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网游之全球在线 >

第340章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340章

小说: 网游之全球在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战略上的考量,杜思敬此人,也是欧阳朔考量的重要因素。他此番率部抵达武隆县,除了袭击盟军后方,也是想对杜思敬进行一次近距离的考察。

    来之前,欧阳朔还特意抽空,详细查过杜思敬的资料。此人的履历,算得上耀眼,既有地方从政经验,又曾经行走庙堂之上。

    倘若没有意外,此战过后,一个郡守的职位是跑不掉的。

    山海城的文官集团,中层官吏和基础官吏,有招揽的儒生和西南大学堂毕业的学子补充,尚可维持,就是独挡一面的重臣,还有些欠缺。

    尤其是郡守人选,就更是如此。

    游戏地图扩大十倍,一位郡守,实则已经等同于历史上的一省巡抚。

    巡抚啊,放在任何朝代,可都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是数以万计的官吏,奋斗了一辈子都爬不到的高位。

    因此,仅凭那些并无多少历练的儒生,是无法当此大任的,必须要由从政经验丰富的能臣来担任。

    就像雷州郡守鲍叔牙,说是一国丞相,实则历史上齐国的面积,大致也就是山东一省之地,游戏中也就跟一郡之地相当。

    担任郡守,对鲍叔牙而言,基本上就是极限。

    相比鲍叔牙,杜思敬毫不逊色,甚至犹有过之。唯一的问题,就是忠诚,对欧阳朔的忠诚。

    这也是此等人才,最大的症结所在。

    攻打肇庆郡,欧阳朔就不得不提前谋划郡守人选。

    欧阳朔原本属意的郡守人选,是宋文。可惜,宋文在天霜县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欧阳朔如果强行让宋文上位,怕是难以服众。

    因此,宋文还得在历练一番,才能登上高位。此番天霜县沦陷,对宋文而言,也算是一个教训吧。

    如果他能吸取教训,未来的成长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

    排除宋文,眼下却是有更好的选择。

    ……

    禁卫师团出现在武隆县,立即引起一阵骚动,城中的百姓用惊疑不定的眼神,战战兢兢地看着这支大军。

    谁都知道,现在的武隆县只有数千城卫部队,倘若来的是敌人,武隆县断无法幸免。

    好在,接下来的场景,让围观的百姓松了一口气。

    “杜思敬,拜见都护。”

    杜思敬率领城中文武重臣,赶来拜见。

    对杜思敬,欧阳朔却不能摆架子,再怎么说,现在双方还只是合作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

    “杜大人,久仰了!”

    欧阳朔下马,向杜思敬抱拳,神奇和缓。

    “请!”

    见南疆都护并无倨傲之色,杜思敬心中也是一松。倘若没有意外的话,眼前之人,就将是他未来的主公。

    如果说,杜思敬没有一点小心思的话,谁也不信。

    林逸率部,接管武隆县的城防。欧阳朔则带着两百亲卫,进驻领主府。

    欧阳朔虽然自信,对方应该不会玩什么花样,但也不得不防一手。谁知道,武隆县内有没有其他领主的细作。

    进驻领主府之后,欧阳朔却无意接见武隆县的权贵。略微寒暄之后,就以身体不适为由,回到杜思敬安排的住所。

    不到十分钟,黑蛇卫在武隆县的负责人,就赶到欧阳朔院外。守卫的神武卫是知道黑蛇卫存在的,验过身份之后,当即放行。

    “君侯!”

    “说吧,外面是个什么情况?”

    此时的欧阳朔,脸上再无和煦的表情,而是神情冷酷。
………………………………

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将狄青

    听完黑蛇卫的汇报,欧阳朔眉头紧锁。

    整个肇庆郡北部,包括武隆县在内,共十二座领地。每座城池的驻军,都在一两千左右,倒是不足为虑。

    棘手的,还是那五万巡视的铁骑。

    五万铁骑的大营,设在天霜县以北十五公里。

    据黑蛇卫了解到的情况,十二座城池已经结成战时联盟。但凡有一座城池遇袭,五万铁骑都能第一时间获悉,及时赶去增援。

    看来【南盟】之中,有高人指点啊。整个肇庆郡北部,被盟军布置得密不透风,互相策应,没有丝毫的破绽。

    欧阳朔此行的目的,是攻下天霜县,切断盟军的粮草。

    武隆县距离天霜县,有三天的行程。

    盟军的五万铁骑,在整个肇庆郡北方巡视。因此,要想攻击天霜县,就必须先解决巡逻的五万铁骑,否则容易被前后夹击。

    以一个师团,对抗五万大军,又是以一敌五。

    考虑到战后还要出击有三万盟军驻守的天霜县,此役只能智取。现在没有详细的情报,欧阳朔也不敢轻易出击。

    当天,欧阳朔就派出十余支斥候队,去侦查敌军的动向和活动规律。

    **********

    肇庆郡,云安县。

    二十二万盟军,已经在云安县集结完毕。随军运抵的,还有大量的粮草和攻城器械。源源不断的粮草,自天霜县运至云安县。

    五万先锋部队,已经将山海城大军的部署侦查清楚,【南盟】成员再次聚在一起,商议具体的作战方案。

    此次议事,再不是禾佛等人唱独角戏。

    诸领地带来的谋士和武将,一一登场。毕竟,具体的作战指挥,还是他们擅长。禾佛等人,也只是负责战略决策。

    诸将当中,又以一人最为耀眼,他就是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字汉臣,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其出身贫寒,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卓越战功。

    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

    狄青平生前后二十五战,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军中之事,最是忌讳外行指挥内行。”禾佛环视一圈,道:“因此,我提议,自今日议事起,我等领主就隐居幕后,不再插手军务。军中之事,交由诸位将领便宜行事,诸位以为如何?”

    “盟主说的不错,我同意!”

    “同意!”

    “好,那就这么定了。”禾佛拍板,接着说道:“既然如此,就得选出一位统帅,统领全军。统帅之令,就是我等之令,任何领地的将领,胆敢违抗军令者,皆交由统帅按军法处置,我等领主,不可为其求情。诸位以为如何?”

    “善!”

    “正当如此!”

    诸位领主深知,盟军虽然强大,却也不是没有隐患。最大的隐患,就是军中士卒,来自数十个领地,如果没有军法约束,就是一盘散沙。

    禾佛三言两语,就扫清此战联盟最大的两个隐患,当真了不起。就算是阮平,也不得不心服口服,没有跳出来搞事。

    没有任何的意外,狄青被推举为全军统帅。

    当着诸领主和将领的面,狄青获得指挥权。禾佛等人,当即退出营帐,将整场战役,交由狄青指挥。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再出击。倒是跟白起的作战风格,有些类似。

    肇庆郡北部的布置,正是出自狄青之手。

    狄青深知,一场大战,粮草最为关键。天霜县作为盟军的粮草中枢,务必派重兵坚守,不容有失。

    领主们退下,狄青正式升帐议事。跟传言一样,狄青戴着青铜面具,披头散发,端坐首位,不怒自威。

    盟军诸将,莫有不服者。

    “敌军三城,成掎角之势,该如何破之?”

    狄青倒是特立独行,一上来就把最大的难题,抛给在座的诸位将领。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不知主帅是何意。按理来说,即是升帐议事,说明主帅心中已有计较,布置下去便是,何须询问诸将的意见。

    殊不知,此正是狄青高明之处,他深知军旅之事。别看在座的将领,对他担任统帅没有提出异议,心中如何想的,是一概不知。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此,狄青才不会一上来就独断专行,而是借此机会,摸清在座将领的秉性,待互相熟悉之后,再做计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狄青此行,不在知彼,而是知己也。

    “怎么,诸位无策吗?”

    见营帐一片沉寂,狄青适时出言,遣将不如激将。

    “自当集中兵力,攻其一城。”

    果然,有将领忍不住,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狄青摇头,道:“敌军三城既成犄角,自然是互相呼应。攻其一城,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敌军抓住破绽,反将一军。不要忘了,敌军统帅,可是战无不胜的白起。除此之外,就连兵仙韩信,都在对方阵中。这二位的统兵之能,不用本将赘述,诸位想必都清楚吧?”

    “……”

    诸将无言以对。

    “大帅未免太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军中武将,一身是胆,没有一个是孬种,有人起身,反驳说道:“我军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自然可以在集中兵力攻其一城的同时,还能分兵防范其他二城,切断三城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三城便是孤军奋战,该如何取舍,还不是取决于大帅一句话。”

    “说的好!”

    诸将领一阵叫好,一扫方才的颓势。

    狄青闻言,也是微微点头,道:“将军所言,也算有理,只是忘了一点。”

    “还请大帅明示!”

    出言反驳的武将,倒是不敢真的放肆。

    “敌军三城,便是三才之阵,切换自如。我军虽然占有兵力优势,一则战力跟敌军相比,有些不足;二则匆匆成军,默契不足。凭此两点,就足以抵消一部分兵力的优势。因此,两军实质上的兵力差距,并无看上不那般大。”

    其实还有一点,狄青因是照顾诸将的颜面,没有当面点出。那便说盟军之将,跟敌军相去甚远。

    山海城诸将,随便一位,都是当世名将,随机应变之能,远强于在座的诸位。在这种大军团作战中,优势实在太过明显。

    果然,诸将虽有小小的不服,却是没有出言反驳。

    狄青见此,环视一周,沉声说道:“正是如此,当前的情势,并不容许我军随意布阵。负责进攻的部队,倘若太少,那便拿不下城池;倘若太多,负责防御的部队又会相应的变少,可能无法抵挡敌军。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

    此言,可见狄青用兵之谨慎。

    诸将闻言,无不叹服。

    “请大帅训示!”

    直到此时,诸将方才醒悟过来,对于此战,大帅必是有全盘考虑。

    狄青闻言,知道时机已经成熟,诸位将领对他已是基本认可。至此,他才说出作战计划,道:“此战之关键,当在虚实二字。”

    “何谓虚实?含义有二。其一,敌军的虚实。敌军三城,我们现在只知道他们的守城大将,守城部队到底有几何,还是一无所知。如果不能摸清敌军的虚实,此战就无从说起。哪一座城,都可能是陷阱,不能轻动。”

    诸将闻言,又是齐刷刷地点头。

    “其二,我军之虚实。既然我军兵力,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那么就要让敌军无法看清我们的虚实。在正式发起进攻前,让敌人无法确定,我们到底要攻击哪一座城池。等待底牌揭晓,战局已定。此谓虚实也。”

    “啪啪~~~”

    营帐之中,响起阵阵掌声。

    经狄青这么一分析,诸位将领对此战,是信心倍增。

    狄青伸手下压,平息帐内掌声,接着说道:“虚实二字,说起简单,执行不易。最关键的,就是侦查和试探。因此,议事结束之后,还得派出更多的斥候,去打探敌军之虚实。三城周边,任何一地,都不能放过。”

    “谨遵帅令!”

    “斥候侦查,只是前奏。敌军驻守在城内,各城门想必已是严加封锁,很难探听到详细的情报。因此,要想摸清敌军虚实,最有效的,就是对三城试探性的攻击。用少量的牺牲,来换取第一手的情报。”

    狄青一言之下,不知多少士卒,要葬送在战场之上。

    诸将心中都明白,敌军不是易于之辈,要探出敌军城防的虚实,一般性的试探,根本就没有用。说是试探,其实就是真正的猛攻。只有绵绵不断的攻击,才能让敌军露出破绽。

    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人出言反对。

    慈不掌兵,诸位将领,没有谁,会有什么妇人之仁。

    “诸将听令!”

    “请大帅发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