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黑暗课堂 >

第60章

黑暗课堂-第60章

小说: 黑暗课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可以找到破绽。唯一无解的是BETA的数量!

  实际上BETA根本没有专门针对人类,任何一种矿工单位,都是为挖矿而设计的。兼职用来消灭人类,仅仅是为了占领矿区,避免挖矿时在于矿难(人类抵抗BETA侵略而反抗,杀伤BETA的行为。)而造成损失。

  每当一个矿区中BETA数量饱和,BETA就会派遣多余的矿工单位,向其他地区扩张开分矿。

  开分矿之间,要排除矿难和自然灾害,也就是把分矿所在地的人类给消灭掉。

  人类自然要拼命抵抗了——BETA又占据我家园,又鸡犬不留,嗯,甚至动物和植物都被BETA消灭掉了。人类为了生存,不反抗才怪!

  总之,BETA和人类的战争是无解的!

  人类一直屈居下风,主要也是因为BETA源源不断的数量。也既是人类在爆产能方面,一只输给BETA!

  而人类想要取胜,必须要在生产力方面,不输给BETA!

  “目前,这种无人机量产和应用于实战,最迫切的是需要什么?”一号首长说道。

  李锋蓦然想起了本源世界的历史上,1993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访问乌克兰,乌克兰的官员陪同,询问继续完工航母,并且,交付俄罗斯海军的可能性。当时,黑海船厂的船长,马卡洛夫向大家报告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

  当时,俄军海军官员不甘心,问道:“如何才能完成它?”

  马卡洛夫的回答是:“需要有,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只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但这个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而这个世界的我兔一号领导人,询问李锋需要什么的时候。

  李锋想了想回答说:“具体需要什么,我也不清楚……请问龙小光同志吧,他是负责技术的!”

  接下来,首长自然又找龙小光问话。

  龙小光的回答是:“集中大量的各学科的专家,吸收消化我提供的技术资料。然后,科研单位和工业生产单位攻关,最快速度把通讯基站给造出来。至于芯片方面,一开始落后一点没关系,但是,一定要以比摩尔定律更快的速度发展!”

  “摩尔定律?”首长愕然。

  “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叫摩尔的工程师,提出摩尔定律吗?”龙小光奇怪的询问,“我们那边,几乎是全世界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

  接下来,一号首长开始问身边技术专家,结果……没有一个人听说过摩尔。甚至,英特尔公司,那是什么鬼?

  这边德州仪器、IBM、贝尔实验室倒是大名鼎鼎。后来崛起的英特尔、微软之类的,都没有发展起来。毕竟,英特尔和微软想要发展起来,也是时也命也,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让这类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个世界,计算机主要还是大型机为主,连英特尔都没发展起来,自然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也无人知道。

  

第十七章 摩尔定律和移动通讯

  龙小光解释了一番说道:“摩尔定律在我们那边世界很有指导意义——大意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个说法就是——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虽然,不能说摩尔定律一直生效,但按照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全力发展半导体行业,至少未来30年还没摸到瓶颈。即使30年后,摩尔定律逐渐失效,实际上,仅仅是工艺进步越来越难,并不代表半导体产业不能在进一步。”

  “至于,国产化的问题,已经得到一部分解决。我简化了XARM芯片设计,一颗芯片上集成10万晶体管……这个芯片暂时命名为凤巢1芯片!这颗芯片,可以替代高端芯片,作为无人机的控制芯片。当然了,凤巢1芯片不仅仅用于无人机,而是一颗通用芯片,以此为基础开发手机、电脑、服务器、游戏机都是可以的。一种设计,多种用途,批量生产这一种芯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等到第一代芯片量产,并且,开发了大量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即可实现,用市场的利润,熬支持研发的投入。”

  “移动通讯基站,我也有几个方案,分别是第一代移动通讯基站标准,仅用于移动电话,并不能服务无人机等等高端的应用。一开始可以先推出第一代基站,因为,第一代基站已经可以量产,用第一代基站来发展移动通讯市场。之后,逐步换上能支持军事,可以操作无人机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通讯。”

  随着龙小光汇报工作完成后,一号首长提问说道:“对集成电路我也是稍有了解,美国目前掌握的3微米工艺制程的半导体芯片,最多也不过集成了3万晶体管,当前,我们国家集成电路的制程还停留在5微米工艺,10万晶体管的芯片,真的能靠5微米的工艺造出来?”

  “这个,首长!”龙小光狡猾的说道,“一颗芯片,又不是被规定,非要采用单核心。凤巢1芯片,不是单核心,而是多核心。单核仅集成1万多颗晶体管,但是……8核心集成10万晶体管完全没问题!”

  “多核心?”一号首长说道。

  “原本,这是摩尔定律逐渐失效,单位面积集成的晶体管不能再以以往那样的速度在增长,于是,芯片竞争竞赛的厂家,开始走上多核心之道。”龙小光说道,“一颗芯片晶体管不足,就上两颗,两颗不行就四颗、八颗,这就是我们后来的办法。只不过,提前拿出来用了而已!”

  其实,共和国半导体产业不发达,这也是跟欧美日韩等等国家相比。而且,差距主要是70年代开始拉开的。而且,被拉开也不意味着共和国的技术一点没发展,实际上,也在发展,只不过暂时没追赶到国际最先进的工艺水平,比国际最先进工艺水平,落后2~3代左右。

  在50年代、60年代中国有大量的半导体工厂和实验室,在集成电路刚刚出现时,既快速跟进,60年代已经计算机水平相当不错。

  即使70年代投入不如,但在76年的时候,也研制出每秒钟1000万次浮点运算的大型机。

  现在即使弱了一点,但国内在73年代就已经投资了多条3英寸的晶圆工艺线,虽然,大多数都没搞成,但也有BJ878厂、SX771所、GZ4433厂,成功的建成了3英寸的晶圆生产线。

  也既是说,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

  也不能说我兔不重视半导体产业和信息产业。

  其实,我兔领导人也是重视半导体行业的。历次计划经济,都提出升级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水平。但是……5年计划,还赶不上摩尔定律的周期——摩尔定律是18个月技术更新升级一次!

  按照5年计划去追赶,自然就是一直追赶不上,除非摩尔定律失灵,半导体工业发展速度比5年计划要慢,那时候才能追赶上去。

  现在在MUV世界,因为,穿越者的技术援助,我兔决定大力发展半导体工业!

  并且,明确提出——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要比摩尔定律要快!

  只要比摩尔定律快,那就没问题了……

  毕竟,摩尔定律规则下,集成电路的发展,确实超过了人类以往大多数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了。

  ……

  1981年6月,在凤巢基地无人机秘密军演之后,中央批准成立凤巢移动通讯有限公司,龙小光担任总经理和法人代表。

  在获得批文不久,凤巢通讯率先在BJ架设通讯基站。这种模拟信号的第一代基站,其实并不复杂,以国内的工业能力,是可以造出来的。

  更何况,移动电话的真正发明者,可不是美国,而是——苏联!

  在1957年的时候,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在1958年,他对自己发明的移动电话进行了改进,重量从3公斤,减轻到了500克,比那80年代的大哥大还要轻一些。

  1958年的时候,苏联已经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阿尔泰”(Алтай)。1959年,性能杰出的“阿尔泰”系统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可以说,苏联才是移动电话的真正发明国家。

  至于,美国的马丁·库帕,仅仅是商用的移动电话的发明者。实际上,1973年的时候,他发明的两块砖头大的移动电话,一点也不比苏联60年代的移动电话水平高。

  只不过,美国是商业非常发达的国家,一件新产品的市场价值,可以被资本开发的淋漓精致!在商业市场上的成功,造成了美国尽管比苏联迟“发明”了十多年。但获得的利益,却绝非苏联可想象。

  而且,本源世界的历史上,美国真正大规模推广移动通讯,也是要等到80年代。美国先是在其本土建立了第一代蜂窝网络,其后,逐渐把基站和移动电话,向全世界推广。

  目前共和国,给出详细的图纸和设计标准,还是可造出第一代基站和移动电话的。

  因为,无线通讯基站是一种无线电台的变种,能造无线电台,就有自己设计制造通讯基站的标准。即使是二战时期的科技水平,也有可能造成基站和移动电话。

  凤巢通讯公司推出的大哥大,重可达1公斤。这种大砖头,穿越者会觉得土的丢脸,但这个世界的人们估计不会觉得丢脸。

  至于,此时凤巢通讯公司的通讯服务费用也不便宜,目前,每分钟通讯费1元钱人民币。

  之所以这么贵,也是有理由的。

  因为,一开始无论是基站,还是产品都是在实验室里面,小规模制作出来的。很多零件的良品率不高,与此同时,成本也非常昂贵。更加上,目前的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卖的太便宜了,难以供应市场需求啊。

  

第十八章 凤巢通讯和大哥大

  穿越者们给共和国制定的战争模式是——无人机群、非接触战争,用机器的损失,来代替人口的损失。

  毕竟,跟BETA拼消耗,最吃亏的就是拿人口跟BETA拼!

  BETA只要有原材料,带回巢穴里面就能流水线一般的制造BETA,生产BETA即使把收集材料的时间也算上,周期顶多的一个月。

  一个月内,派遣的BETA在外收集大量材料,然后搬运回巢***随后,就能迅速生产。生产出来的BETA单位,不需要成长,不需要学习,都是一个模版造出来的,本来就是消耗品和机器人。

  人类呢?从怀胎到成长,保守估计要十多年,才能够成年。生产的周期太长,造价也太贵。当然,每一个人类都具备成长性、可塑性和创造性,这使得人类跟BETA那种东西完全不是一回事!

  普通的BETA是贱命一条,消耗损失再多,对于头脑级而言仅仅是一个数据,从新收集材料花点时间再生产就是了。

  而人类却是非常值钱和宝贵,拿来跟BETA以命换命,这显然是愚蠢的交换。

  人类应该跟头脑级的BETA类似,操纵大量的编好了程序的无人机,跟BETA比拼消耗。

  BETA的生产类似于工厂生产,而无人机也一样是工业化量产。最终的较量,会变成谁更能爆产能!

  稍微计算一下每个BETA巢穴的生产效率,穿越者觉得,人类全力爆产能,其实赢面偏大!

  一架无人机不会比一部手机更复杂,人类生产手机,极限可以每年生产几十亿部。拿来生产无人机一样可以做到!

  而地球上的BETA巢穴的数量决定了,其爆产能真的未必能爆得过人类。

  只不过,这个世界的人类产能真的很成问题,最缺乏的是工业党和种田党的帮助!穿越者们目前更多是充当工业党和种田党的角色!

  “现在就推出移动通讯,真的没问题吗?”李锋怀疑的问道,“不等架设更多基站,不等多测试,排查BUG?”

  “等个屁!”龙小光说道,“运营起来再说,客户会帮我们反馈BUG,不断反馈,不断的改进,这是最低成本的改进方式。慢慢的自己找BUG,要到猴年马月,才能运营起来?”

  “……”李锋低估了技术宅的黑心了。原本以为,技术宅追求的是完美。

  然而,真正的技术宅会对此嗤之以鼻——从没有见过真正完美的技术,各种产品和技术,随着时间发展,都会发现大量的BUG和缺陷!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才是现实中的产品和技术……

  ……

  控制无人机,需要大量的通讯基站。

  通讯基站建设意味着极高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如果单纯是军事用途,别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