那么久的火车,的确还没有适应过来。”
    
    “如果是这样,那你去帝国大酒店休息吧,我会讲俄语,你不在也没关系。”
    
    “啊……”米拉季诺维奇知道,能见到我的机会非常宝贵,他可不想,就此失去一次观察我的机会。“不要紧,我年轻,身体能顶得住。”
    
    寒暄完了,我们进入正题。
    
    “老别,沙皇陛下派你不远万里的来中华帝国,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吧。”
    
    “是的,”别林科夫沉吟了半会,组织了一下思路,“您看《中俄互不侵犯条约》都签了那么久了,中俄之间合作利益很大啊!”
    
    “你说的对,那么尼古拉陛下,现在怎么想呢?”
    
    “咳,咳,您看,中俄边境放那么多兵,是不是不必要呢?”
    
    “中华帝国的军队是用来保卫边境的,并没有进入俄国领土的意思。”在没有弄清别林科夫的意思之前,我只好说些不痛不痒的套话了。
    
    “我的意思是说,”别林科夫话说得有些吞吞吐吐,“既然,中俄两国都没有进入对方的领土的意思,为什么不削减一些边境兵力呢?”
    
    “您的意思是,两国从边境撤兵?”我总算明白他的意思了。看来,长期重兵对峙,让俄国有些吃不消了。
    
    别林科夫将意思说明白之后,深怕我拒绝,提心吊胆的看着我,注意着我的每个细小的神态。
    
    “哈哈……”我突然张嘴大声笑了起来,把别林科夫吓了一大跳,冷汉刷的一下冒了出来。
    
    “老别啊,俄国的提法,我赞同,但是……”说到赞同,让别林科夫的心放了下来,不过紧接着的那个“但是”又让老别刚落下的心又猛的提出了嗓子眼。
    
    其实别林科夫不说,我也会想方设法,让俄国将中俄边境的兵力撤走,然后投到欧洲去,点燃黑海的战火。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甚至可以答应帮助俄国,比如低价供应俄国一些军火什么的。
    
    不过——
    
    俄国先提出撤军,我要是不趁机提出一些要求来,岂不是太对不起我的“本色”了?
    
    “老别啊,我也想撤军啊,但中俄两军积怨已深,特别是伊犁血战,铁血军的骑兵军几乎被你们打残了。战友情深,战士们都吼着要报仇呢。现在叫他们呆在边境,按兵不动,我已经费了老鼻子劲了,要是再让他们撤回国内,恐怕他们的不乐意啊!”
    
    “我明白,我明白,我明白……伊犁的事,我代表俄国向中华帝国死难的将士们致歉!主席陛下,中华帝国的将士们要是有什么要求,请尽管提吧!”
    
    呵呵,别林科夫还真聪明,听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拉开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前的防尘布,指着波斯湾道:“战士们想在这饮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