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深宫嫡女 >

第493章

重生之深宫嫡女-第493章

小说: 重生之深宫嫡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听起来像是要故意和长平王生分,要分个彼此似的。

若别人知道了,可能就会问,难道王爷的属下不是你的属下吗,难道王爷没有让他们叫你主子吗,难道王爷给你的信任和看重还不够吗,你却起了经营自己人手的心思,是有多忘恩负义!

但是如瑾清清楚楚知道,不是这个道理。

就像她当初自己筹谋得多艰难,也要一点一点自己做生意,而不平白接受长平王给来的银子一样。他那么富有,背地里私产不知凡几,她却还要小气巴拉地自己开铺子赚嚼用,听起来很多余。

可女人和男人,妻子和丈夫之间,无论怎样亲密,毕竟还是两个人。无论多么如胶似漆恩爱甚笃,也有不同的生活目标。

她以前只是凭着直觉不想白白被长平王养着,而现在,通过木云娘之事,算是彻底想通了。

木云娘的事只是一种提醒,便是以后再不会出现异心者,两个人用一套僚属,总会有不方便的时候吧?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两世为人她都没有夫妻相处的经验,要一点一点摸索前行。现在他们相处不过一年有余,她的孩子也还没有降世,着手补救,还来得及。

她不但要有自己的产业,更要有自己的人手。

内宅主妇尚且会倚重自己陪嫁,在夫家与陪嫁的仆婢中斟酌平衡,何况她没有陪嫁可用,夫君又是做那些事的人。

她怎么能全靠夫君?

送走了崔吉,如瑾又派人去彭家送了吃食和补药。吉祥在家里养伤,那日她胳膊上中了一箭,虽不累及性命,也要仔细养着才不会留下后患。她和丈夫彭进财都是如瑾以后要重用的。

吴竹春带来最新的奏报。

“……海家大小姐在牢里,趁夜将熟睡的弟妹都杀了,然后自杀。用的是盛牢饭的碗,摔碎了留下的锋利瓷片。”

“连谁先死谁后死都知道,过程这么清楚,是有人看着她动作的?”

吴竹春忙道:“不,是她割最后一个庶妹喉咙的时候,庶妹惊醒,弄出了声音。但牢头赶过去的时候她已经杀了庶妹,也结果了自己。”

“威远伯呢?”

“暂时安然无恙。海家只有海霖曦的牢房出了事,其他人都安好。”

“是别人没她那么狠,敢寻死吧?到底是看管的人不严密,给了他们机会。”

如瑾想了想,“威远伯的案子走到哪里了?”

“在定罪,几位大人有些争执,一时还没结果。”

如瑾冷笑:“这点小事也要争执,满朝里都是干什么的。等王爷回来,大概有他们好受。”

连她听了都觉得腻烦,长平王比她可心狠多了。

那些人爱扯皮就扯皮去,到时候自然会自食苦果。只不过,在长平王回来之前,她还可以帮他清理清理。

“让唐允和毛旺去留意,哪里有钉子不服管束,就将之和威远伯府扯上关系。趁着案子没定,多加几个罪人进去没什么大不了。”

上次将那个不肯追击叛军残余的卫所指挥使清理掉之后,京畿好几处卫所都老实了许多。武将如此,文官更需要杀鸡儆猴。看到鸡死了都不觉悟的猴子,那只能换个方式将之料理了。

长平王回京之前,周遭必须清静安稳。

这没得商量。



 ̄炫〃√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吴竹春闻言,神色一凛,应命而去。

……

……

长平王的回信很快到达。

如以往一样用的是军中驿站快马加急,但这次比平时更快。

虽然有八成把握他会答应自己的请求,但拆开信时,如瑾还是小小忐忑了一下,呼吸也不由自主放得很轻。

其实,还是有一点担忧的。

怕他不肯同意。

毕竟对男人来说,让他答应妻子私下经营人手,总是有些困难。这不仅仅只是面子的事。弄不好,就要互相生了隔阂。

长平王与普通男子不同,他会答应吗?

如瑾移灯近前,仔细看信。

开头依旧是询问她身体的状况,然后依旧叙述辽镇的战场,很自信地说一切顺利。

接着,就是木云娘的事了。长平王只有一句话:是我疏忽,已责唐关等整顿。

别的什么都没说,但是紧接着就提起了如瑾的要求。

“你要如此,甚好。我一直在等你意识到这一点,认清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崔吉此人性格阴沉,但可靠,用他亦可……”

接下来,他洋洋洒洒写了一页纸,陈述自己最初起步时的经验得失,告诉如瑾该怎样识人用人,怎样刚柔并济保证他们永不生异心。

两个人写信都是日常说话的口吻,读起信来就有一种面对面交谈的感觉。

如瑾看着,看着,眼角微微湿润。

她猜测他会答应。

但没想到答应得这么彻底,会将自己的得失分享出来,而且,还说一早就在等她提这要求……

“阿宙。”

一字一字读完,合上信,如瑾将信纸放在胸口,低声念了长平王的名字。

她何其有幸,会遇到他!

至近至远东西,至亲至疏夫妻。看到父母,她觉得此语甚是贴切。可想到自己,想到长平王,却觉得这句话彻底错了。

如果男子能设身处地为妻子着想,所谓“疏”,并不存在。

腹中的小宝宝微微动了一下,仿佛是感受到母亲的激动。如瑾笑着,擦了擦眼睛,轻轻拍了拍肚子,“你们的爹爹什么时候能回来?和娘亲一起等,好不好?”

------题外话------

cndoll,whx3900939,wmf2012,yuerchong,清心静,玥眉,谢谢各位!

477 淮南奇兵

整个冬月就在新帝初定的波澜和未息的战火中过去了。

转眼进入腊月。

如瑾的生活被休养身体、紧盯朝局和筹备人手填得满满,如果不是母亲秦氏在身边用家长里短调节着,恐怕她连休息时都要满脑袋想着外头的事。

“还好有您和晴君在。”这一日秦氏张罗着挑选明年夏衫的衣料,如瑾抱着母亲的胳膊在她怀里依偎了一下。

秦氏立刻笑弯了眼睛,脸上满满都是欢喜,却故意皱了眉头嗔道:“你都是要当娘亲的人了,还要学小孩子撒娇,羞也不羞?”

又对着女儿高高隆起的腹部,“看见没,你们的娘还没长大,等你们落了地,可得赶紧变成大人照顾她。”

孙妈妈和丫鬟们都跟着笑,连新进辰薇院的一直毕恭毕敬的侍女们也抿了嘴。屋子里暖烘烘的,各色各样的衣料摆满了床铺桌椅,别样温馨。

孙妈妈笑着说:“姑娘小时候可一点都不像别的孩子活泼,不爱说也不爱笑,还没满周岁就只自己和自己玩,等到大了一点的时候,认字了,跟着老先生念书了,就整日闷在屋子里头看书,再么便是写字画画,比大人还沉稳。现在嫁了人,眼看着要当娘了,却反而更像小孩子了。”

“可不是么。”秦氏点头。

如瑾挨着母亲坐在一堆五光十色的衣料子中间,笑盈盈听着她们调侃自己,也不反驳,只是觉得心里熨贴。

她整日坐在家里理事,来来去去的管事和僚属们都是小心谨慎,回话做事不敢马虎,母亲和孙妈妈虽然不参与,但也看在眼里头,怎会真拿她当小孩子看待。她们这么说,只是疼她。

“明天过腊八节了,咱们熬什么粥呢?母亲想吃什么只管说,让褚姑今晚就开始准备着,明日一大早便有好粥吃了。”

秦氏笑道:“不拘什么都好,在你这里吃了许久,嘴都被褚姑养刁了。她做什么都好吃,等以后离开这里,可要吃不惯别的厨娘的手艺了。”

如瑾将母亲胳膊抱得紧了些,“那您离开做什么,就一直陪着女儿好了,小外孙、外孙女还指望您带大呢。”

“傻话,等你以后进了宫,难道母亲还能跟着你不成?”

“我不进宫。”

“更是傻话。”

秦氏不想往深了说,责怪一句就住了口,捡了一块湖纱料子转移话题,“你看这个怎么样,夏天的时候薄薄的料子正好,那会你也该恢复了体形,做一件收腰的长衫子如何?”

“嗯,只是这颜色太亮了些,不如换那匹烟蓝的。”如瑾也随着母亲说起别的,不再提什么宫廷。

只是她心里已经想好了。

以后长平王登基,她不会住进宫里,哪一个宫殿都不住。

那地方她上辈子早就住腻了,再不想将后半生全都拘束在内,她就在辰薇院里过日子,房前屋后种花种树,带孩子长大。这念头离经叛道,执行起来也会有阻碍,但她不怕,而且觉得长平王也不会拒绝。

他是多好的人啊。

一念及此,她不由想起辽镇的天气。前日军报说那边下了大雪,也不知长平王会不会受冻。后方的粮草冬衣倒是安安稳稳送去了,没再出什么岔子,但行军打仗的时候哪有那么方便,肯定不会如同家里一样要什么有什么。她知道他定然能吃苦,只是一想到他很可能饿着冷着或者熬夜理事,就觉得心疼。

要是明天的腊八粥能给他送一碗就好了。

千里快马送粥倒是佳话,只是送到地方也会冷了,味道也变了,倒不如等他回来再补。

“主子,喜事!”

吴竹春满面春风掀开帘子进了屋。她平时沉稳谨慎,甚少这样喜形于色,于是满屋子人都看她。

她先在窗边的小火炉边站定烤火,免得身上寒气冲了如瑾,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军报的抄录!淮南大捷,刚刚自封的伪皇李园昌被朝廷平乱军攻破了行宫,主力溃散,带残兵逃走了,属下各部七零八落,正被平乱军围剿。南方平定指日可待!”

“是么?!”

“太好了!”

秦氏等人闻言都是喜出望外,秦氏亲自上前接了军报抄录,送到如瑾手里。

如瑾打开来看。

按着长平王的指示,现在各方军报也都写得简单,言简意赅说明战况军情,其他歌功颂德或者自报功绩的废话不再赘述,谁写得絮叨了,就要被兵部行文申斥。

所以淮南的战绩虽然很好,军报却非常简洁,如瑾很快就看完了。

她非常意外。

刚刚听到吴竹春报讯的时候,她还在纳闷朝廷平叛军怎么突然变厉害了。自从淮南战事一起,永安王这里虽然按住了,没让他得逞去淮南与叛军汇合,自立称帝,然而那些叛军自己却依旧折腾得欢实,一路征讨过去收拢了许多城池,最后淮南总兵李园昌自家登了基,在陈朝遗留的一座行宫里当上了皇帝,底下头领战将个个封王,占了几乎一个半行省的地盘,隐有和大燕隔江平分天下的势头。

因为淮江许多渡头和仅有的几座桥梁都被提前破坏,水路又有叛军在险峻之处把守,且有一条最容易渡江的水路还因去年的水患河道拥堵,尚未清理顺畅,所以朝廷平乱军倒是安排了不少,但苦于渡江无门,要重新修葺渡口准备大船,入冬的时候才刚刚有了些进展,过江万余人,和李园昌的叛军陷于苦战之中。

那边战况不好,但大燕的军队不好过去,李园昌的军队也不容易过来,一时半会威胁不到北方和京城,所以朝廷上的态度一直是先收拾辽镇和西北,等北边局面稳定了,再好好筹划渡江讨贼的事情。

淮南战事一直没有进展,怎么就突然击溃了李园昌主力?

及至看了军报抄录,如瑾才明白。

竟然是蔺国公。

这位镇守西南的老总兵暗中行军,秘密绕过三个行省,在所有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奇兵忽至,一举端了李园昌老巢。

李园昌当时还在做帝位永固千秋万代的大梦,刚刚把几个女人都封了后妃,为皇太子的人选斟酌不定,为嫔妃们的明争暗斗头疼,蔺国公兵破宫门的时候,他还在和新封的妃子饮宴作乐。

“瑾儿,是真的吗?”秦氏上前关切。

如瑾点了点头,“是蔺国公的功劳,他现在还在淮南围剿李园昌残余。”

“蔺国公?!”满屋子人都是相当意外。

内宅女人对外面事情知道不多,对军将高官也不熟悉,除非那人特别位高权重,或者功勋卓著。

蔺国公就是一员妇孺皆知的老将,当年替先帝战西北、平蜀中,战绩卓然。只是现在年纪大了,大燕又多年无战事,他在西南军镇做总兵默默无闻,名声才渐渐淡下去。

但是秦氏这个年纪的人,听到蔺国公的大名还是熟知的。

“没想到竟然是他!”

“淮南离他那里可非常远,他去了那边平乱,蜀地没问题吗?”

如瑾摇摇头。怎么会有问题?

这件事显然不是蔺国公自己能做主的。

没有上面的调兵令,他怎么可能私自带兵离开驻地,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打仗?恐怕刚一出城自己就要被视作反叛了,还怎么去平别人的叛。

而且西南与淮南远隔可不只千里,山遥路远,横跨三个行省而不被人察觉,要怎样才能办到?那可是大军开拔,而不是一两个人秘密走路。

一定是长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