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琅琊惜 >

第49章

琅琊惜-第49章

小说: 琅琊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光义明白此刻在这女子眼里,自己,没有丝毫吸引力!他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兴趣!

松开手,他受伤般倒在太师椅上,花蕊的坚强让他想起一个人,那已故去了女子,脾气个性包括对他赵光义的厌恶,都那么的相似……心里的伤疤被撕开了……为何这世上绝色的女子,都对皇兄忠心耿耿,对我却誓死不从!赵光义,你究竟哪点不如他?……

至于赵晋,就算今天花蕊不来说明,他也要面圣催促处罚,花蕊的请求,是他乐意做的顺手人情,不管怎样,赵晋若被处罚,既遂了自己的心愿,又让花蕊欠了自己人情,真是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啊,刚才花蕊给予的冷漠,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喜悦还是占多数……这个尤物,总有一天,你会知道,这大宋江山是我说了算,到时,你得乖乖顺从我!!就像对皇兄一样的顺从……

滋生

御书房的灯光已近深夜还在明亮闪烁着……二更鼓响了,不时有身影被灯光投射在窗前,来回踱步的人,似乎被事情困扰……

赵晋的过错,怎么处罚呢?

书房内,来回走动的是身着黄袍的男人,头顶玉冠,乃当今大宋天子赵匡胤!

同时,书房内,太师椅上倚靠着的男人,面目与天子十分相似,正是皇弟赵光义。

为了将赵晋治罪,赵光义等待皇兄下最后的决定。

朕将一同奋斗的兄弟贬下宰相之位?这决定真令人为难。

皇兄若不处罚宰相,立何威为天下人看?赵光义打定主意,就是苦等一宿,也要等出答案。

他们俩都未说话,各自想着各自的心思……

光义这么着急这么坚定的要朕处罚宰相,真是为大宋子民着想,真是为大宋社稷着想么?他和宰相的矛盾天下人都知晓,赵晋倒台是他期望的,为公为私,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赵晋啊,谁让你行事不细,做人不正,将自己的小辫子被别人抓在手里,教朕有心想保你,都没有理由啊……

皇兄犹豫,是在顾及赵晋与他之间多年来的兄弟情谊,他不忍心,我就狠心了吗,若不是那赵老头欺人太甚,我何至于非要弹劾他,人不尊我一尺,我不敬人一丈,公平合理,怨不得谁,今儿个,就是等到天明,也要督促皇兄下旨贬去他的宰相之职,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再找由头革他,又要费周折,他那里,自会更加小心防范,这大宋的高官厚位,不能任由他买卖权断!我赵光义怎可容忍,皇兄之下,还有人在我之上呼风唤雨……

赵匡胤难受的回忆着与赵晋携手度过的一幕幕过往……

赵光义恨恨的盯着陷入沉思的兄长,心里烦躁不安!

“光义啊,依你之见,朕非得杀赵晋才能正朝纲,平民愤?”

“皇兄,光义明白皇兄心地仁慈,赵晋之罪,依律该杀,不过,今夜皇兄如此犹豫,足见陛下待臣子宽厚无边,既本小说由@。。@提供下载然皇兄不忍杀之,那也要流放岭南,永不叙用!……”

赵匡胤心里十二分的明白,皇弟意思流放岭南,实际上是借自己的手将赵晋扳倒,当赵光义说到“永不叙用”那几个字时,眼里流露出的狠毒令他心里一凛,光义的心胸怎么变成了这样的狭窄,用心怎么成了这样的狠毒,这是当年那个跟在身后顺从,温和,开朗的弟弟吗?他不禁退后一步,重新审视起眼前的人……

时间能改变一切!他叹口气,心里不得不承认,眼前的,坐在太师椅上赵光义确实不是当初跟随自己走天下行军打战的大孩子了!时间已经将他磨砺成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刃,同时又是块线条圆滑八面琳珑的石,根据需要,他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形状,他到底是什么,赵匡胤也不能明白了!

他笑笑说:“光义,时候不早了,你回去吧,明日朕即公布对赵晋的处罚!”

赵光义打着呵欠,满意的行礼告辞。

次日,赵匡胤满面倦容,早朝时,面带忧伤的宣布:“自即日起,罢宰相赵晋之职,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三日后即刻赴任!宰相一职,暂由薛居正代理;同时,封皇弟赵光义为晋王,继续任职开封府府尹,朝班时位列宰相之前!”

消息传开,满城惊诧。宰相的倒台,令那些“宰相帮”的臣子个个叹息,不知今后命运如何;开封府热闹非凡的盛况愈加高涨了,文武百官明白,这场“双赵争斗戏”终于落幕唱完,赢家注定要开创一些更宏伟的演出计划,谁都不想错过自己能否在其中扮演角色!

芙蓉宫里的荷叶田田的铺满了一池,间或粉红花尖在绿色的池塘里高高矗立,像高傲的女子,不屑淤泥生就的荷叶奉承,昂着身子,期待着离开这里的时刻,尽管,离开会枯萎!

【全本小说下载】。。胤疲惫的在凉榻上午睡,上午他送赵晋离开汴京,回来后一直躺凉亭里,默默无语。

此时,他心里非常难过,对于送走赵晋充满愧疚,待外姓兄弟尚且怜悯,可知他心地多么仁厚了,轻轻叹气,给他按摩着膝盖关节,常年的马上生涯,他的膝盖快变形了,靠近内侧的肌肉部分,磨得厚厚的茧,谁都想不到,一代君王,居然身上还有长年骑马行军后的印记。

“蜜儿啊,你可知今日宰相离别时,对朕说了什么吗?”胤深深的叹气,深深的呼吸着,那熟悉的草木清香扑鼻而来。

“说了什么?”不明白他此话何意。

“赵晋说,同患难容易共富贵难。大宋的江山,窥视这皇位的大有人在,他贪图钱财也好,买官卖官也罢,终究只是爱财之人,不至于对朕的江山有贪图之心,倒是有些人,他提到朕的亲弟弟晋王……”

“啊,皇上将府尹封为晋王了?”惊讶之下,猛然又想起那个关于“日”字的说法。

“怎么?难道不妥?”

“不是。”口里不好说什么,心里却“格登”一下,似乎看到了某些不可预料的灾难正像乌云般漂浮而来。

“朕认为赵晋有些杞人忧天、杯弓蛇影,光义乃朕一母所来的亲胞弟,朕虽是兄长,却待他如父子般照顾,兄弟之间的感情,怎能随便怀疑。”

“但是,陛下还是多加小心,有备无患也是好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咦,你也这样说,朕不爱听。”说着他要起身,面容露出不快。

胤啊,蜜儿若是告诉你,你之后的下一任皇帝就是赵光义,不知你会作何想象?还有,若是告诉你,还有几年,你将在一场奇怪的事件里死去,现在赵晋的宰相已经罢去,那个具有“日”字的人可以肯定,就是晋王赵光义,你又作何安排?还会这样坚定不移的相信亲弟弟是绝对善良绝对可靠?苍天,我不能说,也不敢说,只怕带来更大灾难!……

征南

甲戊,宋开宝七年,赵匡胤以曹彬、潘美为帅,发兵十万前往南唐。

南唐是南方割据政权势力中势力最强的一个,南唐国主也和宋主一样雄心大志,有平定中原之愿,但自周世宗攻取淮南十四州之后,南唐国力遭此重创,势力大减,已经不复当初强盛状况,但尽管如此,仍然据有江南十九州,那里安定繁荣,土地肥沃,因为地势的关系,很少遭受战争之灾,因此国力富裕,人丁兴旺,且经济发展,成为了宋主赵匡胤完成统一大业的最强劲对手。

南唐政权由于周世宗的打击,已经没有当初称霸中原的野心,只想安度岁月,而赵匡胤所有的心思完全继承当初的周世宗的打算,即一统天下,面对这咄咄逼人的来势,南唐主想出的办法不是抵抗,而是主动示好,通过经济上的屈服来得到自身不被歼灭的保证。

想当初,赵匡胤刚刚夺取后周政权时,地位还不太扎实,外方也需要稳定,并不想和南唐对战,所以赵匡胤曾经主动派人向南唐方表示友好,一向给后周称臣进贡的南唐中主李憬正为不知如何处理与赵匡胤的关系犯难时,见宋主前来表示友好,立即喜出望外,同样送出金银锦帛,表明自己的态度,甚至为了显示南唐不二的诚意,在宋主赵匡胤亲征扬州时,中主派遣亲子李从镒觐见大宋皇帝,并从此后,南唐每年大量向宋廷进贡财务,正是因为这大量的进贡和长久以来不得不做的防范工作,南唐国力更加的陷入了衰退的状况。

今大宋军队压境,南唐中主李憬将国都从金陵迁往南都,(江西南昌)面对日益逼近的亡国之胁,中主终于在迁都次年后,郁郁而亡。其子李煜继位,历史上将其称为李后主。

说起李煜,不免想起那首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得知赵匡胤派大军全往南唐的军讯,心里竟然泛起几丝忧愁,想起那位多才多艺的诗人皇帝,除了深深的叹息,还能说什么?……

“李煜是个好诗人,好文人,惟独不是个好皇帝,否则,南唐也不会灭在他手里了。”

赵匡胤束手而立,眼望远处烟波厅,感慨道,“朕攻灭南汉之时,还托李煜写信给刘伥劝降,虽然他帮过朕,但这并不能阻碍朕一统天下的大志,弱肉强食,战场上从来没有败者的位置!……他顿了顿,接着道:“这些年来,身为一国之君,李煜除了贪图享受,何曾为富国安民做过作为?他在做的只是吟诗作画,纸醉金迷。像这样不顾民生的皇帝,有什么资格继续苟安?朕,是顺天意而为!……他转过身,目光炯炯扫射而来。

“刚才,爱妃可是为那后主叹息?”

无语……是又如何,这无情的战争,无情的侵占,或者是掠夺,都在为胤统一大业铺平道路,我一介弱女子,能有何感慨说,这样是对,或这样是错!

战争是残酷的!而战争的目的不是要制造残酷,而是以残酷为过程,获取永久的和平!

眼下,除了这个聊以自慰的理由,实在说不出任何认可胤那番雄心大志的话了!

“来,你来看,那远处的山,水,眼下是多么的宁静美好,如果没有朕的管理,那些,只会湮没在铁蹄奔腾时扬起的灰尘里,你,明白么?……”

“是啊,不经过淬炼,不会得到好钢!若真是好钢,总会有成为利器称霸天下的时候。”

在我心里,胤也许就是那块好钢,他的所有作为,都是在向历史向世人证明,成为利器,称霸天下,是他与生俱来的特制质,他的生命里,注定要面对各种抉择,承受各种考验,他的双手,不只是属于我,而是注定要拯救无数的生命,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样的男人,在我面前,深情款款的注视着,除了万分的珍爱,难道还能叹息吗,不,应该珍惜每一分钟,珍惜和他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环住他的腰,将脸深深埋在那个肌肉结实的胸膛里,呼吸那草木清香的味道,聆听着胸腔里刚劲有力的心脏咚咚跳着,贪婪的呼吸,任双眼湿润……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宋军已经兵压城下了,在深宫整日礼佛吟诗的李煜竟然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因为城外各个战场不断呈报的战报,全被他的近臣徐元瘐压在手里了,他怕这些令人头疼了消息,扰乱了皇上的安宁。

宋军兵营里,主帅曹彬、潘美鉴于南唐历来与宋廷关系融和之况,思考着怎样攻城方式才是最恰当的,特别是曹彬,跟随赵匡胤多年,皇上的仁慈宽厚时刻影响着他,兵发南唐临行前,皇上亲自赐给他尚方宝剑,叮嘱“自副将以下,不从命令者此剑斩之!”言下之意,将厚望寄予自己身上,眼下破城之际,怎样的进城方式代表着大宋的天子风范,天子威严。

他怕手下将士和自己想法不能一致,包括潘美。攻城时的强劲之师,若有乱来违令只举,宝剑斩了谁都是他于心不任万分心疼的!

于是,这日清晨,曹彬装急病突发,不能下地,卧床呻吟不止。

潘美吃了一惊,攻城之日,主将病倒,可是大大的不利,他率众人进主将营探望。

“将军,这急病发得可是厉害?”潘美关切的问道。

躺在床上呻吟的曹彬望望榻前的众人,无力的点点头。

潘美见曹彬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更加着急,搓着双手,看着身后的一帮副将,全没了主意。

曹彬看看大家,一时都没了主意,乱乱的小声议论着,有的主张便衣进城绑个大夫来;有的主张秘密派人将曹彬送回就近医馆治疗……

他心里暗暗好笑,待大家都说不出什么主意时,他清清嗓子,道:“曹某之疾,自有办法医治,只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助曹某一臂之力,若是无人反对,就按此法医治。”

大家云里雾里,互相看着,不明白是什么法子能一起协力治病的。

曹彬再次道:“治疗本帅的疾病,只需要大家今日在此保证,攻城之后,不许随意妄杀黎民百姓,不许烧夺抢掠,不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