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因果大师 >

第17章

红楼之因果大师-第17章

小说: 红楼之因果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我身陷麻烦,你倒可以开心了。”齐绅高斜睨晏良。
    晏良没说话。
    齐绅高见晏良是这般冷淡做派,口气略带愤然,“别忘了,你在马鞍前桥上藏纸条的行为也很可疑!我仔细查看过了,你的纸条是用黑纸包卷,因此才与马鞍混为一种颜色,肉眼看不出来。你用银针将纸卷固定在前桥阴影处上,只有人上马时抓着马鞍前桥,才能感觉到这个纸条的存在。你做法如此周密,定然是经过细心考虑,同样纸条和银针也需要提前准备。”
    “下官前一天发现疑点,有些思虑,做些准备并不奇怪。我若是有意谋害王爷,根本没必要提醒。我承认我放纸条的做法有些冒失,但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我相信王爷会明白这点的。”晏良觉得齐绅高被逼急的样子有点有趣,礼貌性的报之以微笑。
    齐绅高被他的态度搞得愤怒又无奈,赌气背过身去,“行了,你滚吧。”
    “可查过厩牧署署令?”晏良问。
    齐绅高愣住,猛然回头看晏良:“你的意思是——”
    “下官并不知情,大人要查了才知道。”晏良微微行礼后,便快速告辞。
    齐绅高眼色复杂的望着晏良的背影,沉思片刻,就打发人去监视厩牧署署令,他则乘车直奔吏部侍郎府上。
    两天后,齐绅高从厩牧署署令身上顺藤捉到户部侍郎陈典霖。
    这厮联合署令在安王爷的坐骑上动手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逼齐绅高被黜,他好取而代之。对于厩牧署署令,他们早有交情,自然是一起许高官厚禄。
    至于他为什么会提前知晓安王爷会选皎白,是因为下雪那日,他刚巧拜访齐绅高,偶然听齐绅高与管家感慨说“雪天赏景若骑白马”之类的话。后来传消息说安王要赏雪景,陈典霖就有了这个计划。皎白是厩牧署上三甲马厩里唯一一匹白马,而安王爷与遂王爷的兄弟关系也很好,他推测安王定然会听从齐绅高的建议选此马。至于那个失踪的户部主簿,本就是陈典霖的属下,自然好差遣。事发之后,陈典霖已经将此人灭口,就地掩埋了。
    这件事齐绅高忍辱负重,查明真相,得到安王爷的大加赞赏。而他至此也方明白,晏良那厮应该是早就相信他是清白的,否则他不会从一开始就毫无保留的对自己交代,更不会在安王对他有信任危机的时候给他提示。
    所以,当安王问他要什么奖赏的时候,齐绅高毫不犹豫地向其举荐了晏良。

  ☆、第23章 圣旨加封

晏良放值回府后,贾珍就追了过来。贾珍跟他说荣府的贾珠病了,他想去看一看。
    “严重么?”晏良问。
    贾珍其实跟贾珠的关系不算亲厚,就是想找个理由偷懒一下。被老爷这样一问,贾珍觉得没戏了,尴尬道:“不算严重,就是偶感风寒。”
    晏良:“好好去看吧,记得多带药材,人参燕窝之类都要上品,对了,他素日喜欢什么东西,你也一并弄了过去,尽量少叫他受苦。”
    晏良说罢,就打发贾珍快去,他自己则快步去了书房。
    贾珍却还是有点发懵,原地干眨了会儿眼。他没听错吧,贾珠只是得了个小风寒,父亲竟然这样宠他!这对比起来,贾珍感觉自己都就不像是亲生的,连堂兄弟都不如。
    贾珍哀叹一阵,才默默告退。
    管事婆子们已经忙碌起来,照老爷的吩咐已经准备了很多补药,大小盒子加在一块要六人拿,随后陪同贾珍一块去了荣府。
    荣国府。
    李纨正在贾珠案前侍奉贾珠喝药,忍不住跟他打商量,“等病好了再去读书吧?”
    贾珠摇头,“不算什么,就是咳嗽两声,再说父亲也不许我因这点小病就耽误了课业。”
    李纨只得叹口气,她哪敢耽搁老爷的吩咐。她唯一能做得只能尽心伺候,盼着贾珠早些好。
    “珍大爷来了!”
    李纨忙起身,贾珠也要起来。
    贾珍进门后忙叫他歇着。
    李纨打发人给贾珍上茶,便避嫌退下了。出了门,李纨收了那些药材补品之类,见东西很多,其中不乏名贵的品种,李纨想了想,决计亲自去告知王夫人。
    王夫人听说这些,就想起晏良前两日刁难他们夫妻的事,便气不打一出来。
    “兄弟生病,送几样药草有什么打紧,你大惊小怪了,何必管这些,好生照顾好你丈夫才正经。”
    李纨吃了王夫人的脸色,也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默默垂头领了教训便退出来。她心里觉得堵闷,唯有去照看儿子,才觉得松快些。
    不久,贾政回来了。
    王夫人气得将此事告知贾政,问他:“你说东府这是打得什么心思?前几天还和我们针锋相对,这次珠儿只是得了个小风寒,咳嗽两声,他们就隆重的送药送补品。我特意叫人看了,真有几样贵重的,连咱们府都少见。”
    贾政想了想,便嗤笑:“怕是他觉得自己之前做得过分,这次趁机想弥补一下,又不好当面道歉。”
    “哼,谁会领他的情。竟要我们离开荣禧堂,亏待他想得出来,现在他就是后悔也晚了。”王夫人想到此就忍不住气,暗暗咬牙。
    贾政也是这般生气,叫王夫人不必管他们送什么,当没送就成。
    又过了两日,贾母还是没有主张长房搬入荣禧堂,贾赦有点着急了,来找晏良。
    晏良让贾赦稍等几日,“这点事都沉不住气,以后还能干什么!”
    贾赦讪讪挠头,赔了错,乖乖去了。
    两日后,户部侍郎陈典霖和厩牧署署令贺白举就被判了斩候决,两家双双被抄。
    刚得到消息的厩牧署马厂内一片沸腾,谁都没想到皎白马事件的真正操纵者就厩牧署的署令。大家这才回忆起当天的情况,想想署令那日嘱咐的话,不曾想到他竟是如此道貌岸然的人。
    “章典事,那个贾晏良他根本没事啊!”
    “怎么办,他要是发现我们背地里告他的状,会不会……”
    章典事:“都闭嘴,好歹你我的品级在他之上,而且我们只是合理的怀疑,谅他不敢怎么样。”
    晏良检查完马厩回来,原本热闹的屋子瞬间就安静下来。他坐回自己的位置,还是老样子,安静的翻书看。
    章典事有模有样的靠在椅子上,盯了晏良半天不见他看自己一眼,突然摔手里的茶杯,冲晏良吼道:“皎白马的事情已经完了,你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你那天在屋里跟齐大人的说话内容了吧?”
    晏良继续饮茶看书,好像不知道章典事说的人是他一样,也完全不在乎在场人的目光。
    “贾协领,章典事说你呢!”
    “宫里来人来传旨了——”差役赶来传话。
    章典事与众人一听,忙急忙的站起身,忐忑整理衣衫准备接旨。
    差役却直奔晏良而去,“点名贾协领接旨。”
    章典事等俱是一愣,但这里毕竟是马厂,来了圣旨大家都要一块跟着跪得,遂众官陪同晏良一块去迎接传旨太监。
    “协领贾敬宣德明恩,洞察秋毫,救焚拯溺,朕甚嘉之,特加封吏部郎中,钦此。”
    晏良接旨。
    章典事等人愣了半天才起身。
    “公公,辛苦了!”晏良发现这次传旨的小太监,跟上次传皇帝口谕给他的是同一人。
    “咱家名唤窦芮。”窦芮冲晏良平淡笑了笑,拱手,“贾大人,两次见面,你步步高升,祝贺祝贺!”
    “多谢公公。”
    窦芮见晏良致谢后没什么表示,面上依旧笑着,却连茶也不喝转身去了。
    到了马厂外,忽有一人迎过来,笑着称是宁府的人。
    窦芮接过对方递来一叠银票,看了看,却只抽走一张,便骑马去了。
    窦芮到了广源楼,从后门进,在雅间跟齐绅高见面。
    “传完了?怎么样?”齐绅高为其斟茶,笑问。
    窦芮乐道:“是个有趣的。传旨后我见他没有表示,本还以为他不懂人情世故,谁知出去后他家小厮掏了三千两银票给我,我才知道这人不仅很通世故,而且颇为圆滑。我们太监传旨受赏,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一般没人会追究。不过他此等小事能谨慎为之,当是个心思极为缜密之人。”
    齐绅高含笑饮一口茶。
    窦芮见他这样,接着道:“此人可不像你之前形容的那般,什么清高迂腐,就一根筋,我看他精着呢!”
    “我也是最近才发现,”齐绅高看着窦芮,“对了,皇上对此事怎么看?”
    “能怎么样,他差点见不着儿子,自然不会吝啬封赏贾敬。”
    齐绅高:“那当年的事……”
    窦芮皱眉,“当年事发,我还未能伺候圣人,不甚清楚。不过今日瞧他神态,似乎没有很怀疑贾敬。”
    齐绅高点点头,打发窦芮尽快回宫,免得在外逗留太久惹人怀疑。
    而此时,厩牧署马厂众官都已经惊掉下巴了。他们素来敬重的厩牧署署令贺白举只是区区七品的官儿,而厩牧署下属的马厂这些典事、主簿的品级就更低了,都在从七品下到九品之间。平时他们想升官,都要靠到三年一次的吏部政绩考核才行。
    而今一道圣旨,晏良在短短两月之内,就从一个九品下的芝麻官升到了正五品上的吏部郎中。最要命的还是这个吏部郎中,什么郎中不好,偏偏是吏部郎中。吏部位居六部之首,管得就是他们这些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今年年末正好赶上三年一回的政绩考评,他们先把这位新上任的吏部郎中给得罪了,回头肯定被下了绊子!好容易熬了三年等出头,竟因一朝口舌之快,耽误他们后半辈子的仕途,真是连做梦都会不甘心地气到吐血而死。
    众官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之后,纷纷变了嘴脸,不约而同地向晏良热情地表示祝贺。晏良只是疏离的跟众人道了声谢谢,便沉浸在书中,不理会任何人。
    而本来在今年最有望升迁的章典事,此刻脸色青白不定,他拉不下脸巴结晏良,却又十分担心自己大好前途因此而搁浅。
    到下午的时候,章典事和众官商量后,终于鼓起勇气,试着跟晏良说说话,却被晏良冷冷一眼扫得,没敢开口。
    适逢放值,晏良完成在马厂的最后一次当值,准备离开。
    章典事见状急了,忙堵在晏良前头,带领大家非常隆重的对他鞠躬道歉,“以前是我们不对,被署令挑唆的,对你不太好。你也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我们也是身不由己。这样,您赏个脸给我们,大家一块去广源楼吃酒,让我们好好给您赔罪,如何?”

  ☆、第24章 升官是好

其他几位官员连忙附和。
    “广源楼的酒菜特别好吃,就是位置太难定,但有章典事一句话定然好用!”
    晏良本是要走的,但听了这话后,他就改主意了,答应章典事等人他会去去广源楼。
    “多谢贾大人赏脸,这真是我等的荣幸,”章典事还想多说些好话,奈何他是个五官,不善美言,再说对方是进士出身,他说多了反而更容易出丑,不如来些实际的。
    章典事顿了下,颇有些暗示意味地看着晏良,“其实有件事早就想求您,一直难以启口。我家中有一本祖上传下张曦的孤本,讲什么道学,我这等俗人看不懂,贾大人您是高士,想来必定是懂这些的,还想请大人指点一二。”
    张曦是前朝大家,主张儒、法、道三家治国,其见解很有新意。晏良最近刚看过他的文章,从以德、以法治国讲起,再到循法而治、道法而治,可谓是集儒、法、道三种学问所长。
    晏良对张曦孤本的确很好奇,但他还不至于为一本书就丢了自己的底线。
    晏良只笑了笑,摇头表示他没这个能耐。
    “大人莫要推辞,您若也读不懂,那东西在我那里更是废纸一张了,留着有什么用。”
    章典事说罢,见晏良没回答,觉得这件事有门。他一下就乐了,更加给晏良献殷勤。虽说那孤本价值连城,舍下去肉疼,但他能保住当下才最紧要,不然官都没了要书何用。
    章典事转头就招呼家丁回去把他的孤本带过来。而其他官员见状,纷纷效仿,都将自己的看家宝贝拿出来,准备贿赂晏良。
    一众官员乘轿子到了广源楼门口。
    章典事先下了轿子,率先进广源楼找人安排地方。
    吴秋茂受也快步跟着章典事先进去了。
    随后,以晏良为首的一群官员都进了广源楼。
    “已经商量好了,天字一号房。”章典事恭敬地做请的手势,请晏良上二楼。
    晏良没动,而是看着向他走过来的吴秋茂。
    “是耗儿,收了十两银子。”吴秋茂道
    章典事心倏地一下,不解地望着晏良。他刚才正好给了广源楼的一个老相识十两银子,其小名正是耗儿,莫不是在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