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老兵不死 >

第198章

老兵不死-第198章

小说: 老兵不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途的田塍上,不幸中了敌弹,伤及心脏,壮烈殉国。

    生命定格于1939年5月6日下午5时15分。

    为了报复,日本鬼子将陈安宝将军残忍的将陈安宝将军的首级斩下,在南昌城楼上挂了三日。

    为了炫耀战绩,随后日本鬼子又把陈安宝将军的头颅运回了东京。

    王亮为何哽咽。

    只因为这位将军的头还没有。

    总是说要放下仇恨。

    是啊。

    试问,后代怎么能够体会到那种痛彻心扉的血海深仇呢?

    中将就更多了。

    除了宣传力度大的一些,其余的,都被历史的长河无情地淹没了。

    黄梅兴(1897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264旅旅长,淞沪会战中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蔡丙炎(1902年~1937年,国民党陆军第十八军六十七师二○一旅少将旅长,罗店战役中亲率一营兵力在陆家宅与日军反复冲杀。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三十五岁。)

    姜玉贞(1894年~1937年,国民党晋绥军第一九六旅旅长。)

    王亮道:“姜玉贞旅长,1937年9月29日越口被敌攻陷后,平型关撤守,他奉命死守原平,时限七日。”

    10月1日,日军由代县南下包围原平,双方在城外展开激战。

    在兵力极端悬殊情况下,姜玉贞旅遭重大伤亡。

    奋战七日后,上峰又命令再死守三日。

    姜玉贞说:“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

    最后,姜玉贞的196旅打得几乎没有人了。

    枪炮声渐渐稀疏下来,姜玉贞带领几名弟兄退守到了最后一个院落,但鬼子却不依不饶,死死地紧咬着不放。

    在姜玉贞的指挥下,终于干掉了穷追不舍的那几个鬼子。

    姜玉贞的部下劝道:“旅长,赶快撤吧,守七日再守三日的任务的已经完成了,咱们196旅不能一颗种子也不留。”

    姜玉贞坚决不撤,他说:“你们走吧,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我这个当旅长的不能撤。196旅忘不了原平,原平也忘不了196旅。”

    眼看鬼子要把这个院落包围起来了,焦急万分的特务排长示意几个兄弟架起姜玉贞就顺着地洞钻出原平城。

正文 0385 八一三日记

    0385 八一三日记

    王亮道:“姜玉贞旅长是最后一名从撤出原平城的中国军人。”

    鬼子还是追上来了,坦克连开几炮。

    姜玉贞重伤仰卧在地上,血流如注,时而昏迷,时而清醒。

    特务排长尝试去背起旅长继续撤退,这时姜玉贞又清醒了过来,他对排长说:“鬼子马上就追上来了,你快走,留得青山在,报仇打鬼子!”

    特务排长曾经当过姜玉贞多年的警卫员,坚决不走。

    姜玉贞虎眼一瞪:“我已经不行了,你快走,这是命令,是我最后的一道命令,走!”

    一股股鲜血从坚决的身上、嘴中涌出来。

    鬼子骑兵已经冲过来,特务排长只得洒泪而别,躲进高粱地。

    他远远看见鬼子围住了旅长,先是用刺刀乱捅,然后一个鬼子军官用指挥刀把姜将军的头颅砍下来,血淋淋地拎走了。

    “姜旅长无首,死不瞑目。将军壮志,以身殉国。那年姜玉贞将军年满四十三岁。”王亮把拳头攥得紧紧的。

    这便是王亮每一次抓到日本俘虏后都会想方设法搞死他们的原因。

    日本鬼子,必须得死,没得商量。

    刘家麒(1894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54师师长。为夺回主阵地,亲率所部发起攻击,连克数个山头,重创敌军。在指挥部队乘胜追击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郑廷珍(1883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独立5旅旅长。)

    秦霖(1899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7军171师511旅副旅长。)

    。。。。。。

    这条走廊太长了。

    王亮真的不能再一一看下去了。

    这种揭伤疤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他们可都是统领万军的将军啊!

    最终血洒疆场,这是何等的英勇无畏。

    再往前走,那便是樊建国淘来的宝贝了。

    国民革命军的军装,武器装备。

    一件件安静地摆放在那里,琳琅满目。

    当看到中正剑的时候,王亮又停了下来。

    “叔,您再摸摸?”樊建国问道。

    “没有这个必要了,早就摸够了。”王亮摆摆手。

    躺在那里的这把中正剑真正的主人是王亮。

    中正剑是常凯申赠给其黄埔学生、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的随身短剑,因为在其剑柄上刻有“蒋中正赠”字样,因此得名中正剑。

    这已然成为一种荣耀的象征。

    中正剑的剑柄刻有黄埔志工无往不胜、中正等字样。

    另一面就刻校长蒋中正赠。

    当年王亮得到这把剑,是因为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方案,得到了常凯申的青睐。

    倏然,王亮的目光又落到了一本日记上,“行啊,建国,你小子连八一三日记都搞来了。这日记原本不是由华南理工大学的符罗飞教授收藏的吗?”

    八一三日记作者是1937年就职于沪高官城唱片公司的职员张德治。

    整部日记十分详细地记述了1937年8月12日日9月11日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华的暴行。

    作者张德治原本是杭州余姚的一位热血青年,因身逢乱世,家境败落,被迫辍学。

    为求谋生,张德治身赴上海,投奔舅舅。

    在舅舅的帮助之下,他在长城唱片公司得到了一个职位。

    本以为生活就此安定下来,却没有想到参加工作没几日战事就爆发了。

    形势所趋,大战在即。

    昔日同窗,纷纷投笔从戎,枕戈待旦。

    但张德治从小便体弱多病,不能亲赴战场,杀敌救国。

    于是他就选择了另一条路:记录战时新闻,留予后辈史料,存证日寇罪行。

    樊建国回道:“符罗飞教授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了,赶上那场大风波,日记就流失了。我也是前几年在一次与偶然的机会下在京城的书刊资料拍卖会水囊见到这本日记的。”

    “尽管价格昂贵,我还是筹钱把她拍了下来,因为她的价值实在是太高了。”

    王亮点了点头,很是满意:“你小子有眼光啊,一本记录当年淞沪之战的私人日记,事关抗战,非比寻常。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历史财富啊。”

    樊建国示意工作人员将保险玻璃打开,把八一三日记取了出来,交到了王亮的手上。

    接过这本日记,王亮显得格外小心。

    历经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几经战乱,大风波,还能保存下来,真的是太难能可贵了。

    但也正是因为年代久远,纸质也就变得无比的脆弱。

    稍稍翻动,书页就会被损坏。

    珍贵的史料啊!

    王亮注意到日记中所记录的一段:【夜报出版,日升楼之惨剧始明了,时在下午一时,坠落地点,适中四义路口之交通灯警亭附近,轰然一声,全市震惊,该弹落地之处,铁片所及,附近一带店铺,玻窗俱遭炸毁,千疮百孔,宛如地震之后,四街血肉横飞,遍地陈尸,惨不忍睹,遭此罹劫者,达四五百人。】

    【惟二弹究为谁属,尚在调查中,又四川路美国海军机房,亦有炸弹一枚自空坠中,当时爆炸之声奇响,予虽闻之,惟不料竟落于离予仅百步之处也,所幸该地处境冷僻,故无生命丧失。】

    【连日因沪东区虹口残敌,势穷力蹙,不得不另谋新企图,一方面残敌继续顽抗。同时集中舰队载应援陆军两师团,分向吴淞、狮子林、浏河、杨林口等处以密集炮火猛攻,企图掩护登陆。张华浜蕴藻浜两处图登陆者尤众,我军以重炮还击,双方展开极猛烈之炮战,经两小时后,始将敌军全部击退。】

    【大晚报载今晨四时半,泊口外之敌航空母舰上之飞机一佰零五架全体出动,十二大队(六)飞京杭各地,十一小队(三)在沪市近郊环视侦察,并滥制炸弹,明日消息,势必恶劣。又载台浦附近停日舰十余艘,形势甚紧张。】

    王亮记得,这应该是发生在四义路上的一次轰炸。

    当时他就在沪市,亲眼目睹了这场惨剧。

    八一三日记中所记载的,同王亮所见的,高度契合。

    血肉横飞,遍地陈尸。。。。。。

    重温历史的感慨,或许只有王亮才能说出那种滋味来了吧。

正文 0386 神秘的蓝姆迦军事基地

    0386 神秘的蓝姆迦军事基地

    樊建国见王亮对这本八一三日记爱不释手的样子,便忍痛割爱道:“叔,您要是喜欢,就带回去吧。”

    一路风风雨雨走来,樊建国能够理解王亮此时的心情。

    那本日记,真实得要命。

    所记录下的,正是一九三七年的沪市。

    对于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来讲,太厚重了。

    所以,不管这本日记多么价值连城,是自己花多高的价格收购来的,樊建国都决定赠予一直支持自己的这位老叔。

    有这本日记相伴,或许,王亮能更容易回到那年。

    “没有这个必要,这样的宝贝应该放在展馆里让所有中国人民前来瞻仰。你小子回头送我本影印的就可以了。”王亮摆摆手,他自然是不会接受的。

    樊建国点点头,也不再让,他了解王亮,一口唾沫一个钉,“好的,没问题。”

    继续往前走,樊建国又颇为自豪地介绍了起来。

    “叔,前面是上个月刚安排完的一个单元,记录蓝姆迦的。”

    樊建国这话说完,直播间爆炸了。

    一时间军事迷,尤其是喜欢研究国民革命军历史的军事迷,他们抓狂了。|

    评论区。

    “哇!蓝姆迦都有?!!!”

    “我去,中国有这样的地方?我怎么不知道?”

    “为了搜集蓝姆迦的资料,当初我专门跑了一趟印度,都被狗日的阿三给拦下来了。”

    “楼上的道友,我也去过!据说那边现在还是一个军事基地。不过拜访中国驻印军墓地是被允许的。墓地就在蓝姆迦小镇的一处郊区,孤零零地有一个有围墙的庭院,大约有两个足球场的面积。这就是中国远征军墓地。”

    “那庭院的铁门紧锁,大门的招牌写着:‘中华民国驻印军公墓,何应钦题抗日远征饮丹心捐躯异域正义腾英灵有慰千秋颂,救国自卫洒碧血埋骨他乡浩气存忠魂得安万世钦。’院内庄严肃穆,保护得较好。”

    “中央是纪念碑,上面是常凯申题写的‘英灵赫奕’,两边有二百五十三座墓地,其中少部分有墓碑,记载着死者的名字、籍贯和部队番号,后面是灵堂,还有水井和门卫的房间。”

    “墓碑上记录的烈士所在单位有:驻印军独立战场营、炮兵五团、炮兵三团、炮兵四团、驻印军总指挥部副官处、重炮十二团、三十师、新一军司令部、三十八师和军委会外事局等,有许多坟墓没有墓志铭,死亡原因没有记录,死亡时间大都在1943-1945年间。”

    “楼上还有更详细的资料吗?跪求!!!”

    “蓝姆迦啊——老首长了解吗?”

    “迫不及地想看看展馆里蓝姆迦单元都有什么,准备月底休假入川。”

    “入川。”

    王亮没有想到一个蓝姆迦单元炸出了如此多狂热的军事爱好者。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值得奇怪的,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有几个特别钟情于国*军抗战史的,也当属正常。

    蓝姆迦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蓝姆迦,位于印度恰纳肯德邦兰契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3°36'36。03“,东经85°29'16。79“。

    位于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上的兰契高原和赫扎里巴克高原之间的达莫德尔河河谷。

    附近有铁路和公路穿过,交通便利。

    王亮为什么对于这些记得如此清晰呢?

    那要从一九四二年讲起。

    一九四二年,一支中国部队在缅甸经过千辛万苦逃亡印度。

    后来在一个叫做蓝姆迦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军事基地厉兵秣马。

    然后于一九四四年再从度东北角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边境小镇雷多出发,再次和日军较量。

    结果人们惊奇地发现,这支曾经在缅甸败在日军手下的部队,却成了叫日本人胆寒的钢铁之师。

    当时,王亮就在这支部队之中。

    至于军事迷们为什么听到蓝姆迦单元会显得那么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