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列侯 >

第125章

大汉列侯-第125章

小说: 大汉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初的功臣侯,活到现在简直是个老妖怪。
    就像季布、冯唐等先秦时代就在世的老家伙都90岁以上,活到现在个个都是活化石级的恐怖存在,按照汉家重老的礼法。黔首百姓65岁以上免徭役,70岁以上赐几杖可入朝见天子,80岁以上见到三公九卿根本不用行礼。反而是三公九卿要向他们行礼。
    见到皇帝只需象征性的拱拱手,皇帝还必须以礼相待。如果是90岁的老列侯打个喷嚏说不定长安城都得抖三抖。
    郦疥扫了一眼“都别吵吵,你就是几十匹青海骢嘛?让曹家小子主持分下去。拿多拿少都不能再找茬了。”
    几十道目光锁定在他的身上,曹时乖乖躺在角落也难逃中枪的命运。
    “曹家小子快分,咱们都需要这马入栏好生饲养。”
    “快分!记得给我两匹,我要一公一母。”
    “呸!你这老匹夫真不知羞耻,要是我就只要两匹母马,照样能配种。”
    “那我要两匹公马,咱们到时候多多合作。”
    往日德高望重的老列侯们,为了几匹罕见的良驹撕下节操,厚着脸皮吵吵着划分良马的归属,年轻的勋贵子弟们面色呆滞,心中茫然。
    曹时心里为难的要命,几个很少说话的老妖怪一张嘴,立刻就让场面情势完全逆转。
    郦疥可以和他祖父曹窋称兄弟,他这个小字辈除了封户高点以外,在老头面前真心不算多高端,倚老卖老喊他的曹家小子毫无压力,就算老头骂他竖子,那也得听着。
    大汉帝国的礼法制度下,人越老地位就越高,七老八十那是人人都得捧着的。
    只要老头别高出为老不尊有伤名声的坏事,那可真是两手空空走遍天下不愁吃喝。
    曹时惹不起老头,只好求助舅舅汝阴侯夏侯赐替他解围:“这事还不好说,青海骢一匹也不许分,全部入赛马场的马厩悉心照料,过两年产下小马驹再按照顺序各自领回家,不用抢不用闹人人都有份。”
    “那就这么着定下了,往后拎不清分东西都按照这法子来分,到了陇西高原各凭本事去弄东西回来。”郦疥哼哼几句倒背着手悠哉悠哉的走了,老列侯们没这老头资历和威望,只好接受这个分配法。
    医工冯信挑选出高原上的植物,反复进行药理实验,得出的结论非常惊人。
    红景天具有养气补血固本扶元的疗效,当他得知陇西高原的羌人用红景天医治家仆们的高原反应,冯信更觉得不可思议。
    “君侯您看,蕨麻健胃补脾益气补血,冬虫夏草补肺益肾秘精益气,秦艽去风止痹清湿解热,雪莲补肾壮阳通经活血,枸杞滋肝补肾益精明目、丹参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沙棘果活血散淤化痰宽胸,蜂王浆就不需要多提了,还有……”
    曹时盯着其貌不扬的植物看了又看。还真没发现植物里也有瑰宝,以他的记忆只听说过蜂王浆、冬虫夏草、雪莲、枸杞、丹参等少数几样。雪莲还是从武侠小说里看到的,心里暗暗琢磨是否能增加点什么。
    汉医博大精深是毋庸置疑的。冯信是仓公淳于意的高徒,师祖是神医扁鹊,他这个外行人只要听内行的建议就足矣。
    消息通报到朝廷,引起朝野震动。
    几十年了,整整几十年没有开疆扩土了。
    汉家的武士们早就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他们需要战争,永无休止的发动战争,只有战争和胜利才能获取天子的封赏和特权,对于等待几十年的老武士们而言。他们对漫长的和平时期已经厌倦了。
    天子刘彻也厌倦了。
    每天早晨的朝会,都会听到卫绾喋喋不休的教导,仿佛那不是三公九卿廷议的朝堂,而只是卫绾以太子太傅的身份教导太子的学堂,无为好,黄老妙,黄帝是千古一帝,老子是千古一圣,二者所言是金科玉律天规戒律。
    他可以为了建元新政暂时容忍。不干涉黄老派的大肆反扑,但这不代表小皇帝就放弃开疆扩土的志向。
    不但没放弃那个志向,反而比以往更急切需要,他实在不想再听黄老派唧唧歪歪。想听一点新奇的符合他理想的廷议。
    廷尉牛抵中气十足的斥责道:“少府!你知道你在做什么?怂恿军功爵进入未知地区自由探险,你这是不负责任的渎职行为,更是违反汉律的恶劣行径。立刻停止你的煽动把所有列侯安抚住,否则主爵都尉和本廷尉将追究你的违法行径。”
    “少府。不要做无畏的事,黄老无为之道在于清静自然。你这样执迷不悟是在误入歧途。”丞相卫绾依然语重心长,但他的表情却带着一副你错的太离谱,必须接受拯救的圣母神情。
    三公九卿纷纷点头称是,丞相说话老成持重,虽不能满足天子的希望,但对于国朝稳定制度维系却有大好处。
    文景之治两头算起来有四十年,两位圣天子动过的章法制度甚少,先帝大行前,还特别诏命一切制度保持不变,整顿崩溃的名田制并把军功爵授田要按部就班的执行。
    从去年十月新帝登基,朝廷上下就忙着先帝遗诏落实。
    老臣们最乐意保持旧制度,小皇帝不吱声就乐得去瞎忙活,无非是把非法占田还给原有的田主军功爵,强化田籍买卖交易的管理,没爵位坚决不能多买良田,很符合老臣们的心思。
    曹时不屑的别过头。
    暗骂食古不化的老古董,把黄老无为奉若圭臬,好端端休养生息与民无扰的国策,到这群酒囊饭袋的手中演变成僵化教条,不懂得变通的庸才
    汉家继承自大秦的耕战制度,不扩张就是在自寻死路,听他胡扯八道搞个黄老无为一千年,大汉帝国早就天下大乱八百回了。
    治国是个复杂的精细活,又不是在做简单的化学实验,条件具备环境适当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治国的复杂性哪有教条主义者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臣有不同看法!臣以为去陇西高原探探路也无妨,黄老无为不代表毫无作为,更不能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丞相动辄以汉律以威胁非常奇怪,太祖高皇帝登基称帝12年,没有一刻停止过讨伐战争,黄老无为就不能动弹了吗?教条僵化是不对的。”
    “大言不惭!”廷尉牛抵似乎对他很不满意,动不动就冒出几句嘲讽他。
    曹时也从不惯着任何人的脾气:“廷尉有什么话不妨直说,阴阳怪气冷嘲热讽非人子当为之。”
    “你竟敢骂我非人子当为之?”牛抵勃然大怒,好比骂了句不是个东西,他岂能收的了。
    砰!
    刘彻黑着脸喝道:“都给我闭嘴!功勋子弟去开疆拓土是好事,扩土的收益朝廷和功勋子弟对半分,事情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整整一个月时间,关中军功爵集体动员起来。
    他们的目标直指陇西高原,出发日期就定在温暖湿润的春天,这是一场主题为赚钱的扩张,能不打仗尽量不打,以利诱之以情缚之是既定策略。
    天子刘彻公务繁忙,派来中大夫舞阳侯樊它广,亲自来为西去的列侯子弟们送行。
    一路上,送行的子女亲眷排着队伍送出一程又一程,小孩子含着热泪向父兄们挥手告别,被母亲揪住往屁股蛋上狠狠抽几下顿时不敢哭了,可怜巴巴的擦掉眼泪跟着母亲傻笑着,依照汉家的风俗出征是件喜事,因为出征意味着立功受赏封妻荫子,哭是很不吉利的。
    望着汉家儿郎的队伍渐渐远去,见惯生离死别的老列侯们,早就乘着马车早早的离开。
    舞阳侯樊它广感慨道:“我真想亲自去那儿看看,见识一下那片神奇的土地,苦寒的高原上竟然会那么富庶,有盐巴,牛羊,良马和珍贵的药材。”
    “有机会可以去那见识见识,那儿的确是块难得的净土。”曹时的脑海里回忆起曾经西行时的点点滴滴,心中盘算着招揽生戎的前景。
    袁种被派了出去,他所代表的是平阳侯府的主要利益,带走侯府100名弓马娴熟的护卫,他们的职责是招揽当地生戎羌人,保护队伍的安全和利益不受损害。
    派袁种去还有另一个打算,勋贵子弟们弓马娴熟骁勇善战到不假,短于谋略目光短浅也是最大的毛病,利用袁盎积累下的巨大声望,又兼之袁种的智谋被世人所承认,可以勉强压得住那帮骄兵悍将。
    功勋列侯们大多是用类似的组合,心腹家臣或者家里的子侄领着人去高原,列侯们不会亲自上高原。
    起码暂时不会上高原,这批人相当于探路的先遣队,探的是生戎羌人们的态度和口风。(未完待续。。)

第155章 故楚残党?(一更6000字)
    ps:  月票满100票了,今天乌梅会遵守承诺,在晚上18点加一更,以后无论2更还是3更,只要没有意外情况,都会在早8点到晚18点完成,有意外另行说明。求订阅!求月票!
    货币改革渐入佳境,在内史府上下动员下,关中百姓从自家的地窖里翻出大把的杂钱,其中有许多是来自先秦时代的圜钱,刀布等货币,关中尚且有如此多的杂钱废钱,关东的存世量就更不用说。
    关东各郡早就听到京师的兑换风波,连京师里的豪强富商们都被打垮了,关东被陵邑迁徙的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更加没胆子正面硬抗少府的威光,在县令乡里近乎半强制的劝说下,他们不情不愿的掏出各家的货币兑成五铢钱。
    意料之外的发现,民间的铜钱储存量大的超乎想像,从夏代后期兴起青铜冶炼以来,至今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各种铜料铜器铜钱种类繁多不可计量,如此多的货币除了跟着它们的主人进了坟墓里外,全部藏在天下百姓家院里。
    这里发现最多的钱并不是荚钱,而是先秦六国时代流通的废钱,那些废钱当初被秦始皇废止以后,部分被回收冶炼为秦朝的半两钱,大部分隐匿在世人无法知晓的角落里,慢慢的等待着它们的持有者冶炼成荚钱。
    百姓的冶炼技术不过关,速度慢效率低还要为种田、服役、军事训练、家长里短等杂七杂八的事困扰着,所以虽然有家家户户造铜钱的风潮,民间储存的废铜废钱没有立刻被炼化掉。而是变成手里的战略物资一点一滴慢慢的熔铸成荚钱,关东的百姓们没想到五铢钱来的如此迅猛。更没想到少府有底气搞出个比价兑换,以往推新钱全凭自愿。这次是强制更换就大为不同了。
    好比现代可以看到清朝的铜钱,清朝可以看到明朝的铜钱,明朝可以看到宋朝铜钱是一个道理,不管你推出多少种货币,总会有大量残存的货币悄然存在着。
    时代不同,荚钱作为汉初穷困时代的法定货币,正在逐渐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百姓的存款积蓄比汉初增长数倍,民间对更优秀的法定货币需求越来越大。早在高后吕雉称制时期就出现新货币的旺盛需求,只不过高后吕雉的经济头脑实在不行,捣鼓半天弄出个沉重可怕的八铢钱,只差一半就等于半两钱的重钱,可想而知市场对这种超重钱是无法承受的。
    当时的情况最稳妥的办法是推出二铢钱,或者稍高一些推出三铢钱为上策,八铢钱是吕后不顾市场需求拍脑袋定策的结果,被市场毫不留情的拒绝在情理之中。
    事实证明市场不会骗人。
    三十多年前汉文帝当政初期,最流行的货币已经变成三铢钱。
    十几年前汉景帝执政初期。最流行的货币变成四铢钱。
    目前流行的当属五铢钱。
    “这证明黔首百姓越来越有钱了,也证明货币变革的方向是十分正确,币值较低的废钱逐步淘汰掉,换上更有价值的新钱是大势所趋。只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年时间,我有信心让市场流通的货币变成半两大钱,让黔首百姓的收入提高三成!”
    每隔五日的大廷议。曹时慷慨激昂的声音掷地有声。
    天子刘彻听的津津有味,百官公卿或沉思或凝视。保持默然不语的聆听姿态。
    在经济领域,没有人是少府曹时的对手。不信邪的全部被红果果的经济数据打脸,少府每个月统计的累计货币收储量骇人听闻,放出的五铢钱总量也大的惊人。
    就个月前,少府储币首次超过3000亿钱,上个月突破4000亿钱,到本月初一步一个脚印往5000亿钱冲锋。
    “有钱是好事,但有钱还得拿出来搞投资,钱生钱才能让汉家的财政体系更稳定。”曹时振振有词地说道。
    放眼望去朝中百官表情不一,大多数人对他的提议不以为然,钱生钱的说法非常新颖,但老于政事的官吏们对此很不屑。
    “钱生钱的意思是少府放高利贷?请问你放贷给谁?层层叠加还不是要压在黔首百姓的头上。”
    “前几天少府口口声声说打击高利贷,今天又改成少府自己放贷,这有点不太合适。”
    百官公卿你一言我一语,盯着曹时穷追猛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