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万历十八年 >

第226章

万历十八年-第226章

小说: 万历十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竟然想到了是不是自家老爷会什么仙法,这才让这车子走动的。不过也有脑袋活泛的下人,发现了自家老爷的两条腿可是来回不闲着的,两只脚也是在蹬那踏板的,那踏板就像是田里头车水用的车子上的踏板。
  “嗯,不错,马克这家伙,这脑袋还是不笨的,我画了一张图纸,他就能做出来。呵呵,其实早就应该给他画了,现下这橡胶能量产了,我这才画给他的,这胶轮总是要比一个钢圈子来的舒服。可惜了,这技术还是不能达到要求,还是不能做出那充气轮胎,还是这死轮的,这车子蹬起来总是觉着要费力一些,若是把那充气轮胎做出来,那这自行车可就好骑多了,便是那三轮车,也是蹬起来比现下舒服的。”
  魏刚并非在自言自语,而是跟站在他一旁的一个从大连港过来的工厂工匠说起来。这工匠却不是别人,便是那钢厂石铁匠的儿子,名字叫做石大锁的。这家伙和他爹爹一样,从小便爱上了这冶炼一行。而且和他爹爹不同,他还喜欢鼓捣器械,对于这机关器械什么的很是好奇。当初石铁匠投了魏刚后,他还小,便先进了魏刚创办的那学堂中学习。后来就进了钢铁厂,然后又去了机械厂,跟着马克也是学了不少东西。这次从大连港往京师送这自行车,就是他负责的。
  “充气轮胎?可是老爷以前说过的那个?嗯,是了,若是充气的话,能省很多原料了,重量也'奇‘书‘网‘整。理'提。供'减轻了。老爷,可有纸笔,小的想马上演算一下。”
  “呵呵,你这小子,行,来人啊,给小石头准备,让他自己演算。哎,你慢慢算,我还有事,记得回头跟你爹说说,我跟他说的那秘方的事情啊。”
  “哦,知道了老爷。”
  魏刚也是没管这石大锁,径直就这么骑着自行车去往锦衣卫衙门了,他身边的亲兵反倒是要骑着马在他后边跟着。
  第三百三十三章蠢蠢欲动的西班牙人
  万历三十年着实是多事之秋,春天的时候,京师左近闹了民变,把京师当中大部分的官员都屠戮了,就连万历皇帝自己,也是身死于其中。在老天爷还算长眼,给这朱家天下留下了一点骨血。那曾经被士子官员们视为眼中钉的二皇子朱常洵竟然在这场灾难中没有死,而且只有他没有死,接下来自然是顺理成章的当上皇帝了。那些先前阻止万历皇帝立他为太子的官员,大概都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老天爷会这样安排。包括那些死的,大概到了阴曹地府后听了这消息大概要后悔了,这就是明显的不会做人了。
  新皇帝上台后,士子们一开始还是看出来一点新气象的,最起码万历皇帝派出的那些太监马上收回去了。可是这好日子没过几日,朝廷就接连出台了好多新举措,什么跟私人钱庄借款,重新铸币,然后又修筑铁路,甚至连着那秋试也是给改了许多。好在这些举措还都没有涉及到士子们的切身利益,所以能闹腾起来的人还是不多。即便如此,南边已然有声音传了出来,是一个书院里的一群书生,甚至还包括那书院里的先生。当然,那些人毕竟是书生,也只能是在地方上叫嚣一番,京师当中,主持政务的沈阁老听完他们的事情后,也是没怎么当回事。
  就在这样的氛围下,一切都又照旧展开。只不过这照旧当中。已然暗暗的多了很多新意罢了。没有人注意到这些新鲜事情对未来的影响。大家对于朝廷的举措,都是本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各地士绅们却是没有发生当年张居正当政时候对那所谓一条鞭法的抵触,反正这些举措都没让自家吃亏,谁又会管。
  除了这些外,京师当中的百姓们对于锦衣卫的变化也是越发觉着新奇。就在这几日,锦衣卫的当值人员竟然一早上都是骑着连个轮子的车子出了锦衣卫的大门。京师各条大道上一时间都是能看到这样的骑着车子的锦衣卫轮值。那车子是两个轮子的,众人都是奇怪,这车子怎么就能骑着走。哎,还别说,这车子还真就是让那些人骑着走了。许多小孩子觉着好玩。都是跟在锦衣卫当街值守的屁股后边看他骑车。而那些锦衣卫当值的竟然也不似以往那般刁蛮,竟然还真就是让那些小孩子跟着看。
  马上就要过年了,腊月初八这天,京师当中各家都是要做腊八粥的。赵梅跟着魏刚来到这京师。这规矩却也是没忘。以往在辽镇的时候,都是他亲自下厨。现下到了京师,自然是有厨子们来做了。何况他现下好歹也算是这镇国公的大夫人,主母的风范还是要拿出来的。
  魏刚身边的女人,这几年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除了赵梅这个原配外,还有就是那女真叶赫部的头人女儿。然后就是朝鲜那边的韩英俊进献的朝鲜大臣的女儿,长的自然是有些颜色的。但是到了魏刚这边,却只是一个妾。老婆带过来了,孩子自然也是要跟过来的。赵梅给魏刚生了魏勇和魏爽。而那女真格格也是给魏刚生了一个小子,不过现下才四五岁。和魏勇差了五六岁。至于那个朝鲜过来的侍妾,也是生了个孩子,不过却是个姑娘。魏刚在自己的女人面前却是不分什么贵贱的,对于孩子,他倒是都很喜欢。这些孩子还真是分别继承了他的某些性格和脾气秉性。魏勇顽劣好动,喜欢舞刀弄枪,让他读书,却是很少能静下心来。魏爽却是显得很文静,小的时候还能跟他哥哥疯一下。长大了后,便渐渐的稳当起来,颇有淑女的样子。至于那才四五岁的魏强,看起来却是比他哥哥更加顽劣。剩下的便是那襁褓里的小丫头了,现下倒是看不出来。魏刚倒也是不偏向谁。哪个孩子他都是喜欢。尽管如此,他还是知道背地里这几个人女人身后的势力都在暗中算计着。这可是他没有办法阻止的事情。他知道,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要为自己谋利的。他能做的,就是做好引导。
  一家人坐在一起,这就打算过腊八了。厨子们早就做好了一桌子酒菜,腊八粥也是熬好了,魏强还小,比较喜欢吃这甜食,自然是吵着要先吃这腊八粥的。他娘在一旁刚想教训他几句,魏刚便阻止了,乐着抱着魏强,亲自给他盛好了一碗,然后还吹了吹,告诉他别急着喝,免得烫到。这样一做,其他人可能便要多心,魏刚也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直接就又盛了两碗,分别给了魏勇和魏爽。两个孩子依然大了,自然是能看出自家爹爹偏不偏向的。这一来倒是都高兴起来,连忙跟着吃起来。
  “嘿嘿,这样才好,大家都有的吃。哎,你们啊,不晓得你们爹爹小的时候可是没有你们这般幸福的。过年的时候,哪里吃过这腊八粥啊,保育院里的阿姨,只是做了几碗白米稀饭,搁了点糖,你爹爹就算是高兴不得了了。那时候若是能吃到什么巧克力,那可就是觉得幸福死了。”
  魏刚一时间有些恍惚,自然是不晓得自己无意之间说漏了嘴。他对于现下这日子,已然是十分满足了。那个时空,他就是个孤儿,平素是根本享受不到这所谓的天伦之乐的。也因此他对他那师父也是特别敬重,把他当成自己父亲一般。一想到这里,他就有些恍惚,然后这说话的时候,自然就是漏了出来了。
  “爹爹,保育院在哪里,爹爹先前说过,爷爷奶奶很早就过世了,爹爹是在寺院里长大的,难道保育院就是寺院?可是寺院里都是和尚啊,哪里来的阿姨?”
  “对啊,爹爹,还有啊,那巧克力是什么东西,俺怎么从来没听说过。那玩意好吃吗?”
  一个丫头,一个小子,虽然性格已然不同,但是他们脑袋却都是活泛,马上就从魏刚的话中挑出了毛病。
  魏刚一听马上就知道自己又是说漏嘴了,马上就开始圆起话来:“哦,爹爹进寺院之前在一个大户人家呆过,那院子便被乡亲们叫做宝玉院,因为那家主人是叫做贾宝玉的。至于那阿姨,自然是给那家财主做饭的厨娘了,爹爹便叫她做阿姨。还有那巧克力,却是从番邦卖过来的一种吃食,像糖块一样,但是比糖块更香更甜。”
  “哦,原来是这样。哎呀,爹爹,那咱们可是要感谢那叫贾宝玉的财主了。若是没有那财主,爹爹现下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魏爽心思倒是缜密,马上就想到这要感谢人的事情来。
  魏刚一听,心道这丫头,看来这小脑袋还真是不白给,于是又接着圆到:“可不是怎么的,你爹我进关之后,也是托人打听了,可惜了,那家人却是不知踪影,听街坊邻居说,有一年那贾宝玉做买卖好像赔了,连着家人和宅院都是抵押了出去,他自家好像也是妻离子散,他自己好像也是上吊死了。当日竟然未打听到他还有什么后人。这真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们几个可是要注意了。这家业再大,若是败坏起来,那也是快。小勇,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知道了知道了,爹爹,这个你都是说过多少次了。”、
  “老爷,莫要说这些了,孩子才多大啊,想着这些,来,咱们吃饭吧,再不吃啊,这就都凉了。”此时赵梅在一旁说起来。这一家里边,大概也就是赵梅敢和魏刚这般说话吧,其他两个女人,却是不敢多嘴,毕竟,他们自家老爷现下这官可是越做越大,都做到大明国公了,怎么样在他们眼前都是要摆个谱的。再说他们两人好歹都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不似赵梅就是个军户人家出来的,从小自然是懂得这做人家侍妾的规矩。
  正在这个时候,李豹却从外边进来了。这规矩也是魏刚定的,要求李豹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府邸,当然居室他是不能进来的。现下一家人正在用餐,他来了也不算什么没规矩。
  “老爷,小的冒昧打扰了,有事情要和老爷说。”李豹也没有太多客气,马上把主要事情说了出来。
  “哦,你来的倒是巧,行,先说事,完了就跟我这一块吃段饭吧。走,先到书房。”魏刚抬头对着赵梅示意了一下,然后就领着李豹去了书房。剩下的赵梅等人自然是不用再等魏刚吃饭的。
  “老爷,南边冷飞来消息了,直接送到锦衣卫衙门里了。说是那些西班牙人看着咱们家开了那么多荒地,现下反倒是有些眼热了。具体情况在这信里头,小的没有拆,拿来给老爷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更多到,地址
  第三百三十四章松江花布
  松江府织布的历史,大概从赵宋时期就有了。但是真正出名的时日,却是在蒙元时期。那个从海南回来的黄道婆,教了大家新的织布法子,最主要的是她教给大家使用新的机器,且同时还跟着很多匠人一起发明了更加新式的织布机器。打从那之后,松江府便以布匹和萝袜出名了。南来北往的客商,总是要从这里进上些白布或是萝袜的。除了这棉纺织品,丝织品也是松江府一大名品。当然,和就近的苏州那边比稍微还能差上一些。总之最出名的便是那松江萝袜了。不但整个大明各地都是知道,便是那些番人,也是垂悬这松江府出产的棉织品。这个时代的欧洲,若论织布技术,和东方还是差上一些的。
  然而这种格局在万历三十年年末的时候被打破了,在跟着到来的天启元年的时候,则是让这松江府上下靠着织布为生的诸多商贩彻底懵了头。因为那曾经被人陷害的徐家子弟徐光亮又回来了。他回来敢大张旗鼓的先不说,竟然还敢做这织造买卖。而且他做出的织布竟然比其他家的又好又便宜。这商品从质量和价格上都是比原有的好,买东西的人自然是不管什么关系不关系的,这一做起买卖来,都是讲究利大利小的,便是关系亲近,那也是在能获得一定利益的基础上才讲究的。若是没了利益,又哪有什么牢不可破的关系。
  拿货的商贩如此。寻常百姓就更是如此了。最让人惊奇的还不是这徐家新出的白布质量好且便宜。而是这徐家不单出产白布,还出花布以及其他染布。那些花布,可是别家染坊做不出来的,花色整齐不说,版式还多,有桃花,梨花还有梅花。这还不算,这在外行眼里,那顶多就是看个新鲜。可是内行那些人都是知道,这花布拿到手里。浆洗后竟然不掉色,这可就是难得了。便是拿那新出的洗衣粉来洗,也是不掉色。要知道这新出的洗衣粉,对于这传统染坊里出的布洗起来可是容易去色的。这可就说明这徐家的花布那是真正的好布啊。
  松江在这大江之东。向来是大明繁华所在。客商们自然是要把这么好的花布贩回去卖的,不为别的,最起码拿了这布,回去好卖不说,赚头也是多啊。''。这布的成本那可是足够低的,平素能买一件白布的价钱,已然能买这徐家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