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矿工雄风 >

第127章

矿工雄风-第127章

小说: 矿工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敷衍庭不至于说他临阵脱逃,曾国藩还上旨给道光,说是要誓死夺回江西,等新军到了江西境内,然后再虚晃一枪,又言“教匪人多势众火器犀利,新军浴血奋战,终寡不敌众只得全身而退。”曾国藩的新军就这样完完整整又冠冕堂皇的逃离了战场,抵达安徽安庆。
    
    朝庭好愚弄,身在前线的湖北大军可不好愚弄啊,因此曾国藩不但没有把自己的行动通报给江中源,反而在黄石布了个空城计,就近抓了些人,叫他们身着号衣,守在空无一人的军宫门口,谁也不让进。营内还广插旌旗,做出一副大军还在的样子
    
    当江中源派来请求支援的清兵,看到空无一人的大营时目瞪口呆的样子,那一定非常有趣。
    
    “什么?新军军营空无一人?曾国藩不知去向?”当江中源听到新军不知去向的消息后,暴跳如雷,差点没一刀劈了送信的那个士兵。
    
    好不容易鼓起来的一点抗敌的勇气,在听到新军不知去向的消息后,一下子就泄得没影了。在武汉这座孤城旁边,除了新军有可能赶来救援外,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军队。现在这唯一的希望也破灭了。
    
    一座内无斗志外无支援的孤城是不可能守得太久的。半个月后,我军踏着倒塌了的城墙,走进了武汉。城内的抵抗很轻微,清军大批大批的投降。湖北水师做得很干脆,直接全师起义。至此围在我周围的五路清军,五十万军队,全部覆没。
    
    武汉战役结束后,战士们欢欢喜喜的过了一个春节,然后按照原定计划,骑兵军在第三军的配合下冒着严寒向北开去。一路之上,因为没有大规模的清军阻拦,所以行军速度很快。沿途州县,自然也就望风而降了。仅三个月就抵达了山西大同,完成了北伐任务。大同与北京仅隔着一座太行山,直线距离不到二百里,北伐军的到来,让北京城陷入了恐慌之中。
    
    呵呵,道光别害怕啊,我目前并没有直接攻打北京的想法,还想让你多背一段时间的丧土辱国的骂名呢!广阔的西部,骑兵军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不可能清剿完那儿的散兵游勇和土豪劣绅的。如果再加上建设新疆所需要的五年时间,满清至少还可以在这个世界存在六年啊。
    
    比北伐军先期行动的是东征部队,东征的一军二军沿江而下,自然是势不可挡。到安庆时原本以为有仗可打,但曾国藩不敢与我交手,急退至南京。还给道光帝上书,新军“屡败屡战”,是一支打不垮的“铁军”。今人称奇的是道光帝竟然信了,不断的降旨提升曾国藩的官职。曾国藩的新军一路是“水往低处流”,而他的官位却是一路“人往高处走”,等到南京时已成为两江总督,加封太子少保,总理江南军务。手里的兵力也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等到胜保南京时,新军外加沿途收集而来的各路绿营、八旗、团练,竟达十三万之众。曾国藩的权势之重,一时无二。
    
    清兵集中在南京城内,如果要一鼓作气拿下,也不难,但是考虑到我现在还必须给满清以喘气的机会,防止满清在绝望之时投了沙俄,引外敌入国,搞什么“借师助剿”之类的把戏。再加上西部和东南各省还需要时间消化,所以我军仅用第一军隔着长江与曾国藩对峙,其它部队都用于扫荡长江以南的各省。
    
    在军事上,国内解放战争风起云涌,在外交上自然也不会平静。
    
    北京城内,随着南方曾国藩的新军“屡败屡战”,满清上下自然清醒的意识到了,八旗也好、绿营也好、新军也好,都不是教匪的对手,光凭自己是不可能剿灭教匪的。于是更加迫切的要求西方各国给予帮助。
    
    法国呢?法国是不行的,现在法国与教匪的关系好过与满清的关系。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甚至跑到南方去了。英国呢?有心也无力啊,远征军的战俘至今还在南方呢。英国人想把这些战俘救回去,但是南方政府狮子大开口,一个战士竟然要一千两白银的赎金。这相当于一个英国工人三十年的工资收入。一些家境富裕的英国人,还好办,拼着倾家荡产凑足赎金。而那些贫困的英军士兵,不论如何也没有足够的钱去赎回自己,只得呆在暗无天日的井下与那些日本矮子从事挖矿的工作。日本矮子的待遇比他们要好,毕竟他们是召来的。在英国战俘没来之前,日本矮子有气只能受着,现在终于还有比自己地位更低的英国战俘了,于是将出气的对象转到了英国战俘身上。呵呵,这些英国战俘的日子过得怎样,也就可想而知了。美国呢?美国人自己还在与墨西哥打得火热。人口也仅一千多万,实力还非常有限,哪有能力帮助满清。美国虽然无力西顾,但是他们对南方新政府占领着北美西海岸的加州一直狄狄于怀,那儿出产的黄金更是让他们垂涎三尺。所以一直想着要给南方新政府一点颜色看看。不过仅仅是想想而已,要想付出行动,他们也是不敢的。
    
    那么,现在唯一剩下的就只有沙俄了。但是与俄国合作,满清十分不放心。北极熊的贪婪,地球人都知道啊。一个不好,整个东北都有可能被俄国吞去。说不定北京会成为另外一个彼得堡。所以满清接受俄国的帮助也仅仅停留在武器供应方面,至于俄国提出来的,直接出兵攻打教匪之事,道光说什么也不敢答应。但是随着清兵的节节败退,惨败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道光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借师助剿”的伎俩也被提到朝堂之上,公然议论。俄国五十万远东军占领着中国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这五十万人都来,必定吓死满清,但是如果借个十万八万的,满清自信有能力控制住。因此道光决定借五万俄军,条件是满清正式割让东北已被俄军占领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俄军也不是傻子,这已经到手的土地,满清承不承认都已成为了事实,用已经拿到手的东西来换取自己五万大军劳师远征自然是不乐意。于是附加上了要求满清割让,新疆伊犁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要求。眼见大厦将倾,兵凶战危之际,道光不得不答应了沙俄的要求。
    
    但这样卖国条约派谁去签呢?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无奈之下,道光只好点名叫军机大臣大学士王鼎前去。王鼎见推脱不掉,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散朝之后,王鼎左思又想,觉得此去,一旦签下条约,必定会被人民骂为汉奸。自己十年寒窗,终得以状元高中,一生清廉正直,好不容易获得了清正的美名。如今竟要奉旨去签卖国条约,一生清誉必定毁于一旦。思虑再三,最终只得寻了一根绳子,上吊自杀了事。
    
    验尸之时,仵作从他的衣服中发现一封奏折。王鼎在奏折中强烈反对“借师助剿”,说这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此等“割土换兵”政策无异于“饮鸠止渴”绝不可行。王鼎是道光的肱股爱臣,见到他这样的“尸谏”奏折,道光只得仰天长叹,借师助剿的事也就暂停了下来。半月后,清庭发现教匪好像是怕了曾国藩,竟没有进攻南京之意。抵达大同的教匪,也没有向东进逼北京而是望西去了。及及可危的局势,一时间竟平稳了下来,那种借师助剿的朝议也跟着平静了下来,再也没人提起。
    
    没了战事,并不意味着天下就此平静了,在平静的表象下面,暗潮汹涌。
    
    铁血第二军于1844年4月占领杭州,随后扫荡浙江全境。
    
    6月福建巡抚徐宗斡、提督陈化成等率众起义,福建和平解放。
    
    同样是在6月,骑兵军解放了陕西全境。
    
    8月,骑兵军再立新功,甘肃全境解放。
    
    10月,骑兵军占领了乌鲁木齐
    
    12月,骑兵军占领伊犁。
    
    骑兵军纵横大西北,所向无敌,但是现在困难来了,占领伊犁之后,直接面对十几万俄军。
    
    俄军一方面与满清谈判,希望用谈判的方式,不费一枪一弹得到伊犁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另一方面陈兵边境,准备谈判失败后直接占领。不过俄军怎么也没想到,南方新政府会比俄军抢先一步拿下伊犁。恼羞成怒的俄军立即挥师包围了伊犁。骑兵军原本有四万多人马,但是由于需要控制广阔的西部,在各主要城市都驻有骑兵团。结果等到占领伊犁时,骑兵军仅有一个师的兵力即一万三千人。再加上路途遥远,弹药补给困难,骑兵军弹药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十倍于已的俄军包围在一个人心未附的小城,其势芨芨可危啊。
    
    
    
    第六部 共和国的诞生 第九十四章 铁血扬威(1)
    
    (更新时间:2006…2…21 20:06:00  本章字数:3330)
    
    “这个宋仁军,怎么搞的?打仗怎么那么不小心?在十几万俄军虎视眈眈之下,还敢火中取栗?现在好了吧,被人包了饺子!”接到骑兵军发来的军情电报,我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东征指挥部的参谋们,从没见到过我发那么大的火,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一个个的愣愣的看着我。
    
    “给宋仁军回电,叫他务必保存骑兵军的完整,否则叫他提头来见我!”
    
    “是!”通信参谋小李记录下我的话,敬了个军礼,正要跑去隔壁的电报室。
    
    “回来,电报内容改一改!”我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怒气,斟酌一下用词,“俄军势大,不可与之争一时之长短,不必与之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一切以骑兵军士兵的生命安全为转移。”
    
    “是!”小李飞速记下我的话后奔向电报室。
    
    宋仁军在军事上是一个谨慎的人,怎么会犯下这么严重的错误呢?我在办公室内来来回回的踱着步子,又时不时的看一眼墙上的地图,仔细思考着各种可能性。宋仁军不会不知道,俄军十几万大军,与伊犁城就隔着一座山吧。
    
    我军和俄军任何一方,要想占领伊犁城,就必须拥有打败清军和对方的实力,否则冒然进攻伊犁只会给对方做嫁衣。俄军侵占了本属于伊犁府管辖的中国北边的大片土地,为迫使满清以条约的形式正式同意割让这大块土地,又积重兵于伊犁城北。
    
    满清在伊犁设有伊犁将军,下辖蒙八旗一部一万多人。骑兵军是由铁血军最有战争力的近卫师改编而成的,是我军精锐中的精锐,可谓实力非凡。伊犁的清兵重点防备的想必是北边的俄军吧。以骑兵军一个师的兵力,出其不意的从防御薄弱的城南攻打伊犁自然是手到擒来。从历史上看,俄军在吞并伊犁以北的土地后,并没有再进军伊犁的意图。俄军之所以集重兵于此,其目的还在于威压满清,迫使满清同意割让土地。宋仁军命令骑兵军攻占伊犁时,可能也是这么想的,认为不管是满清还是铁血军占领伊犁,俄军都不会进攻伊犁。骑兵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占领伊犁后,本以为俄军不会有什么动作,可是谁会想到,俄军会突然包围伊犁呢?
    
    俄军的行动,迫使铁血军不得不提前直接面对俄军。中国与俄国之间必定有一场大战,但是中俄大战现在就暴发,还太早了一点,铁血军还没有准备好。为了拖延铁血军与俄军作战的时间,我甚至暂缓了进攻满清的计划。为了使满清不至于在绝望之际,放任俄军进入中国,铁血军还对南京的满清新军采取围而不攻的政策,以便给满清一点希望,不至于在绝望之际做出疯狂的举动。但是现在,骑兵军的鲁莽行动,将我的战略计划完全打乱了。
    
    难道宋仁军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一时的疏忽,而是故意这样做,其目的就在于打乱我消灭俄国的计划。如果我不能趁俄国还在做春秋大梦时,举全国之力一举消灭之,等俄国惊醒过来时,以它那众多的人口,可以说是无限的战略纵深,中国要想征服之,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必定是十分惨痛的。中国如果连俄国都不能征服,那么统一全球的梦想,也就永远只能是梦想了。想到这,我倒吸了一口冷气。以宋仁军一向以来表现出的精明,以及我与他在政见上的不同,宋仁军极有可能故意这事做!怎么办?立即停下宋仁军的一切职务吗?可是这些,仅仅是我的猜测,要想凭此撤了一名位高权重的北伐军上将司令,也太儿戏了一点。不过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不久,我就有了主意。
    
    新疆北部伊犁城。
    
    延绵不绝的俄军帐篷,围绕在伊利城外。
    
    今天是骑兵军被围的第五天了。骑兵军凭着精湛的射击技术,让俄军留下无数的尸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