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 >

第175章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第175章

小说: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敏芝望着窗外夕阳的余晖,康熙朝就像这夕阳一样,已经进入了最美最辉煌的压轴阶段,我注定只是看客了,这样也好,之前做过太多事,好事坏事,傻事蠢事,不都是为了他能在这段最后的辉煌中能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胤禩想问她选谁做太子,她却从未想过这个问题,选胤禛是一个万金油一样的答案,她根本不知道选择了胤禛之后,事情将会是怎样的走向,因为,那完全不符合历史,当然她也就无从知晓结局会怎样。

  她现在担心的除了新太子的问题,还有胤禛家三个怀孕的小妾,还有没几个月,孩子就要生了,国三代就要出生了。当然,如果胤禛提前被废,这三个孩子无论男女都无所谓了,现在胤禛也在随驾皇子之列,也就是说他也安全过关了,这样的话,那三个孩子,说不定就是他新的政治资本。

  敏芝提起笔凝神,今天的抄写任务已经完成,但是她已经渐渐习惯这种静心的方式,一提起笔,她的精气神就会瞬间凝为一体,忘了脑中的纷挠,落笔下来是圆融如意的簪花小楷,每个字都透着清秀平和,娴雅婉丽的质感。时间流逝,夕阳已经不足以照明,两名嬷嬷送上灯盏,敏芝浑然未觉。

  直到嬷嬷端着晚膳进来,她才搁笔,笑着说:“有劳嬷嬷了,方才抄经偶有所得,一时竟忘了时辰。”嬷嬷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日子以来,廉郡王妃的气度愈发让她们招架不住了,也不知道太后娘娘什么时候接她们回宫,一直住在这里,她们越来越不好意思了:“王妃请用膳,屋内光线昏暗,还请王妃自己莫伤了眼睛。”

  敏芝点点头:“等会子这些东西就撤了吧,眼见得暑气一日重似一日,少一盏灯火,也好多一点静谧。”嬷嬷点头:“王妃所言极是。”敏芝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果然比以前慢性子了很多,以前她才不会跟不认识的嬷嬷说那么多话。家里唯一听过她叨念的,是有亲爱的塔拉嬷嬷一人而已。

  现如今果然不一样了,她觉得她更像古代人了,不是,她就是个古代人。一些动作,语气甚至应对,对她来说都练成条件反射了,古代孟母三迁不就为了找一个最适合儿子修身养性的地方嘛

  她觉得康熙把她关在这里,就是为了给她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逼迫她重新锻造自己的灵魂,先由外而内,环境压迫她,再是由内而外,自己融入这个环境。只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算毕业呢?

  六月初四一早,胤禩出门,出门前特地关照了管家府里的大小事宜,由他和钱先生两人全权处理,主屋的三阿哥更是要当心,至于佛堂里的妻子,胤禩长叹一声,刚才他去佛堂门口站了一会儿,愣是没让嬷嬷进去通报。还是再委屈她几天,等他避暑回来,等太后身体好一点,想办法进宫去求太后吧。

  胤禩骑着黑珍珠和胤禛一左一右跟着康熙的銮驾往承德而去,跟在他们身后的十五阿哥胤禑,这娃今年十五有余,尚未出宫建府。据说他的嫡福晋和侧福晋早就已经定好了,嫡福晋是太子妃胞妹,与胤禑同龄,属于今年选秀中为数不多的内定选手之一。

  侧福晋瓜尔佳氏与嫡福晋同宗,大家都在猜测,十五阿哥将来出府,会不会大小老婆同时娶进门呢?废太子福晋石佳氏薨,对其娘家来说是祸事却也是好事,有石佳氏在,胤礽顺利登基,他们就是皇后的娘家人,自动封爵。一等公的爵位跑不了,可是太子不受重视也就算了,还是个品行偏差严重的人,石佳氏受尽折磨不说,连带娘家人也一起被别人戳脊梁骨,抬不起头来。

  现在胤礽被废,石佳氏薨世,娘家人虽然伤心,但也盼来了康熙的补偿,石家小妹的丈夫内定了十五阿哥胤禑,连同宗的另外一位小姐也一并嫁了过去,这种情况又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也就是说,康熙把小十五,打包装箱送给石家做补偿了,石家世代皇亲,折了太子妃,得了一个养成期的正太做补偿却也不差了。

  除了十五以外,十六十七十八还有出了天花落下一脸坑的胤祎会走的皇子几乎都带出来了。让然,他们都坐在马车里,不能骑马,胤禑的马跟在弟弟们的马车边上,和两位哥哥保持距离。康熙坐在宽敞的御撵中,边上陪坐的当然是弘旺和弘晢两个。

  弘旺受不了旅途疲劳,昏昏欲睡。弘晢则恭恭敬敬地端坐在那里,目不斜视,康熙手里拿着书册,眼角的余光扫到他俩,微微一笑:“弘晢,怎么也不歇会儿?”弘晢抬头:“回皇玛法的话,皇玛法座前,孙儿不敢放肆”

  康熙摆摆手:“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过来,给玛法倒杯茶。”弘晢挪过来,执起桌上的金壶,给康熙斟茶。完了之后捧了茶碗没有直接递给康熙,而是捧了一会儿,看见他抬头,才把碗递上去:“皇玛法请用茶。”康熙单手接过,打开盖子愣了一下:“为何不斟满?”

  弘晢低头:“回皇玛法的话,路途颠簸,有恐茶水溢出,故而未曾斟满。”康熙扫了他一眼,喝了一口,顺手刚想放下,弘晢的小手已经伸上来了。康熙乐了:“你小子,谁教的你,跟皇玛法这般献殷勤?”

  “回皇玛法的话,没有谁教,家里,阿玛看书的时候,额娘就是这样的,孙儿看到过几次。”弘晢老老实实回答。“嗯?坐过来,给皇玛法说说。”康熙伸手把弘晢揽到身边,此时,一边的弘旺已经横下来睡着了。

  康熙让吴书来给弘旺垫了枕头盖了薄毯,才转身对弘晢说:“你阿玛看书的时候,你额娘常在边上看着?”

  第二百四十八章 阳谋

  第二百四十八章 阳谋

  弘晢坐在康熙身边,多少有些局促:”回皇玛法的话,家里的书房只有阿玛和额娘可以随便进出,其他人都不行,孙儿也是得了额娘的特许的。有一回,孙儿和哥哥在外间看画册,无意间看见额娘给阿玛斟茶,等到阿玛的视线从书上移开才把茶碗递给他,阿玛喝完茶以后,茶碗不是放在桌上,而是回到额娘手中,如此几次,孙儿记在心里。”

  “如此几次?”康熙沉吟。“嗯,额娘看书的时候,下人们也是这样伺候的,说是阿玛和额娘看书非(提供下载…3uww)常专注,端茶递水一定要送到手边,等到他们接了才算,如果主子走神,茶水翻了,便是下人的罪过。”康熙双眼微眯:”晢儿,听说你前些日子,问师傅讨要《三字经》?”

  弘晢点头:“额娘说,《三字经》比较适合我和哥哥来读,《论语》《孟子》太难了。””《三字经》乡野学堂之物,怎可登大雅之堂?你那额娘的话,不可尽信”身在佛堂的敏芝忍不住一个喷嚏,手一抖,一张小楷报废。

  弘晢被康熙这么一说,脸皮子微红:“皇玛法,孙儿觉得,《三字经》的故事很有趣,而且,孙儿手上这本,是额娘亲手抄的。其中的很多典故,孙儿还是读了之后才知道的。”康熙哼了一声,儿子总是帮着额娘,就算一年也未必能见上一面:“那些典故都是野史,算不得大道理,你要学,就要学正统典籍,那才是真正经世致用的东西。”

  弘晢眨了眨眼:“皇玛法,额娘不是这样说的,额娘知道宫里没有《三字经》特地手抄了一本,还附带了很厚的一本注解,孙儿觉得里面的故事很有趣,孙儿随身带着呢皇玛法要不要看?”康熙面无表情:“你还带在身边了?拿来给朕看”弘晏乐呵呵地从角落里捧出一本册子递给康熙。

  然后,小朋友怨念了,直到避暑过去很久很久以后,皇玛法都没有把这本册子还给他,康熙小时候是孝庄文皇后教大的,而孝庄本人也是进了京之后才开始学习汉文化的,康熙登基以后恶补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几乎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他的起点非(提供下载…3uww)常高,因为教他的时候,这孩子已经是皇帝了,野史小说什么的当然不敢拿出来说,于是导致一个很偏激的结果,康熙对史书和人物杂记野史什么的反而非(提供下载…3uww)常感兴趣,对那些个之乎者也纲常lun理的反而不感冒。这也是为什么,少年康熙头脑灵活奇招不断,绊倒鳌拜一举将朝政收拢在自己手中。

  因此康熙虽然是第一次读《三字经》但是敏芝自创的白话版翻译引起了他的兴趣,尤其在涉及到典故的时候,他更是诧异,敏芝不但将儒家的《二十四孝》故事娓娓道来,甚至还有道家的《山海经》《商周演义》(《封神榜》的雏形)《东周列国志》。甚至连佛家的六识理论(眼耳鼻舌身意)和几段公案。

  翻到后面,康熙不能不承认,要是细读,《三字经》还真是集各家经典之精华,包罗万象。尤其是其中有一句:“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敏芝的解释是:“饭要一口口吃,字要一个个的认,等到学有小成基本功扎实之后,再去拜读四书这样的经典,才能事半功倍一日千里。”

  不管郭络罗氏收集这些资料有多少炫耀才华的成分,但她肯为儿子下这番功夫,却也难能可贵了。而且,她的行文浅显易懂,都是加长俚语,也难怪两个孩子读了之后,完全被她拐过去了。

  身在京城的敏芝不知道,就是这本手抄版《三字经注译》改变了上书房老学究的风气,让大清皇室学堂开始分班教学,有了启蒙和精进的区分,而她这种翻译的风格也被康熙宣传到了翰林院,亲自筛选了几种读物,让他们用敏芝这种风格的大白话翻译出来,用作启蒙班的教辅读物。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康熙动了编写一本字典的念头,因为敏芝对《三字经》的抠读是逐字逐句,每个标点符号都考虑进去的。如果有一本书,把所有的字都集中起来,像前朝《字汇》那样,甚至比字汇更完备,以后能代代流传,为朕的文治武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失为一桩美事。

  这个念头萌芽之后,那些乌七八糟的烦心事一扫而空,康熙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政治已经玩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是验收成果的时候,不妨游山玩水闲庭信步。

  在避暑山庄的这段日子,康熙更加宠爱弘晢,两人几乎寸步不离。而其他的小阿哥们也得到了康熙的关照。山庄里到处可见康熙带着孩子们或嬉笑玩闹,或严肃训诫的场景。胤禛和胤禩这两个大的,反而被无视了。康熙根本不召见他们,也不在他们面前出现,仿佛带他们来是放生来了。这让胤禩昏闷不已,他根本不想来避什么暑,家里老婆孩子正等着他关心呢

  然而,康熙却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六月过去,七月过去,眼看中秋就在眼前,老爷子还没有回去的意思。胤禩记得在自己的屋子里转圈圈:皇阿玛究竟怎么了,上元节的家宴取消了,难道中秋节也不过了吗?

  这天晚上,船头一直撑开的胤禛突然来造访,胤禩心里有数,某人也等不及了。客客气气地把他迎进客厅。胤禩皱着眉:“四哥,你不来,我也要去找你了。眼看中秋了,皇阿玛看上去还不打算回宫,你看这……”胤禛顿了一下:“我也琢磨这事,皇阿玛来山庄好些日子了,也不召见我们,每日只和弟弟们玩耍,和以往大不一样,八弟认为,有什么玄机呢?”

  胤禩眨眼:“皇阿玛向来喜(3UWW…提供下载)欢孩子,这次带来的,除了你我,都是孩子,我看不出什么不妥,也不怕四哥笑话,我的心思根本不在这里。”胤禛眼睛一眯:“八弟,儿女情长可不是皇阿玛乐见的。”胤禩苦笑:“四哥,我与你不同,四嫂温雅贤惠,皇阿玛都赞不绝口,我家那个……哎……却让我成了众兄弟的笑话……我一时半会儿回不去,还不知道她怎么闹呢”

  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闲扯了一会儿,胤禛忽然道:“十四弟一直试图于你亲近,你却唯独原地探望十三弟,为什么?”胤禩眯眼,他总不能说老婆对十三弟一直很在意吧?而且十三弟这个人古道热肠,对谁都没有歹心,这次的事情明显是被人栽赃陷害的,这些话,一句都不能说。

  不过,胤禩有他的办法,悠然自若地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慢条斯理地说:“四哥,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我举荐的是你。”言下之意,我选你了,又怎么会和十四乱勾搭。

  胤禛不语,胤禩也不恼。反而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四哥,说一句托大的话,十三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他的那个性子,早晚要出事,皇阿玛这次的处罚已经算轻的了。不过,你不担心他想不通吗?”某人的脸僵了,半天才说了一句话:“他已经不是孩子了,不能一味护着他。”

  胤禩仿佛很惆怅地叹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