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云梦烟 >

第42章

云梦烟-第42章

小说: 云梦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梦烟这是何意?”他一面问着一面来搀我。
  我却跪在地上不敢起来。还没等我开口把说话,赵云也进来直接跪在刘备面前了。这下刘备彻底被弄懵了:“子龙,梦烟,你们……你们这究竟所为何事?”
  “此去东吴,赫梦烟瞒了主公一件天大的祸事,特别领罪!”
  “都是云的主意,若要责罚请主公责罚赵云!”
  “你们俩到底是唱得哪一出呀”?刘备更莫名其妙了,“此次东吴之行,子龙与梦烟皆有功劳,备还未及封赏,何来责罚?快起来讲话!”
  “主公,我此次去南徐,不仅带回了一个人,她是东吴要犯,还带回了一个……!”我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把一个包袱呈给了刘备。
  刘备满脸疑惑地接过包袱,当他打开看到玉玺时,脸色骤变!那一刻,我感觉心脏就要跳出来了……。
  

第六十六章 传国玉玺
更新时间2009…9…24 10:22:37  字数:2547

 一向喜怒不行于色的刘备看到玉玺时居然反应如此之大,着实把我吓着了,我根本不敢抬眼去看他,仿佛那一刻万钧雷霆就要砸在头上!
  屋里一时静得可怕!
  许久,才听见刘备极不正常的声音:“梦烟可知此为何物?”
  “知道,这是传国玉玺!”我用小得几乎听不到的声音战兢兢回答。
  “啪”地一声是重重拍案几的声音,虽然不敢看刘备的表情,但他的火气已经明显燃烧在我们的周围。自从跟随刘备以来,还从来没见他发过这么大的火,我有些木然了。
  “玉玺从何而来?”他的声音都让我觉得自己做了天大的错事。
  强压住心头的恐惧,我啰里罗嗦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屋里又是一阵出奇的清净,我已经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刘备的怒气似乎有增无减,仿佛已经到了火山爆发的前夕,我们一不小心就要被这即将爆发的熔岩烧成灰烬。我连偷看一眼刘备的勇气都没有,下意识地握紧拳头,才感觉到手心已全是汗水。
  “这可是欺君之罪呀!”刘备平时那宽厚的声音这时听起来让人害怕,尽管他已刻意压低了嗓门,但冲天的怒气却丝毫掩饰不住,“你二人平日俱是心思缜密之人,却为何今日犯起糊涂?要陷刘备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地么?”
  我傻了,刘备怎么会讲出这样的话来?尽管害怕,还是不服气地小声嘟囔出来:“难道玉玺在孙权处就是仁义忠孝了么?”
  “赫梦烟!”刘备低声吼道,“无稽之谈!”
  我足足被他的气势吓倒了,乖乖闭上嘴。
  “主公”,一直没有说话的赵云居然选择这个不合时宜的时候开口道,“我二人行事欠妥当,不过事已至此玉玺还望主公妥善收起,万不可张扬。此事主谋在云一人,主公勿要怪梦烟,责罚赵云便是!”
  “不对,这是分明是我在主意,见山是我救的,东西是我私藏的,主意也是我出的。与子龙无干,主公要罚就罚我吧。”
  “你们……”刘备气得一甩袖子,“二人一并罚!”
  我和赵云相互看看,都不敢再言语。
  好半天,才听刘备长叹了一口气,语气也也不似刚才那么强硬:“事已至此,图罚无益,还得找孔明军师商议商议此事!”
  说着,他用还算平和的声音叫来了手下人去请诸葛亮。
  我猜测不准刘备的心思,既然这个传国玉玺是真实存在的,那么讨伐董卓的时候,它也会成为各路诸侯都梦寐以求的宝物,谁得了玉玺就具备了称帝的一个先决条件,如今这个至宝就摆在眼前,作为一方军阀的刘备难道没有这样的野心?
  “梦烟,讲讲你是如何打算的?”刘备的声音虽然平和了一些,但脸上的表情一点没有缓和。
  我早已木了,刘备说完这句话,半晌我才反应过来,尽可能压着恐慌小心翼翼道:“愚以为此是天不亡汉之征兆。玉玺乃无意间得,本就是汉室所有,主公又是当今皇叔,如今落在主公这里岂不比落在别人手上强一百倍?主公应取之,主公若是不取,一则此宝遗落世间上对不住列祖列宗,下对不住黎民百姓;二则,此是乱世,欲称王称帝者众多,恐又平地引发纷争,秧及无辜;三则,若此事传扬出去,孙刘两家来之不易的盟好恐也要毁于一旦;四则,既起争端,这传国之宝到时怕是玉石俱焚也难说呀!”
  刘备捻须沉吟,脸色似乎也稍稍好看了一点点。
  我依然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尽管我猜测诸葛亮多半会同意我的看法,但谁知道这个妖道还会出什么妖蛾子。
  诸葛亮脚步匆忙地进屋时,我们还在地上跪着,他脸上闪过少有的惊诧。刘备指了指案上的玉玺,又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些话后,他那一进屋时的满脸疑云渐渐散开了。他向刘备深深一鞠躬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刘备依然表情凝重:“军师难道也觉得备该将此物留下?”
  诸葛亮点头,诡秘一笑:“主公,当年这块传国玉玺不知去向,如今重归汉室岂不是一桩喜事?主公既是大汉皇叔,自当取之。”
  他这回说话很直接,没有一点拐弯抹角,这让我心里踏实了不少。
  刘备皱着眉头,摆摆手道:“依备看,玉玺本是当今天子之物,理应归还天子。”
  诸葛亮继续笑着,摇摇头:“非也,主公话虽是没错,确是当今天子应有之物,但恐天子拿不到,反要落在奸相曹操手里。若这传国玉玺旁落他人之手,主公的一片心意岂不是付诸汪洋?依亮看来,子龙与梦烟非但无过反而有功。只是此事万万不可再让旁人知晓!”
  刘备还是皱着眉头想了好久,才缓缓道:“军师与梦烟所说倒是不谋而合,不无道理,只是这样无端落了把柄在孙权那里,万一事情泄漏出去,岂不使两家不睦?”
  诸葛亮还是那副四平八稳的样子:“主公不必为此担忧,今日之事,只有你我四人知晓,岂会传扬?更何况孙将军无凭无证怎会置孙刘两家安危于不顾而贸然翻脸?”看刘备的脸色不再那么难看,我也渐渐把吓出窍的七魂六魄都收回来了,忍不住插嘴道:“军师的话很有道理,俗话说‘捉贼捉脏捉奸捉双’,我们并未留下任何口实,孙权凭什么就能断定玉玺就在荆州?再说了,玉玺乃我汉室传国之宝,他不过是一方诸侯,若让人知道拥有此宝,就不怕惹人唾骂和征讨?”
  诸葛亮合掌笑道:“此事和亮想到一处了。”
  刘备的脸上却还有犹豫的神色,他迟疑地说:“军师,把这传国玉玺留下还是不妥吧!”
  诸葛亮把他那大扇子摆了几下不以为然道:“主公且请放心,玉玺只是暂且寄存荆州,待到光复汉室之日,再由天子掌管,如何?恕亮罗嗦,此事关系重大,只有天知地知你我四人知!”
  我和赵云应了声“是”,刘备让我们起来,同时也点了点头,同意把玉玺收下却又轻声叹道:“只是有负孙将军了!”。我的膝盖都跪疼了,本就一肚子委屈,又听他这么说,真想翻几个白眼:偏偏谁都能拥有这玉玺,单你这个大汉的皇叔就不能有了?
  虽然没有受到责罚,但还是被刘备数落了一通。不过我总算松了一口气,看来我们真得很侥幸,刚才的万钧雷霆终是没有照着脑门劈下来,不知道赵云怎么想的,反正我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此次东吴之行也算是有惊无险,瞒天过海似地拣了这么一个大便宜回来。
  渐渐,屋里的气氛恢复了正常。刘备将话锋一转:“此次东吴之行,子龙和梦烟甚是劳苦,应好好休息些时日才是。依备看,过几日安排停当,就与你二人完婚如何?”说着他望了望诸葛亮,两人同时笑了起来。诸葛亮半调侃道:“托主公的洪福,如今江陵是喜事连连呀!他们二人之事就交给亮来操办吧!”
  我差点大喊起来,有没有搞错,这种事情诸葛亮也要亲历亲为,你也不怕被累死?赵云一笑,施礼道:“多谢主公与军师美意,只是军师军政事务多忙,此等小事就不劳动军师了吧?”
  刘备点点头,对诸葛亮说:“军师多劳,实在是辛苦,依备看此事不如交于几位夫人更妥当……”
  

第六十七章 诸葛之言,主公之命
更新时间2009…9…25 11:13:33  字数:3359

 在操办自己的婚事之前,我还不忘了上次没办的一件事。那就是红玉。她似乎比往日更沉默寡言,除了默默做她的事,很少说话,虽然见到谁都是很客气,可我依然看到微笑的背后是冷冰冰的伤心。我不知道该怎么来安慰她,唯一能做的是很委婉得提出我想撮合她与魏延的想法。红玉的平静再次让我心痛,她的脸上如结了冰的湖面,泛不起任何的波浪,哪怕是个小小的水花;一句“但凭小姐做主”淡到比白开水还淡。哀大莫过于心死就是这样的感觉!
  为红玉的事我翻来覆去想了一晚上,思来想去得出的结论是红玉跟着我以后她会更压抑,这种压抑不来自外力而是自己的心结,也许她正需要一个能给她慢慢解开疙瘩的人,她冰冷的心或许只能让爱她的人才能暖得过来;在这个年代一个弱女子嫁了人,将来也算有枝可依。不忍心看着风华正茂的女子就这么消沉下去,我特意安排了一场意外的邂逅,对于这个绝色佳人,魏延自是没话说。用了两个晚上,我和她做了彻夜长谈,结果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一片真心实意,红玉的事便有了着落。
  ……
  主公有命,诸葛为媒,我与赵云的婚礼定在五月初六,从南徐回来已是三月底四月初,算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要将如千年雪洞的将军府好好布置一番,着实需要花掉我不少精力和银子。为了让自己未来的小窝更舒服一些,我决定打造一些后世的家具出来。当我把想法告诉赵云的时候,他淡然一笑:“内事全凭烟儿做主!”气得我连翻了几个白眼,这人的意思很明显,一句全凭我做主,他倒去一边躲清闲了,不过想想也是,这后世的家具他连见都没见过,自然帮不上什么忙。于是我只能按照记忆中的模样,挑了一些实用的家具画出来,然后找几位做活细致的木匠,口干舌燥地讲完每个细节。花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家具才勉强符合我的要求。打造家具,逛街购物,布置府第,我除了把这一个多月堆积起来的工作干完,剩下的便是这些事情了。
  刘备和孙夫人结婚时我很大条地无视了婚服,现在才知道这个年代的礼服多么让人瞠目结舌,它的制作也是最复杂的,按照当时的规定像我这个薪俸的应重练,采九色,禁丹紫绀……一大串的规矩我懒得记,也从来对针线活不感兴趣,再说这些自然有几位夫人揽下,基本用不着我操心。
  汉朝婚制的六礼是早就听说过的,不过到了我们这却减去了不少,婚礼的日子已然定下,剩下的便只是“亲迎”了。
  在一派喜气洋洋和忙忙碌碌中终于迎来了大婚的日子,我的心也情不自禁地飞扬起来。三国时代的结婚迎亲都是在黄昏时分,那天糜夫人、孙夫人亲自将我打扮整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我心里更是说不出的喜悦与紧张,这毕竟是人生大事!两位夫人不厌其烦地跟我说着礼仪和注意事项,而我嘴里哼哼哈哈答应着,心却早已栓不住地游荡于天外。
  当三巧兴冲冲跑进屋:“小姐,迎亲的队伍已经到府门口了!”,我只觉得心往上跳,不由自主站起身,往门口的方向张望。
  “呦,呦,你瞧瞧这着急样吧,恨不得马上上轿了吧!”孙尚香调侃着。
  我回头假装生气地瞪了她一眼,可是怎么装也掩盖不住嘴角挂着的笑意,又惹得她和糜夫人一阵笑声。
  喧闹的声音渐近,此时除了心砰砰地乱跳,我一点不敢肆意地抬头张望,只顾把头埋下,就这么晕乎乎的,不知怎的在众人的簇拥下上了车。
  没想到我这次出嫁居然是刘备亲自送亲,真有点受宠若惊了!府门以外更是熙熙攘攘,我忍不住悄悄掀起车帘的一角偷眼看去,爱看热闹的人还真不少,路旁黑压压的一片,不知道乱哄哄地在说着些什么。此时,我的脑子比场外的气氛还要乱,连什么时候到的将军府都不知道,只是有些机械地从车上下来,接过递来的锦绸,依旧埋下头,明知绸子的另一头牵在赵云的手里,此时却根本没有勇气抬头看他一眼。耳旁边是一片人声鼎沸,被人引进大堂,如同以前电视里看到的古代婚礼一样,没有什么悬念地行完大礼,我们便被人推进了新房。
  新房布置得非常温馨,就连火烛也是不明不暗恰到好处。人们纷纷道喜,顽皮的孩子们伸出小手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