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网游之全球在线 >

第886章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886章

小说: 网游之全球在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支踏上吐蕃的部队,都要在原地休整两天,稍稍适应之后,才能真正踏上征途。因此,四路大军在吐蕃边境立下一排接一排的中转营地。

    百万大军就像流水一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见此,斗志旺盛的阿育王朝大军,在阿育王的号召下,主动向大夏军发起进攻,在吐蕃边境,掀起第一波战斗高…潮。

    饱受高原反应的大夏军,还没调整过来呢,就遭遇敌军迎头痛击,很是有些手忙脚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伤亡。

    阿育王朝大军见此,更是乘胜追击,放出豪言,要一战而定,将大夏军彻底驱逐出境,派出部队,频频对大夏军中转营地实施骚乱。

    信心十足的大夏军,遭遇当头棒喝。

    见此,西北战区统帅部传令四路大军,以中转站营地为前哨,稳住阵脚,切不可轻敌冒进,待适应高原气候之后,再组织反击。

    大夏军的“示弱”,在阿育王朝大军将士眼中,自然就是认怂,故而气焰更加嚣张,频频在大夏军营地外耀武扬威,主动搦战。

    越是如此,西北战区统帅部越是严令各部,绝不能出战。

    …………

    转眼之间,就过去五天时间。

    九月一日,蜀地行省,成都城,西北战区总部。

    军师荀彧来到李靖房间,手里拿着刚呈上来的战报,忧心说道:“大帅,现在各部将士情绪都很大,将军们快要弹压不住了。”

    李靖闻言,抬头问道:“哪一路闹的最凶?”

    “右翼。”荀彧回答。

    右翼,正是王翦统领的五十万秦军。

    李靖听了,就是一笑,“真是一群虎狼之师,好在王翦将军有定力,否则的话,他们怕是早就闹起来了吧?!”

    荀彧不好做答。

    谁不知道,陛下在给四路大军送行时,尤对秦军给予了高度赞誉,将五十万秦军说的是热血沸腾,战意高涨。

    眼下初战遇挫,秦军自然是无法忍受的。

    好在有王翦在,此人一生征战无数,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历史上更是急流勇退,彻底退隐,着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将。

    李靖见此,揭过不提,转而问道:“目前,有多少部队已经适应高原气候,运输到前线的粮草物资又有多少?”

    荀彧回道:“回大帅,眼下四路大军合计有三十五万大军可以出战,运抵前线的物资,也足可支撑半月之用。”

    “半月。”李靖咀嚼一下,叹道:“粮草运的还是太慢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道路太难走了,有些路段只能通过马匹,甚至是人力搬运,能达到眼下成果,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荀彧解释道,“到目前为止,运粮途中死伤百姓已超千人,如果不是陛下亲自出面,那些总督们可就要有意见了,眼下可正是播种第二季水稻的关键时期。”

    “再难也不能松懈,此事我会亲自向陛下上奏。”李靖面容坚毅,语气不容置疑,他深知,此战胜负不在高原反应,而在粮草。

    粮草,就是大军之命脉,丝毫松懈不得。

    荀彧点头,自无异议,知道大帅不仅是西北战区统帅,同时还是军机处三位轮值军机大臣之一,深得陛下信任,自然能上达天听。

    “虽只半月之用,但也基本够了,再拖下去,怕是会生变,也打击士气,于后续战事不利啊。”荀彧说出他的看法。

    李靖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两百万大军毕竟不算大夏正规军,还没受大夏军规熏陶淬炼,纪律性上还是要差一点。

    再让敌军这般挑衅下去,可能真的会出事。

    “既然如此,那就让各路择机大军出动吧,也该给敌军一个血的教训了,省得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真以为我大夏可欺。”李靖下定决心。

    “好,我这就拟令!”荀彧松了一口气。

    …………

    随着统帅部军令一下,四路大军迅速行动起来。

    西海行省边境,右翼军大营。

    年过中年的王翦看罢统帅部刚发来的军令,中气十足地喝道:“来人!”

    “在!”

    “召集诸将,到营帐议事。”

    “诺!”

    不到十分钟,军团长一级的将领就齐聚中军营帐。这段时间,大军坚守不出,将军们早就憋坏了,听闻大帅升帐议事,那还不以最快的速度赶来。

    站在最前面的,正是青年王贲,兴奋问道:“父帅,是不是要出兵?”

    王翦双手下压,营帐立即为之一静,可见王翦在军中威望之高,沉声说道:“接统帅部命令,着各部转守卫攻,择机出战,利用敌军轻敌之弱点,限四路大军于一周之内,务必至少拿下一座敌军城池,以为前哨基地。”

    说到这,王翦扫视诸将,问道:“何人敢为先锋,率部攻破安多城?”

    安多城是一座县城,也是距离秦军营地最近的一座城池,据探子回报,阿育王朝在城中足足驻扎着四万大军,不可小觑。

    “父帅,末将愿往!”

    王贲第一个请战,其他将领见此,识趣地没有出声。

    虎父无犬子,王贲在秦军中的威望,仅次于乃父王翦,诺大的名声跟功勋,可不是仅仅仗着父亲而来,而是有真材实料。

    秦军之中,习惯以少帅称之。

    王翦见此,点了点头,首战必胜,王贲出征,自然是最让他放心的,“既如此,就命你率本部七万人马出征,限五天之内,拿下安多城。”

    统帅部给出的期限是七天,王翦自然要求更高。

    不曾想,王贲心气更高,慨然说道:“启禀父帅,三天足矣!”

    “军中无戏言。”王翦却是不愿见儿子托大。

    王贲却是气盛,“末将愿立下军令状!”他这是铁了心,要夺下此战首功,在四路大军之中,率先破城,以扬秦军之威。

    “那好,就给三天!”

    王翦不再多言,既然立下军令状,自有军法摆在前。

    “谢父帅!”

    王贲双手抱拳,退到一侧。

    王翦再次环视营帐一圈,道:“其余各部,即刻备战,以为策应。”

    “诺!”

    将军们齐齐应下,战意沸腾。

    “下去准备吧!”

    王翦一挥手,将军们鱼贯而出。

    仅过去不到一个小时,王贲就点起本部兵马,仅带足三天粮草辎重,浩浩荡荡开出军营,正式杀向前线。

    吐蕃之战,这才真正开始。

    不独右翼军,左翼军、中户军以及中路军均已点起兵马,浩浩荡荡杀出营地,既是出连日来受的恶气,也是抢者争此战之头功。

    谁能在此战夺魁,颇为引人注目。


………………………………

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要致富,先修路

    九月二日,京师,皇宫。

    就在大夏军四面出击时,欧阳朔也收到李靖呈上来的奏疏。

    李靖在奏章中没有埋怨总督们,仅仅客观点出,以目前的后勤保障能力,尚无法让大军彻底放开手脚。

    而如果战事拖延,反过来将又倒逼后勤,只会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这一情况,欧阳朔特意召见掌地方政务的内阁次辅曾国藩,以及掌后勤保障的枢密院大臣杜如晦,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两位都说说,该如何解决后勤难题?”

    欧阳朔直接发问,脸色阴沉,吐蕃之战系帝国最输不起的一场大战,他见不得有哪个臣子阳奉阴违,拖战争后腿。

    见此,曾国藩率先出列,硬着头皮说道:“微臣会再督促十一位行省总督,务必将此事当做第一要务,不可懈怠。同时,微臣建议,可再从邻近行省,征集一批劳役跟牛车,到前线运输粮草。”

    欧阳朔这才神情稍缓,说了一句:“辛苦爱卿了。”

    有时候欧阳朔也能理解臣下的为难,帝国扩张至今,下瞎三十一个行省,一个京兆府以及五个直隶郡,家大业大,管理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地盘大了,利益纠葛自然就复杂了。

    朝廷有朝廷的战略,地方行省也有各自的难处。就像此番为前线督运粮草,涉及其中的十一个行省,势必要受到影响,总督们有点不平衡也能理解。

    毕竟朝廷每年的考核指标放在那,容不得一丝松懈。

    当然,理解归理解,欧阳朔是绝不允许,任何一位总督因为一点困难,就对朝廷下达的任务里惨水分的,打折扣,这是原则问题。

    这一点,欧阳朔必须旗帜鲜明。

    曾国藩表完态,轮到杜如晦,说道:“微臣建议,可让鹰扬军、飞熊军以及龙骧军,必要时包括河东军跟河内军,拨出一部分兵力,协助运输粮草物资。”

    “这个主意不错!”

    欧阳朔赞许点头,大夏集团军体系完备,不仅有工兵,还有运粮兵,运粮效率比劳役更加高效,抽调一部分出来是非常不错的办法。

    也算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压榨完两位大臣,欧阳朔跟着说道:“朕常说,危机就是机遇,这次也不例外。蜀地、吐蕃,乃至云南,山高险阻,道路艰难,对朝廷治理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吐蕃,如果没有一条畅通的官道跟帝国中枢连接,未来就算攻下,也是半块飞地,游离在帝国体系之外,充满隐患。”

    “既如此,不若借着这次战争之便,利用现有的劳役跟资源,修通一条勾连蜀地跟吐蕃的官道,彻底打通吐蕃对外渠道。”

    此话一出,两位大臣均眼前一亮。

    曾国藩更是建议,“可双管齐下,一条由蜀地行省成都至逻些城,一条由西海行省兴庆府至逻些城,两轨并行。”

    “可!”

    欧阳朔赞许点头。

    历史上,因为吐蕃地界山高险阻,与中原的商贸交流非常之困难,到了现代社会,修通川藏线跟青藏线,情况才算彻底得到扭转。

    大夏现在要做的,就是复制这两条传奇官道。

    鉴于帝国西进之路远不止于吐蕃,还有更西面的波斯帝国,修通这两条官道的意义就更是不凡,必将成为朝廷连接西亚的一条干道。

    “下来之后,由内阁牵头,联合建设署,聘请最优秀的设计师跟勘察工程师,确定两条官道的路线,方案定下来之后,立即着手修建。”欧阳朔嘱咐。

    “微臣明白!”

    事实上,有现实世界川藏线跟青藏线为参考,建设署又不乏从玩家中聘请的第一流的工程师,确定修路方案并不如何困难。

    难的是施工,要在这般恶劣的条件下,修通两条官道,不知又要有多少士卒跟劳役,要永远葬身在修路途中。

    可是再难,此事也要推行下去。

    …………

    视线回到战场。

    九月二日上午十一时许,仅用一天一夜,王贲就率领七万大秦雄兵,昼夜兼程,来到目的地——安多城郊外。

    前锋部队更是清早就已抵达。

    行军途中,王贲部还跟游荡在边境的敌军有过两次交手,结果可想而知。不知敌军深浅的阿育王朝大军,在秦军面前,被杀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

    如果不是急着攻城,王贲可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传令,全军休整三个小时,吃顿饱饭,下午两点,准时攻城。”王贲很是雷厉风行,刚一下马,就下达了全军命令。

    “诺!”

    随着一声令下,将士们从马背上卸下帐篷,在将官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在指定位置撑起临时营帐。

    辎重兵跟炊事员,更是娴熟地架起炊具,用泥土跟石块擂起临时灶台,从行囊中取出各色蔬菜以及处理好的肉食,开始埋锅造饭。

    不到一个小时,一顶顶白色帐篷就支了起来。

    别看只有七万大军,铺开来的帐篷却是连绵起伏,占了好大一片,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煞是亮丽。

    伴着袅袅炊烟,饭菜的香味也已在营地飘荡,勾起了将士们的食欲。

    用罢热腾腾的饭菜,训练有素的秦军将士,除负责外围警戒巡逻的外,剩下的都抓紧时间进入营帐休息,为下午的大战养精蓄锐。

    每多储备一分体能,在战场上,往往就意味着多一分存活几率。

    很快,刚才还热闹的营地就归于平静,只剩下此起彼伏的鼾声。在军中,将士们早就学会了倒地就睡的本事,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

    营地不远处的安多城头,四万阿育王朝大军早已严阵以待。

    昨天,己方先锋部队跟敌军交战的情况,早已传到安多城,震撼了整座城池。现在的阿育王朝大军,可一点都不敢轻视城外的这支敌军。

    早前的嚣张气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