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云梦烟 >

第135章

云梦烟-第135章

小说: 云梦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知道历史中的司马懿鹰视狼顾,却不晓得眼前的司马懿为何这等喜怒不形于色,边盘算着心事边又上下打量着眼前之人,复问道:“将军起身之时主公已兵进何处?战事如何?”
  “主公大军自过洛阳,一路行来还算顺利,不过行自荥阳攻城不下,所行受阻已有十余天。”司马懿的声音很是沉稳,只微微皱了下眉头。
  听到刘备受阻我心里翻腾了一下,不过只长长“哦”了一声,继续道:“主公那边诸葛军师可是一直随行?”
  “正是。”
  “司马将军曾久侍曹公,对曹营之事应了若指掌,主公此次进兵应将将军留于身边早晚问计才对,却为何要派将军驰援荆州?”
  “懿自归汉中王以来寸功未立,见及参军之书信,是懿主动请缨,主公念及在下略有薄学便准了奏请。”
  我刚要再问什么,突见司马懿眉峰微皱,一双炯炯的目光直直地盯着我,反道:“懿奉主公之命率军日夜兼程前来助参军一臂之力,参军非但拒所率兵士于营外,又再三盘问在下,莫非参军疑在下不成?”
  司马懿的嗓音依然不高,却掷地有声,他不卑不亢地看着我,可那无形的气势却分明压盖而来。虽然我们俩一个坐着一个站着,一个为主一个为宾,看似我一直在诘问他,但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他的气势早盖过我,他才是全军的统帅,甚至是我不应该对他有任何的怀疑会甘心情愿地将兵权交付出去。
  不过联想起历史中司马懿诈病赚曹爽的故事,我又不得不让自己沉住气,微微一笑又正色道:“司马将军何出此言?荆州地犹如泰山之重,而今两国交兵乃非常时期,若有一丝不慎恐进万劫不复深渊,身为三军之主我岂能不察?莫说不曾与将军谋过面,便是以往同僚此时到此若无信印凭证也不能轻易放其入营,将军以为风做事欠妥么?”
  司马懿只轻轻点了一下头:“主公书信参军可曾阅过?”
  “嗯,信在此。”我从帅案上拿起刘备的书信略略扬起。
  他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只见从身上摸出一块令牌拿在手里举过头顶。
  “主公的虎符想必赫参军识得!”
  看到令牌我不由生出一种敬畏,不由站起身,疾步走过去将其接在手里仔细看过,这不是刘备的大令又是什么?我略带诧异地看了看司马懿,他依然不动声色,只是淡淡道:“有主公虎符在此,参军可安心?”
  他有刘备的亲笔信又有虎符我还能说什么?正尴尬之际,却见司马懿拱手道:“临行之时主公有言,三军之中仍以参军为重,懿只是辅之,可助参军出谋划策。”
  他的话又让我有点不适应。尽管有些顾虑和不放心,可还是说不出什么,只能将司马懿所率的一千多人马安置在大营之右,司马懿本人则留在了中军大营。
  不知道事情为什么那么凑巧,就在司马懿来的第二天,我突然接到了周瑜的休战书。
  

第二百四十五章 营外来客(一)
更新时间2012…11…13 16:40:23  字数:1952

 即便司马懿有刘备的大令和书信,但无论如何我总有种说不出的不放心,这种担心或许是源于史书中司马懿的作为。眼前的他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倒挑不出任何毛病,也看不出什么野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来辅助我的,一切军政大事还是由我来做主。本想着刘备这次派来一人能接替我的工作,自己也就卸去肩头的重任,可以安心回江陵静养等待新生命的降临,可现在的担心让我不得不继续握着军权执掌着营中的一切,心始终悬了起来。
  然而事情并不像我想象中的糟糕,东吴在偃旗息鼓一段时日后来了一封信,是要求休战的,虽然对这封休战书略感意外,可这也正是求之不得之事,所以和营中诸人商量之后,我也写了回信表示同意休战。
  吴兵后退了九十里以示诚意。双方虽然休战,可不等于战争从此消失,罢兵也只是暂时而已,我们的兵马依然驻扎在城外。如是过了几天,江陵城外一片安然,我的身体状况也好转起来。
  那日正与姜维说连弩之事,忽有人来报说营外有周瑜请我答话。什么?周瑜?他不是已退兵了吗,怎么此时会出现在我的大营之外?更令人犯疑的是,他既没领兵也没带将,只身来此意欲何为?我开始松动的神经此时又绷紧起来,马上让东英调动人马以防不测,自己则带着姜维于营楼之上向外看去。营门外果然有一人端坐于马上,因离得稍远看不清面目,可从大体的轮廓中我已感觉到那就是周瑜,他身着便装,身后除了两名亲军小校再无旁人。我抬头仔细看了看远处的四周很安静,没有任何动兵的迹象,营外的气氛依旧安详。我心中不由纳闷,双方虽然暂时罢兵,但毕竟还是敌对,周瑜不在自己营中到我这里来点名道姓要我出营是要干什么,他葫芦里到地卖的什么药?
  我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姜维,小伙子低眉凝神地在想着什么。
  “维儿!”我轻轻地叫了他一声,又用手指了指周瑜,问道,“你可知周瑜此番为何而来?”
  姜维有些茫然地摇了摇头,慢慢道:“姜维愚钝,不知此人来此之用意。不过……”
  他沉吟了一下抬头看了看四周,“不过,俗话说擒贼擒王,周瑜既只身到此,我们何不将其拿下,如此一来如折孙权一臂,吴兵也会不战自退省去日后许多麻烦。”
  “此话不无道理。”我望着远处的周瑜,暗自思忖着。
  此时,司马懿也上来了,他看了看远处的人影,有很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然后轻声问我:“马上着蓝衣着可是东吴三军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正是!”
  “夫人意欲何为?”司马懿的声音不高,却不知为何听起来有些刺耳。
  我回头不紧不慢地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正踌躇间,不知仲达将军有何高见?”
  却见司马懿盯着周瑜眉头微皱,一字一句道:“两方既暂且罢兵,身为统帅周瑜却公然只身前来挑衅,岂不是欺我营中无人?以懿之愚见,不若将其射死在营门口,以断吴兵之念,吴兵既退,荆州自然无虞!”
  司马懿冷冷的话语让我不由打了个寒噤,我上一眼下一眼地看着他,史书中所载的种种作为又一次浮现在脑海里,此人多谋善变,又极有城府,原本对历史中的这个人就无好感,这次他的到来多少让我心生不快。同样的想法,在姜维那里我觉得有可取之处,可从司马懿嘴里说出来,总是感觉里面有阴谋的成分。
  我冷哼了一声,不冷不热道:“我主素以仁义为本,今虽是东吴来犯边境,但两下既已休战,何故以此卑鄙手段取人性命?”
  “自古兵不厌诈,何况今日乃周瑜亲自送上门来受死,何言卑鄙?”司马懿挺直了腰板不卑不亢地对着我。
  “周瑜既要我出营答话,乃两方统帅之事,今未知其事先取人性命,非合古之礼法。”
  司马懿冷冷一笑,朗声道:“两国既已交兵,何来古训?若夫人以妇人之仁掌兵,恐贻害无穷!”
  “妇人之仁?”我不由轻蔑一笑,白了他一眼,“仲达可曾听说我赫风过平汉中、定交州么?此两地可是以妇人之仁可取的么?”
  “自然不是”,司马懿很平静地看着我,“懿素知主公帐下赫夫人乃多谋多胆略之人,不过平汉中乃马超之力,定交州凭诸葛之谋,夫人何故邀为己功?”
  他的面容看上去十分安稳,而这种安稳此时在我看来是那么刺眼,简直是一种挑衅。
  “你敢小看我?”我狭着眼睛盯着眼前之人。
  “不敢不敢”,他似乎根本不在意我的心情,依旧平静如初,“夫人以女儿之身竟能成主公之股肱之臣,想必定有无人能及之处。懿素闻夫人昔日之美色令孟德垂涎;又次过往于吴宫深处;与江东美周郎更是相交甚厚。今日看来其言可信!“
  他的话一出口,跟随在周围的兵士脸上都变了颜色,就连我身边的姜维也流露出几许恐慌。
  讽刺的话语和尴尬的气氛让我又羞又恼,火气摁不住地直往上撞,大声喝道:“身为三军统帅岂是以色侍人者可比?仲达今日之言莫不是疑我因私废公么?”
  “正是”,司马懿回答得干净利索,声音高而不空,面上一如来时的表情,严肃却又无怒色。
  “你……”,我脸上已是滚烫,用手指了指司马懿,却如鲠在喉,不知该怎么说下去。
  “好好好,今日就依仲达之言杀了周瑜”,我气得咬了咬牙,狠狠剜了司马懿一眼,回身对身后之人大声道,“传令弓弩手射——杀——周——瑜”。
  

第二百四十六章 营外来客(二)
更新时间2012…11…20 21:15:22  字数:1974

 我怒狠狠传下将令,回身下楼。可当眼角的余光扫过司马懿的时候,忽然觉得哪里不对劲,他平静的面容下若有若无地掠过一丝喜色,虽然只是一瞬间,却让我只觉得背上发冷,心思电闪火花之间,猛地将手一摆,喝住传令官:“慢着!”
  眼角瞥向司马懿,冷冷道:“传令下去,我要出营会会东吴的大都督!”
  “夫人……”,姜维小声叫我,似乎要说什么,我不容他把话说完,将头一扬:“周瑜既只身前来,我也不需带任何兵马。让东英守好营寨,我去去便回。”
  命人打开寨门,我身着戎装只单人独骑出了大营。
  金秋的季节天高云淡,午后的阳光既不乏暖意又不强烈刺眼,周围也十分安静,如果不是身在其中谁也感觉不出这里一个月前还曾刀光剑影尸横遍野。周瑜端坐在雪白的战马上,金冠束发,绛红色暗花深衣,银色护腕,腰间斜挎宝剑,依旧挺拔风流,只是脸色有些没血色的苍白。
  尽管未出营之时我已看了周围的环境,可现在还是很警惕地环望四周,看不出任何的杀机与埋伏。
  “赫夫人别来无恙?”见我出营,周瑜在马上很友好地一拱手。
  在离他三四米的地方我勒住马头,淡淡一笑也拱了拱手,不冷不热道:“蒙都督惦记,赫风一向安好!
  “呵呵”,周瑜摇了摇头,他上下打量着我,又道,“未必吧,瑜观夫人气色甚是不佳,眉头紧挽,想必是不太舒心?”
  周瑜的语气不咸不淡,听来却带着些幸灾乐祸的味道,我狭着眼睛白了白他,冷哼道:“江东无端兴不义之师犯我边境,何来舒心?”
  周瑜亦冷笑道:“我江东师出有名,你主乃无信之人,欲将我荆州占为己有……”
  “且住”,我一摆手很没礼貌地打断了周瑜,“周都督今日是为讨要荆州么?”
  “非也”。
  “哼!那日江上一战没将你炸死已属侥幸,今又只身前来我大寨,你还妄想生还不成?”
  周瑜闻言,朗朗一笑:“瑜既前来便不怀惧怕之心。赫夫人呢,你莫非忘记不成,你我乃故交,瑜深知夫人为人,你绝不是无义之人,更不会乘人之危行卑劣之举!”
  周瑜的这几句话还蛮中听的,我刚出营时的不快消去了两分,不过依旧沉着脸色冷笑道:“虽是故交却是敌对,我不是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只是恪尽职守的荆州守将,今日你既送上门来焉有不取你性命的道理?”
  周瑜又是一笑,抬手指了指我,又指了指我身后的大寨,道:“夫人若要取瑜性命时便早取了,只是胜之不武。夫人亦不会出营来会!”
  听他如是说,我微微一笑:“都督军务多忙,怎有闲暇来此?”
  “正因为军务所累,特来此与旧友谈心!”
  “两军交战,你公然到此谈心怕是不妥。”
  “两家已然休战,你我乃故交,何必多虑?”
  从未出营就盘算着周瑜到此的意图,心下早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现在他表现的这么轻松,没有一点剑拔弩张的样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瞅着周瑜。
  “瑜今日此来既无兵又无将,只有亲随小校二人,夫人还不放心么?”周瑜解释着,又环望四周,“若是瑜在周边布下伏兵可能瞒得过夫人?”
  想想周瑜说得也有道理,在我的大营前他能做什么手脚?若是一味地再追问,也未免显得自己太小气了。于是稍缓了缓神笑道:“都督可知我营中将校欲取你首级者多少,我若下令恐怕当日的美周郎早成了刺猬!”
  “那瑜要谢夫人手下留情了”,周瑜朗声大笑,他往前带了带马,“不过说句托大的话,瑜命系于天,岂是凡夫俗子随意可取的?”
  我哑然失笑,原本严肃的气氛随之缓和了许多,却仍以淡淡的语气道:“都督命系于天,你还以为是封神榜吗?”
  “何谓封神榜?”周瑜颇为好奇。
  “封神榜就是神话里讲的武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